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明:琺瑯畫再現敦煌盛景(匠心)

2020-12-26 人民網貴州頻道

1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陳列著40多幅掐絲琺瑯畫作品,包括十二生肖、盛世九州、青銅器、隴韻秦腔等多個系列。其中一幅《說法圖》,是用3000多米金絲、歷時3年創作而成,畫中有人物95個、瑞獸2隻,色彩鮮豔,栩栩如生。

5月中旬,李海明琺瑯藝術館在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落成。這是甘肅省掐絲琺瑯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多年心血的匯總。

掐絲琺瑯畫脫胎於景泰藍傳統製作技藝,是將琺瑯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特種繪畫,主要材質為仿金絲及琺瑯釉料。它突破了景泰藍只能附著於銅胎的限制,將琺瑯技藝拓展於平面載體,並使其產生立體效果。

今年58歲的李海明從藝30餘年,博採眾長,吸納蘇繡、漆畫、國畫、葫蘆雕等藝術類別的技法,融於掐絲琺瑯畫創作,發展出排絲、堆絲、花絲、壘絲、螺旋絲等鑲嵌技藝,增強了琺瑯畫的視覺衝擊力。

李海明8歲時回河北老家,看到伯父李鳳祥製作景泰藍器,便對琺瑯產生了濃厚興趣。除了跟隨伯父學習景泰藍基礎工藝,喜愛畫畫的他又拜師系統學習工筆畫。1997年,李海明開始從事掐絲琺瑯畫製作。

李海明曾去敦煌莫高窟寫生,被壁畫鐵線細描的功力震撼。在一次次臨摹中,他突發奇想:用景泰藍工藝描摹敦煌壁畫,創新呈現敦煌的藝術瑰寶。經過長期研究和反覆實驗,李海明終於攻克了琺瑯畫釉料易脫落的難題,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技法,為琺瑯畫烙上「隴派」文化印記。

掐絲琺瑯畫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純手工完成,其中最關鍵的是白描、掐絲、著色,分別被譽為掐絲琺瑯畫的靈魂、骨骼和血肉。

掐絲需要嚴絲合縫,方寸之間一剪一黏,讓金絲附於線稿之上。上色要在潮溼、帶水狀態下,把不同顏色的釉料填入金絲空隙裡。李海明採用「砂面掛釉法」,讓作品表面呈現沙沙的質感。他在作品中融入粗細不同的絲,利用絲的形狀變化營造出立體生動的效果。

李海明不僅技藝精湛,還善於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讓作品具有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他的琺瑯畫《十二生肖·鼠》融合了剪紙、皮影、唐三彩的特徵;「貴妃醉酒」花旦系列植根於傳統戲曲文化,賦予人物新的審美風範和生活氣息;《敦煌·藻井》系列表現了石窟藻井的絢麗典雅;《八十七神仙卷》規模宏大,人物細膩生動,再現了唐代壁畫高超的白描技法。

李海明還把掐絲琺瑯畫延伸到樂器、鏡子、家具、裝飾品上,推出一系列文創產品,讓藝術走進生活,走進大眾視野。

為了堅持琺瑯畫創作,李海明曾變賣自家住房來籌措資金。曾經有人出價600多萬元購買他的《敦煌壁畫·千手千眼觀音》,他卻捨不得出手。如今,這幅畫掛在琺瑯藝術館中,能讓更多人欣賞琺瑯畫藝術的魅力。

「我希望這門古老技藝能在年輕人手中不斷發揚光大。」李海明說。他開辦了琺瑯畫民藝傳習館,免費培訓全國各地近千名學員,其中有數名聾啞人。他還與職業院校合作,每年對學生進行專業培訓。

李海明剛滿20歲的女兒李婕有意承襲父業。李海明從掐絲開始,手把手地教,並對她嚴格要求。「父親堅守了30多年,年輕的我們更應該將這份傳統技藝傳承下去,並加以創新,讓它得到更多人喜愛。」李婕說。(王錦強)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相關焦點

