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和好友挑選茶器的時候,很快說出這是釉上彩或是釉下彩,好友都會很佩服。
其實啊這只是小經驗,看完這篇,快去朋友那裡顯擺吧!
一、產生的年代不同
釉下彩:最早雛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續至今。
釉上彩: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
從時間上來說,釉下彩的年代更為久遠,從傳承上來講,可以說釉上彩源於釉下彩。
二、製作歩驟、過程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或經過烘烤後的素坯上用色料從事彩畫裝飾,再經過上釉,最後窯燒而成,釉彩和彩繪的紋樣是一次燒成,色料充分滲透在坯釉中。
釉上彩:先要燒成白瓷胎的瓷器之後,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然後窯燒而成的,彩繪的紋樣與釉彩是分開燒的。
三、燒成的溫度順序不同
釉下彩:先把泥坯用800℃燒成素坯,畫完、上完釉之後再經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所以色差變化較大。
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用色料畫好彩畫裝飾後,再用800℃進行二次窯燒,溫度不高,色差變化不大。
四、外表不同
釉下彩:先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層的。所以釉下彩繪出來的器物色彩光潤,表面平滑,滲透連綿,不褪色,久經磨蝕。
釉上彩:由於是畫在釉面上的,色料並沒有與釉料融合,所以所繪製的紋樣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不會像釉下彩那麼光滑。
分類特點不一樣
釉下彩:主要以青花、釉裡紅和釉下五彩為主。特點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裝飾性很強。
釉上彩:繪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幾種,特點是色彩鮮豔,對比強烈,線條剛健有力。
綜上所述為釉下彩繪與釉上彩繪的不同,外行者與初學者從表面的凹凸與光澤度就基本可以區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