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 科技築夢」柴家峽黃河大橋項目主橋合龍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甘肅網8月19日訊(本網記者 劉姍 實習記者 張邁)8月19日,記者從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目前曲率半徑最小、跨度最大的「S」型曲線黃河斜拉橋——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於8月18日上午10:18分順利實現合龍,完成重要工程節點,為大橋全面通車提供了充分的先決條件。
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效果圖(中國二冶供圖)
據悉,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的合龍是踐行省委「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市委「1355」總體發展思路及「再造蘭州」戰略的重要步驟,也是實現「再造新西固」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
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中國二冶供圖)
該項目位於蘭州市西固區,起點連接交通繁忙的109國道,終點連接西延線。大橋全線長1250m, 橋面寬36m,設計為雙向六車道。柴家峽黃河大橋的建成,將為城市綜合管網的布設提供新的建設通道,對提升蘭州市乃至西北地區的區域流通具有重要的意義。
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施工建設圖(中國二冶供圖)
施工方表示,在施工進度上,全體參戰員工團結協作,攻堅克難,從主塔樁基基礎施工開始,到順利完成2950立方米抗凍等級大體積混凝土澆築,從南主塔的兩個塔緊緊「交織」,到南岸主塔成功封頂,直到2020年8月18日主橋合龍,實現了項目建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工程節點。
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施工建設圖(中國二冶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該工程在環保方面,主動承擔央企的社會責任,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和節水設備,推廣變頻用電設備並保護現場植被、增植花草樹木,減少場地佔用,全力保護母親河的自然人文環境。
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施工建設圖(中國二冶供圖)
特別是在技術創新上,面對主塔樁基和承臺施工技術難度大的問題,中國二冶重點研究,提出了最為合理的施工方案,確保了工程施工質量;面對主塔塔身結構高度高,精度要求嚴,拉索錨固區複雜,根部實心段厚等問題,在大跨度鋼箱梁製作上採用工廠化定製方案,安裝從南、北兩岸相向頂推施工,在河道中間匯合,鋼箱梁逐段拼裝,頂推過程中進行逐節段監測,保證橋梁線型,確保結構內力及成橋線型滿足設計要求;面對主橋施工技術標準高的問題,確定了主塔採用液壓爬模、主橋鋼箱梁採用液壓頂推、曲線段頂推監控,從而保證了工程的順利推進。
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施工建設圖(中國二冶供圖)
與此同時,面對黃河大橋是目前國內曲率半徑最小、跨度最大的「s」型斜拉索橋這一技術難度最大的挑戰,項目工程師通過集思廣益,積極推廣應用建築工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攻克了「河內鋼樁安裝」「下橫梁預1 埋鋼棒支撐體系「「大直徑超長混凝土灌注樁」「預推設備防失穩裝置」和「黃河流域不通航地區曲線段鋼箱梁頂推」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先後申報並完成頂推設備防失穩裝置等20項專利技術,完成液壓爬模在斜拉橋主塔施工中的運用等科研課題12項等。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