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女教師創作千餘幅敦煌題材掐絲琺瑯畫 把飛天藝術繪入骨瓷盤

2021-01-08 每日甘肅

把飛天藝術繪入骨瓷盤

蘭州女教師10年創作千餘幅敦煌題材掐絲琺瑯畫

每日甘肅網4月11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華曉婧 文/圖)以敦煌壁畫為範本,臨摹製作掐絲琺瑯畫,這是蘭州文理學院退休女教師白茜鍾情的一項愛好。10年來,她將敦煌藝術畫「請」到骨瓷盤上和畫板上,創作出1000餘幅作品。隨著技藝愈發的精湛,她的作品逐漸受到國內各大展覽的青睞,並多次獲得殊榮。

白茜從小喜歡繪畫,一次偶然,她接觸到了掐絲琺瑯畫,就對它著了迷。剛開始學習時,作品乾淨的線條、鮮豔的色彩贏得了周圍好友的一致讚賞。學校美術教研室的同事們得知後,還給了她不少建議。

去年退休後,白茜的生活並沒有閒暇,反而更加忙碌。每天她花在工作室裡的時間,比上班時的8小時還多。

10年來,她結合敦煌飛天舞蹈,將雍容的菩薩、腰姿柔軟的飛天「請」上了畫板和骨瓷盤,創作出1000餘幅作品。

選材、掃描、線描、掐絲、上色,這是完成一副掐絲琺瑯畫的五個步驟。《千手千眼觀音》是白茜最滿意的作品,耗時兩年,用了萬根一米左右的鋁絲,受到了業內人士的肯定。

在創作過程中,白茜結合現代人對美感的要求,創新了掐絲琺瑯技藝,以更好的形式呈現富有生機的作品。

隨著技藝愈發的精湛,白茜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肯定。2013年,她參加了《第三屆甘肅省舞臺美術作品大賽論文大賽》,臨摹工藝畫《反彈琵琶》榮獲美術設計一等獎。隨後,她在甘肅舞臺美術界專家張建民老師的鼓勵下,參加了第一次展覽。

作品受到肯定後,她開始積極地參加各種展覽和大賽,交流藝術創作心得的同時,學習他人的長處,不斷完善自己的掐絲琺瑯畫創作。白茜表示:「掐絲琺瑯畫非常令我著迷。我想將這種美好的藝術分享給大家。而大家對我的作品提出的意見,也會促使我的創作不斷進步。」

