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鄉殘疾青年楊延剛憑藉「琺瑯畫」實現致富夢

2020-12-26 金臺資訊

「國慶期間給福建莆田客戶快遞走了30幅紅木案底琺瑯作品,包括唐卡、山水、駿馬等多個圖案。昨天剛接到了莆田客戶給介紹的一個新客戶訂單,10多幅作品,12月初交貨。」10月22日,河北省平鄉縣油召鄉東上疃村,殘疾青年楊延剛在自己的工作室伏案創作著景泰藍掐絲琺瑯畫。

楊延剛在創作景泰藍掐絲琺瑯畫。 姚友諒攝

1978年出生的楊延剛,2歲時因患小兒麻痺,落下了左腿行動不便的後遺症。楊延剛從小就對美術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經常臨摹小人書裡的人物,用木棍在地上、用鉛筆在紙上畫來畫去。

楊延剛兄弟姊妹4個。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楊延剛從平鄉縣第三中學初中畢業後,就萌生了學一門掙錢養家手藝的念頭,憑藉著紮實的美術功底,開始從事烙畫葫蘆工作。

2001年5月,楊延剛從報紙上看到邢臺舉辦手工藝品展覽的消息後,便和朋友結伴前去參觀。誰也沒想到,這一場看似尋常的展覽卻影響了楊延剛的一生。「在展會上我第一次見到景泰藍掐絲琺瑯畫,當時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一定要學會這門手藝!」時隔二十年,楊延剛說起那場展覽依然心潮澎湃。

為了追尋夢想,2002年春節過後,楊延剛孤身一人北上,先去石家莊,後到北京城,專門學習掐絲琺瑯手藝。中秋節後,楊延剛進入北京琺瑯廠工作,開始了邊打工、邊學習的經歷。

在北京琺瑯廠,楊延剛踏實細心、勤奮刻苦的精神感動了駐廠工藝大師曹先生。拜入曹先生門下後,從掐絲、點藍開始,他用兩年時間學習傳統景泰藍掐絲琺瑯燒制工藝。2005年春,楊延剛跟隨曹先生轉戰石家莊,學習景泰藍掐絲琺瑯木製工藝。

2008年,學有所成的楊延剛回到了平鄉,開辦了自己的琺瑯畫工作室。「父母年紀越來越大,我在家裡幹自己的事業,也不耽擱照顧父母,一舉兩得。」孝心滿滿的楊延剛微笑著說。

楊延剛展示自己的景泰藍掐絲琺瑯畫作品。 姚友諒攝

緊跟網絡時代腳步,實現人生夢想。2018年,楊延剛分別在抖音、快手兩個平臺註冊了「美工坊景泰藍掐絲琺瑯畫室」帳號,如今粉絲量近2000人。楊延剛說:「許多網友給他的作品點讚留言,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琺瑯畫的價值、喜歡上了琺瑯畫。」

今年3月,福建莆田林先生通過快手「刷」到了楊延剛,被他的作品所吸引,幾經了解溝通後達成了合作協議,一次性定製了20幅作品。8月,楊延剛又接到了林先生的第二批網上訂單,這一次定製了30幅。「楊延剛的作品很有特色,在按照我們意願進行創作的同時也加入了他的獨特思想,我們合作很愉快!」林先生在電話裡表達著讚許之情。

從2017年至今,為了讓更多殘疾人擁有一技之長,讓他們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立足,楊延剛在平鄉縣殘聯的邀請下舉辦了10多場培訓講座,受益學員1000多人。「楊老師講得很認真,手把手地教,真是受益匪淺啊!」平鄉縣馬魯村孫桂蘭說。

與此同時,楊延剛還辦起了線上培訓班,把學習資料和琺瑯畫製作材料郵寄到學員手中後,通過網絡平臺傳授技藝技法,解疑釋惑,跟蹤指導。「邢臺、邯鄲、衡水等距離比較近的學員經常過來現場學習,甘肅、河南、山東等地的學員都是參加雲課堂。」楊延剛說,目前有近百名學員報名參加了學習,20多位學員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

楊延剛向客戶介紹景泰藍掐絲琺瑯畫工藝。 姚友諒攝

夢想照進現實,自強自帶光芒。身患殘疾的楊延剛2014年被認定為貧困戶,2017年靠著景泰藍掐絲琺瑯畫手藝摘掉了「貧困帽」。2019年9月,他被吸收為邢臺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他創作的琺瑯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家及省市縣舉辦的展覽,部分作品被專業收藏機構收藏。(姚友諒、李冰冰)

