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單兵手槍裝備大盤

2020-12-17 騰訊網

關於二戰步兵武器盤點,之前的幾期咱們盤過日本步兵裝備,美國步兵裝備,德國步兵裝備,英國步兵裝備。今天咱們來盤一下各國單兵手槍裝備,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現階段主要盤的是二戰單兵武器裝備,後續盤一下現代戰爭電影使用的武器裝備及性能!希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

英國

威伯利-斯科特左輪手槍

威伯利-斯科特左輪手槍

Webley-Fosbery自動轉輪手槍於1895年由George V. Fosbery設計,1901~1915年間由Webley & Scott公司生產。

此槍可以明顯的分為三大塊:槍管和轉輪組件,擊錘和擊發機構組件,以及包含扳機、復進簧、握把和保險等的底把組件。

性能參數:1.槍重1.24kg 2.全長280mm 3.工作方式:半自動 4.口徑:.45英寸(11.4mm) 5.彈夾:7發 6.使用子彈為.455 Webley或者.38 ACP(注意別跟.380 ACP混淆了)。

蘇聯

納甘M1895手槍

納甘M1895

(俄語:Револьвер системы Нагана)是由比利時工業家萊昂.納甘為蘇聯所研發的7 發雙動式左輪手槍,發射7.62 × 38 毫米彈藥。與大部份左輪手槍的運作原理不同,此槍採用了特殊的氣體密封式設計。生產日期1895年-1945年。產量:200萬支。

性能參數:1.槍重:0.8 公斤2.長度:235 毫米3.槍管長度:114 毫米4.子彈:7.62×38R毫米5.口徑:7.62 毫米6.槍機:單動式、雙 動式8.槍口初速:272米/秒9.有效射程:22米10.供彈方式:7發轉輪式彈巢11.瞄準:前後準星。

TT手槍

7.62毫米TT手槍是蘇軍裝備的第一種自動裝填手槍,由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託卡列夫於1930年設計出,在圖拉兵工廠生產,所以取設計者和製造廠的名稱首位字母命名該槍,即TT手槍。該槍長196毫米,重854克,容彈8發,戰鬥射速、25發/分,有效射程50米。該槍由於威力大,精度高,穿透力高,結構簡單、緊湊,動作可靠,使用方便,被蘇軍官兵稱為忠實的夥伴。

性能參數:1.口徑: 7.62mm2.彈頭初速: 420m/s3.有效射程: 50m4.最大射速: 25發/min5.彈匣容量: 8發6.全槍長: 195mm7.全槍重:(含空彈匣) 0.85kg,(裝滿子彈) 0.94kg8.子彈重:5.52g9.槍管長: 116mm10.初速:420米/秒11.瞄準基線長: 156mm。

TK手槍

TK手槍

羅文TK手槍是蘇聯設計的第一種半自動手槍,由謝爾蓋·歷山德羅維奇·柯羅文(SergeyKorovin 1884-1946)設計。1926型TK手槍採用了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 木質握片有兩種版本,即方格花紋與大的垂直溝槽。

性能參數:1.槍重915g 2.口徑:6.35毫米 3.子彈:15毫米 4.彈容量:8發

德國

魯格P08式手槍

最為珍貴的是於1939年為當時德國最高統治者專門頂做的全槍採用24K鍍金鑲嵌雕花工藝魯格P08式手槍

魯格P08式自動手槍外形高貴典雅,製造工藝精湛,體現了德國一貫的工業傳統。這支手槍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手槍,如今它帶著一個多世紀的輝煌,成為全世界槍械收藏家的最愛。

較為珍貴的魯格P08式手槍

在德國魯格P08手槍系列中,最為珍貴的是於1939年為當時德國最高統治者專門頂做,僅生產了4支,其特點是全槍採用24K鍍金鑲嵌雕花工藝。

魯格P08手槍造型優雅,生產工藝要求極高,零部件較多,成本也高。據資料記載,P08手槍共生產約205萬隻,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消耗,剩餘極少,這更提高了其收藏價值。

較為珍貴的魯格P08式手槍

最為珍貴的是於1939年為當時德國最高統治者專門頂做的全槍採用24K鍍金鑲嵌雕花工藝魯格P08式手槍

1908年德國陸軍開始使用毛瑟公司製造的魯格手槍,所以這種手槍被人們稱為魯格08手槍。從那以後這種手槍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手槍,1945年以後該槍停止生產。用途: 殺傷近距離有生目標。

