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8日,萬寧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在萬城召開,會議將聽取和審議《海南省萬寧市小海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議案》作為單獨議程,並在接下來的分團審議過程中著重研究討論該議案。分團審議現場氣氛熱烈,人大代表們踴躍發言,積極就小海流域的綜合治理建言獻策。
資料圖
《議案》指出,萬寧市小海是海南省最大的潟湖,是我市最主要的水體,距今已有6000- 7000年的歷史。自1986年以來,由於當地百姓圍墾養殖,基本堵塞了小海南通(汊)道;因漁排、魚池建設擠佔了小海潮間帶及納潮通道,原生紅樹林生態系統退化,小海生物多祥性持續下降;因生產生活汙水排放,部分生產生活汙染物在小海底層淤積,受汙染的淤泥不斷釋放營養鹽、有機物,成為小海的主要汙染源;因太陽河改道、龍尾河和龍首河下遊段改道及口門淤堵,小海口門從原來的800米變為1960年的140米,至現在僅有約30米, 陸域來水量少,造成小海水環境容量減少、小海水動力不足、航運功能降低等問題。這些人為和自然的不利因素,造成了小海水質不達標、生態退化等一系列水環境與水生態問題,小海已逐步失去漏湖潟湖的自然風貌和生態功能。
分團審議時,代表們就小海流域的治理問題進行研究討論,一致認為小海流域水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萬寧市區域發展的制約性因素,治理小海流域水生態環境迫在眉睫。代表們認為,開展萬寧市小海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有利於改善萬寧市小海流域的水環境質量,修復區域生態環境,提高城鄉防洪排澇能力,構建區域生態屏障,也有利於完善旅遊資源結構和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市委書記賀敬平在參加代表團分團審議時表示,小海流域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工作僅僅開展了一小部分,便已經可以讓周邊百姓依靠小海獲得可觀的收入,若切實恢復了小海流域的生態環境,對周邊百姓的生產生活和萬寧社會而言都是一大利好。他提出要加快推進小海流域綜合治理的前期謀劃工作,科學論證,加快進度開展小海流域的生態環境恢復工作。
據了解,萬寧小海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治理總面積約為49平方千米,建設期為4年。項目將以「控源截汙、內源治理;活水循環、清水補給;駁岸美化、生態修復;固廢資源化減量化;試驗段先行、邊治理邊改善」為治理思路。通過小海水動力、水工相關模型試驗專項研究(目的在於研究如何恢復小海水動力),小海底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目的在於研究如何無害化處理小海底淤泥並加以利用),小海生態影響評估與修復技術研究(紅樹林和海草床的恢復),小海疏浚海砂資源利用技術研究(對疏浚的海砂進行資源化利用,產生收益,為小海治理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等「四大專題」研究和海洋環境調查先行,實施納潮活海工程設計、治汙淨海工程設計、生態藍海工程設計、智慧管海工程設計、惠民用海工程設計等五大類工程,多管齊下治理汙染,實現小海流域水生態環境的健康。
▍記者:文貝
▍編輯:何子儀 彭楹
▍監製:翁世武 陳明思
萬寧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