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百態:社會底層邊緣人,何以體面地活著?

2020-12-13 白小靜談情感

社會是一個複雜的大熔爐,充滿各式各樣的人,也飽含冷暖百態的人生。

一個不可否認的現狀是,社會是有階層之分的。不同階層的人,從自己的角度,很難看清楚其他階層的人,也理解不了別人的生活。

一個很明顯的表象,就是不同階層的鄙視鏈。總有養尊處優的人,瞧不起活在底層的人。或者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從心理上牴觸著社會上層的人。

什麼是社會底層邊緣人?這個概念不能簡單地用職業和收入水平劃分,像我們日常接觸到的環衛工人、建築工人、工廠打工者等,這些都算不得真正的社會底層人。

那些常年混跡於街頭小巷的,沒有正當職業的人,或者職業很特殊,常處於被誤解與排斥邊緣的人,是我們說的社會底層邊緣人。

這讓我想起《我不是藥神》裡面,譚卓飾演的單親媽媽劉思慧,她的社會身份,是一名患了慢粒白血病的女孩的母親,而她的工作是在舞廳裡面當「舞者」。

在我們的思想裡,夜店裡的舞者都不是什麼好人。但是,總有一些人不是自願去從事這些工作,也是無可奈何的生活所迫。在劉思慧的家裡,有一張她跳芭蕾的照片,這個人物的原來身份,其實是文工團的芭蕾舞演員,卻在女兒生病之後,遭遇了丈夫的逃離,以及資金的匱乏,才不得已去酒吧跳豔舞。

有一個場景很令人動容,就是徐崢飾演的程勇在酒吧裡,用一沓錢丟向酒吧經理,把劉思慧「包」下來,讓經理去跳舞。劉思慧在那一刻大喊「脫!」,眼中含著淚光,讓她照見了自己某一刻的生存態,帶著對自己生存狀態的厭惡,以及在無奈中的堅強。

對於生活中,受環境所困的弱者,但他們依靠自己的能力,不向命運低頭,應該值得我們尊重。

有很多從農村出來的婦女,沒有多少文化和學歷,她們也沒有一個強大的家庭後盾,甚至為了家庭不得不出來幹活,只能找一些底層的工作來做。

按摩店裡的洗腳妹,很多就是出自這些人。

她們也知道,這些活又髒又累,還要受人冷眼,甚至被人揩「小便宜」,處處和「規則」抗爭,但是這是賺得到錢的途徑,也是自己能做的為數不多的事。

有人會不理解,也有人會同情她們。

社會中也有一部分不是真正找工作的,大多都是漫無目的晃悠,得過且過每一天。

蜷縮在屋簷下的乞討一族,他們口袋裡甚至一枚硬幣都掏不出來,只能去垃圾堆裡撿東西吃,或者是去集市那裡撿人家丟掉的爛蘋果、爛桃子之類的果腹。偶爾幹一些零散的活,然後在網吧窩上幾天,沒錢的時候又出去找活幹。

這些自身條件不好,但又好吃懶做的人,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這些人當中,甚至還有酒鬼、賭鬼,幹著坑蒙拐騙偷的事。你讓別人怎麼同情?

社會底層邊緣人的生活圈子和眼界,很難讓他們擺脫桎梏,獲得根本的改變。

人生而平等,這句話沒有錯。但在社會中,人也分三六九等,這是現實。

「我們也有智慧,也有膽量,也有人格,也有奮鬥的精神,但是我們依然感覺是徘徊在社會的邊緣人。」

貧窮是社會問題的根源,而不公是加劇社會層次分化的因素。

為了財富,很多人鋌而走險,失去了道德底線和原則,滋生出灰色地帶的產業鏈。

有多少女大學生,為了賺錢不惜出賣自己的青春,還有靈魂。

我們想要有尊嚴地活著,體面地活著,不是有錢就能夠實現,而是依靠做人的品格。

但是沒有錢,又談何精神和靈魂呢?真不容易。

社會底層人,他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他們站在最底下,支撐著社會各個行業運作,沒有底層人的一磚一瓦,沒有底層人的服務,哪來其他人所謂的體面和享受?

