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古人的「雅」健康 | 香匠

2021-02-22 IncenseArt

薔薇一枝,黃香一炷,

新茶一甌,嘿坐靜思,

覺色香味俱清絕可人,亦閒中一樂也。

焚香對古人來說,除了是生活雅趣的表達方式外,在養生活動中更是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文人的養生書中,香多與靜心功夫同時提及,尤其是打坐行氣時,身邊都會在焚上一爐香。

明代醫學家李中梓說:『入室閉戶,燒香靜坐,方可謂之齋也。』高濂《遵生八箋》中,論及行胎息之法也說:

『於一淨室內,焚名香一爐於所臥床頭,又須設几案,上著香爐,下著所拄龍杖及履鞋等物……』

香的清芬之氣具有安定心神的功效,在靜坐調息時香作為輔助工具,有助於心神集中。是養道修身的文人隱士們的常備之物。

古人在養病時更注重焚香靜心,蘇軾在《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獨酌》一詩中便提到:『銅爐燒柏子,石鼎煮山藥。』宋人晁說之《新合柏子香,因誦皮日休坐久重焚柏子香,輒以其香贈張簿》詩云:

柏子香清誰喜聞,五言句法更清芬。

病仍春困在難久,遣向吟窗起暮雲。

柏子氣味清香,其安神清心的功效,可以穩定病人的情緒。柏子香的製作方法簡單,所用香料也比較樸素親民。

採『帶青色、未開破』的新鮮柏子隨意採集多少,用沸水焯一下,然後浸在酒中,密封七天,再取出,放在陰涼處慢慢晾乾,即成柏子香。

除了習靜養生時需要焚香之外,平時居家焚香也可讓生活環境空氣清新,起到去邪避穢的效果。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說:『榻前時焚蒼朮諸香,勿令穢汙 ,以闢不祥。』

古人在外出旅行時,也會隨身攜帶香藥製作的『太倉公避瘟丹』。居住旅舍時焚之可除溼氣,闢邪疫。

香之所以有闢穢、防疫等功效,是因為制香的香料都是具有芳香氣味的藥材。都具有溫中理氣、祛風除溼等各種功效。焚香時產生的化學成分,可消除空氣中的病菌達到驅邪闢穢。

古人的合香方法也運用了醫方理論,香方的組成規律就依據藥方配製中『君、臣、佐、使』的理論。

擅長合香的文人也會自己合藥療疾,蘇軾就曾寫信給歐陽知晦,求用來合藥用的鵝梨。《與歐陽知晦四首》之二云:『合藥須鵝梨,嶺外固無有,但得凡梨稍佳者,亦可用,此亦絕無。』

熟知醫藥的醫家,合香也有自己的特色。北宋名醫楊吉老制的龍涎香,香料在和丸之前要都經過精心的窨制。周嘉胄的《香乘》中收錄有楊吉老所創的『楊吉老龍涎香』:

沉香一兩,紫檀(白檀中紫色者)半兩,甘松一兩(去土揀淨),腦、麝各二分。

右先以沉檀為細末,甘松別碾羅,候研腦麝極細入甘松內,三味再同研分作三分:將一分半入沉香末中和合勻,入瓷瓶密封窨一宿;又以一分用白蜜一兩半重湯煮幹,至一半放冷入藥,亦窨一宿;留半分至調合時摻入溲勻。更有蘇合油、薔薇水,龍涎別研,再搜為餅子。

或搜勻入磁盒內,握地坑深三尺餘,窨一月取出,方作餅子。若更少入制過甲香,尤清絕。

香藥配製的合香,也會被古人用作療疾之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用線香『薰諸瘡癬』的記載。時珍曰∶『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線香可入瘡科用。』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97回描寫寶玉在婚禮上發現新娘竟然不是朝思暮想的林妹妹,頓時舊病復發,昏暈過去。家人連忙『滿屋裡點起安息香來,定住他的魂魄』。

安息香在明清時期特指兩物,一是香料安息香樹之脂,二是指線香,《清稗類鈔·工藝類》『制安息香』條:

『今通用之安息香則多以他種香料合木屑作線香狀,但襲香息香之名,實無安息香料也。』

用來安定寶玉魂魄的安息香,有可能是一種合香線香。明代醫方書籍《古今醫統大全》中就記載有三則不同等級的安息香方:

檀香八斤、排草四斤、沉香一斤,丁香、乳香、黃煙、蘭苔、木香(各十兩),麝香三兩、酥合油一斤、安息香五兩、欖油二斤,白芨面、蜂蜜(五斤)上各為細末,以酥、欖、息香和蜜熬化,漸漸下香末,調和得所,作柄上陰晾一日,曬乾收。

清代宮廷與貴族豪門中盛行的藏香,除了禮佛祭祀之外,也是居家衛生防疫用品。清·沈叔埏《藏香酬袁春圃方伯》詩曰:『闢邪兼闢寒,卻穢同卻瘴。』清代醫學家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