結構特點:1.工作原理:魯格P08式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是一種性能可靠、質地優良的武器。2. 瞄準裝置:該槍配有V形缺口式照門表尺,片狀準星。3. 彈藥:該槍發射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性能數據:1.口徑:9毫米 2.初速:351m/s 3.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4.發射方式:單發 5.供彈方式:彈匣、彈鼓 6.容彈量:彈匣8發 彈鼓32發 7.全槍長:270毫米 8.全槍重量:0.93千克 9.瞄準裝置: 準星片狀 10.照門缺口式

瓦爾特P38

瓦爾特P38

瓦爾特P38手槍,是德國瓦爾特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為服務德軍所研製的一款9毫米半自動手槍。它的目的是要取代昂貴的魯格P08,該型槍的生產於1942年結束。該槍是第一款採用雙動發射機構的後膛閉鎖手槍,可在槍彈上膛且擊錘向下時攜帶,此時只需扣動扳機即可發射第一發彈。

性能數據:1.總重800克 2.全長216毫米 3.槍管長度125毫米 4.彈藥9×19mm魯格彈 5.槍機種類:短行程後座,起落式閉鎖 6.槍口初速365米/秒 7.有效射程50米 8.供彈方式:8發可拆式單排彈匣 9.瞄準具型式:凹形照門,刀片形準星

紹爾M38H手槍

紹爾M38H手槍

紹爾M38H手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西格-紹爾公司為納粹德國生產的一種小型半自動手槍。在型號中的「H」表示「無錘」,即該手槍使用內置擊錘。生產年限:1938年-1945年;口徑:中口徑;發射性能:半自動槍枝;

性能數據1.口徑:7.62毫米 2.全槍長:171毫米 3.全槍重:0.72千克 4.彈匣容彈量:8發

毛瑟712衝鋒手槍

毛瑟712衝鋒手槍

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最早的駁殼槍由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閒暇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外形特徵:採用帶中心按 鈕的桃形快慢機,N為單發,R為連發。

性能數據:1.槍長288毫米 2.口徑7.63毫米 3.重1.24千克 4.20發彈匣供彈 5.子彈初速每秒425米 6.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 7.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 8.有效射程50~150米。

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

人民手槍

人民手槍

人民手槍(德語:Volkspistole)是一種二戰末期納粹德國「最後一搏」的手槍。也有一些人民手槍,在其他廠商製造,例如:瓦爾特公司、毛瑟以及古斯塔夫兵工廠。由其他的廠商生產的人民手槍有著不同的設計。生產年限:1944年-1945年;口徑:中口徑『發射性能:半自動槍枝。

性能數據:1.口徑:9毫米 2.槍長:215毫米 3.全槍重:1.088千克 4.彈匣容彈量:8發

美國

45口徑M1917型左輪手槍

45口徑M1917型左輪手槍

45口徑M1917左輪手槍為雙動式左輪手槍,使用側擺6發轉輪,發射.45無凸緣手槍彈,於1917-1919年由史密斯&韋森和柯爾特製造。於1942年被新型的M1卡賓槍取代了。

M1911/M1911A1半自動手槍

M1911/M1911A1半自動手槍

M1911/M1911A1半自動手槍

M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由John M.Browning發明,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美國手槍。此槍於1926年6月15日投入生產, 並命名為「.45口徑M1911A1型半自動手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此槍僅美國陸軍中就裝備有270萬把M1911手槍。M1911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7發彈匣供彈。

作為一款半自動手槍,該槍結構簡單,結實耐用,性能可靠,成為世界最為著名的軍用手槍之一。

日本

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槍

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槍

二六式(又稱二六型、26年式手槍)"無槌式"左輪手槍(二十六年式拳銃,にじゅうろくねんしきけんじゅう)是日本帝國陸軍採用的第一支現代化手槍。它由東京炮兵工廠開發而成,並以日本紀年命名(明治26年,西元1893年)。此槍在諸如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霧社事件,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等衝突中均有使用

性能參數:1.服役年代1893-1945 2.口徑9mm 3.槍管長120mm 4.全槍長230mm 5.裝彈數6發 6.有效射程50米 7.最大射程700m 8.總重927公克(2.25磅)不含彈藥 9.彈藥二十六年式手槍子彈 10.供彈方式6發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王八盒子其實就是"十四年"式手槍,是日本軍隊配發的制式武器。因為"十四年式"手槍槍形很像在中國普遍使用的德國7.63毫米毛瑟駁殼槍,而後者因有一木盒裝槍,人稱"盒子槍",這樣一來,日本鬼子使用的、樣子又像盒子槍的"十四年式",中國軍民便將之稱為"王八盒子"。

