五行應五臟,是用什麼規律來對應呢,主要是能量屬性,描述的是物理變化,這與現代生理生化,以研究化學為主,非常不同。要有個常識:物理變化,通常只是能量、形態的變化,物質還是原來那個物質。化學變化,是分子結構的變化,它伴有能量形態的變化,物質會變成另外一個物質。
物理變化,是宏觀的,肉眼可見,化學變化,是微觀的,肉眼看不見。古人無法形成微觀視覺,所以更多研究的是物理變化。一般來講,物理變化,先於化學變化。為便於理解,舉個例子, 水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現代生理學發現,水至少有45種以上的生理作用。我看了這些作用,發現有一條,是中醫經常講的,但卻沒有寫進去。
人是有體溫的,這些溫度會讓水氣化,讓一些液態水,變成氣態水,這是一個典型的物理變化過程,伴有能量的吸收和釋放。液態水吸收能量,變成氣態水,氣態水釋放能量,又變成液態水。這個過程,對人很重要。體內的水過多,可能會比較溼。這些水中,若是水氣過多,說明熱量高,就是溼熱,就像夏天氣候一樣。若是水液過多,水氣較少,說明熱量低,那就是寒溼。
人體內環境,跟自然外環境一樣,也是一個生態系統。我們習慣說天氣預報,說是的大氣流動,難道人體內就沒有這個流動嗎?現在的天氣預報,增加了溼度這個參數,所謂溼度,不就是溼氣的程度麼,它描述的是空氣中的水氣含量。空氣中有溼氣,人體內自然也有溼氣。
溫度,溼度,是生物生存的關鍵環境指標。人體內細胞的活性,自然也受溼度和溫度的影響。細胞的活性,自然就影響著人的健康狀態。體內有害菌和有益菌的活性,顯然也受溫度和溼度的影響。中醫特別強調陽氣,為什麼呢,陽字的意思,取義於太陽。自然環境中的溫度和溼度,明顯受太陽的照射時間長短影響。人體內的溼度和溫度,自然也受陽氣的調控。
心屬火
心跳,不但能提供壓動力,作為血液輸送的動力,還能產生熱能。不停的跳動,自然就會很熱。有這個熱能,人體才有恆定的體溫。小孩子心跳,比成年人快,所以小孩子的體溫要高些。因此,心一般稱為心火,心陽。不停的有熱,就要有不停的散熱和降溫。體內大量的水,是最好的降溫劑。
肺屬金
心火的熱,不停的將體內的水液氣化,氣化的水受熱,就會向上向外擴散。肺在心的上方,肺喜涼惡熱,就像金屬一樣,能快速吸熱。這些氣態的水,一旦遇冷,就會釋放能量,重新變成液態水。這個過程,一般稱為金生水。到達體表皮膚的水分,遇冷同樣會回收。少量的水氣,逸出體外變成汗液。
腎屬水
人體內最多的就是水,有一個數據,每24小時,體內參與循環的水,可達1萬升以上。這些水液,有些可以直接循環,有些必須進入腎臟中,由腎回收過濾,將少量的廢水,變成尿排出去。將大量的水回收利用,這些水中,有很多能量精華,一般稱為腎精。
肝屬木
木有幾個特性:一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與肝的再生能力特別強,相吻合。二是,木裡面藏著能量,通過燃燒可以釋放出來。以前人靠什麼生火,就只能是木,這個叫木生火。肝藏血,肝裡面藏著能量。從生理角度看,食物營養進入人體內,第一站就是到達肝臟。肝臟對這些營養加工之後,才運往心臟,再有心血運往全身。肝木生心火。
脾屬土
脾喜燥惡溼。地球上只有兩種環境,一是水環境,二是土環境。水佔70%左右,水多而土少,土與水,是天然的抵抗關係。人體內,不光是水環境,也有類似的土環境。簡單想一下,就明白了,若是沒有土環境,那水不是隨便瞎流嗎。我在《弄懂什麼是脾屬土,你才真正知道為什麼會脾虛,徹底啟發你的思考》一文中,已經詳細分析過,遍布人身的間質,就類似於脾土。間質非常重要的運輸作用,與脾主水谷運化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