『藏香中有一種白色小丸子,焚之氣頗幽爽,亦系番僧所貢,不知何名,其香氣嗅之,可治老人腸燥氣虛便秘。入廁時焚一二丸最妙。亦可治痘。』

不僅是醫方類書籍中記載了療疾的香方,香學專著《香乘》中也記載有治癒頭風的『清神溼香』、治心腹痛的『南番龍涎香』。

清神溼香:芎須半兩、藁本半兩、羌活半兩、獨活半兩、甘菊半兩、麝香少許,右同為末,煉蜜和劑,作餅爇之。可愈頭風。

無論是在精神心理養生方面,還是作為居家防疫用品。香都是古人居家生活中的要緊之物。

明人安世鳳《燕居功課》閒適·焚香中說,居室中置有『生香』可不用焚香,除此之外都需要焚香。『生香』是指香花、香果,作為清供置於居室中可代替薰香。

相關焦點

  • 焚香,古人的「雅」健康 | 香道
    焚香對古人來說,除了是生活雅趣的表達方式外,在養生活動中更是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古代文人的養生書中,香多與靜心功夫同時提及,尤其是打坐行氣時,身邊都會在焚上一爐香。古人在養病時更注重焚香靜心,蘇軾在《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獨酌》一詩中便提到:『銅爐燒柏子,石鼎煮山藥。』宋人晁說之《新合柏子香,因誦皮日休坐久重焚柏子香,輒以其香贈張簿》詩云:柏子香清誰喜聞,五言句法更清芬。
  • 焚香消寒:暖香一炷,滿堂春意
    冬月,古人會在廳堂中用紙屏搭建暖閣,用以禦寒過冬。暖閣用四扇紙屏,臨窗搭建,三扇相圍,一扇作頂,垂草簾作為障蔽。構建暖閣紙屏除了能聚暖氣,對香味也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於暖閣中焚香,可令香味留貯時間長久,宋詡《竹嶼山房雜部》「焚香法」就提到構建香室要以綿紙糊牆:創小規模室閣,設低幾焚之,則煙穗上升,遍化室壁間。
  • 古代文人趣談:為何古人把「焚香」當作雅事之首?有何歷史淵源?
    在「焚香」的時候人們會將,大量香料投入香爐之中,然後以火烤之使其散發出醉人的香氣。「焚香」習俗是古代「香文化」的重要體現。「香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一,至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從最初的焚香淨氣逐漸發展為,焚香撫琴、吟詩作畫、修身養性,其實已經脫離了「焚香」的基本屬性。
  • 爐煙嫋孤碧,雲縷霏數千:古人對於「焚香」有著超乎想像的痴迷
    古人最早對於香的講究源於三個方面的訴求。在以上三個方面的歷史淵源的相互影響和融合之下,除了祭天禮佛和隨身帶香之外,古人開始了對香的進一步探索與嘗試。到了漢代,「焚香」逐漸開始流行開來,並呈現出向平民化發展的趨勢。
  • 古人精緻靈動的香爐,那個年代的高雅情趣,聞香識人以香會友
    好香,須得好器相配,青煙嫋娜間,精緻絕美的香爐,儼然為焚香雅事注入了靈性—— 清:「清仿宣德爐」 尺寸:高15.5釐米 工藝、材質:銅器 宣德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
  • 香滿《紅樓夢》,古人的香文化與香火觀念
    中國古人有九雅:焚香,品茗,尋幽,酌酒,蒔花,撫琴,聽雨,賞雪,候月。焚香歷史源遠流長。《尚書·舜典》對舜帝登基曾有記載:「柴,望秩於山川。」意思是燃燒木柴,遙望遠處山川按次序進行拜祭。這就是焚香的雛形。
  • 來看看古人的香文化,那才是真的雅
    但要是跟古代文人的香文化比起來,香水,簡直只是香中的快餐而已。而從古至今,在中國,香可謂是生活必需品。從平民百姓的日常焚香驅蟲去味,到文人雅士有儀式感的焚香悅志以怡情,再到寺廟僧侶的焚香靜氣以助修行,香的使用更是方方面面覆蓋了各種層次的需求。
  • 「每日一香」川久保玲 焚香系列-京都 Kyoto, 2002
    這支焚香是所有焚香調香水中還原分享感名列前茅的,木質調溫暖,同時還很輕薄,一點都不壓抑厚重,令我感到愛不釋手。焚香是我很喜歡的氣味之一,這大概跟我經常燃線香息息相關。不同於柔軟花香調的浮華和瑰麗,焚香總能讓我快速沉靜下來,達到心如止水的狀態。焚香調的香水希予之前也寫過不少,玫瑰焚香、琥珀焚香等等數不勝數。
  • 焚香雅有韻 茗茶是最真
    唐代劉貞亮的「茶十德」中這樣寫道: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聖居明星產品——天蜜,口感獨特,香氣誘人,在品味時若與品香相結合,將會產生絕妙的味覺和嗅覺體驗,身心仿佛經過一番梳洗,無比通暢。