性能參數:1.全槍長230mm 2.重量900g 3.裝彈數8發 4.有效射程60m 5.最大射程800m。

九四式手槍

九四式手槍

九四式8公釐手槍(日語:九四式拳銃,きゅうよんしきけんじゅう)是一種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進行時大量生產的小型輕量半自動手槍。

性能參數:1.服役期間1934 - 1945年 2.總重720公克(25.4盎司) 3.全長180毫米(7.1英吋) 4.槍管長度95毫米(3.74英吋) 5.彈藥:南部子彈 6.槍口初速290 米/秒 (950 英呎/秒)。

南部式甲型自動手槍

南部式甲型自動手槍

該手槍特性與大正14年式手槍相同,但進行高速指向射擊時,彈著點有逐漸朝左上漂移的現象,這也是所有南部式自動手槍的特性,所以通常只進行慢速瞄準射擊.

性能參數:1.口徑:8mm 2.槍管長:117mm 3.全槍長:230mm 4.有效射程:60m 5.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乙型自動手槍

南部式乙型自動手槍

這種手槍為南部甲型的改良型,保養要求降低,後坐力降低,單手射擊時精度更準。

性能參數:1.口徑:8mm 2.槍管長:117mm 3.全槍長:230mm 4.有效射程:60m 5.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槍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槍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槍,二戰日軍這型手槍主要用於裝備便衣偵察部隊,特高科部門人員,子彈為特製的7mm口徑,手槍尺寸很小,便於隱蔽攜帶,發射時噪音低,無煙,無槍口焰,精度與子彈穿透力比戰鬥手槍略差,但殺傷力很大,因為這種槍通常使用劇毒彈頭。

性能參數:1.口徑:7mm 2.全槍長:112mm 3.裝彈數:7發 4.有效射程:30m 5.最大射程:400m。

一式將佐手槍

一式將佐手槍

日軍陸軍當時的手槍,通常外觀並不好看,而且也不適合高級軍官攜帶,只適合低級軍官攜帶,當出席重要禮儀場合時,日軍陸軍的高級軍官往往因無合適的配槍感到尷尬,這使日軍陸軍的將佐非常不滿,強烈要求裝備一種外觀適合高級軍官佩掛的禮儀手槍,於是陸軍立即研製裝備了多型軍官手槍—1式將佐手槍!

性能參數:1.子彈:使用.32 ACP彈 2.有效射程:50m。

二式將佐手槍

日本2式將佐手槍是二戰日軍裝備中高級軍官的禮儀手槍。

性能參數:1.口徑:8mm 2.槍管長:95mm 3.全槍長:176.5mm 4.裝彈數:8發 5.有效射程:50m 6.最大射程:600m.

稲垣式將佐手槍

稲垣式將佐手槍

二戰日軍裝備中高級軍官的禮儀手槍.

性能參數:1.口徑:8mm 2.有效射程:50m 3.最大射程:600m

杉浦式將佐手槍

杉浦式將佐手槍

二戰日本陸軍高級軍官禮儀手槍。

性能參數:與1式將佐手槍一樣。

南部式16連發自動手槍

南部式16連發自動手槍

這種戰鬥手槍主要裝備日軍的便衣偵察隊等特殊部隊,為這些不便攜帶顯眼武器的特殊部隊提供一定的近距離突擊火力。這種槍單發精度非常高,但連發射擊時,子彈的散布也會逐漸向左上偏移。

性能參數:1.口徑:8mm 2.全槍長113mm 3.裝彈數16發 4.有效射程70m 5.最大射程650m。

好了,今天的二戰手槍盤點就匯總編輯到這裡了,咱們本次盤了5個國家的裝備情況.希望軍迷朋友們喜歡!編輯不易,歡迎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內容不足之處,請多包涵!

