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中國行——「馬良書」詩的田園畫,畫的田園詩

2020-12-14 syh山嶼海康養

連綿的山脈、蔥蘢的竹林,抬眼望去,一片層巒疊翠。山頂上,是縹緲的雲霧;山腳下,白牆黑瓦的屋舍點綴其中。邁入山嶼海生態農莊的大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馬良書便不自覺地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一陣陣熟悉感湧上心頭。「實在是太親切,這裡的感覺跟我的畫一模一樣!」馬良書駐足良久,激動地說。

自成一派的現代田園山水

早些年,馬良書曾應邀創作過一幅五六米的長卷,主題即新農村。當時他呈現的內容就是這樣:翠綠的山,山上全是竹,山下是民居,「相似的河塘,相似的田野,就連雲層裡折射出來的光線都是那麼地熟悉。」

而今,畫中的景致,他終於在安吉幸福城覓到了實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畢業的馬良書是學者型的畫家。在他看來,古代的山水畫表達的多是高山、奇松、怪石,「如果用傳統的古技法,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交通、生活方式等內容都很難表現。」

有一陣子他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未來中國畫的突破方向到底在哪裡?」這樣的思考,一直縈繞在他心頭多年,並且促使他尋找著創新的突破口。

「現代田園山水畫」這一與中國傳統山水畫一脈相連又風格迥異的表現體系慢慢被搭建了起來。

在此過程中,他把更多的著眼點放到了現代筆墨體系與視覺體系的構建上。創作中,他不斷地權衡筆墨與色彩的關係,包括主題創新、空間表現創新、墨色創新、色彩創新等。傳統水彩很難表現色彩濃鬱這一類景色,他便做了一個課題,專門研究「如何將墨的各種層次融合到濃鬱的色彩中來」。他將水與墨、墨與色的溶合、互滲、對比作為現代水墨試驗的重點,將宿墨、粉質色、石綠、新墨有機調和,在清逸雅致的墨色並置和點線面結構中,探索出一種全新的「現代田園山水畫」圖式。

細觀馬良書這一系列的作品,都極具個人風格。色彩上簡單卻不單調,極富田園意趣,空靈潔淨;空間表現上,藉助形線條及墨色濃淡,輔之以光影,使視覺得以延伸,畫面中出現的建築物,就是當代農村建築的真實寫照。這樣的「混搭」不僅沒有影響畫面的意境和美感,反而更充實、飽滿,處處透露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感。

▲馬良書田園水墨系作品

正如資深美術史論家陳池瑜教授所評價:馬良書的每一幅畫都是不可重複的意象的自然生成,妙趣橫生而意象天成,這正是他所追求的高度純粹的繪畫語言所要達到的藝術美。

誤打誤撞走進繪畫圈

22歲以前,馬良書在美術方面完全是個「小白」。

1981年,15歲的馬良書高中畢業後被湖北竹山師範(中專)英語專業錄取;畢業後被分配到老少邊區的中學擔任英語老師,整整5年。22歲那年,他調回鄖西縣城實驗小學當美術老師,才開始關注美術、繪畫等專業上的內容。

不過,馬良書從小就與毛筆打交道。「記得小學時數學課寫作業用的都是毛筆,所以我的書法功底相對紮實。這也為我其後走上美術道路打下了基礎。」

因為美術功底弱,1989年他考進湖北美術學院專科師資培訓班後,玩命似地惡補繪畫基本功。「那兩年時間裡,我除了睡覺、吃飯,其餘都在畫畫。」他說,「勤能補拙嘛,我給自己加了相當於別人7倍的作業量。」再後來是專科升本科,他一如既往地勤奮、努力。

不過,彼時的馬良書學的是油畫專業。

轉折發生在1995年。當時,他想報考湖北美院的研究生。可那一年,該院的研究生指標只有中國畫專業。他思前想後,終於改行考上了湖北美院的中國畫專業,主攻人物畫。

4年油畫、3年中國畫的獨有求學經歷,使得馬良書在報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時,被選中做中西藝術比較研究。

也許是半路出家,頭腦中畫畫的條條框框等程式化約束也少;也許是厚積薄發,馬良書在其後的創作時反而顯得大膽、創新。「重複已有的繪畫範式,缺少動人的情感魅力,缺少形式語言的高度,缺少思想觀念的深度,其繪畫創作就不會有藝術品質,更不會有生命力。」

