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爺沒有封地,只靠國家的紅利過日子,他是怎麼養活那麼多人

2020-12-26 無敵紫荊

在封建社會,皇帝富有四海,全中國的財富都是他一個人的,皇帝是最誘人的職業,因此大家才會爭搶著當皇帝。

但是皇帝也不能一個人享受,需要有個利益集團來給他捧場,不然就是孤家寡人,政權就岌岌可危。

因此皇帝除了封賞功臣,還要封賞自己的近親,讓他們錦衣玉食,形成一個統治階層,鞏固自己的統治,王爺由此誕生。

但是給王爺的待遇也不能過高,過高了他們反而會不安分,跟朝廷分庭抗禮,威脅到國家穩定;這種事在歷代都曾發生。

比如西晉的時候有八王之亂,明朝的時候有靖難之役;這都是王爺權勢太大惹的禍。

大清政權雖然是少數民族政權,在統治手段上還是技高一籌的,他們總結了前朝的經驗教訓,給王爺的待遇把握得恰到好處,讓他們衣食無憂,過得非常體面,又沒有能力搞事。

大清王爺跟前朝的最大區別是,不給封地只給俸銀。

那麼清朝王爺的俸銀是多少,能養活自己嗎?

人分三六九等,王爺也分等級。根據《欽定大清會典》記載,大清王爺分為十四等,他們分別是:

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等。

但是除了大清在開國不久封的12位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之外,清朝皇室襲爵的方式是降襲制度,爵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比如親王的第一代世子可以承襲親王爵位,其他兒子都要降級封不入八分公;

親王的第二代也就是孫子、其兒子的嫡子封為不入八分公;其他兒子則封一等鎮國將軍。

貝勒的嫡子封貝子,其他兒子封二等鎮國將軍,以此類推。

王爺的側室所生兒子,封爵比正妻要低;比如親王側福晉所生兒子封二等鎮國將軍,妾媵所生兒子封三等輔國將軍。

也就說,王爺的爵位一代一代往下降,這避免了因為時間推移,利益集團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加重朝廷的財政負擔。

那麼,王爺的待遇具體是多少呢?

親王歲俸銀10000兩,祿米10000斛;郡王歲俸銀5000兩,祿米5000斛;貝勒歲俸銀2500兩,祿米2500斛;鐵帽子王的年俸跟親王相等。

根據《中國貨幣史》的論述,從清軍入關到清帝退位,大清國平均米價為一石(150斤)1.62兩銀子。也就是說,清朝時,一兩銀子可以買到92.5斤大米。

現在的米價每斤2.5元計算,92.5斤大米價值人民幣231元。

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價值等於人民幣231元;親王的俸銀一萬兩價值人民幣231萬;加上祿米10000斛,一斛為五鬥,一鬥米重量約15斤;按照每斤2.5元計算,價值人民幣187.5萬。

俸銀和祿米加起來,價值人民幣418萬元,這樣的收入維持家庭開支綽綽有餘了。

我們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比較一下清朝王爺的收入,王爺的收入就更叫人吃驚了。

在《中國通史》裡記載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河南唐河縣有個叫呂魁元的農民,給地主鄭天祿做長工,一年的工錢為一年2.5兩銀子。

這樣算下來,王爺的俸銀1萬兩銀子是4000個農民工的工資,按照今天農民工的工資每年3萬元計算,就是1.2億元人民幣;即使打五折,也是6000萬。

貝勒一級的王爺,俸銀是親王的四分之一,也有折合人民幣1500萬的收入。

有人說了,王府要養活很多下人,算下來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呢。

王府的下人確實不少,以恭親王為例,其府上的太監、僕人、轎夫、各類人員一共是398人,每人每年生活費和俸祿1萬元人民幣的話,也將近400萬了。

但是這些開銷,不是王爺承擔的,全部是皇上買單。

王府裡面用的太監,由朝廷統一招聘,分配到各王府裡。大太監李蓮英被錄用後,最初就是分配到鄭親王端華府當太監的。至於負責保護王府安全的護衛,全部是朝廷指派,更不用王爺來承擔費用。

至於王爺的家眷,一家通常也就二三十口人,數量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民國的時候官員和土豪小妾沒有上限,少的三四個,多的十幾個、幾十個;王爺一般只有兩個側福晉。