相關焦點

  • 二戰美、俄、德、日四國的單兵裝備比較,德國性價比高,美國最壕
    單兵裝備就是一個士兵所攜帶的戰爭裝備,裝備的先進程度具體看士兵所屬國家的實力而定。可以這樣說,單兵裝備不僅可以反映一個士兵戰鬥力的強弱,也是背後國家國力強盛的一種具體表現。 在士兵的單兵裝備方面,當屬美國和德國最為豪華,他們各有所長,基本可以並列,而蘇軍次之,日軍墊底。
  • 用手槍反坦克,二戰德國另類反坦克武器,曾取得實際戰果
    反坦克手槍是二戰德國研發的一款單兵武器,旨在加強步兵的反裝甲能力,以及爆炸物投放能力,因此嚴格來說它更像是一款手槍版的槍榴彈發射器。該槍並不成功,裝備數量也不算少,沒能改變前線士兵的窘境,不過根據報告,它確實擊毀過坦克。
  • 二戰德軍的單兵裝備一覽,甩其他國家幾條街,日本人看了直流口水
    要說二戰時哪個軍隊的單兵裝備最好,那一定是非德國和美國莫屬,作為二戰時的兩個工業強國,其實力直接的體現在單兵裝備上,二戰中德軍的裝備可以說是全部參戰不對中最為精良的,其樣式及性能都甩其他國家好幾條街。
  • 二戰美軍單兵負重33公斤,有多少戰鬥裝備?又有多少是行軍裝備?
    二戰時期,那個時候運輸手段還不像今天這麼完善,所以很多東西都得士兵自己來背,負重會非常高。 比如說美軍,這裡以當時美國陸軍步兵的冬季單兵負重為例,詳細解析一下美軍需要攜帶哪些東西。
  • 二戰德軍單兵裝備,其精細嚴謹的程度讓人佩服
    我們通過對普通德國士兵的一些制服、單兵裝備、個人生活用品等各個方面的介紹,為大家展現曾經橫行歐陸的納粹德國士兵的戰鬥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裝備包括了德國士兵的槍枝彈藥、鋼盔軍帽、刺刀彈盒、軍靴衣襪、水壺飯盒、背囊挎包等等。戰爭對單兵裝備產生了巨大影響,另一方面也讓我們不得不感慨德國人的精細。
  • 二戰:英國步兵武器裝備大盤點
    關於二戰步兵槍械武器盤點,之前咱們盤過日本步兵裝備,美國步兵裝備,德國步兵裝備,蘇聯步兵裝備,今天咱們來盤一下昔日的英國步兵裝備,沒有看過前幾期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現階段主要盤的是二戰步兵武器裝備,後續盤一下現代戰爭電影使用的武器裝備及性能!希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不容錯過!
  • 武裝到牙齒的高科技,看了美國的單兵裝備,真是不得不服!
    如今的軍事體系中除了常規作戰部隊以外,特種作戰部隊也越來越被世界各國重視,尤其是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的美國,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
  • 單兵裝備:二戰德軍最常使用的幾種手榴彈
    M18式手榴彈M18式手榴彈,木柄手榴彈,一戰到二戰德軍都配備的武器。由拉環、拉火繩、拉火管、硫磺、雷管等零部件組成。工作原理是用一根鋼管內裝玻璃粉,將一拉毛銅絲捲成團放在玻璃粉內,銅絲一端接拉火繩、另一端通導火索和硫磺,利用銅絲與玻璃粉的摩擦發火點燃導火索和硫磺。
  • 抗戰國軍單兵裝備:人家有雨衣 我有大草帽
    抗戰僅有中央軍精銳部隊才配備德盔單兵裝具一般就是指士兵所攜帶的個人裝備,現在的單兵裝具品種林林總總不下幾十種,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功能上與抗戰時期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了。那麼在抗戰時期,中日兩軍的單兵裝具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 二戰中世界各國輕武器盤點
    今天咱們盤一下【二戰中世界各國輕武器盤點】,下面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人類的每一次戰爭都無疑是一場災難,但是戰爭的同時催生了各國國防軍事的進步,二戰期間,各國的武器科技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短短5~6年的時間,就能完成以往20年所發展的成就。各種各樣的輕武器被發明出來,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武器。
  • 二戰期間各國多兵種單兵武器裝備對比
    1944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為了適應熱帶雨林作戰環境,換裝了M1942迷彩服和迷彩盔罩,裝備了M1卡賓槍和一把柯林斯砍刀1942—1945年期間的美國步兵,身著M1934外套,M1頭盔,一把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圖左臂章從上到下分別為:第一裝甲師、第二裝甲師、第三步兵師