1997年,他創作的《1840赴國難者祭》獲得「中國藝術大展迎接香港回歸歷史畫與主題性創作展」銀獎,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1999年,他再次參加迎接澳門回歸國家級重大主題創作,以一幅《我走過這段臺階》,在眾多同樣反映澳門標誌性建築大三巴牌坊的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寶貴的銅獎。

他為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回憶錄《牛棚札記》所作的水墨畫,將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群體所處的外在環境特別是精神抗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為梁曉聲《雪城》所作的插圖畫,將「知青」一代的內心掙扎和對命運的渴望相互交織的思想意識,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創作的田園水墨系列,將改革開放新時代給予人性和生活的那份從容、自由與美好意蘊,完美彰顯出來。

▲馬良書田園水墨系作品

底蘊深厚的靈秀福地

馬良書直言,跟他以往的現代田園系列相比,鄣吳的底蘊更為深厚和豐富。豐富,體現在這裡的建築上,「民居群落、商業建築、美麗鄉村的打造,甚至還有些許園林景觀,處處透露出設計的巧思。」深厚,則表現在上百年積累的人文素養中——早在明清時期,這裡的耕讀之風就已經在老百姓之間盛行開來。明嘉靖年間,僅鄣吳村吳松一家兩代就出了四位進士,當時號為「吳氏父子四進士」。

馬良書用了四個字:靈秀福地。

所謂靈氣,指的是山靈水秀的自然風貌。「繚繞的雲霧,溼漉的水氣,韻味十足,如入仙境。」但這種韻味並不給人高高在上之感,各類商業、各種活動融合其中,生活氣息濃厚,平添了幾分煙火味。

秀,意思便是秀麗了。節至深秋,山上依舊草木蔥蘢。周邊的自然物產豐富,宜耕、宜居,所屬的安吉縣更是「聯合國最佳人居獎」唯一獲得縣。「這個地方特別適合養生、康養。」馬良書樂呵呵地說。我們這次入住的浪漫谷公寓背靠大竹海,面朝鄣吳溪,於內庭院小景,分外別致;於外山谷悠悠,靜怡養生。清晨,老人們踱步院中,聽溪水潺潺,邀上三五好友打打太極,練練瑜伽,也是樂事一件。雖然離退休還有著好一段距離,但看到住在幸福城裡老人詩般的愜意生活,他也不免心生嚮往。

至於福地,就更好理解了。藝術巨匠吳昌碩出生於此,「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文化基礎,又怎麼會孕育出如此文化巨擘呢?」

在馬良書看來,鄣吳有成為寫生基地的潛力。

▲馬良書在鄣吳鎮作品

「不管是哪個專業,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很好的繪畫素材。」他說。採風寫生有秀美的風景、特色的建築;設計專業,能找到江南風情的景觀和新農村建設中的田園風格;人物寫生,當地的居民也能提供很好的靈感。「我發現,當地的居民都很有特點。他們很淳樸,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山民,周身整潔、穿戴合體,卻會給人一種滄桑之感。」這讓許久不畫人物的馬良友也不由地產生了「想畫上一二」的念頭。

跟純粹以自然景觀為主的寫生基地相比,這裡還多了好幾重東西——中國最美歷史文化小鎮不是浪得虛名,而吳昌碩更是無數畫壇學子景仰的對象。無論是採風也好,朝聖也罷,「這裡,都值得每個學美術的人來一趟。」

人物名片】

馬良書,美術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清華美院山水畫、 中國畫畫家。

內容來源: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青年報、大眾日報、詩歌月刊、揚子晚報、浙江新聞、浙江在線、天目新聞、小時新聞、美術報等