  • 天然臥香丨香自焚,人自淨
    古人推崇的「君子四雅」中,焚香便位居首位,最能體現文人雅士們的風雅情致。歷代文人墨客皆愛香成癖,甚至有人感嘆「無香何以為聚」。燃一柱香,通三界,冥思忘我;焚一爐香,開七竅,淨思神明。 ,所以必須用真正的香,而不宜供漢地流行的假電香。
  • 荷包與香囊,古人的飾品是真「香」
    二姐兒怕有人來看見不雅,便連忙一笑,撂了過。賈璉接在手裡,都倒了出來,揀了半塊吃剩下的撂在口裡吃了,又將剩下的都揣了起來。剛要把荷包親身送過去,只見兩個丫鬟倒了茶來。在這裡,那裝著半顆檳郎的荷包又成了賈璉這個浪蕩子挑逗尤二姐的利器。
  • 畫中香影,古畫中的「香生活」.
    明人坐像圖中的線香線香在明清時期也稱作「安息香」,徐珂《清稗類鈔》「制安息香」條:「安息香樹之脂,堅凝成黃黑色塊者可為香,並可製藥。今通用之安息香則多以他種香料合木屑作線香狀,但襲安息香之名,實無安息香料也」。
  • 好嘢,廣州匠|美女制香師童童:用「時尚」重燃這一縷千年馨香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屈原說,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王維說,暝宿長林下,焚香臥瑤席;李白說,焚香入蘭臺,起草多芳言長大後我從事藝術品推廣行業,接觸了不少藝術家,慢慢了解到了中國的香文化,並開始學習。2015年我正式全力轉做香文化傳承與推廣。」童童告訴記者。
  • 以雅之名義,享和之美學!「雪肌精謐雅臻活」日本京都紀行
    2019年3月18日-20日,由高絲集團主辦的「雪肌精謐雅」臻活之旅新品發布會在日本京都成功舉辦。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三地的媒體和意見領袖一起踏上和之美學的發源地日本京都,感受典雅高潔的雅(MIYAVI)之魅力,揭開「謐雅臻活」的神秘面紗。
  • 潮流門店以及家居必備:7 條關於「燒線香」的終極指南
    「關於使用香的大多數信仰和做法都是文化或宗教的,可以追溯到許多世紀之前。」人們買下這些香爐,除了用來置放點燃的香體,更是因其與街頭潮流文化相契合的外形,作為家居裝飾品陳列在家裡,比如 YEENJOY STUDIO 以兵馬俑融合《Starwar》「白兵」的香爐,還有 NEIGHBORHOOD 每季推出的聯名香爐
  • 周冬雨現身雅萌皮膚「顏」究院 手把手教你科學護膚
    2019年10月18日至20日,雅萌YA-MAN聯合丁香醫生在上海梅龍鎮廣場開辦了一家為期三天的皮膚「顏」究院。10月19日雅萌YA-MAN亞太區品牌代言人周冬雨親臨現場,與各大行業媒體、皮膚科醫生專家、美容達人齊聚,一起「顏」究皮膚的肌密。
  • 焚香二三事
    焚香是古人養生之道。《夢粱錄》云:「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適累家。」在古代,焚香是一種融入日常的生活雅趣。諸多雅興之中,尤以焚香為最。從宮廷到民間,從墨客到百姓,都有著焚香的習俗。焚香對古人來說,除了是生活雅趣的表達方式外,在養生活動中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閒坐焚香,靜氣明神
    閒坐焚香,靜氣明神圖文|網絡編輯|易向焚香,試茶,候月,臨帖,這都是古人雅事。舉手間,眉目淡定,心下晏然。緩緩如敬神靈,拈一香,品一茶,賞一月,摹一字,心神仿佛通透,歲月風霜清澈開來。因現在很少有人能享受到古人真正焚香的樂趣,所以對焚香之境,只有無限美好又惆悵的嚮往。而在古人所焚之香中,最喜歡的是小篆香。
  • 煎香,焚香,你中意哪種?
    玩香的朋友都知道沉香香韻是通過加熱的方式使香氣散發出來。加熱方式分煎香和焚香。煎香,是指通過熱度讓香氣慢慢釋放出來,適合軟絲沉香。古時稱「削之成捲,捏之成丸」,說的就是軟絲。一般說來,軟絲沉香油質中含有較多水份,揮發性強。
  • 燻衣、會友,古代的用香高手,超乎你的想像
    不知道大家印象中的古人生活是如何的?其實,古人遠比現代人精緻。每日以香燻衣、燻屋已是稀鬆平常,帝王將相出行伴香、是貴族彰顯身份地位的方式,文人墨客聚會撫琴焚香乃雅事,甚至以香覓知己。焚香在古代不僅是一種社交禮儀,還是一種修習身心的方法,更是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