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鄉:返鄉青年搭建「多肉王國」領鄉親脫貧致富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河北平鄉:返鄉青年搭建「多肉王國」領鄉親脫貧致富

2020-07-17 18:12: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村民在依萌多肉種植基地打理多肉花卉。 姚友諒 攝

  中新網邢臺7月17日電 (張鵬翔 楊英聰)「這幾天村裡幾個鄉親也想租地種多肉,俺有種植經驗,正好可以帶帶他們,大家一起致富唄。」河北省平鄉縣油召鄉後田莊村依萌多肉種植基地負責人張朝磊高興地說。

  張朝磊出生於1988年,瘦瘦高高的個子,渾身帶著一股樸實幹練的勁頭。「外出打工好幾年,端過盤子擺過地攤,後來主要在山西拉帶鋸,掙了人生第一桶金。」張朝磊說,這幾年家鄉發展快、變化大,也開始搞鄉村振興了,就想著回老家幹點自己的事業。

  2018年春節過後,張朝磊在村裡的支持下租了15畝地,建起了5棟大棚開始進行多肉種植,還給基地起了個文雅的名字「依萌」。「後田莊村位於滏陽河東岸,水質土質都很好,特別適合搞種植,依萌多肉種植基地的規模在當地數一數二。」後田莊村黨支部書記張軍朔說。

張朝磊(右二)和務工人員一起搬運多肉植物。 姚友諒 攝

  「主要是從山東引種,目前有150多個品種。5個大棚去年賣了100多萬盆,咱種的多肉品相好、銷路廣。」張朝磊採取「線上+線下」銷售模式,一盆盆多肉「搭乘」著一根網線賣到了全國各地。

  去年中秋節前,滄州的一位花卉批發商到基地實地參觀後,當場支付定金預定了一個棚的多肉。今年4月,邢臺花卉市場通過網上一次性訂購了1.5萬株「法師」多肉,並與該種植基地達成長期合作協議。

  脫貧戶李春霞是依萌多肉種植基地創建之初的老員工。去年國慶節後,她在張朝磊的鼓勵下,建起了兩個大棚。李春霞笑著說:「在依萌基地打工期間學到了一些經驗和技術,自己種起了小多肉當上了小老闆,現在生意很好。」

  與張朝磊同齡的村民張立建,看到基地多肉訂單源源不斷,市場前景廣闊,也萌生了建大棚種多肉的心思,現在正積極協調租地,也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

  「以前靠著種幾畝地過日子,緊緊巴巴的。在基地上班後,每月都能領到工資,生活慢慢好起來了,俺也能靠自己的雙手富起來啦!」正在大棚內打理多肉的貧困戶張朝傑說。

  作為平鄉縣多肉花卉種植龍頭企業、平鄉縣致富帶頭人示範基地,依萌多肉種植基地還安置了多名貧困戶實現就業。「咱是黨員,就應該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先富帶動後富,同奔小康路。」張朝磊說。(完)