相關焦點

  • 河北平鄉:小「牛倌」摘下「貧困帽」 領鄉親實現致富夢
    河北平鄉:小「牛倌」摘下「貧困帽」 領鄉親實現致富夢 2020-06-08 16:38: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河北平鄉:返鄉青年搭建「多肉王國」領鄉親脫貧致富
    河北平鄉:返鄉青年搭建「多肉王國」領鄉親脫貧致富 2020-07-17 18:12:11   作為平鄉縣多肉花卉種植龍頭企業、平鄉縣致富帶頭人示範基地,依萌多肉種植基地還安置了多名貧困戶實現就業。「咱是黨員,就應該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先富帶動後富,同奔小康路。」張朝磊說。
  • 琺瑯畫,再現敦煌盛景
    李海明的掐絲琺瑯畫作品細節 任磊 攝1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陳列著40多幅掐絲琺瑯畫作品,包括十二生肖、盛世九州、青銅器、隴韻秦腔等多個系列。這是甘肅省掐絲琺瑯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多年心血的匯總。掐絲琺瑯畫脫胎於景泰藍傳統製作技藝,是將琺瑯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特種繪畫,主要材質為仿金絲及琺瑯釉料。它突破了景泰藍只能附著於銅胎的限制,將琺瑯技藝拓展於平面載體,並使其產生立體效果。
  • 李海明:琺瑯畫再現敦煌盛景(匠心)
    1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陳列著40多幅掐絲琺瑯畫作品,包括十二生肖、盛世九州、青銅器、隴韻秦腔等多個系列。其中一幅《說法圖》,是用3000多米金絲、歷時3年創作而成,畫中有人物95個、瑞獸2隻,色彩鮮豔,栩栩如生。 5月中旬,李海明琺瑯藝術館在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落成。
  • 掐絲琺瑯畫怎麼做?製作掐絲琺瑯畫需要的材料,送掐絲琺瑯畫教程
    現在,人們通常都把琺瑯等同為是景泰藍工藝,而景泰藍工藝中的掐絲、點藍是其特色,慢慢發展出現在的景泰藍畫,也就是「掐絲琺瑯畫」。那到底什麼是掐絲琺瑯畫呢?繞了這麼多,如果您是第一接觸這種工藝,可能還不太明白到底啥是景泰藍畫?啥是掐絲琺瑯畫?
  • 河北平鄉:「小核桃」紮根滏陽河畔結出「致富果」
    河北平鄉:「小核桃」紮根滏陽河畔結出「致富果」 2020-05-26 17:34:56
  • 慶祝國際殘疾人日——「We+」北京殘疾青年融合創業綜合體品牌發布...
    推廣實施「我在內蒙有隻羊」公益項目;為河北保定望都縣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購置10萬元的輔助器具;支持內蒙古赤峰市殘聯10萬元,為貧困殘疾人更換骨關節;捐贈承德市殘聯10萬元用於購買灤平縣貧困殘疾人滯銷的農產品;捐贈興安盟殘聯13萬元用於向130名貧困殘疾兒童發放每人1000元助學金。
  • 河北平鄉婦女節儉新生活:廢舊塑料瓶變身奇思妙想裝飾品
    河北平鄉婦女節儉新生活:廢舊塑料瓶變身奇思妙想裝飾品 2020-08-28 14:38:03
  • 山西殘疾青年創業自立之後,投身公益助力扶貧
    和他聊天,根本感覺不到他的殘疾,但和他遛彎就完全不同了,離不開的輪椅上,細而無力的雙腿定義了他的永遠無法擺脫的小兒麻痺。三個月下來,淨賺了人生第一筆大錢——3000元,他用這筆錢在廣州天河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雖說店面很小,但這卻是孫杰憑藉自身力量圓下的第一個夢。這回,他真的可以賺錢、讀書、生活三不誤了。也正是因為這家小書店,讓他遇到了人生第三個貴人——南下創業的吉林殘疾人漫畫家張建民。他跟著張老師學習「畫賀卡」,完成了人生又一個重大轉折。
  • 甘肅掐絲琺瑯畫深圳文博會上受熱捧
    甘肅掐絲琺瑯畫深圳文博會上受熱捧每日甘肅網訊(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施秀萍)在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甘肅主展館裡,一組精美的掐絲琺瑯作品吸引著來往的觀眾。「這就是掐絲琺瑯畫」,創作者、我省掐絲琺瑯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一遍遍向觀眾介紹道。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上,甘肅展館裡的掐絲琺瑯畫頗受觀眾歡迎。
