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常講:「人可以有黴運,但不可有黴相。」
意思是人越倒黴,越要衣整鞋潔,讓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覺。
這樣黴運很快就可以過去,人生也會迎來轉機。
越是難熬的時候,越要活得體面。
精神體面
猶太作家普裡莫·列維在《奧斯維辛倖存記》中寫道,他進了奧斯維辛,萬念俱灰,覺得每天用髒水清洗自己的身體毫無意義。
一天,他見到一位同為囚犯的前奧匈帝國軍人,年近五十,上身赤裸,就著髒水,雖然效果甚微,還是起勁地擦著脖子與肩膀。
這位得過鐵十字勳章的一戰軍人說:
「正因為集中營會把人變成野獸,我們才一定不能成為野獸。」「沒有肥皂也必須用髒水洗我們的臉,用我們的衣服把自己擦乾,必須把鞋擦亮。不是因為規定如此,而是為了尊嚴與得體。」「我們必須挺直了走路,不是向普魯士的紀律致敬,而是為了繼續活著,體面而有尊嚴地活過每一天。」
保持體面的精神,給了他們奮力抵抗命運的勇氣,並贏得了後世的尊重。
情緒低落,狀態不好的時候,我們沒有好心情,於是不太注重打扮自己。可是這樣,自己的精神氣都沒了,一副沒生氣又邋遢的樣子。
相反,任何時候都保持體面, 把自己打理得乾淨利落,這樣的人活著,必然精氣滿滿,風度翩翩。
談吐體面
言為心聲,一個人的談吐,就是內心的修養。
1938年,楊絳一家生活在上海。當時上海淪陷,日本人四處設卡排查行人。
有一次楊絳乘車遇到日本兵檢查,全員起立,楊絳不願配合,起身稍晚。
一個日本兵走到他面前,粗魯地抬起她的下巴。
楊絳大怒,大聲說了一句:「豈有此理。」
同車人為這個姑娘的勇氣震驚,楊絳怒視日本兵,倆人對視一會兒後,日本兵下車了。
楊絳出身書香世家,說話總是慢條斯理,溫文爾雅。面對再多的苦難,從沒有一句惡言。
這是刻在骨子裡的教養,輕易難以改變。
真正體面的人,無論身處何種處境,都能管住自己的嘴,說話乾淨有禮。
這是一個人的修養,也是一個人的福氣。
吃飯體面
有人說,飯桌上見眾生百態,窺盡眾人心相。
有的人全程彬彬有禮。有服務員端菜過來,必起身相讓說一句「謝謝」。
有的人卻盡做一些「不體面」的事。聊天聊到激動之處,站起來唾沫橫飛。
真正的體面在於行為細節之處可以念及他人的感受,更不會強加自己的意願在他人身上,且可以去努力去克制自己的壞習慣。
你體面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會饋贈你體面的。
長久以來,我們都誤解了體面。
體面不是錦衣衾裘、披金戴銀,而是衣著得體、外表乾淨。
體面不是墨鏡、敞篷車,而是舉手投足間可以讓人如沐春風。
體面也不是通達時,風光無限地起高樓、宴賓客 ,而是在失意時守住內心,不至於轟然倒塌。
人生一路起起伏伏,會遇到許多坎,會碰到諸多不如意的事。
但無論如何生活多麼不如意,希望我們都可以內心豐盈,不荒蕪;希望我們都可以花開爛漫,不枯萎。
來源: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 / 人民論壇網微信公眾號
編輯:陳一豪 唐浚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你「在看」我嗎?
【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