相關焦點

  • 「詩畫中國行」走進浙江安吉:在「山嶼海」體驗慢生活
    這首被大家公認為「山嶼海康養」點睛之作的現代詩,由「詩畫中國行」採風團成員、《揚子晚報》副刊主編龔學明創作。這兩天,「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相繼走進安徽宣城、浙江安吉,深度走訪了宣城水東古鎮、安吉鄣吳古鎮,走訪了山嶼海集團在華東的兩個基地:宣城親心谷景區和安吉幸福城。「這兩天無論是在古鎮還是在山嶼海基地,久違的慢生活節奏讓我感觸頗深哪。」龔學明說。這一點,採風團成員們都印象深刻。
  • 青槓樹村的詩畫田園
    田園居家,原野風光盡收眼底,各棟各組之間,巷巷相連,四通八達。戶與戶之間,有獨立的前後院落,又能穿院而過,竹林掩映,青蔥的青槓樹隨處可見。家家燈籠高掛,懸在房簷、屋前,桃花、李花、月季、玫瑰、海棠開得正豔。我們隨意找了一家院落坐下,前院桃花開得妖嬈,粉紅一片,伸向藍天白雲,溫暖的陽光沐浴身上,舒適愜意。
  • 《詩畫之間》:古往今來 詩畫一律的內涵
    詩、畫理論思想的交集和異同,是古今中外文藝理論家興趣濃厚的話題。錢鍾書先生曾在《中國詩與中國畫》一文中簡括地指出:「詩和畫既然同是藝術,應該有共同性;它們並非同一門藝術,又應該各具特殊性。它們的性能和領域的異同,是美學上的重要理論問題。」不過,在這篇文章中,錢先生的主要主張是詩的表現力優於畫。
  • 「「情系南鄭我愛我家」徵文」詩畫田園華山溝
    詩畫田園華山溝文/熊黎明閒暇之時,我喜歡去南鄭的新集轉轉。華山溝位於馬鞍山的南邊,兩山之間的大片川地上,黃綠棕色的田野被道路田埂分隔成不規則的地塊,鏡面般的水田鑲嵌其中,山坡上高低起伏的梯田層層疊疊,白牆紅瓦的農舍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山嶺田野裡,詩畫般的景色讓人留連忘返。遠處的西成高鐵高架橋猶如一條蜿蜒的長龍橫亙在美麗的田野上,高鐵飛馳穿行在這五顏六色的大地山川間,我摁下手中的快門快速將這「開往春天的列車」定格在時光裡。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⑭】詩詠湖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湖北省詩詞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藝術中國 雙年展」——王明方詩畫作品鑑賞
    現為西安中國畫院畫家,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花鳥作品為中南海、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陝西省圖書館等單位收藏。2006年4月在西安中國畫院舉辦個人花鳥畫作品展。2011年9月6日至12月6日西安半坡博物館舉辦個人花鳥畫作品展。出版有《國畫家—王明方》、《中國名家藝術成就展系列—王明方》《中國書畫百傑——王明方》等個人專輯。
  • 詩畫中國行——「周蘇英」詩畫中國行,她隨團回了趟江南
    一來到山嶼海集團位於安徽宣城親心谷的基地,「詩畫中國行」採風團成員、青年畫家周蘇英的身心便不由自主地放鬆了下來。「這裡的一山一樹,一磚一瓦,就連小溪的曲折,感覺都跟我的家鄉一模一樣。」最憶是江南周蘇英是土生土長的江南女子。生於浦江,長達15年的時間裡,都曾生活在杭州。
  • 詩書畫與詩配畫的區別
    宅家期間我創作了許多詩書畫,請注意不叫詩配畫了。為什麼呢?因為它已不是在畫上面題一首詩,而是將膾炙人口的詩詞以書法的形式書寫,放在畫面的主要部位,畫則根據詩的內容選取,可以是傳統中國畫,水墨丹青,也可以是西畫、攝影等等,重要的是能表達詩詞的內容意境。
  • 光明文化周末版:詩堪入畫方稱妙
    作者:蘇惠崇  「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之。」(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題畫詩多出自文人畫,有著特殊的審美標準:畫美、書工、詩妙。畫中蘊含著文人情趣,畫外流露出文人思想,具有文心、詩情、畫意。故古人以「詩堪入畫方稱妙,畫可融詩乃為奇」來讚譽題畫詩。
  • 《拉奧孔》詩與畫的區別
    萊辛在《拉奧孔》中集中地論述了詩與畫的區別。第一,詩是時間藝術,畫是空間藝術。他指出:「既然繪畫在它的摹仿中所用的媒介或符號確實是和詩所用的完全不同——那就是說,繪畫用空間中的形體和顏色,詩用在時間中發出的聲音。」「因此,物體和它們的可見屬性是繪畫所特有的題材。」「動作是詩所特有的題材。」兩種不同的藝術就有了不同的表現對象,而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不過,萊辛也注意到了它們之間經過了特別處理。
  • 王維很美的一首田園詩,只是開頭10字,便美得令人心馳神往
    眾所周知,在古代詩歌史上,是東晉詩人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這一新的詩體,也是他第一個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田園詩。但陶淵明所開創的田園詩,在南北朝卻幾乎沒有影響,即使到了隋末唐初有了王績的活躍,詩壇上吟詠田園風光的詩篇也是寥寥無幾,直到盛唐出現了王維、孟浩然等名家,田園詩才蔚為大宗,並取得了後人難以超越的成就。
