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在大好的年紀把卻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的人,生活紊亂,心情浮躁,找不到內心的一處安靜之地,這是因為她們都沒活明白一個道理:扔掉生活中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得到的更多。
聰明的女人都懂得在30歲之前做加法,30歲以後做減法。
「斷舍離」由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提出,這一概念一進入公眾視野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書中提到: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棄不重要的東西,脫離對物質的依賴。
蘇州姑娘小夢在朋友的推薦下閱讀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對書中的描述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她變開始在自己的生活中踐行「斷舍離」這一理念。
扔掉半個家
小夢先為自己定下了一個月的斷舍離計劃,在這期間絕不購入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的其他多餘的東西,她要求自己第一天捨棄一件、第二天捨棄兩件、第三捨棄三件,以此類推堅持持續30天。
第一天時,小夢扔掉了一個壞掉的檯燈;第二天,丟掉了一個用不到的太陽眼鏡和過期的藥品;第三天她丟掉了廢棄的充電線和多餘的手機殼……
在踐行「斷舍離」的過程並不是這麼順利,一些很有意義的禮物和對自己來說充滿了回憶的衣服、飾品之類的,小夢都捨不得扔掉,但是跟隨著自己「斷舍離」的節奏,猶豫再三後還是選擇了丟棄,因為她漸漸明白:留著會使自己更加焦慮。
堆積起來的雜物雖然只是佔據了一點空間,但是實際上在無形之中這些都成了自己的負擔,扔東西不僅是和物品告別,更是和過去的自己告別。
一個月後,小房間越來越清爽,雖然少了「半個家」但是看起來舒暢不少,體會到其中的舒適,小夢再也不願意一股腦的買很多東西回家了。
刪去200多個好友
做完物質上的斷舍離之後,小夢開始做精神上的斷舍離。她下定了決心後打開手機,一口氣刪去了兩百多個好友,雖然刪去之前思慮了很多,但是真正行動起來後,小夢反而覺得全身輕鬆了很多。
之前她的朋友圈看似很豐富,實際上卻並沒有什麼價值,擁擠的朋友圈每天刷屏著各自的生活,小夢每次打開手機看到一些壓根就沒有聯繫過的人就覺得煩躁,一口氣刪去這些人後小夢自在了很多,她表達道:「這樣的生活,非常輕鬆,所有的時間都屬於自己。」
留給別人的時間越多,自己的時間就會越少,只有去除一些瑣碎無味的事情,才能看到自己的內心,找到更好的自己,這也是山下英子斷舍離的理念之一:斷舍離不僅是扔東西,更是教會我們愛惜自己。
如果你也為繁雜的生活感到困擾,不妨讀一讀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可以或許可以幫助你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的人生,它曾使無數內心荒蕪的人看見希望。相比你也能從中發現一種新的、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很多時候,一次簡單的斷舍離可能就意味著一次新生。通過日常的收拾整理,改變意識,脫離物慾和執念,擺脫太多的物質束縛,生活才能更加簡單、自由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