所以啊,相互理解和包容吧,畢竟誰都不容易。

只要每個人認真地、努力地、拼命地活著,對於他們的生命來說,就是有意義的。無論處於什麼階層,只要憑自己的本事生活,都是值得尊重的。

一個人最大的體面,就是依靠自己過好每一天。感受到活著時的鮮活的心跳,人生就是充滿希望的。

相關焦點

  • 只是為了活著:深圳三和大神,一群社會底層的辛酸人
    導讀 以天為蓋、以地為席,今日有錢今日花,明日無錢才打工。沒有夢想,只為了今日的下一餐做打算,這就是三和大神的生活 社會千奇百態,調侃不要見外!
  • 一個人「體面」地活著到底重不重要?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說到體面,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裝飾」自己,很多人認為體面地活著就是不讓別人看扁,讓別人投來羨慕的眼光,說話辦事不丟臉面,這就是體面。體面更是一種尊嚴,一種自信,一種由內而外流露的氣質,無關乎貧富,而是一個人活著的態度,敬愛生活,我們就都是體面的。有人說,高官厚祿、衣食無憂是體面,但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精於算計,貪得無厭,他還體面嗎?見了上司,溜須拍馬,搖尾乞憐;見了下屬,厲聲呵斥,這不是體面。
  • 人物 《美國甜心》導演安德裡亞·阿諾德:一個女人眼中的底層人物和邊緣社會
    除了將故事的地點由英國搬往美國,影片講述的主題大致相似,二者都反映了社會底層少女面對艱難生活的努力和決心。和前作比起來,阿諾德的新作更像是對該類主題的補充。旅途中,她見識到美國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讓我震驚的是,在美國,依然有相當多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 《活著》,人是為什麼活著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是小說《活著》裡的名句,餘華的這部小說以極其沉重的筆調講述了一個底層人民的掙扎。短短的十二萬字,字字滴血,讓人們在讀完之後,對生活和未來產生了哲理性的聯想,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要在艱辛裡苦苦掙扎?
  • 越是難熬的時候,人越要體面
    這位得過鐵十字勳章的一戰軍人說:「正因為集中營會把人變成野獸,我們才一定不能成為野獸。」「沒有肥皂也必須用髒水洗我們的臉,用我們的衣服把自己擦乾,必須把鞋擦亮。不是因為規定如此,而是為了尊嚴與得體。」「我們必須挺直了走路,不是向普魯士的紀律致敬,而是為了繼續活著,體面而有尊嚴地活過每一天。」
  •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活著!成年人的體面,是從內心到行動的放下
    02.一個人的出息,真的不用別人來給自己定義 說實話,一直都不太能接受有些人的說法。他們總認為,從小不會讀書的孩子,長大以後多半都沒有太大出息。這種出息,到底指的是什麼?拿高的收入?體面的工作?不過,現在也不想過多去探究這個問題背後的實質。
  • 局外的人:大學生、企業家的社會群體的邊緣意識由何而來?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結構轉型期,老的階層消失或者潰散,新的階層不斷產生,傳統社會結構的瓦解,競爭的加劇,社會流動性加強,導致很多人進入社會主流,但也有很多人淪落到社會邊緣。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每一個社會都會分成上中下層,而下層或者中下層就成了社會的邊緣人群。
  •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根本「不配談愛」,手裡握著的只有生活
    底層生活百態 2011年有一紀錄片拍完了,這部紀錄片叫《差館》。差館是廣東話,就是普通話裡的派出所。紀錄片裡的這個派出所,位於廣州火車站旁。紀錄片裡記錄的,都是火車站裡普通人最真實樸素的日常生活。
  • 在故事背後真實而隱形地活著
    童年的西西,喜歡玩「跳房子」的遊戲,一格一格地跳,裙子隨之輕揚。為什麼要叫「西西」呢?因為「西」就是一個穿著裙子的女孩兩隻腳站在地上的一個四方格子裡。 《我的喬治亞》就是這樣一部於遊戲中生發的作品。
  • 一個社會底層人的尊嚴
    文/於凡諾一我見過了太多次,當一個社會不那麼高大上的人,那些底層職業,那些社會底層的人,被人提起的時候。講話人那明顯不屑一顧、認為無足輕重的神色誇張表情,以及話裡話外那滿滿的輕視譏諷嘲笑的滋味。而被稱之為社會精英階層的人,在提到其他階層的人時,似乎一種下意識的天然的鄙薄無視感立刻就從心底滲透散發了出來。
