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剖面圖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質剖面上的地質現象及其相互關係的圖件。地質剖面圖與地質圖相配合,可以獲得地質構造的立體概念。垂直巖層走向的地質剖面圖稱地質橫剖面圖;平行巖層走向的剖面圖,稱地質縱剖面圖;按水平方向編制的剖面圖,稱水平地質斷面圖。按地質剖面所表示的內容,可分為地層剖面圖、第四紀地質剖面圖、構造剖面圖等;按資料來源和精確程度,又分為實測、隨手、圖切剖面圖等。
看到上面的解釋是不是感覺很複雜,我們接著往下看,跟著文字步驟一起繪製地質剖面示意圖吧!
1、地層剖面示意圖內容
地層剖面示意圖是表示地層在野外暴露的實際情況的概略性圖件。用於路線地質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繪出地形輪廓的剖面上進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層的產狀、分層、巖性、化石產出部位、地層厚度以及接觸關係等地層的特徵。地層剖面示意圖的地形剖面和地層分層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實際測量,這是它與地層實測剖面圖的主要區別。
2 、 繪圖步驟
(1)確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與地層走向線垂直。
(2)選定比例尺,使繪出的剖面圖不致過長或過短,同時又能滿足表示各分層的需要。如實際剖面長,地層分層內容多而複雜時,剖面圖要長一些,相反則短一些。一般地,一張圖儘量控制在記錄簿的長度以內,對於繪圖和閱讀都是比較方便的。如果實際剖面長度是 30m ,其分層厚度是數米以上時,則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圖。
(3)按選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繪地形輪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實際情況。
(4)將地層及其分層的界線按該地層的真傾角數值用直線畫在地形剖面相應點之下方,這時,從圖上就可量出各地層及其分層的真厚度,注意檢查圖上反映出的厚度與目估的實際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須找出繪圖中的問題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種通用的花紋和代號表示各地層及分層的巖性、接觸關係和時代,並標記出化石產出部位、地層產狀。
(6)標出圖名、圖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圖上地物的名稱。如圖1所示:
如果是橫穿構造線走向進行綜合地質觀察時,應繪製信手地質剖面圖,它表示橫過構造線方
向上地質構造在地表以下的情況,這是一種綜合性的圖件,既要表示出地層,又要表示出構造,還要表示火成巖和其他地質現象以及地形起伏、地物名稱以及其他需要表示的綜合性內容。繪好路線地質剖面圖是地質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必須掌握。
路線信手地質剖面圖中的地形起伏輪廓是目估的,但要基本上反映實際情況,各種地質體之間的相對距離也是目測的,應基本正確,各地質體的產狀則是實測的,繪圖時,應力求準確。 圖上內容應包括圖名、剖面方向、比例尺(一般要求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致)、地形的輪廓、地層的層序、位置、代號、產狀、巖體符號、巖體出露位置、巖性和代號、斷層位置、性質、產狀、地物名稱。
具體繪圖步驟如下:
(1)估計路線總長度,選擇作圖的比例尺,使剖面圖的長度儘量控制在記錄簿的長度以內,當然,如果路線長,地質內容複雜,剖面可以繪得長一些。
(2)繪地形剖面圖,目估水平距離和地形轉折點的高差,準確判斷山坡坡度、山體大小,初學者易犯的錯誤是將山坡畫陡了。一般山坡不超過30°,更陡的山坡人是難以順利通過的。
(3)在地形剖面的相應點上按實測的層面和斷層面產狀,畫出各地層分界面及斷層面的位置、傾向及傾角,在相應的部位畫出巖體的位置和形態。相應層用線條聯接以反映褶皺的存在和橫剖面的特徵。
(4)標註地層、巖體的巖性花紋、斷層的動向、地層和巖體的代號、化石產地、取樣位置等。
(5)寫出圖名、比例尺、剖面方向、地物名稱、繪製圖例符號及其說明,如為習慣用的圖例,可以省略。從作圖技巧方面來說,應注意以下三個「準確」:
①地形剖面圖要畫準確;
②標誌層和重要地質界線的位置要畫準確。如斷層位置、煤系地層位置、火成巖體位置等;
③巖層產狀要畫準確,尤其是傾向不能畫反,傾角大小要符合實際情況。此外,線條花紋要細緻、均勻、美觀,字體要工整,各項註記的布局要合理。如圖2所示:
微信ID:bbs3s001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