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減肥過程中,沒有搭配運動,瘦下來之後就很難長期維持體重,而且瘦得也不健美。雖然不運動也能瘦,但我們還是鼓勵做適度的運動,來讓你愈瘦看起來愈年輕!
運動時, 請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量力而為:適度的運動量讓心肺功能加強,以「有點喘,可說話,胸口不痛」為原則就好,不要勉強自己一定要達到心跳每分鐘130下, 就能產生減肥效果了。
循序漸進:肥胖或有心血管疾病者,如果一開始就做劇烈運動,會造成運動傷,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初始期可設定為一個月;改善期三個月,逐步提升運動量到一定程度;維持期就長久進行運動、成為習慣。每次運動前,都要記得做熱運動,這點很重要!
持之以恆:每周至少三天,每次至少30分鐘。然而,不是運動愈多對健康的好處愈大,要注意避免運動造成的傷害。
做有氧運動時,肌肉收縮沒有很大的阻力, 消耗ATP比較慢,因此身體有足夠時間運送氧氣給肌肉,以代謝葡萄糖或脂肪。
1分子葡萄糖, 能產生36 ~ 38分子的ATP,脂肪酸也能分解成乙烯Co A(乙烯輔酶A),在線粒體內進入檸檬酸循環和電子傳遞鏈,以製造更多ATP。
如此循環,使得有氧運動能夠長久持續,因此有氧運動又稱為耐力運動(endurance exercise)。
根據這個原理,我們能夠測得運動的前30分鐘,主要是利用肝糖作為能量來源;30分鐘後,人體開始燃燒脂肪;60分鐘後,脂肪燃燒明顯增加。
因此,想減肥的人,每次運動都要超過30分鐘,脂肪才會開始燃燒分解喔!
維生素C對於減肥的人來說特別重要, 是燃燒脂肪的好幫手。像是快走、騎單車這種中等強度運動的愛好者,如果每天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使血液中的維生素C處於高濃度的狀態,可增加30%的脂肪燃燒;反之,維生素C不夠的人, 脂肪不容易消失。
靠運動來消耗能量,原理是身體機能快速運轉, 有利於瘦身,也兼顧健康,但同時也增加了線粒體產生自由基的機率。頂尖運動員的外表看起來通常比實際年齡老, 就是這個原因。因此,補充維生素C等抗氧化產品,可避免這些自由基對身體形成傷害。
公元前500年,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說:「餐前運動至疲勞,趁疲勞感還沒消除時進餐,就是最好的運動減肥法。」
空腹運動,能使分解脂肪的相關酶增加活性,促進脂肪氧化分解。此外,空腹運動後,血液中脂肪酸和乳酸大量增加,能促進運動後的額外耗能,這種額外耗能最多可以持續12小時之久。
運動強度越大、時間越長,額外耗能的熱量就越高,最多可達到原運動量的1/4。
很多人一想就算花30分鐘在操場上走幾圈,才消耗100千卡, 沒有成就感, 就懶得去運動,其實是因為沒有看見運動後的額外耗能。
如果你知道,只要養成運動後吃飯的習慣,就可以讓你多燃燒好幾個小時的卡路裡,那麼你會不會覺得只運動30分鐘真的很划算?
加上運動後大量喝水,會把運動中身體產生的乳酸和脂肪酸從尿液中帶,減肥的效果更好。
我們知道運動能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脂肪分解;而激烈的餐前運動,會令身體產生的乳酸刺激胰臟α細胞分泌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而失去胃口,抑制食慾,接下來的用餐自然會減少食量,讓減肥效果錦上添花!
—本文選自邱正宏博士《101個有科學根據的減肥小偏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多一點思考的角度 ,就多一點精彩的人生。多向度,做有價值的閱讀
☑ 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