  • 《扶桑》:在屈辱中也要拼命地活著,才是真正的堅強
    扶桑因此引了當地社會的極大關注,同時也招來白人對她的輪姦,一種悲慘命運的極其恥辱。扶桑,活在一百多年前華人被深度歧視的美國社會底層,命都不如一隻螞蚱,任人宰割,但她還是隱忍地活下來。在顛肺流離的兜轉中,大勇發現她既然是他在大陸從未謀面的妻子。在大勇的心裡,妻子就是家,是他無數次想念的家。
  • 直擊社會現實,電影《陽臺上》描述城市邊緣弱者的自我掙扎與和解
    於是,導演儘可能地忠於原著,甚至在大部分的劇情和對白上都毫無保留地移植到電影裡,所以拍出了所謂高冷和零碎的不知所云的感覺。就張猛導演而言,他是一個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人。用小人物的故事拍出耐人尋味的現實感,為了個人尊嚴,也是抓住這個社會被人遺忘的痛點。關於這部電影的總結,用張猛本人的話來說,就是「弱者無力地捅向另外一個弱者,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東西」。
  • 託馬斯·霍姆斯:走訪倫敦底層社會,描繪現實版《霧都孤兒》
    讓任何人面對面地看著她們,就像我曾看著的那樣,或者研究她們的照片,就像我曾研究過的那樣,我敢肯定他們會這樣告訴我:「這些婦女不是能負責任的人。」多年來,我一直向公眾反覆說明這一事實,當局也終於認識到了這一點。
  • 存在,活著,本身即是我們探索的目的和意義
    活著,就得探求意義。存在,活著,本身即是我們探索的目的。人生充滿變化,但是依然有不變和永恆之事物存在。有些事物靜止,有些事物運動,我們要學會在變化中看問題,在不變中看人生。那就是,世間各種學問,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決人怎麼活著的問題。人生百態,世相萬千。關於人怎麼活著的問題,有人以為金錢地位權勢才是活著的目標,但時間流過,這些都無法給我們帶來持久的安寧和快樂。有人覺得能吃飽飯不受凍就不錯了,但細想生命,這樣的想法又太多低級和平庸。而更多的人是隨波逐流,坐井觀天,無所事事,不少人都只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很少有自己的理想和主見。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既然來了,就得活下去,為活著而活著。1.人是為了體面地活著而活著。無數人與你一起活著,但活的樣子不一樣。有人香車寶馬,有人破衫跪膝。你為了公平地活著,就得流汗流淚,就得夜不成眠,身心俱累。2.人是為了憋屈地活著而活著。你生下來的那一刻,就有了不公平。別人吃的奶粉比你高級,別人穿得衣服比你高檔。
  • 五元女子宿舍關閉:宿舍裡的人生百態,活著已經用盡了所有!
    每天一篇,興興陪您看社會百態。不知道朋友誰住過5元一宿的宿舍呢?2元一宿的,我想更是聽都沒聽過吧!但是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一種宿舍,在這個宿舍裡有著人情冷暖,有著絕望窒息,有著陽光希望!它是一個落腳的地方,它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地方,它有的時候更是一個家!
  • 什麼樣的人是社會底層人群?怎樣提升中國社會底層人群生活質量?
    2021-01-04 09:26:28 來源: 異想天開樂園 舉報   從社會生態看
  • 曾入選年度小說排行榜的《裝臺》:以底層人物視角,寫盡人生百態
    《裝臺》的作者陳彥便是地道的陝西人,他是國家一級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文化部優秀的專家、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陳彥獲得過諸多文學類大獎,在2019年,他更是憑藉作品《主角》獲得了象徵國內文學界最高榮譽的茅盾文學獎。他無疑是當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
  • 《孔乙己》|在涼薄世界裡堅守的孔乙己,不僅是個被嫌棄的邊緣人
    最好的印證便是餘華寫的《活著》,書中的富貴在被生活逼得窮途末路後依然沒有澆滅其心中的火光,還堅持掙扎著想要活出個人樣。而孔乙己在精神世界裡有的滿足感,不正是在生活裡選擇空虛頹喪的邊緣人「松子」所不曾擁有的嗎?
  • 我們都在用力地活著
    拼多多在知乎詞條下回應:「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拼多多這麼說當然不對,你的員工猝死在凌晨冰冷殘酷的街頭,你用冰冷殘酷資本的中性評述說「是這個社會的問題」。誰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