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高級急診醫生自殺:她竭盡全力救治病人,沒想到卻被工作害了

2020-12-16 冰川思想庫

據外媒4月27日報導,紐約一位高級急診科醫生在4月26日自殺身亡。

她叫洛娜·布雷恩,是紐約長老會艾倫醫院急診科的醫學主任。

這家醫院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

▲洛娜·布雷恩( Lorna M. Breen)

洛娜的父親菲利普·布雷恩說,洛娜死於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生前她和家人在一起。

警方在4月26日接到洛娜家人的求助電話。洛娜隨後被送到UVA醫院,但因搶救無效,不幸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她的父親說,洛娜生前曾向他講述了新冠病毒給病人帶來的慘狀。「她竭盡全力做好工作,卻沒想到這份工作害了她。」

洛娜生前還感染了新冠病毒。她在休養了一周半後又主動恢復了工作。

洛娜的父親說,醫院為了她的健康再次將她送回他們在夏洛茨維爾的家。

菲利普還特別提到49歲的洛娜沒有精神病史。但在他最後一次與女兒交談時,感覺她可能情緒上已經有些問題了。

洛娜曾和她父親說,很多病人還沒出救護車就已經死了。

他說:「她就像在前線的戰壕裡,她應該被稱為英雄,她本來就是。她和其他因為疫情死亡的人一樣,都是這場疫情的受害者。」

▲截至4月7日,紐約長老會艾倫醫院已有59例患者死亡。

紐約長老會醫院在一份聲明中說:「布雷恩博士是一位英雄,她將最高的醫學理想帶給了急診科,這個富有挑戰性的前線。」

洛娜的朋友說,洛娜曾是紐約滑雪俱樂部的狂熱成員,並定期出門旅行滑雪。她每周一次在老年人家中做志願者。

洛娜的一位同事說,他經常與洛娜討論藥物,討論他們的生活和她的愛好,「她是一個活潑的人,外向、開朗、熱愛交流。」

紐約長老會艾倫醫院位於曼哈頓北部,擁有200張病床。最多的時候有多達170例新冠肺炎患者。醫院一份內部文件顯示,截至4月7日,醫院已有59例患者死亡。

紐約長老會布魯克林衛理公會醫院(質量護理副主席勞倫斯·梅爾尼克(Dr. Lawrence A. Melniker)說,紐約是美國疫情中心,新冠病毒給整個紐約的急診醫生都帶來了不同尋常的心理健康挑戰。

再見!洛娜·布雷恩。

(和若)