  • 構建「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衢州打造長三角旅遊目的地!
    △常山江畔《衢州市大花園建設行動綱要》提出,到2022年,基本構築「國家公園+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的空間形態,基本達到「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建設要求,基本實現「大花園+大平臺」「目的地+集散地」的功能定位,努力成為「詩畫浙江」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生態旅遊目的地。
  • 王維四十歲後寫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曾入選高考試題
    田園詩,首推陶潛,山氣日夕佳的恬淡,那採菊東籬下的悠然,都讓人嚮往,那是一种放下束縛後的無為與自然,是道家的,是追求樸質無華的,也是追求逍遙自適的。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獨立人格追求。這為後人寫田園奠定了寫作基調。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所謂田園詩,就是以大自然的田園風光為描寫對象的詩歌。它是人們對自然美的認識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也是人們對農村生活、對農民及農事活動具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產物。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詩詞裡的豐順 詩畫山水田園 唯美潮客之鄉
    詩詞裡的豐順 詩畫山水田園 唯美潮客之鄉喜愛詩詞、書法、國畫,系中國手指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退休後仍繼續詩詞、書畫及文學創作,自撰出版有《印記》詩文集。◎當代-陳啟鵬《綠色八鄉山》天藍如洗似新疆,覽翠嗟驚是八鄉。峽谷蒼蔥呼遠客,清茶潤滑倍純香。
  • 詩人瀟瀟:詩和畫就像對攣生姐妹,很難說誰先呱呱墜地|另一種詩畫②
    中國文化傳統中,詩與畫總是被相提並論,所謂「詩是有聲畫,畫為無聲詩」,蘇軾曾評論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當代,有更多的詩人正身體力行去體現這種詩畫本質同宗的論斷。如今,對我來說,詩與畫就像一對孿生姐妹,有時是一首詩先出生,有時是一幅畫先發芽。給畫配詩,是因為畫不能完全表達我的心境,而詩可以為我的畫進行無邊的延續。給詩配畫,則因畫又是對我詩句的一種凝練,我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把這種凝練模糊。」
  •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陶櫻也是詩畫才女,去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作品集《因為有了你——陶櫻詩畫作品集》,獲得觀眾的點讚。近日西泠印社出版社又出版了她的第二本書,名曰《我們都是追夢人—— 櫻桃詩歌繪畫作品集》。如果說《因為有了你——陶櫻詩畫作品集》是她審美感情的真實流露,抒寫了酷愛生活的熱情,那麼,《我們都是追夢人——櫻桃詩歌繪畫作品集》則更上層樓,所作繪畫在摹形生動之外,更富有詩詞般的跌宕韻律,多了幾許委婉深遠的意境。蘇東坡說:「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陶櫻的詩畫新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清新脫俗,天趣自成。
  • 詩畫水木清華園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水木詩畫 關注公眾號,共享詞句的絢爛和色彩的韻律
  • 鄭板橋三絕:畫、字、詩
    他的詩、書、畫為後人贊為「三絕」。有詩為證:「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三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清·蔣心餘)。此詩對鄭板橋書畫特徵作了精確的藝術概括。我們先說說一絕板橋的畫。鄭板橋一生作畫,「五十餘年,不畫他物」,專攻蘭、竹。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⑦】詩詠陝西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庚子年「兩會」期間,本輯推出由陝西省詩詞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