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見兩牛打架,命曹植百步成詩,不能有牛字,結果成千古佳作

2021-01-11 騰訊網

孟子曾經說過"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以仁愛思想聞名後世的孟子強調:一位國君如果要成為仁君,那麼對待自己的兄弟骨肉應該做到不怒不怨、相親相愛。

可讓人悲嘆的是,歷史上君主與兄弟之間卻很少能夠和諧相處,更多的都是兄弟紛爭、骨肉相殘。李世民如此賢明有作為的皇帝,其皇位不也是靠著血腥的玄武門之變而得來嗎?東漢末年的梟雄曹操,兒子之間也是留下了兄弟輾軋、相煎太急的故事。

《太平廣記》記錄了曹操的兩個兒子魏文帝和陳思王一同出遊,"逢牛爭於道,一牛不敵,墜井而亡。"文帝讓陳思王在一百步內賦詩,不得出現牛、井、鬥和死字。若做不出立即施以斬刑,陳思王迅速賦詩免遭厄難,其中詩句也流傳千年。

一、建安三曹

基因的作用確實是十分強大,一個家族的文學才華會通過遺傳的作用不斷繼承下來。中國古代文壇就不斷湧現出父子文章齊名世,兄弟詩篇共揚聲的佳話。東漢末年建安年間的文壇上就有號稱三曹的父子三人:曹操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

曹操的文學水平相對於政治和軍事水平也是不遑多讓的,一篇《觀滄海》將個人置於天地星辰之間的感慨抒發無遺,所表現的豪邁氣魄和壯觀氣象讓後來人心嚮往之。

寫出《洛神賦》和《白馬篇》的曹植,更是以豐富多姿的想像力、俊逸多彩的詞句為後世留下了風採卓絕、引人遐想的洛神形象和瀟灑蹁躚、仗劍行俠的遊俠兒形象。詩仙李白稱讚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

曹丕是曹植一母同胞的親哥哥,他的《燕歌行(兩首)》上承楚辭的風骨形式,下啟七言的先河開端;他論著的《典論-論文》是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部文學評論書籍。

三曹的出現對中國文壇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可是三曹卻逃不開身上的權利束縛,掙不脫政治爭鬥的牢籠,尤其是曹丕和曹植二人為了世子的位置,從才學相當的兄弟成為了勾心鬥角的敵人。

二、世子之爭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利益的紛爭,有權力的地方就會有明爭暗鬥。市井小民可能為了一分一釐而大打出手,皇家子弟為了皇權帝位則可以毫不猶豫向同胞骨血舉起屠刀。曹丕與曹植兄弟雖然最終沒有刀劍相向,但兩人在魏王世子爭奪的過程中也是將兄親弟恭、骨肉親情拋到了九霄雲外。

曹操在繼承人選擇上一直打算打破嫡長子制度,讓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來作為繼承人。曹衝作為曹操的幼子自小就聰慧過人,7歲時就能夠飽含仁愛之心想出了在不傷大象的情況下巧妙地化整為零稱出其重量的方法,成了曹操心儀的繼承人選,可是天妒英才,曹衝13歲時染病而夭。

剩下的兒子中曹丕和曹植才華相當,進入曹操的繼承候選人名單。本來兩人之中曹丕更具優勢:一則曹丕是在世的兒子中的嫡長子,二則曹丕"諸子百家之言,靡不閉覽...六歲而知射,八歲而知騎。"堪稱文武雙全之才。

但是曹丕的身份也讓他的身邊聚攏了一群擁護者,而這些擁護者又以門閥世家的勢力為主,比如桓階、司馬懿和吳質等。這讓一心想要削弱門閥勢力的曹操很不滿意,曹操內心的天平逐漸傾向於曹植。

曹操有意於培養曹植作為繼承人,把楊修、丁儀等才子安排到他身邊。曹植也不負所望,在各種場合不斷顯示出自己超人一籌的文學天賦。曹植的文章辭賦成為眾人讚嘆而渴求的珍寶。

天賦出眾的曹植卻沒有能夠把握住機會。就像很多恃才放曠的才子一樣,曹植的性格隨性而為、好酒放浪。其間發生的兩件事情讓曹操大失所望,一件是曹植飲酒後縱馬宮城,擅開王宮大門;另一件是曹仁被關羽大軍圍困時,曹植喝得酩酊大醉,居然無法領兵去解圍。