  • 「乞丐」版二戰單兵裝具?簡陋卻實用,「麻袋」和裹腳布風格獨特
    當時歐洲各國在30年戰爭結束後,發現建立常備軍團制度的必要性,而既然是常備軍,那麼制服和單兵裝具當然要統一了。 從那時起,各國都以輕便實用,個性鮮明裝具為特徵,在軍服和單兵裝具上進行改革。到了二戰時期,各國的軍服裝具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設計風格。 初期沿用沙俄軍服,只換軍銜和標誌 二戰時期,拋開政治因素,說實話德軍設計超前的軍服值得一片讚嘆聲。即使到今天,德軍的那一款款帥氣制服依然感覺不落伍。
  • 繼SCAR後,葡萄牙陸軍全員裝備格洛克第五代17FS手槍了!
    此次裝備的Glock 17 Gen-5 FS Coyote手槍據悉,此前葡萄牙軍隊通過NSFA北約支持和採購局進行招標以對葡萄牙軍隊中的單兵輕武器進行更換,當初提出的要求如下:該武器必須已經在北約國家和地區中裝備,外表顏色必須為FDE以具有比黑色外觀更好的偽裝性
  • 德軍二戰時的單兵裝備怎麼樣?穿在身上沒多少,脫下來鋪滿一地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納粹德國率先發動起來的一場侵略戰爭,但不能否認的是,德國的軍事上在當時西方國家中佔有絕對的優勢,無論是虎式坦克、還是噴氣式飛機,亦或是火箭的發明,這些黑科技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依然還在改變這我們的生活,不過二戰德軍戰鬥力強悍,也不僅僅是依靠這些黑科技,其現代化的陸軍建設理念
  • 單兵自衛武器彈藥爭鋒,三款手槍彈優選,五種步槍彈穿甲更優
    若想要有效對抗裝備了NIJ III級防彈背心的敵方人員就必須採用多種技術手段對手槍彈藥進行改造,三款專門設計的單兵自衛武器彈藥中5.7x28mmFN是現有突擊步槍彈藥縮小化成果,4.6x30mmH&K是徹頭徹尾的全新設計其,其設計思路起源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頗為流行的小口徑槍彈設計思路的衍生產物,而6.5x25mmCBJ則是對現有流行彈藥進行極致改造的成果。
  • 單兵動力外骨骼裝備:從科幻走向實戰
    美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前不久向美國防部提交《2050年機械戰士:人機融合與國防部的未來》報告,也強調外骨骼裝備在支持士兵作戰中的重要作用。外骨骼裝備,這種由發動機、電池或液壓系統提供能量輸出,附帶外部防護裝甲和人工智慧系統,以增加穿戴者力量、速度、耐力、反應力和防護力的骨骼框架機器,近年來受到各國軍隊青睞,不斷研發升級並逐步列裝部隊。
  • 二戰各國的軍用罐頭都有哪些品種
    到了二戰時期,隨著技術的進步,食物保鮮方法多了不少,不過罐頭食品因為便於攜帶,因此各國軍隊都開發了不少軍用罐頭,以滿足一線士兵所需。二戰美軍的C口糧各國的軍用罐頭從食用方式來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半成品罐頭,還有一種是開罐即食型的。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但也正因它複雜的加工工藝和昂貴的材料,不適合大量生產,在二戰時期的總產量不超過8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900發/分,配有多種供彈具,容彈量最多的為70發彈鼓。
  • 霸氣十足不再土:疑似解放軍下一代單兵裝備曝光
    近日,國防部網站發布的圖片曝光了疑似解放軍下一代單兵作戰套裝,從圖中可以看出,新作戰服迷彩樣式類似於美國陸軍新款OCP迷彩作戰服,顏值直線上升,比解放軍現役的07式作戰服更為大氣。當然顏值並不是首要,從上圖中可以看到,戰術背心右肩上疑似有水管,說明下一代作戰套裝很可能會配備類似於美軍的駝峰水袋(DCU),其全稱為「單兵飲水攜行系統」,駝峰水袋由不透氣的柔性材料製成,攜帶時背在背上,水袋上配有軟管,飲用時含住軟管即可,比軍用水壺更為適用,如此一來,說明我軍在裝備設計上開始更多的借鑑外軍成熟理念,更注重人性化設計。
  • 二戰中,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最強?德國,日本,還是美國?
    不過打探敵情和狙殺敵人都是單兵作戰。可以說誰的兵力是最強的,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那麼二戰期間,到底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是最強的呢?目前我國解放軍的作戰能力之強,在世界範圍內是有目共睹的,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與其他國家的軍人作比較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