  • 琺瑯畫,再現敦煌盛景
    5月中旬,李海明琺瑯藝術館在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落成。這是甘肅省掐絲琺瑯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多年心血的匯總。掐絲琺瑯畫脫胎於景泰藍傳統製作技藝,是將琺瑯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特種繪畫,主要材質為仿金絲及琺瑯釉料。它突破了景泰藍只能附著於銅胎的限制,將琺瑯技藝拓展於平面載體,並使其產生立體效果。
  • 甘肅掐絲琺瑯畫深圳文博會上受熱捧
    圖為創作者、我省掐絲琺瑯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創作的掐絲琺瑯壁畫《金身如來說法圖》,取材於莫高窟第57窟壁畫。掐絲琺瑯畫脫胎於古老的景泰藍工藝品,是將宮廷御用琺瑯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特種繪畫,突破了景泰藍只能附著於銅胎的限制,將景泰藍技藝拓展到平面作品上,展現出令人驚喜的立體藝術效果。圖為李海明現場展示掐絲琺瑯畫創作。
  • 掐絲琺瑯遇到敦煌 藝術與生活呈現極致之美
    掐絲琺瑯茶杯及茶墊隨著對景泰藍工藝學習的深入,李海明在掐絲琺瑯上有了自己的創新理念,他開始潛心研究掐絲琺瑯壁畫。掐絲琺瑯壁畫工序繁多,有白描、掐絲、著色等有十道工序。「白描是掐絲琺瑯壁畫的靈魂,掐絲是骨骼,著色是血肉。每道工序都是純手工完成,製作者必須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和審美能力。」李海明說,「直到1978年,我十幾歲時跟著老師去敦煌莫高窟寫生,莫高窟壁畫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我。
  • 匠心傳承 賦彩敦煌 卡姿蘭攜手中國古典珠寶名師錢鍾書打造敦煌美...
    時尚彩妝領導品牌卡姿蘭攜手中國古典珠寶名師錢鍾書,跨界合作打造定製款敦煌美妝鏡,作為卡姿蘭×敦煌博物館聯名系列的衍生。定製款敦煌美妝鏡以敦煌壁畫與文物為靈感設計,傳承經典東方美學,融合精湛的高級珠寶製作工藝,是卡姿蘭對於璀璨敦煌文化的進一步解讀。
  • 蘭州女教師創作千餘幅敦煌題材掐絲琺瑯畫 把飛天藝術繪入骨瓷盤
    把飛天藝術繪入骨瓷盤蘭州女教師10年創作千餘幅敦煌題材掐絲琺瑯畫每日甘肅網4月11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華曉婧 文/圖)以敦煌壁畫為範本,臨摹製作掐絲琺瑯畫,這是蘭州文理學院退休女教師白茜鍾情的一項愛好。
  • 掐絲琺瑯畫怎麼做?製作掐絲琺瑯畫需要的材料,送掐絲琺瑯畫教程
    現在,人們通常都把琺瑯等同為是景泰藍工藝,而景泰藍工藝中的掐絲、點藍是其特色,慢慢發展出現在的景泰藍畫,也就是「掐絲琺瑯畫」。那到底什麼是掐絲琺瑯畫呢?繞了這麼多,如果您是第一接觸這種工藝,可能還不太明白到底啥是景泰藍畫?啥是掐絲琺瑯畫?
  • 千年文化之約:杜永衛與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金共同守藝敦煌
    8月16日晚,六桂福珠寶攜手敦煌博物館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在天貓新文創掌上博物館活動直播間開啟新品首秀,與非遺敦煌彩塑技藝傳承人杜永衛老師共同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在直播期間,杜永衛老師更是盛讚福韻·敦煌系列傳承了敦煌藝術之美,以匠心工藝傳遞千年文明的精粹。
  • 昆明驚現「小京都」 錦粼天序再現「琉璃光院」盛景
    再現『琉璃光院』盛景  龍湖作為業界園林大師,對園林的打造可謂苛刻至極。  錦粼天序作為昆明國際化城市豪宅的名片,天幕鑽感的外立面設計,要如何做到景觀是建築裡面的延伸這一龍湖一直倡導的設計理念?  效果圖三重水韻歸家禮序,打造生活儀式感無禮序不豪宅,回家時經過的每一道門都是對禮序的加持與身份的認同,因此作為昆明國際化城市豪宅名片,錦粼天序匠心打造了三重入戶,回家的每一步都充滿尊崇與儀式。
  • 傳承漢唐風韻 再現衣冠之國——敦煌服飾引領文化新熱潮
    傳承漢唐風韻 再現衣冠之國——敦煌服飾引領文化新熱潮 2020-12-22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藏身老道外的景泰藍掐絲琺瑯畫如何驚豔時光
    在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南三道街88號大院內,手工藝人張一晨正在指導學員製作景泰藍工藝掐絲琺瑯畫。7年的時間,張一晨製作了千餘幅景泰藍工藝掐絲琺瑯畫,並遠銷泰國、寮國等東南亞地區。因為工藝特殊,張一晨也結識了很多新朋友,他們都對景泰藍工藝有著極大的興趣,既可以享受動手製作的過程和樂趣,又可以擺放在家中提高生活品味,最難得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 以匠心 寫意園林式莊園生活 即將於12月26日盛大開幕 再現都市傳奇