相關焦點

  • 掐絲琺瑯遇到敦煌 藝術與生活呈現極致之美
    掐絲琺瑯壁畫,脫胎於古老的景泰藍工藝,是將宮廷御用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一種獨特創新繪畫。走進李海明琺瑯藝術館,牆壁上掛滿了各種題材的掐絲琺瑯壁畫。高級工藝美術大師李海明正專注於自己的指尖藝術,而未察覺有人造訪。暫停了創作,李海明向記者介紹了自己與掐絲琺瑯的一段淵源。「說起掐絲琺瑯,還要從我8歲說起。我伯父是製作景泰藍的老手藝人,8歲時,看到伯父製作景泰藍,我就特別感興趣。
  • 盡顯立體藝術效果!甘肅掐絲琺瑯畫深圳文博會上受熱捧
    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上,甘肅展館裡的掐絲琺瑯畫頗受觀眾歡迎。圖為創作者、我省掐絲琺瑯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創作的掐絲琺瑯壁畫《金身如來說法圖》,取材於莫高窟第57窟壁畫。掐絲琺瑯畫脫胎於古老的景泰藍工藝品,是將宮廷御用琺瑯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特種繪畫,突破了景泰藍只能附著於銅胎的限制,將景泰藍技藝拓展到平面作品上,展現出令人驚喜的立體藝術效果。
  • 近距離領略「掐絲琺瑯藝術」!
    近距離領略「掐絲琺瑯藝術」!先來欣賞一組精彩美圖吧~看到這些漂亮的藝術作品是不是也想親自動手創作一幅呢?掐絲琺瑯,中國傳統工藝品,屬於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瑯。據弘·琺瑯店主稱,乾隆皇帝十分崇尚掐絲琺瑯,工坊名取「弘」字也是為了向鍾情琺瑯彩的乾隆皇帝弘曆致敬。團隊也在向故宮授取更多版權,豐富愛好者的創作題材。弘·琺瑯的藝術團隊想通過把這一項古老手藝帶到市民身邊,讓大家感受到,藝術並不遙遠,通過教學,也是可以上手的,看似沉甸甸的傳統文化,也能回歸生活,這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 掐絲琺瑯和畫琺瑯的區別!
    其實啊,琺瑯分為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兩種,它們倆常常被人們所混淆,今天甄聰明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畫琺瑯和掐絲琺瑯的區別。  上面的這幅是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藍地開光西洋人物圖雙耳瓶,根據收言《清硝9記載,此類黨隆襄苦款飽胎畫聯琅作品,當為其時廣東海關在乾降帝指導下特為實定燒之品,底款白粕監料《大清乾隆年制》篆物款。
  • 琺瑯畫,再現敦煌盛景
    其中一幅《說法圖》,是用3000多米金絲、歷時3年創作而成,畫中有人物95個、瑞獸2隻,色彩鮮豔,栩栩如生。5月中旬,李海明琺瑯藝術館在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落成。這是甘肅省掐絲琺瑯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多年心血的匯總。掐絲琺瑯畫脫胎於景泰藍傳統製作技藝,是將琺瑯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特種繪畫,主要材質為仿金絲及琺瑯釉料。
  • 李海明:琺瑯畫再現敦煌盛景(匠心)
    1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陳列著40多幅掐絲琺瑯畫作品,包括十二生肖、盛世九州、青銅器、隴韻秦腔等多個系列。其中一幅《說法圖》,是用3000多米金絲、歷時3年創作而成,畫中有人物95個、瑞獸2隻,色彩鮮豔,栩栩如生。 5月中旬,李海明琺瑯藝術館在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落成。
  • 景泰藍(掐絲琺瑯)工藝畫入駐徽品會商城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中國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專供於皇家貴族,罕見於民間,相傳在隋朝末年由法國傳教士傳入。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由周總理主辦了北京琺瑯廠,到近代,景泰藍工藝大有提高,造型多樣,紋飾品種繁多。
  • 藝術瑰寶之畫琺瑯
    乾隆畫琺瑯八稜開關提梁壺/網絡說到琺瑯,很多人就會想到景泰藍。景泰藍確實是中國傳統琺瑯器創作的高水平代表,但琺瑯器的類型,並不止景泰藍的銅胎掐絲工藝這一種。乾隆畫琺瑯山水風景圖盤/網絡畫琺瑯是琺瑯器品種之一,也是金屬琺瑯工藝之一,它分為金屬胎與瓷胎。
  • 從掐絲琺瑯到畫琺瑯,康熙帝用了十年
    康熙年制掐絲琺瑯鶴壽龍耳薰香爐因其製作工藝繁縟外觀華美異常,銅胎掐絲琺瑯素來就有「溫潤勝玉、光澤勝珠、細膩勝瓷、輝煌勝金」的藝術效果,賦予景泰藍的奢華氣質與深厚內涵。康熙皇帝學貫中西尤於琺瑯愛之莫深康熙年制掐絲琺瑯龍耳六開光喜壽瓶掐絲琺瑯有著伊斯蘭教藝術繁複綿密、極重線條和設色的特點,而中國傳統美學是一種忽略色彩與形似的美學,與我國歷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銅、陶瓷等相比,歷史要短暫得多
