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1488,閱讀約3分鐘
總之,曹丕既是老子特牛(鬥父殺李剛),又英俊(端莊莊重),姐妹多(妃子如雲),票子厚(皇帝不缺錢),文筆很巧(作家不是吹出來的),手腕很硬(武功高),整個「六子登門」。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贏家!
前面五個「兒子」無需贅述。這裡只說說曹丕的「腕兒」--武功到底是什麼水平。
曹丕出生在東漢末年,當時社會動蕩,軍亂頻仍。為此,曹操勸曹丕從小練武健身。曹丕5歲開始練習射箭,一年後就學好了。之後,他學習了騎馬這門必修課。不出兩年,曹丕就能輕而易舉地在奔騰的駿馬上拉弓射箭。此後,曹操每逢出徵,往往都帶著曹丕,讓他在戰爭中經受更多的鍛鍊。
公元197年,張繡舉兵造反,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在這場戰爭中,曹軍傷亡慘重。曹丕的大哥曹昂,堂兄曹安民都死在叛軍中。然而,年僅10歲的曹丕卻得以逃脫。首先,他很幸運。第二,可能跟他騎馬的能力有關。否則,他很可能無法倖免。
隨著年齡的增長,曹丕的射箭技術日益提高。當時曹操的核心謀士之一勾踐曾稱讚曹丕「左右逢源」,即左右開弓,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曹丕自己也曾寫過一篇文章,說自己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經常到野外騎射打獵,因為他在野外射殺動物。情況真是千變萬化。如果他能命中目標,那將是最好的技能。
曹丕的武功不僅體現在騎射上,他的劍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據曹丕《典論》記載,少年時,他跟隨幾位劍客練習劍術。
當時的都城洛陽,是一個劍術高手雲集的地方。其中一位王越,在擊劍方面更是不同尋常。此人是看守宮殿的高手。他有一個河南籍的學生叫石阿,跟王越練劍功多年,做到了極致。而這個史阿正是曹丕的劍術老師。在長期的練習中,曹丕把石阿的劍術練得駕輕就熟,對最重要的劍術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有一天,曹丕和劉勳,鄧湛兩位將軍一起喝酒。兩人都是久經沙場的武將,其中鄧湛以能制軍中各種兵器著稱,尤其是他的空手刀更是被譽為絕技。
在喝酒交談的過程中,曹丕覺得鄧湛的劍術膚淺,便對鄧湛直言:「鄧將軍,你所學的劍術恐怕沒有流傳下來。」一向劍技自負的鄧湛有點尷尬。他借酒之機提議與曹丕較量,曹丕欣然接受。
然而,比較起來又是什麼呢?他們發現了兩根手杖,頭尾都被去掉了,長度和劍差不多。曹丕和鄧湛各持一把,走下殿,互相切磋。
比賽一開始,曹丕突然捅到對方邊線,連續三次擊中鄧湛手臂。圍觀者哈哈大笑:「鄧將軍,如果是真劍,你的胳膊就沒了!」這話一說,鄧湛更丟臉了。然而,他心裡並不服氣。他覺得這只是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不算什麼。他要求再做一次比較。結果,曹丕在他的額頭上捅了一刀。
旁觀者目睹了曹丕高超的劍術,驚訝地拍手稱快。鄧湛輸得心服口服,當即提出拜曹丕為師。曹丕扔掉甘蔗,回到座位上繼續喝酒,笑著說:「西漢名醫趁楊青收春雨為徒,要求春雨必須把學過的東西全部忘掉,才能重新開始學習。現在也請鄧將軍照此方法,重新練就真正的劍法。」。
除了劍術,曹丕年輕時還學過雙戟。他對自己的雙戟功力十分自負,認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對的。然而,有一天,曹丕遇到了一個擅長製造單戟的袁敏。曹丕手執雙戟與之搏鬥。但袁敏的單戟,卻能得到上帝的幫助。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剛開始工作時就被手下打敗了。因此,曹丕拜袁敏為師,虛心向他請教。他的武藝果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