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boyakids
『中國第一家兒童人文移動電臺』
這篇文章是多多媽媽記錄的和7歲女兒之間發生在期末的一次小衝突,女兒的反應讓她反思頗多。世界上沒有完美父母,無論我們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在什麼樣的崗位,在當父母這件事情上,我們總會犯錯,有時候這些錯我們自己能體悟,有些錯會經由孩子給我們提醒。
我們做不成完美父母,但可以做時時有覺察的父母。
多多媽媽和女兒的合照
文|多多媽媽
昨晚下班回家看多多還在奮筆疾書她的數學實踐研究報告:各種有趣的對稱圖形。這是學校數學期末成績的考察項目之一,佔比20%。(多多所在的 小學一年級時沒有考試,用各種闖關環節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二年級的考試方式是多元化分很多小項目進行的,最後得到一個綜合等級評價。在她們班上,除了體育不達標的同學外幾乎個個都是「全優生」,因為老師以鼓勵和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為目標)
多多的作業創意構思很新鮮《小兔的一天》,她是希望用小兔子一天的生活來展示隨處可見的各種對稱圖形,她又畫又剪又貼了整整7頁A4紙。
我過去翻了翻,頓時驚呆了:她的繪畫本能爆發,故事和畫面都相當精彩、好玩,可是……她幾乎忘記了她要在整個作業中體現對稱圖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小青蛙,側面的小狗小貓、露出一個屋角的小房子……
時間比較晚了,我有點著急,提醒她:「多多,你的畫畫和創意非常有趣,可是你知道,這不是一個繪本作業,是要體現對稱圖形,你看看自己畫了對稱圖形嗎?」
她很認真地回答:「畫了呀,你看小兔子、青蛙、荷葉……他們都是對稱的。」嗚嗚,她發現它們是對稱的,可她畫起來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在她心裡,知道它們對稱和畫出對稱還不明晰。
我找出朋友圈裡另外一個小朋友畫的對稱圖形說:「你看看,她這樣畫才體現出生活中的對稱圖形,我們需要簡單整潔地體現出圖形的對稱性啊。」
她沉默了,過了片刻我看到她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蹲下去看著她:「我們完成一個作業需要弄清楚題目的重點。當然,如果你不想改,也可以,這是你的作業,我尊重你的決定。」
多多抬起頭,哽咽著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你剛才說話的方式,我不喜歡你拿我跟其他同學比,你這麼說讓我感覺自己是個笨蛋,我覺得心裡非常難過。」(這是我們7年來已經形成的交流方式,互相說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管是開心還是煩惱。)
我停了幾秒鐘,眼看要到睡覺時間了,我心裡翻江倒海:我剛才不是已經肯定過你的創意和畫畫了嗎?我也不是要拿你跟同學比啊,我不過是想讓你參考一下,便於理解……不過……我的腦海裡響起了警鈴……不過,我內心深處是不是覺得在這個作業上這位同學要完成得更符合老師的要求呢?我是不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而強加了我的意志。孩子的感覺是非常敏銳的,不管我們嘴上說著什麼,我們的內在想法都能被她捕捉到。
我冷靜下來,依舊蹲著對她說:「對不起,謝謝你說出你的感受,媽媽錯了,我剛才心裡可能確實覺得在這個作業上這位同學完成的好一些。但是,媽媽絕對不會認為你是笨蛋,我真的覺得你畫的創意非常好。」「而且,你的話提醒了我,我認為這道題的考察重點是對稱圖形,那只是我在猜測老師的想法,並不是完全按我自己的想法來的。你畫出了自己想表達的,這非常有意義。」
多多止住了哭泣,主動抱了抱我,說:「媽媽,那什麼才是畫出對稱圖形。」於是我們開始在家裡尋找上下對稱、左右對稱、多對稱軸的各種物品,邊找她邊開心起來。最後她主動說:「我有辦法了,我在每一頁上畫出對稱的樹、對稱的蝴蝶、對稱的蘑菇,不就好了嗎?」這一次,她真的畫出了對稱的圖形,只是睡覺的時間比平時晚了將近半個小時。