綜上所述,清朝王爺的俸銀不但能保證一家老小衣食無憂,而且還能維持高水準的生活,甚至能極盡奢華。

相關焦點

  • 清朝王爺表面風光消遣,為什麼內心悲涼?這不是想要的生活
    萬事追其源,在人們印象中,王爺都是家財萬貫,整天閒散無事的形象,在了解清朝王爺如何消遣生活之前,先來了解清朝的宗室制度,即王爺是怎麼產生的。
  • 王爺的生活都是無憂無慮的,為什麼康熙的九個兒子都要爭皇位呢?
    清朝的王爺就沒有是無憂無慮的,清朝的王爺在皇帝的眼裡什麼都不是,生活也是十分的苦,可能在明朝,那些王爺都可以無憂無慮過上自在的生活,而在清朝這顯然不可能,清朝的這些王爺每天都提心弔膽的過日子。明朝的王爺為什麼過的就很舒服呢?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消遣時間的?
    與明朝用地方「卷養」宗室親王的方式不同,清朝規定王爺不得離京,所以,處在在皇帝眼皮底下的「看守」,皇帝對王爺並沒有那麼忌憚,回看整個清朝,你可以發現,清朝並沒有發生宗室對皇權產生威脅的亂象,這一點可能與康熙設南書房、雍正設軍機處,皇權高度集中有關。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就會說了,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沒事多造造小人不好嗎,為何非要爭奪皇位,甚至爭個你死我活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王爺表面來說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僅次於皇帝的尊貴存在,但說得再好,皇帝也只有一個,可是天下之主,正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王爺再尊貴也只是臣子,君臣有別,看似只差一步,實則天壤之別。
  • 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康熙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皇位呢?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就會說了,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沒事多造造小人不好嗎,為何非要爭奪皇位,甚至爭個你死我活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王爺表面來說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僅次於皇帝的尊貴存在,但說得再好,皇帝也只有一個,可是天下之主,正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王爺再尊貴也只是臣子,君臣有別,看似只差一步,實則天壤之別。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消遣時間的?專家:再差也比老百姓強!
    古往今來,但凡是家裡面有一點家底的人,要麼追求權力,要麼追求金錢,要麼就是到處吃喝玩樂,要麼就是吟詩作賦。那麼大清王朝的王爺,在閒暇的時刻中,喜歡做些什麼呢?追求權力是不可能的了,作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滅了明朝,在裡面可謂是吸取了足夠的教訓。
  • 古代王爺侯爺為啥死守京城不去封地?看完原因才發現:京城真香!
    其實這在古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從西漢王朝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朝,到了清朝之後,王爺都是要待在京城的,不準出去,就是怕他們發展壯大自身勢力,對抗朝廷。先來說說明朝王爺和清朝王爺的區別:明朝王爺需要去就藩,清朝王爺則要一直待在京城裡;明朝的王爺沒有命令不準回京城,清朝王爺沒有命令不準出京城。
  • 中國最後一個世襲王爺,2014年去世活了88歲,臨終遺願讓人感動
    因為爵位等級制度的滅亡,使得清朝晚期的王侯成為了絕響。到新中國成立之前,也幾乎沒人去承認清朝冊封的哪些滿清世襲王爵。然而新疆卻是一個意外,因為清朝政局的動蕩使得新疆無人顧及,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重新關注新疆,連帶著新疆的一位王爺也被承認。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達買提·麥合蘇提。
  • 清朝王爺生活無憂無慮,平時做些什麼來打發「無聊」的日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許多京劇大師,或是在京劇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都是清朝皇族後裔。如末代莊親王溥緒(後來改稱清逸居士),在曲藝方面造詣很深,創作過數十部京劇劇本,而演出對象多位諸如尚小雲、馬連良這樣的名伶。
  • 他是清朝末代王爺,捐出自家王府當小學,活到2015年才去世