相關焦點

  • 河北平鄉:小「牛倌」摘下「貧困帽」 領鄉親實現致富夢
    河北平鄉:小「牛倌」摘下「貧困帽」 領鄉親實現致富夢 2020-06-08 16:38: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創辦養殖場與多肉基地 宿遷90後海歸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奔小康
    先把星美人、千佛手、吉娃蓮這些品種清理一下,明天給客戶送去……」8月25日上午,在宿豫區關廟鎮卓水河社區多肉基地大棚裡,一名年輕人正在指揮工人管理多肉植物。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位90後海歸,放棄大城市優厚工作,返鄉創業,先後創辦養殖場與多肉基地,還招引外資到社區扶貧車間辦廠,在農村不僅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還帶領鄉親共同奔向小康。   1991年出生的趙宇航,是宿豫區關廟鎮人。
  • 李怡龍:返鄉創業吹號人
    永春「90後」小夥李怡龍,大學畢業後返鄉種植沉香。他牽頭成立永春永發沉香農業專業合作社,並幫助困難鄉親創業就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還參與籌建「青年紅色築夢雙創基地」,為返鄉創業青年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前不久,李怡龍榮獲第13屆泉州市青年五四獎章。
  • 離開城市回農村,返鄉青年十年時間成為鴿子王
    不遠處,社員們有的在清理鴿舍、有的在安裝新鴿籠,陣陣爽朗的笑聲飄蕩在鴿場上空……十年之間,楚堂村返鄉創業青年楚維向通過養殖肉鴿並不斷壯大規模,帶領當地及周邊群眾走上了產業化之路,群眾的日子也日漸紅火起來。「當時回老家搞肉鴿養殖,就是想通過這個產業讓鄉親們有個長遠的賺錢門路。」回想起返鄉創業的初衷,楚維向如是說。
  • 河北平鄉殘疾青年楊延剛憑藉「琺瑯畫」實現致富夢
    10月22日,河北省平鄉縣油召鄉東上疃村,殘疾青年楊延剛在自己的工作室伏案創作著景泰藍掐絲琺瑯畫。楊延剛在創作景泰藍掐絲琺瑯畫。 姚友諒攝1978年出生的楊延剛,2歲時因患小兒麻痺,落下了左腿行動不便的後遺症。楊延剛從小就對美術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經常臨摹小人書裡的人物,用木棍在地上、用鉛筆在紙上畫來畫去。
  • 河北平鄉婦女節儉新生活:廢舊塑料瓶變身奇思妙想裝飾品
    河北平鄉婦女節儉新生活:廢舊塑料瓶變身奇思妙想裝飾品 2020-08-28 14:38:032019年國慶節過後,為了種植多肉,看到家裡一些廢舊洗衣液塑料瓶,便萌生了物盡其用、變廢為寶的念頭,開始剪刻廢舊洗衣液瓶,讓一個個廢舊塑料瓶變成了一個個造型別致的花盆花籃。  「先構想一個大體的樣子,然後用鉛筆在塑料瓶上畫出輪廓,再用剪刀刻刀進行加工,最後用彩筆進行點綴,讓這些物品更生動更美觀。」
  • 平橋區一對小夫妻回鄉創業 蠶寶寶變成脫貧致富的「金寶寶」
    2008年,平橋區查山鄉梁廟村的女青年孫悅與22歲的周口市淮陽縣青年池治霖同在廣州一家電子廠打工,兩人從相遇到相識,產生愛慕之情。兩年以後的2010年,兩位年輕人步入婚禮殿堂。2014年,池治霖到江蘇出差時,獲悉種桑養蠶是一個前景很好的產業項目。信陽的氣候也比較適合發展種桑養蠶,孫悅就動員池治霖回信陽發展種桑養蠶業。
  • 河北易縣董新瑞:用繩結編織起貧困群眾美麗夢想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英紅)初冬時節,北風冷朔,卻依舊擋不住董新瑞風風火火的腳步。作為河北保定易縣傳統手工編織繩結企業負責人,她用一條條紅繩串聯起越來越多山鄉群眾的幸福追求與美麗嚮往。在易縣流井鄉全山莊村的手編繩結培訓教室,董新瑞剛一到,就被村裡十幾個大媽們、媳婦們圍住。一聽說她又帶來了手工繩結編織的新花樣,一個個迫不及待地操練起來。
  • 武漢市巾幗大宣講活動走進東西湖區,她建起「多肉王國」帶動30名...
    武漢市三八紅旗手標兵、武漢市婦聯執委彭先進通過直播,分享了自己建起「多肉王國」,帶動30名姐妹脫貧的故事。單親媽媽、文化低、沒技能……彭先進是一名丹江口移民,家住東西湖區柏泉街西二大隊彭家莊。在各級婦聯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她成功走過了創業最艱難的日子,建起屬於自己的「多肉王國」。活動現場,彭先進在線分享她的創業奮鬥歷程,帶領網友一起感受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
  • 浙江常山:「常雁回歸」助青年返鄉創業