  • 敦煌看展!關山月作品、韓國飛天都有
    新華社蘭州7月14日電(記者張玉潔)關山月上世紀40年代西北寫生與敦煌臨畫專題展,近日登場敦煌莫高窟。同時舉辦的還有「中韓緣·佛教藝術展」。兩個展覽均將持續至今年8月。1943年,著名畫家關山月從廣東出發,前往甘肅敦煌,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考察、臨摹。與嶺南完全不同的西北景色及精湛的敦煌古代藝術,點燃了他的激情,為他的創作注入了活力。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介紹,展覽中的「向西遠行」「敦煌燭光」等部分,還原了關山月的西北之行,講述了他在抗戰時期堅持行萬裡路、深入學習民族藝術的故事。展覽由敦煌研究院和關山月美術館主辦。
  • 寒假 | (7-12歲)八大藝術課程!非遺傳承《掐絲琺瑯畫》等你來呦!
    這個寒假,我們開設了《掐絲琺瑯畫》、《瀝粉畫》、《寫實色粉畫》、《動漫設計》、《超級英雄線描》、《素描基礎》、《意境油畫》、《重彩棒》八大藝術課程,以項目制教學方式,引領孩子進行全方位的藝術體驗,並創作出自己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 五彩斑斕 掐絲琺瑯
    元代掐絲琺瑯纏枝蓮象耳爐從現存的幾件元代掐絲琺瑯器來看,中國工匠在學習、掌握燒造琺瑯技術後,為符合中國統治者的審美趣味,生產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製品,但裝飾品方式仍保留著一些阿拉伯的藝術韻味。雖然明初掐絲琺瑯工藝已逐漸被朝廷重視,但是真正引起文人注意與仕宦商賈珍藏,已經是明代晚期的事了。
  • 體驗 | 掐絲琺瑯盤
    前兩天參加了「2021 STARLIGHT·Love in KERRY 嘉裡新年公益藝術季」的掐絲琺瑯盤體驗課。
  • 畫琺瑯與掐絲琺瑯有明顯的區別,這種工藝是由外國傳入的!!
    2020/10/25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琺瑯的老物件,琺瑯包括掐絲琺瑯和畫琺瑯
  • 掐絲琺瑯:復興的宮廷時尚
    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是一門僅為帝王家享有的獨特工藝。「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
  • 畫琺瑯與掐絲琺瑯有明顯的區別,這種工藝是由外國傳入的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琺瑯的老物件,琺瑯包括掐絲琺瑯和畫琺瑯,一般凡是在金屬胎上施釉就稱為「琺瑯」工藝,其製品被稱為「琺瑯藝術品」或稱「琺瑯器」。畫琺瑯又分金屬胎與瓷胎,以金屬銅做器骨(胎),用五顏六色的瓷粉(琺瑯釉)經燒制而成;瓷胎是將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
  • 「80後」女掌柜大漠邊開客棧 飛天壁畫顯敦煌風情
    遠可眺大漠落日圓,近可觀敦煌飛天姿。「80後」女掌柜張燕林將自己心中的大漠驛站親手一點點裝扮起來,雖沒有她鍾愛的電影《新龍門客棧》那樣的江湖俠氣,可卻多了些敦煌石窟的味道。 徐雪 攝中新網蘭州3月2日電 (記者 徐雪 李亞龍)遠可眺大漠落日圓,近可觀敦煌飛天姿。「80後」女掌柜張燕林將自己心中的大漠驛站親手一點點裝扮起來,雖沒有她鍾愛的電影《新龍門客棧》那樣的江湖俠氣,可卻多了些敦煌石窟的味道。
  • 郭鳴首款雙國禮《秋桃綬帶》掐絲琺瑯畫解密發行!
    據了解,這款《秋桃綬帶》掐絲琺瑯畫,是北京工美集團應國家外事部門委託而特別設計創作的,曾兩次作為贈送外國領導人的國禮,是首款「雙國禮」掐絲琺瑯畫。為隆重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暨迎接建黨100周年「雙重大事件」,經特別授權才公開限量發行的。
  • 何為掐絲琺瑯?
    早在13世紀,琺瑯工藝就開始在古波斯盛行,當時琺瑯工藝主要應運於容器和家具。琺瑯音譯為「佛郎」、「法郎」。由於琺瑯有瓷質感,又潤澤如寶玉,人們就加上了「王」字旁,便成了今天的「琺瑯」二字。17世紀末,畫琺瑯技術由西方傳教士與商人帶入中國,由於清皇室的喜愛又被引進皇宮。即便1848年中國歷經浩劫,紫禁城內依然保存有上千件琺瑯精品。
  • Maker Faire X NoCC工作坊 | 當代首飾創作研習課程 - 掐絲冷琺瑯
    本次上海制匯嘉年華活動將與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共同舉辦,NoCC當代首飾與新文化中心作為協辦單位,推出了全新的當代首飾創作研習課程—運用現代的冷琺瑯技術與當代設計理念去創作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掐絲琺瑯首飾,帶領年輕人領略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