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單商圈南起宣武門內大街,北至靈境胡同西口,東至西單橫二條東側,西至華遠街西側。地理位置位於城市中心,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直是北京首屈一指的購物場所,是北京的傳統商業中心之一。
如今隨著人口外遷,城市商圈去中心化已成定局,以西單大悅城、漢光百貨為代表的西單商圈正在進行自我革命,找準自身定位,突出自身優勢。
12月13日,由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主辦,北京市連鎖經營協會、北京電子商務協會、天津市百貨商業協會、天津市電子商務協會和《新零售百科》共同合作的「京津冀零售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正式開幕。
當天下午,來自京津冀各地的多位零售專家和從業者一同參觀了位於西單商圈的西單大悅城和漢光百貨,西單大悅城招商部副總監王淇和漢光百貨總經理浦嘉嘉隨同進行了講解。
西單大悅城:推陳出新,持續給年輕人帶來新鮮感
西單大悅城開業於2007年底,至今已經營業11個年頭。步入成熟發展階段的大悅城在業績上依然保持活力,數據顯示,西單大悅城是大悅城體系中利潤最高的門店,其中2017年銷售額超41億元,客流超2600萬。
西單大悅城的主要目標客群是18-35歲的年輕女性群體。商場共10層,其中1-5層為零售區,6-9層為餐飲區,搭乘電梯從下往上走,整體品類呈現出「由重到輕」的布局邏輯,使得不同年齡區間和收入範圍的消費群都能在大悅城找到適合自己的購物空間。
以餐飲業態來看,6層是商務餐,7層是適合朋友聚會的餐廳,8層是二人食,9層則是小食為主。西單大悅城招商部副總監王淇向《新零售百科》介紹說,「隨著樓層逐漸地升高,我們就把餐飲越往小了去做了,來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2016年,西單大悅城內部對商場進行了大的調整,更替了30%的品牌,2017年,西單大悅城將調整比例提高至50%,同時增加新的業態,以適應年輕人不斷變動的體驗需求。
「查特花園」、「樣街」和「玫瑰園」就是在這次調整中加入的新物種。王淇介紹說,位於6-7層的查特花園佔地超過3000平米,是由原來自營的酒店會議室和餐廳重新改裝而成的餐飲區域,在去年12月份正式開業。查特花園的整體裝修呈現後現代風格,打造出靜謐、高檔的私域氛圍,花園內共有11個餐飲品牌,6層以西餐為主,7層以日本、泰國等亞洲餐廳為主。
王淇介紹說,改造查特花園的初衷是希望將消費者的購物時間拉長,「它的垂直的電梯可以讓它24小時運營」,「所以基本上這11家店的酒水比一般餐廳要多一些」。
查特花園內的餐廳是團隊從三裡屯、亮馬橋、國貿等熱門商業區裡摘選出來的,其中Thai Home是團隊從三裡屯挖來的網紅泰國餐廳,也是目前查特花園內業績最好的餐廳。王淇表示,「我們也是想利用這11家店鋪,把整個西單大悅城的餐飲調性再往上拔一拔」。
位於9層的樣街是為了讓18歲到25歲的年輕群體在大悅城內找到歸屬感。以「潮酷、潮玩、潮食」為主題的樣街納入了許多時下流行的店鋪:扭蛋機、海馬體照相館、樂高主題店等遊玩區域,以及阿甘鍋盔、coco都可、蝦小士等網紅小食。
樣街也引入了一些購物中心不常見的業態來吸引年輕人,比如從南鑼鼓巷引入的塔羅牌店、手帳集市,以及3D拼圖店、電競體驗店等等。
「當時我們這個街區做的原則就是,我們籤合同基本上最長是一年,這樣我們就保證每年不低於30%的替換率,就是為了滿足現在更新比較快的年輕人的需求」,王淇介紹說。
在引入新物種的同時,西單大悅城也在時時根據經營狀況調整商場布局。以五層東區的運動區為例,原本由一些小品牌順次排列,但經營狀況並不如人意。經過調研和協商,大悅城將整一面牆封起來,劃分成了阿迪達斯、耐克、The North Face和FILA等四家國際運動品牌,用更大的商鋪面積和品牌影響力帶動了整個運動區的瀏覽動線。
在B1層的側庭與6層的玫瑰園,是大悅城舉辦展覽、集會等各類活動的地方,如Pop Mart、LIne Friends快閃店、新華社主辦的「請回答2018」靜態展都先後在西單大悅城舉辦,IP自帶的新鮮基因與粉絲影響力為年輕客群時時帶來新鮮感,也盤活了快閃店周邊的商場氛圍。