與此同時曹丕卻在司馬懿等人的謀劃下"矯情自飾 ",也就是裝老好人當乖寶寶,同時針對曹植的性格弱點不斷進行攻擊。

曹操經過艱難抉擇後,最終於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為世子。曹操去世後曹丕順利坐上魏王的位置。延康元年十月漢獻帝"禪位"給曹丕,曹丕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大魏皇帝。

當上皇帝後,曹丕開始對曹植不斷為難詰問,曹植身邊的謀士不斷地因各種原因被除去。最後就有了"以牛賦詩,不成則斬"的事情。

三、野田黃雀

曹丕稱帝後,曹植明白自己的存在是哥哥心頭的一根刺,必須拔之而後快。於是他接連寫了《上慶文帝受禪表》、《魏德論》 等歌頌文章呈給曹丕以表示忠心。

同時卞太后從中斡旋,讓曹植的性命暫時無憂。有所顧忌的曹丕,只好將曹植流放到山東鄄城,將曹植的封號從陳王降為鄄城侯。

在甄城曹植一下子從自由瀟灑的貴公子變成了被人嚴密監視的不是囚犯的囚犯。鬱悶不得志的曹植在這裡,揮筆寫下了名揚千古的《洛神賦》。

他假借描寫一位曼妙多姿的洛神來寄託自己美好的理想,追求女神而不得痛失愛情後的悲憤則是他人生失落、理想破滅的真實寫照。

五年後的一天,曹丕領軍南徵東吳歸來,繞道甄城和曹植會面。兩人見面時恰好碰見兩頭牛打架,其中一頭力有不逮被推落枯井而死。看到此景,曹丕突然扭頭對曹植說"吾弟素以才思敏捷聞名,何不百步內賦詩述之?",曹丕要求不僅讓他即興作詩一首,還不能有牛字出現。

曹植知道自己的才名為哥哥所嫉妒,立馬推卻這百步成詩的命令,曹丕卻步步緊逼,言道"吾乃君王,一言九鼎,若敢不從立斬不赦"。

"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土頭側,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洩"。

望著哥哥鋒利的眼神,此時已經落魄到頭鬚髮白的曹植一時忘了自己的處境,豪氣驅使下沒有忍不住滿腔憤懣,張口便吟出五言詩一首,而此時坐下的馬才踏出五十餘步,這首詩結果也在後來成了千古佳作,流傳千年。

曹丕聽後面沉似水,內心的殺意在眾目睽睽下終究是不能發洩出來的。曹丕只得縱馬而去。望著哥哥遠去的背影,孤零零佇立於道上的曹植何曾想,這竟成了兄弟二人的最後一面,曹丕回到鄴城後不久就因病而逝。

回到住所想著哥哥的步步緊逼,看著自己身邊全都不能信任的人,曹植無奈中又寫下《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曹植就如自己詩中的高樹:即使他不願意參與權利爭鬥,但是權利風暴仍然會不斷衝擊著他。他又如那弱小的黃雀一般:即使躲到了這遠離政治中心的郊野鄉間,但是兇猛的鷂鷹還是不放過他。

兩年後,年僅41歲的曹植在抑鬱憂憤中離開人世間。權利的爭奪,皇位的更迭與他再無關係。

縱觀歷史像曹植一樣被席捲進入政治旋渦的人數不勝數,即使他們內心本無意皇權富貴,可是自己身處的位置、身邊的謀士卻是一心想要更高的榮華、更高的富貴,在權利爭鬥中不是你想不想爭,而是你代表的勢力推動著你去爭

曹植無疑也是幸運的,爭權失敗後他至少能夠留得全身,甚至比曹丕還多活了兩年。如果有來生,相信曹植一定願意做那個"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的遊俠兒,而不是被權力籬笆束縛的黃雀。