在多多睡覺後,我坐在書桌前,回想著剛才發生的事情,我驚覺自己犯了一些錯誤:
執著於她的睡覺時間,心裡生出焦慮,所以先失了冷靜。
確實,出於對健康的考慮,多多的作息時間表都是至少保證她有10小時睡眠時間的,但偶爾因為一些特殊情況,這個常規會被打破,每每此時我心裡就會焦急——回過頭想一想,其實,一次睡眠的延遲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會帶來那麼大的影響嗎?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更應該調整的是我對「睡覺時間」的心態。
以自己的「常識」判斷去猜測老師的出題意圖,並強加給孩子,其實這是非常可怕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去猜測領導的意圖、朋友的意圖、家人的意圖……而恰恰在迎合他人的意圖之中迷失了真實的自己。難道我希望孩子去按照「假想」揣摩老師期待的答案而獲得高分嗎?孩子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去理解問題、表達問題,這沒有對錯,只有她自己的真實而已,這真實自由的表達難能可貴。
不要拿孩子跟他人比較。
生活中許多孩子最大的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比較往往能帶給孩子極大壓力。這一點,即便我有深刻的認知,依舊會在下意識狀態下犯這樣的錯誤。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管我們在言語表達上多麼注意措辭「遮掩」,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都將如實被孩子感受到。
多小妞,謝謝你說出自己的感受,謝謝你給我上的這一課。特此記,以自勉。(呵呵的就是,忙亂中這份特殊作業忘了拍照啦!)
隨手記錄的小文發到朋友圈後,留言瞬時100多條,摘錄朋友們的一些感受,或許能給我們更多啟發。家有子曦:感動了,感動於孩子對情緒的表達能力,感動於媽媽對孩子的愛和自我覺察能力,如若有更多的親子關係是這樣,世界是否會越來越美好!尊重,愛,接納。帥帥媽媽:唉,以前帥是按照自己的感覺去做類似的作業或者課題,可是一次兩次被打回來重做,孩子失望了,也不積極主動了,有位能肯定孩子的老師也是很重要的。(多多媽媽:我真的很慶幸孩子能遇到尊重孩子思維和給予孩子自由空間的老師們!)妮子媽媽:我感受到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像特別希望第一時間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喜歡被誤會。妮子說馬老師給她們講了個故事,關於母子吃蘋果的。兩個蘋果孩子先咬了兩口而遭到媽媽的斥責,孩子的本意是想知道哪個甜而好給媽媽吃,她告訴我不要讓我馬上否定她,批評她,要先耐心問清原因。但是我覺得她有點走入誤區,但凡遇到不同意見她都要去反駁,有點無理辯三分的感覺,開始變的敏感,這不是我喜歡的樣子。同樣發生多多身上的,其實幾句話而已,她的反應是否也有點大了。對於我而言,我最近比較困惑,不知是妮子大了還是我心裡沒有接受長大正在獨立的她。多多媽媽給妮子媽媽的回覆:「敏感、不喜歡被誤解、表達自己的感受」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通常特點和成長規律,7、8歲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大人們的尊重和理解能幫孩子們形成更完整獨立的自我,千萬不要用我們的認知去批評孩子「小題大做」。本文轉自微信公號「魔書堡」(微信ID:imoshubao),已獲授權。
博雅小學堂 boyakids
彌補公立教育之缺的親子人文課堂,兩位前《南方周末》編輯創辦。為5-12歲中國小學生提供經典有聲通識教育,內容包括:新聞、文學、繪本、歷史、英語、中國文化和人文地理。
回復以下 關鍵詞 提取對應內容:
中國歷史 | 世界歷史 | 人文地理 | 文學 | 繪本 | 民俗 | 英語 | 鑫媽故事會 | 投稿及商務合作:boyakids@qq.com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