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自今日頭條、中國家庭報等媒體
近日,朋友圈被一則《43歲女子把懷孕當更年期》的網帖刷屏。消息稱:「一名43歲的女子,肚子漸漸變大,以為是更年期症狀,就沒太在意,生產前還在跳廣場舞減肥,直到『見紅』去看急診才知道自己懷孕要生了。」事實真像網帖上所說的那樣嗎?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協和醫院婦科內分泌學博士、北京航空總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黃曼婷。
更年期懷孕的情況是存在的
更年期是指女性的卵巢功能從旺盛的狀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在這一過渡期,卵巢組織內剩餘的卵泡偶爾在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仍可發育為成熟卵泡排出,因此在這一過渡期如果不避孕,仍有可能會懷孕。
一些醫院婦產科統計資料表明,在各年齡組的人流率中,以40-45歲最高,其次才是20-24歲組。黃曼婷說:「在日常婦科門診絕經過渡期出血的患者中,常有因為不全流產就診的,這部分處於更年期的婦女就是以為自己月經稀少,接近絕經,不會再有懷孕機會,從而放棄了避孕措施,才會意外懷孕。」
更年期的女性懷孕生娃面臨更高風險
隨著科技的發展,讓不少高齡婦女實現生孩子的願望,但這其中要承擔很多風險。黃曼婷說:「處於更年期的婦女由於卵巢功能減退常伴有黃體功能不足的問題,一旦懷孕,發生流產的概率大大增加,要想維持正常妊娠常需要黃體支持治療。其次,處於更年期的女性由於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內科疾病的風險均高於年輕女性,而妊娠、分娩均會加重這些疾病,危害母嬰健康。」
另外,有關資料表明,由於卵子老化不健康,更年期婦女懷孕,其葡萄胎發生率比育齡期婦女高4-7倍,而且多為惡性變者(葡萄胎惡性變或絨癌)。對此,更年期婦女也應堅持避孕,直至絕經後1-2年。
雌激素補充治療是改善更年期症狀的最佳途徑
不同婦女在更年期,即絕經過渡期出現的症狀不同,以潮熱、出汗為最具特徵性的表現,抑鬱、焦慮、失眠等精神類症狀,心慌、血壓波動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也很常見。
雌激素補充治療,無疑是緩解更年期症狀的最佳途徑。除了雌、孕激素受體陽性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及乳腺癌患者,激素補充治療已鮮有絕對的禁忌症。以激素補充治療較常用的補佳樂(戊酸雌二醇)為例,最常推薦用量一般為1毫克或2毫克。但使用這一用量只會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35-70pg/dl,相當於有正常月經周期婦女的早卵泡期水平,作為激素補充治療的常規用量是安全的,並不會誘發腫瘤的發生。
黃曼婷指出,目前許多更年期女性對於激素補充治療認識不足,常把激素補充治療與誘發腫瘤聯繫在一起,從而失去了從激素補充治療中獲益的機會。激素補充治療也是有窗口期的,絕經10年以上,年齡大於60歲再啟動激素補充治療,被認為弊大於利,故此時就不再建議使用激素補充治療了。 文/中國家庭報記者 楊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