相關焦點

  • 曹丕看兩頭牛打架,命曹植作詩,卻不能有「牛」字,結果卻流傳千古
    在早期的爭儲之戰中,哥哥曹丕除了有長幼上的優勢,其他的都處於下風,因為父親曹操對才高八鬥的弟弟實在是太喜歡了,為此兄弟兩人之間有了一條大大的裂縫,說他對弟弟的感情是怨恨也不為過,所以曹丕得勢之後,明裡暗裡的瞅著機會整弟弟,要不是礙於母親卞太后的壓力,可能直接賜死也說不定。
  • 曹丕見兩牛打架,命曹植作詩一首,作不出來就殺頭,結果流傳千年
    喜歡古詩詞的人應該對「建安三曹」不陌生,是指漢魏間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三父子。因他們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七步詩》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除了七步詩,曹植還寫了一首鬥牛詩,曹丕:這次我是真的服
    曹操有三個比較有名氣的兒子,分別是曹丕,曹植還有曹衝。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他們的故事吧,無論是曹衝稱象還是曹植的七步成詩,都讓人印象深刻。但是你知道嗎?除了七步詩,曹植還寫了一首鬥牛詩,曹丕表示:這次我是真的服!想必大家都讀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這就是曹植的《七步詩》,面對哥哥曹丕的步步緊逼,曹植在七步之內寫出了這樣一首流傳千年的古詩,也因此躲過了曹丕的屠殺。
  • 《燕歌行》曹丕
    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認為是東漢張衡的《四愁詩》;第二,認為應該是曹丕的《燕歌行》,因為《四愁詩》每章的第一句都含有虛辭「兮」字,七言格式不夠完整;第三,認為是稍早於張衡《四愁詩》的《太平經》中所記載的《幹吉詩》)。而《燕歌行》後來成為「歌行體」的名作,也是從曹丕的這首《燕歌行》開始的。當然,他有兩首《燕歌行》這是其一。
  • 酒後的李白太瀟灑,化用陶淵明的一句詩,成千古佳作
    提起李白,就不能不說他的詩與酒。李白的「粉絲」杜甫的一句「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把李白的善飲與詩才,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無酒不歡的李白,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飲酒詩。李白的飲酒詩,有寂寞的「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與天地同樂,「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 三人爭奪甄妃,曹操退出,曹植含恨作《洛神賦》,曹丕抱得美人歸
    最後還是財大勢大的袁紹之子袁熙奪得先機,甄宓成了他的老婆。曹操攻破鄴城,曹氏父子三人同時為甄氏的美貌所迷倒。曹值性情中人,先下手為強,急匆匆的向甄氏表達了愛慕之情,甄氏頃慕曹值的才華,為之所動,以隨身玉佩相贈,以作定情之物。哪知小人崔琰看出曹丕頃慕甄氏美貌,就暗中施計,向曹操表明了曹丕欲迎娶甄氏之意。
  • 甄妃被俘後被曹丕當場凌辱,卻也因此避免了當營妓的命運
    《三國演義》說她是袁熙正妻,不對,袁熙的大老婆姓吳(見《後漢書》)。曹操父子攻陷袁氏老巢鄴城(河南臨漳)時,大約在204年,甄妃二十一歲。袁熙在幽州(北京)當刺史,甄妃跟婆婆劉夫人做了曹丕的俘虜,被大大地凌辱了一番。當時甄妃很害怕,把頭伏在婆婆的膝蓋上,曹丕說:「劉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
  • 三國最牛的相師,預言曹丕活80歲,曹丕40歲病逝前:算得真準
    縱觀歷史上帝王,我們都能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身邊都有一些懂得算命的謀士,漢高祖劉邦身邊有許負,劉備身邊有諸葛亮,朱元璋身邊則有劉伯溫,隨著人們口口相傳,這些人也成為了神機妙算的代表,古人信仰上天,因而他們對於相師也就比較尊重,三國時期,同諸葛亮一個時代的魏國,也有一位相師。
  • 司馬懿見石上刻牛繼馬後,認為將大難臨頭,轉身除掉一位牛姓猛將
    每逢要做重要的事情,必須先佔卜一番,方能安心,如果佔卜出來的結果不盡人意,即便是在想做的事情,那也要等一等。  這樣的事情在古代是屢見不鮮。  也正是因為這種重視,一些有大智大慧的人,還寫出了不少有關對未來預言的書籍,稱之為讖書。