  • 臨川唱凱鎮:小小藤椅點燃貧困戶的致富夢(圖)
    身有殘疾的他,手腳不便,但每天不知疲倦地往返其間,學習藤椅編制手藝。因為他知道,這300多米的距離,是他擺脫貧困,點燃致富夢的希望。 劉夥龍學習編制藤椅(鄒寬 攝)  夫妻殘疾 低保勉強度日  劉夥龍是臨川區唱凱鎮蔡家村貧困戶,因小時候生病,造成身體殘疾、手腳不便。
  • 平鄉一中舉行高三學子成人禮儀式
    11月7日上午,平鄉一中操場上國旗飄揚,國歌雄壯,禮炮鳴響,2018級高三學子成人禮盛大舉行。滏漳書院院長王孟保、教育局局長焦玉峰以及教育局全體領導班子、平鄉一中全體領導班子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特邀北京師範大學創新研究院院長鄭琰、休斯頓大學亞美研究中心訪問研究員李從容和兩位國家級專家共同見證高三學子跨入成人行列的難忘時刻。一曲《爸媽,感謝您》和一張張成長的照片,帶全場一同回顧了同學們十八年的人生足跡。
  • 吉祥中國掐絲琺瑯畫_晟德文化
    吉祥中國掐絲琺瑯畫,晟德文化, 2013年,晟德文化成為北京地區首批文惠卡受理商戶,被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推介為「質量優秀、服務滿意、誠信示範單位」。吉祥中國掐絲琺瑯畫, 夢魘的幽靈籠罩著這一切,我們和「它們」同處於一個世界,在同一個燥熱的夢中。
  • 張順東夫婦:靠一隻手兩條腿實現脫貧
    20多年來,張順東夫婦靠著國家的好政策,憑藉自己的勤勞實現脫貧致富,在東川區被傳為佳話。夫妻二人在決勝脫貧攻堅的路上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以常人無法想像的堅韌意志克服重重困難,不僅自己成功脫貧,還不斷幫助村裡的其他殘疾人脫貧。他們自強不息,用行動織就了致富夢、幸福夢,2020年獲選「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
  • 嶗山十二勝景「掐絲琺瑯畫」藝術雲展啟幕
    2020年12月16日, 嶗山十二勝景「掐絲琺瑯畫」藝術雲展啟幕。本次雲展由嶗山區委宣傳部、嶗山區文聯、嶗山區文明辦主辦,嶗山區融媒體中心、嶗山畫院、嶗山文學藝術院、嶗山區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本次雲展平臺為「嶗山文藝」微信公眾號、「嶗山嘉匯」客戶端。
  • 三亞景泰藍掐絲琺瑯畫融合黎苗特色 激發民族文創新活力
    三亞景泰藍工藝美術師正在製作景泰藍掐絲琺瑯畫。南海網記者 李昊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深圳5月1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李昊)景泰藍掐絲琺瑯畫與黎族、苗族元素遇見、融合,既驚豔了時光,又溫柔了歲月。
  • 30餘道工序,手工製作一副金絲琺瑯畫為何需要半年
    預告 30餘道工序,手工製作一副金絲琺瑯畫為何需要半年
  • 回放 30餘道工序,手工製作一副金絲琺瑯畫為何需要半年
    回放 30餘道工序,手工製作一副金絲琺瑯畫為何需要半年
  • 淡藍網介紹LGBT「殘疾」青年電影,同志亦凡人建議用「殘障」
    日前,淡藍網發布一條微博,向廣大網友介紹一部聚焦LGBT青年的電影。這部來自英國的短片為名《S.A.M》,講述兩個男孩在曼徹斯特的一個公園相遇,其中一個男孩患有唐氏症候群。
  • 安徽80後殘疾青年「拼」出「花樣世界」
    公司發展壯大後,楊道林陸續招收了30多名殘疾員工,還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在當地傳為佳話,成為阜陽當地人盡皆知的創業楷模。 機緣巧合「觸網」賣花 楊道林出生在安徽省阜南縣一個偏僻的農村,自幼家庭貧困。3歲時,因為小兒麻痺症造成殘疾,他曾經非常內向、自卑。 對於命運的不公,楊道林並不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