    引言縱觀清朝歷史,自同治帝始至末代宣統帝,清朝最後三代帝王並無子嗣。為傳承國祚,慈禧太后從皇室近支中挑選承繼宗祧的孩子,這才有了光緒帝及宣統帝的出現。光緒帝及宣統帝這兩位皇帝都出自同一脈小宗中,就是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之一的醇親王世系。今天子淵要給大家介紹的主人公乃是醇親王府第三代後人,她的奶奶是慈禧、哥哥是宣統帝溥儀、大伯是光緒帝載湉,可謂身份尊崇至極。他就是末代王爺愛新覺羅·溥任。
  • 明清對王爺的限制,清朝王爺不能出京城,明朝不能進,誰的手段高
    歷朝歷代對藩王的限制都是非常厲害的,封建帝王家族,為了子孫綿長,皇帝們會生很多孩子,這主要是保證後繼有人。然而,這樣也會出現一種不好的現象,那就是皇子們多了,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會比較麻煩,比如康熙皇帝時期,諸皇子之間骨肉相殘,成為歷史上爭奪皇權的經典案例。
  • 清代親王沒有封地,只有俸祿,他怎麼支撐起這偌大個王府的開支?
    不要以為清代皇族、宗室和官員只靠俸祿生活。「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地方知府年俸不過105兩,哪怕加上養廉銀的2400兩,三年也不過是7515兩,連萬兩都沒有,可是三年知府卻能賺到十萬兩,靠的是什麼?還不是貪汙受賄嗎!封建時代的民眾之所以熱衷於做權貴,而不是商人,無非就是權貴是既有權力又有財富。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度過每天的,你永遠想像不到
    多人都有穿越的願望,幻想著自己有一天穿越回古代,帶著一身的現代知識帶領古人提前實現社會主義,不過古人的生活到底怎麼樣,你真的知道嗎? 今天小編和你分享一組清朝王爺的老照片,看看古代人的日常。
  • 不要想著穿越回古代了,這才是真實的清朝王爺,電視劇都是騙人的
    在許多的古裝劇和小說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千篇一律的劇情,現代人離奇的穿越到了古代,當上了手握大權、醉臥美人膝的王爺,帥氣多金、風流倜儻,與無數女子發生了甜蜜的愛情。但是這些事情也只是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現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看完之後,你就知道清朝的王爺是什麼樣子的了。
  • 清朝皇室的日常:老佛爺愛紅妝,王爺愛出國
    在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中,皇室是權利與威嚴的象徵,在封建制度統治下的清王朝,皇家的事情是不允許被外人所窺探的,如今我們借著這些皇家的老照片,來看看清朝皇室的日常。圖為清王朝最後的攝政王載灃,這是1901年,他出訪德國時的情景,同時,載灃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
  • 他是「天娛搖錢樹」,龍丹妮不敢惹的藝人,靠他1人養活2家公司
    他是「天娛搖錢樹」,龍丹妮不敢惹的藝人,靠他1人養活2家公司人人都覺得,娛樂圈裡的明星光鮮亮麗,可其實他們所要頂著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因為進入娛樂圈就如同是一場博弈。有些人他賭的成功了,在整個業界裡面都能夠有很好的資源,也有走不完的通告。可有些人他們或許運氣就沒有那麼好了,進了娛樂圈之後沒有名氣,沒有作品,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也不會合作什麼好的導演,這些人他們通常只能夠被稱為是18線的小明星,想要火起來實在太難了。也有不少的人,他們是蟄伏了很多年,才能夠獲得人氣,這其實還蠻讓人心疼。
  • 清朝人的辮子那麼長,睡覺的時候怎麼放?
    我想了想告訴他,歷史這東西無處不在,比如我們的頭髮。現在社會是文明社會,除了大多數女性追求美的需要,剩下的人們都是清一色的短髮,甚至於連許多女性都是一頭短髮。但是在古代社會,卻不是這樣的,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的頭髮就很長,而且基本上是披頭散髮的。到了商朝,開始有了一點點扎束。後來歷經春秋戰國,秦皇漢武以至於唐宗宋祖,到了明朝的時候,人們的頭髮就裝扮的順眼多了。
  • 腹黑王爺霸寵文:他強行壓住她,那麼本王告訴你,不行也得行!
    腹黑王爺霸寵文: 他強行壓住她,那麼本王告訴你,不行也得行!1、《火爆嬌妃:腹黑王爺,行不行》作者:紅塵衣簡介:腹黑王爺霸寵文,一落地就穿成了家族棄女小廢物?小事情, 拳頭才是硬道理,白蓮花大渣男通通退散。 她都這麼彪悍了,天下美男還敢往前湊?
  • 他們是清朝的王爺,對溥儀退位無動於衷,因為袁世凱的條件太誘人
    1912年的春天,清朝政府在經歷了兩百多年的長跑之後,它的生命走向了垂暮。而這個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也結束了自己在紫禁城中的生活。溥儀上尚在孩童的時候就被安排登基。民國大總統的位置就由他來擔任。袁世凱和孫中山籤訂了這一密約之後,對這件事情表現得十分積極。所以屁顛屁顛的就來和清政府「商量」這件事情了。這裡的「商量」自然是逼迫的意思。袁世凱對這件事情很是上心,他先後舉行了五次會議,因為溥儀他們畢竟是清朝的皇帝和貴族,為了讓他們心甘情願地退位,必須要準備一些優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