相關焦點

  • 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紐約疫情前線一位急診科醫生自殺身亡
    據外媒4月27日報導,紐約一位高級急診科醫生在4月26日自殺身亡。這位醫生名叫洛娜·布雷恩(Dr. Lorna M. Breen),是紐約長老會艾倫醫院急診科(NewYork-Presbyterian Allen Hospital)的醫學主任。據外媒透露,這家醫院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洛娜·布雷恩的父親菲利普·布雷恩(Dr.
  • 紐約護士曝醫院管理混亂事故頻發,病人被血嗆死,呼吸機把肺吹爆
    紐約是全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城市,累計確診達到了183770人。紐約的醫療系統在平時也是全美最為忙碌的醫療系統,這次又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醫護人員壓力非常大,前不久約長老會艾倫醫院急診醫生洛娜·布雷恩就因為壓力過大選擇自殺。
  • 《急診醫生》是誰害了她,真相很現實
    《急診醫生》是由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王策、周笑莉、高曉菲等人主演的都市劇。劇中講述了一群為了醫療事業而奮鬥的醫生。醫生是個神聖的職業,他們是與死神爭分奪秒的人,救死扶傷,妙手回春。王珞丹演繹的江曉琪,是留美的醫學博士。
  • 急診急救一尖兵——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醫生李治紅
    這一幕,是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濟醫附院)急診搶救的工作場景,這也是急診科主任李治紅與急診急救人員每天重複著的工作,他和同事們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守護者患者的生命健康,成為急診急救戰線的尖兵和先鋒。
  • 「我的小Baby發燒41度了,但我堅定不帶她去看急診」珀斯年輕媽媽很無奈!
    你知道,當時Malakai 不僅僅是體溫高,而且還有關節痛,紅疹,身體一側不能活動等多種症狀,連續三個晚上,我想說「醫生,你們都在幹嘛呢」?如果孩子出現紅疹症狀,為什麼沒有馬上做血液檢測?如果孩子連續三個晚上都出現了同樣嚴重的症狀,為什麼不實施緊急救治?如果僅僅是餵一些類似Panadol的藥片給孩子,那麼何必還要送來看急診?
  • 私立醫療助力破解「急診難」推出「24小時全科醫療急診」
    最難的無疑是急診,許多醫院往往只開設專科急診,患者經常難以及時得到全面的檢查和救治。當你痛苦難忍、十萬火急地趕往醫院,卻被告知要等上好久才能接受檢查,有的醫院甚至直接拒絕接診、讓你去其他醫院就診……許多急診患者都有過這樣的遭遇。
  • 破解「急診難」, 北京萊佛士醫療推出「24 小時全科急診」
    最難的無疑是急診,許多醫院往往只開設專科急診,患者經常難以及時得到全面的檢查和救治。當你痛苦難忍、十萬火急地趕往醫院,卻被告知要等上好久才能接受檢查,有的醫院甚至直接拒絕接診、讓你去其他醫院就診……許多急診患者都有過這樣的遭遇。近日,成立於1994年,北京最早的國際診所之一的北京萊佛士醫療推出「24小時全科急診」服務,試圖為周邊社區帶來更加及時便捷的就診體驗。
  • 醫者名片 | 急診看病,為何沒有先來後到
    被「晾」在急診的老李和小李晚8點,小李終於等到了下班,想起這兩天感冒,白天上班沒時間,就去家附近的大醫院掛個急診開點藥吧。結果等了2個多小時都沒看上病,他還發現,不斷有比他晚到的病人先看上了。當晚值班的張醫生一邊給患者做心電圖,一邊跟老李和小李解釋:「很抱歉讓兩位等很久。咱們都知道,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辦事情都講究一個輕重緩急,而不一定按照事情的先後順序。現在這個患者啊,來的時候血壓200多,還有劇烈的胸痛,得先看,先排查隨時有生命危險的危重疾病。」
  • 小分診 大舞臺——記綿竹市人民醫院急診分診的那些事
    因為有些病人的緊急情況從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不經過醫生的檢查,我們不能排除任何病人有潛在危險的可能性。也有人看到有些比自己後到的病人得到了醫生的優先診治而覺得不公,這是對急診的體系不夠了解的原因。急診科不是一個完全按照「先來後到」看病的地方,應該是「在同等級別病情的情況下按時間先後」進行診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緊急醫療」的理念,而這個理念的臨床起始點就是矛盾最為集中的「分診臺」。
  • 病人至上,「懸崖刀尖」上的生命之光——記著名重症醫學專家、中大...