    秉承「逐匠心 築鐘山 續傳奇」的理念,酒店還將重現中國第一座高爾夫球場的昔日輝煌,引領優雅健康的當代生活方式風潮。蘇寧以三十載匠心,淬鍊鐘山文化,深度洞察未來,解鎖品質生活的美好形態,以細節的考量,高品質的服務,重新定義「高雅·奢享」的旅行度假方式。
  • 當西餐邂逅敦煌,必勝客敦煌主題餐廳登陸西安
    陝西音樂廣播FM98.8主持人雅雯對必勝客敦煌主題餐廳的發展信心滿滿。  中西融合的敦煌血液 再現敦煌藝術之美  敦煌,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匯合了中西文化,成就了東西方經貿、文化的繁榮與共享;敦煌,濃縮了古代絲綢之路及漢唐中國繁榮強盛的歷史。從2019年開始,敦煌博物館不斷開始進行跨界合作,使得敦煌文化元素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文化創意之一。
  • 再現元大都繁華盛景,一組包括忽必烈在內的巨型雕塑很是震撼
    再現元大都繁華盛景,一組包括忽必烈在內的巨型雕塑很是震撼文圖丨二指禪掌門元大都遺址公園,因為被一條河隔開,很多人偷懶,或者根本不了解,就只看了一邊。我就是這樣的懶人。這個公園,我至少去過四次,都是去拍海棠花。但卻忽略了南岸的風景。
  • 河北平鄉殘疾青年楊延剛憑藉「琺瑯畫」實現致富夢
    10月22日,河北省平鄉縣油召鄉東上疃村,殘疾青年楊延剛在自己的工作室伏案創作著景泰藍掐絲琺瑯畫。楊延剛在創作景泰藍掐絲琺瑯畫。 姚友諒攝1978年出生的楊延剛,2歲時因患小兒麻痺,落下了左腿行動不便的後遺症。楊延剛從小就對美術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經常臨摹小人書裡的人物,用木棍在地上、用鉛筆在紙上畫來畫去。
  • 吉祥中國掐絲琺瑯畫_晟德文化
    吉祥中國掐絲琺瑯畫,晟德文化, 2013年,晟德文化成為北京地區首批文惠卡受理商戶,被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推介為「質量優秀、服務滿意、誠信示範單位」。吉祥中國掐絲琺瑯畫, 夢魘的幽靈籠罩著這一切,我們和「它們」同處於一個世界,在同一個燥熱的夢中。
  • 她從8000幅敦煌壁畫中復原傳統服飾,這才是真正的中國高定!
    不少粉絲反映時常找不到匠心之城,為了讓大家能第一時間瀏覽到匠心美文,請大家不要客氣地置頂吧。點擊上方 「匠心之城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這樣就能每天準時相約啦▲莫高窟盛唐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女供養人像服飾藝術再現這樣精緻華美、高度還原的敦煌服飾,竟然是由一個年輕的設計師楚豔和搭檔
  • 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走進敦煌
    一個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海南,一個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關口要塞敦煌。一場展覽突破時空局限,連接海之南、漠之北,讓碧海與黃沙交織。日前,由敦煌研究院、海南省旅文廳主辦,海南省博物館承辦的「漲海推舟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在莫高窟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開幕。
  • 嶗山十二勝景「掐絲琺瑯畫」藝術雲展啟幕
    2020年12月16日, 嶗山十二勝景「掐絲琺瑯畫」藝術雲展啟幕。本次雲展由嶗山區委宣傳部、嶗山區文聯、嶗山區文明辦主辦,嶗山區融媒體中心、嶗山畫院、嶗山文學藝術院、嶗山區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本次雲展平臺為「嶗山文藝」微信公眾號、「嶗山嘉匯」客戶端。
  • 三亞景泰藍掐絲琺瑯畫融合黎苗特色 激發民族文創新活力
    三亞景泰藍工藝美術師正在製作景泰藍掐絲琺瑯畫。南海網記者 李昊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深圳5月1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李昊)景泰藍掐絲琺瑯畫與黎族、苗族元素遇見、融合,既驚豔了時光,又溫柔了歲月。
  • 30餘道工序,手工製作一副金絲琺瑯畫為何需要半年
    預告 30餘道工序,手工製作一副金絲琺瑯畫為何需要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