對於近年來線上電商的發展對於線下零售的侵蝕,王淇表示團隊並不擔心,「因為我們通過購物中心來講,它並不是一個只供大家銷售的地方,還是供大家體驗的一個地方」。
為了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西單大悅城近年來也在嘗試更多玩法,「我們叫七二一,零售佔七,餐飲佔二,其它業態佔一;原來體驗佔不到10%,現在大概上升到10%了」,「我們和商戶一起,給消費者更多體驗的空間,來滿足他們體驗的需求」。
漢光百貨:以「化妝品」為中流砥柱,逐步翻新升級各品類區域
駐紮北京西單商圈近20年的漢光百貨如今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現在日均客流量是2、3萬,比以往下滑了20%左右。」漢光百貨總經理浦嘉嘉向《新零售百科》表示。
「因為現在的客流大部分都集中在社區型的購物中心了。」 浦嘉嘉分析了客流減少的原因,「人口外遷,城市商圈去中心化已成定局。」
面對這項難題,漢光百貨找到了應對措施。從2015年開始,漢光百貨開始逐步對每層樓進行翻新升級。「2015年,調整了二層女鞋賣場。我們算是全國第一個做中區統裝造型的,邊店也保持一些有特色的。」 浦嘉嘉介紹,「做中區統裝是為了視覺通透,顯得非常開闊,讓人一眼就覺得牌子特別豐富。後來大家都在學我們中區的風格。」
調整後女鞋賣場的銷售額取得了全國數一數二的業績,「很少有商場像我們這樣女鞋還能做到千萬店的,我們的百麗、思加圖、愛步、73小時、UGG這些都是千萬店。」
2016年,漢光百貨調整了一層的化妝品區,現在化妝品區的面積有3000多平。「以前沒有這麼大,只是現在的一半左右。後來我們覺得化妝品是未來幾年的趨勢,所以就把化妝品的面積釋放了。」
2017年,漢光百貨的化妝品品類以60多個品牌創下超過8.8億的銷售額,登頂百貨化妝品銷售全國第一寶座。「化妝品在漢光百貨整體的銷售額中佔了三分之一。」 浦嘉嘉說在調整前這個數字是五分之一。
漢光的化妝品能做到全國第一,除了品牌全帶來的集合效應,「還有我們的客人信息維護,也就是CRM做得比較好。」 浦嘉嘉介紹,「漢光百貨開闢了美容坊,邀約會員體驗1對1服務,客人用一種化妝品可能三個月後會想復購,我們就會邀約客人再回來。」
2018年下半年,漢光百貨加深了與美妝品牌之間的合作,將一些獨家、限量的活動和服務放在商場中。「例如蘭蔻的無人售賣機,客人掃碼進入漢光的微信購物平臺上,然後機器直接出東西,這也是品牌和商場之間互相導流。」 浦嘉嘉說,「現在漢光百貨的微信平臺已經有100多萬粉絲了。」
化妝品的優異成績為漢光百貨帶來了良性循環的優勢,浦嘉嘉表示「你做得越好,品牌方有了新的牌子之後就越願意跟你合作。像歐萊雅集團、雅詩蘭黛集團每年都會有新牌子,他們都會先跟我們說新牌子能不能在漢光有位置這樣。」
2018年,漢光百貨調整了9層的餐飲區。「曾經我們的九層全部都是庫房,今年改造出來的美食匯,目前有十多家,比如花家怡園旗下的花鴨鴨,還有越打星這類都是滿足一些隨便吃一口的客人需求的,客單價都在30—50之間。樓下8層是在100、200塊的客單價,比如楊記興臭鱖魚這樣的。」
在工作日的下午,漢光美食匯的座位區有很多人在用餐,旁邊還有一家正在裝修的呷哺呷哺火鍋。浦嘉嘉介紹,「12月底呷哺會開業,他們要做一個新型比較高大上的店,特別不像傳統呷哺的店。」
除了對各個品類區域的升級,漢光百貨還做了一些自營項目。「因為我們也想給客人提供一些不一樣的選擇,打造差異化。」 浦嘉嘉介紹,漢光百貨推出「雜貨集合店」與「咖啡廳」等項目,涉足文創、母嬰、輕餐等多個領域。
根據業內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北京漢光百貨2017年度銷售業績28.8億元,在全國單體百貨中排第14名,同比增長19%左右。
傳統購物中心和百貨在市場的洗禮和消費習慣改變中進行積極調改還是固步自封,西單大悅城和漢光百貨已經給出了答案。
(來源:新零售百科 作者:李暢、李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