  • 老子妹子票子樣子啥都強,竟然還是武林高手,曹丕好牛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488,閱讀約3分鐘總之,曹丕既是老子特牛(鬥父殺李剛),又英俊(端莊莊重),姐妹多(妃子如雲),票子厚(皇帝不缺錢),文筆很巧(作家不是吹出來的),手腕很硬(武功高),整個「
  • 解析曹丕為何三次伐吳均無功而返
    後來青徐兩州的將領都換了防區,被調入洛陽的臧霸卻得到了曹丕的重視,特別授予了護衛京師安全的「執金吾」一職,並且經常就軍務問題諮詢臧霸;其次曹丕認為廣陵戰場大有可為,將之定為了自己伐吳的主攻方向,之後兩次伐吳都是由廣陵進軍。廣陵之於襄陽、廬江兩郡的最大優勢,是有水道直通長江。理論上曹丕可以從洛陽坐船直抵長江。
  • 曹丕《燕歌行》
    這裡的形象有視覺的,有聽覺的,有感覺的,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寞、衰落的感受。這種景和即將出場的女主人公的內心之情是一致的。這三句雖然還只是寫景,還沒有正面言情,可是我們已經感覺到情滿於紙了。這種借寫秋景以抒離別與懷遠之情的方法,中國是有傳統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高臨水兮送將歸。」漢武帝的《秋風辭》說:「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 傾國傾城的甄宓,曾讓曹丕心馳神往,為何最終還是被丈夫殺了?
    不只是最後迎娶了她的曹丕,就連曹操也對其心馳神往,曹植也賦詩一首讚嘆其的美貌。能夠迷倒這曹氏一家的女子,也足以見得其美貌多可。她本是袁熙的妻子,即袁紹兒媳婦,在曹操將袁紹打敗之後,曹丕第一時間率兵打入了袁家府邸,發現了甄宓,將其帶走並求曹操允許自己娶她為妻。
  • 曹丕為什麼要殺她?
    在《三國志》的記載中,造成甄宓不幸的主要原因是曹丕的另一個女人郭女王。郭女王這個人非常有心計,在曹丕爭奪魏王世子中出謀劃策,讓曹丕刮目相看。曹操死後,曹丕即位為魏王,就封郭女王為夫人。郭女王要更上一層樓的話,就必須搬掉前面的絆腳石,那就是當時的魏王王妃甄宓。郭女王耍了不少手段,讓曹丕更加厭惡甄宓,而甄宓也經常發牢騷,埋怨曹丕。
  • 牛過年的祝福語有哪些 帶牛字的祝福語
    牛過年的祝福語有哪些?
  • 李商隱這首詩,寫出了對美好愛情不可抑制的渴望,尾聯是千古名句
    李商隱的這組無題詩共有四首,其中七律兩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這是其中第二首七律。這首詩寫的是閨中女子對於美好愛情不可抑制的渴望。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颯颯[sà]:風聲。屈原《九歌·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下一句明明更有哲理,為什麼很多人都不願提起
    在我國的詩詞史上,有很多流傳千古的名詩佳作,人們在嘖嘖稱讚的同時,也會感嘆古人的智慧的結晶。但我們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一個尷尬的現象,名句背得滾瓜爛熟,可是它們的前一句或者後一句卻不知道。比如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明日愁來明日愁"就鮮為人知。
  • 曹植,一位滿腹經綸的才子為什麼會輸給曹丕?原因他的夫人是她
    眼看有勇無謀的曹彰,悲痛凝視著為自己而死的曹衝,剩下的就只能在曹丕和曹植兩人中來回審視。曹操曾一度偏愛兒子曹植,曹植看到銅雀臺終於落成,便興致作詞獻上了《登臺賦》,曹操見此開心不已,連忙稱讚。這時曹操看見還在苦思冥想的曹丕悶不吭聲,便覺得此人不成材,氣急敗壞的曹操把曹丕訓斥了一番。
  • 曹丕的《燕歌行》,七言詩之始,被贊古今無兩
    關於曹丕,悅讀君在前面的文章介紹過,他是一位十分理性的詩人,不像曹植那般任性縱情、感情外露。曹植的詩總是文採斐然、情感飛揚,而曹丕的詩則是質樸無華、韻味悠長。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燕歌行》,我們今天就來談談他的這首詩。《燕歌行》本來有兩首,限於篇幅,今天只談第一首。
  • 孔融一家要被曹操處死,他9歲的兒子死前說了8個字,竟成千古名句
    後來孔融也正因為自己不怕得罪權貴,得罪了曹操,被曹操殺死,就連他的兒子都被牽連,就在一家人被抓時,他的兒子說的一句話變成了千古名句。那麼孔融是怎麼得罪曹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