    那一刻,他萌發了做重症醫生的念頭。1997年,邱海波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畢業,成為我國第一位重症醫學博士。他放棄北京優越條件,謝絕了北京協和醫院的盛情挽留,回到母校附屬醫院工作。1997年邱海波擔任南京鐵道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助理,1998年擔任醫院急診及ICU主任。2000年創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擔任主任。
  • 濟醫附院急診科李治紅:急診急救一尖兵
    這一幕,是濟醫附院急診搶救的工作場景,這也是濟醫附院急診科、院前急救主任李治紅與急診急救人員每天重複著的工作,他和同事們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守護者患者的生命健康,成為急診急救戰線的尖兵和先鋒。
  • 急診手術患者沒錢交押金,醫院卻讓我打欠條承擔逃費責任
    本文作者:德一 兩個月前,科裡的實習生問我:「老師,您會給沒有帶錢的急診患者墊錢嗎?」 當時我一臉認真地告訴他們:「給病人墊錢就是向陌生人借錢,墊了就要做好自己給病人掏腰包的準備。
  • 醫院現場|醫生「全副武裝」,發熱門診24小時運作,春節門急診安排快...
    好在吃藥後,熱度退了,不放心的張小姐再次來到醫院,拿著驗血結果複查,得到醫生「沒什麼事,繼續吃點藥,感冒慢慢好」的叮囑,她放下心來。30多歲的王女士手裡沒有病歷,也不測溫,著急地向護士諮詢,原來她的媽媽半月前做了微創手術,早上有點發熱,搞不清該到做手術的心血管科還是發熱門診看病。
  • 15歲女孩深夜自殺,「秘密」都在手機裡!
    文|多巴胺急診搶救室裡來了一位15歲的女孩,3個小時前她服毒自殺被媽媽發現送進了醫院。來到醫院的時候,這位穿著白色毛衣的孩子有著清晰的意識,但她卻不願意睜開眼睛來說一句話。女孩看上去白白淨淨,齊耳短髮,左手握著手機。「具體吃了什麼藥?」在得知眼前這位女孩服毒自殺後,我趕緊向家屬詢問病人到底服下了什麼藥物。
  • 醫療用品短缺、危重症病人年輕人居多……美國疫情...
    但千萬別忘了,武漢市有11萬醫務工作者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湖北有50多萬醫護人員參與到醫療救治工作中,沒有人為他們送行,也沒有人迎接他們,但是所有馳援武漢和湖北的醫務工作者所得到的禮遇他們都應該得到,甚至應該得到更多!因為他們堅守的時間最長,有的人已經從去年12月底穿越1月、2月、3月,今天已經進入4月。
  • 「急診」不是夜間門診或方便門診!被佔用的資源,可能正是別人的生命
    急診不是夜間急診,但為什麼病人在夜間會大量湧入急診科呢?大致存在以下原因: 但是這些原本不需要急診處理的患者佔用和浪費了急救資源,卻使得原本需要急救的患者被無辜剝奪了救治機會,這讓急診失去了本色。
  • 吉林國文醫院胸痛中心舉行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應急演練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要點在於必須爭分奪秒,若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就能大大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6月10日,吉林國文醫院胸痛中心舉行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應急演練活動。心內科高年資醫師根據急救人員提供的患者病情及心電圖及時做出診斷,並通過微信群向現場急救人員提出緊急救治方案。14時10分救護車進入醫院到達急診門口,急救人員將患者抬下救護車,分診人員初步判斷意識,生命體徵送患者進搶救室,通知急診科值班醫生。急診科值班醫生接診,詢問病史,複查心電圖,抽血查肌鈣蛋白,電話通知CCU請心內科會診。
  • 《中國醫生》:年輕醫生徐曄走紅,現實版「江直樹」讓人感動
    現就於南京鼓樓醫院整形燒傷科醫生。自從《中國醫生》開播以來徐曄醫生就在各大娛樂抖音視頻刷爆朋友圈。我也是在抖音認識的徐曄醫生,然後就各種百度,微博,抖音視頻資料搜索最後去了愛奇藝看《中國醫生》,沒看紀錄片之前只是被徐醫生的顏值所吸引,沒想到紀錄片中的徐醫生不僅顏值高而且還是個溫柔,細心處處為病人及家屬考慮。像和朋友一樣與患者相處。
  • 女子服蓖麻籽自殺,醫生:從醫近20年第一次見到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傅軒 記者 顧瀟)年輕女孩想不開,竟服下蓖麻籽自殺,接診醫生表示從醫近 20 年還是第一次見到蓖麻毒素中毒。由於毒性很強,經過兩天的血液體外灌流,終於將女孩體內蓖麻毒素清除,保住了女孩的性命。
  • 北京市多措並舉緩解急診「進門難」
    今天上午正在進行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對市政府關於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開展了專題詢問。副市長盧彥及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規自委、市醫保局、市交管局、市紅十字會等多部門負責人接受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