    團常山縣委書記金童介紹,像官文景、鄒黃河這樣的返鄉創業青年在常山並非個例。近年來,常山大力實施「常雁回歸」工程,通過基層團組織發掘、引導、扶持常山籍青年返鄉創業,投身鄉村振興的大舞臺。據悉,近3年,常山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每年增加10%,尤其在今年,大學生回鄉人數同比增長1.5倍。
  • ...故事」拼搏擺脫貧困,創業帶富鄉親丨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蔡...
    為了能照顧家中老人,同時把學到的技術傳給鄉親,讓大家不用再外出打工,2017年,我毅然選擇了回鄉創業,想要憑藉一技之長帶領村民一起脫貧致富。指導鄉親們製作集成線圈開弓沒有回頭箭。2017年10月,我拿出自己所有積蓄,投入40多萬元在鴨池鎮趕場壩村成立了傑邁電子有限公司,搭建起扶貧車間,引入CNC繞線機、3250測試儀、包膠機、全自動組裝機、隧道爐、耐壓測試儀等設備,並招募當地村民40餘名,開始正式生產電子零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青春作伴好還鄉——寧夏西吉青年返鄉人才...
    西吉縣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不少在外打工的人也回來加入養牛的行列。李雄面對的局面有些不同。情懷也要有「翅膀」返鄉創業,是理想,也是情懷,但如何找到理想與現實的契合點,這既要求創業者將自身興趣與區位優勢相結合,更需要政府部門搭建有效平臺,為情懷插上翅膀。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孫愛軍 王菲 尚巖 濰坊報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特別是青年人,而青年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返鄉創業。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帶領鄉親打通脫貧致富路——毛相林:「我願當一輩子築路人」
    1997年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遊。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2015年,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 甘當返鄉創業的「冤大頭」
    40多歲的李林,在大連市內打拼20多年,為帶動鄉親增收脫貧致富,他放棄城市優越工作和生活條件,於2015年返鄉創業,在家鄉王山頭村西大山開發家鄉旅遊業,建起萬畝的「大連墨盤珉琚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山莊」。他說,有300多戶鄉親居住在山莊周圍,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人均收入不到萬元,回鄉創業,他就想帶動鄉親儘快脫貧。
  • 葉祖新加盟長影新片《青春作伴好還鄉》,塑造新時代有為青年
    青年演員葉祖新在該片中飾演男主角管松江,在脫貧攻堅的大時代中毅然返鄉、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有哭有笑、有熱血有柔情、有創業雄心更有拼搏鬥志的新時代有為青年形象。在葉祖新看來,管松江就是生活在你我身邊的人,他只是在脫貧攻堅的大時代下毅然返鄉的眾人之一,他也有七情六慾,他是一位小人物,但卻在奮鬥中散發出了不小的魅力。對於主要作品幾乎都是都市類、古裝類題材的葉祖新來講,管松江這個人物駕馭起來也是很有挑戰性的。但葉祖新表示:「好演員,就是要不斷挑戰自己。」
  • 2年賠光兩百萬,返鄉創業建立「多肉王國」,如今月入萬元忙還債!
    這位在城裡打拼十多年的農村小夥,經歷了創業失敗,欠下200多萬的外債,看到甚是好看的多肉盆栽,得知多肉一盆的價格在15-100元不等情況下,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經過詳細了解了行情和前景後,獨自一人回到老家打造自己的「多肉王國」。
  • 河北平鄉:「小核桃」紮根滏陽河畔結出「致富果」
    河北平鄉:「小核桃」紮根滏陽河畔結出「致富果」 2020-05-26 17:34:56
  • 河北平鄉劉存芳:小剪刀剪出新生活
    通訊員姚友諒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邢雲 通訊員姚友諒)「沒想到廢舊塑料瓶子還能變廢為寶嘞!」看著一個個洗衣液桶在劉存芳手裡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河北省平鄉縣東方麗景小區居民竇金省由衷讚嘆。55歲的劉存芳家住河北省平鄉縣城,好說愛笑,心靈手巧。她從小喜愛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