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峰山的禪房寺塔
一座頗具盛名的遼代建築
聳立於群山之巔
最令人稱讚的
是其基座上的雕刻
佛像、蓮花、牡丹
栩栩如生
代表著遼國西京
較高的雕刻水準
然而
觀瞻的路程十分艱難
既沒有直達車輛
還要穿越多座煤窯
一路瘡痍景象
原有的小路
早已被掘斷
只能抓著荒草
小心翼翼爬山坡
這樣也會體驗出
修建古塔的不易
就請跟隨小編腳步
對這座藝術瑰寶
做一次巡禮吧
01地位
禪房寺磚塔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南30公裡的南郊區境內海拔1650米丈人峰之上,塔高約20米。2006年6月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2歷史
禪房寺始建於唐天寶年間,遼代又進行了重修,並修建了磚塔。禪房山是當地的風景名勝之一,騷人墨客曾留下詩文贊曰:「塔建丈人峰,千尋聳筆鐸。上方時響鐸,下界不穩鍾。古剎留唐碣,蒼苔護漢松。新晴憑仰止,窈窕翠微濃。」
不過近些年來,一些企業開露天礦,在丈人峰與七峰山主峰之間,挖下幾十米的深溝,斬斷了上塔山的臺階路,想要上山困難重重,更增加探訪古蹟的樂趣。
03 藝術
禪房寺磚塔為平面八角七級密簷式實心塔,通高約20米,由塔座、塔身、搭剎組成。塔座分上下兩層,下層為邊角鑲石的三層平臺,上層是雙層須彌座,是塔的精華部分,高4.175米,雕有精美的蓮花座臺。
須彌座上部雕刻有笙、簫、琴、瑟等古代樂器,有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
但由於長年的風化,現在已經模糊不清,很難辨認。塔座用規整的長方料石砌築,座的每一面均雕飾兩幅花卉。
再上面為束腰,上有雕飾的佛像、花卉合蓮瓣,表面雕飾華麗。八個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神態各異,似在承託整座塔身的重量,又表現出護法的虔誠。
各面中間用石雕竹節隔開,上面是一層仰蓮,在仰蓮上雕有坐佛,計有66尊之多,神情安怡,容態飽滿,莊嚴法相,栩栩如生。整個雕刻粗獷簡練而富有變化,無疑是遼代手法。塔座如此高大繁複,實為其他地方所少見。
塔座以上是12.4米的仿木結構的磚砌塔身,塔身仿木鬥拱、角拱、門窗均為磨磚鑲砌,精美絕倫,塔剎由鐵鑄而成。塔簷由磚構密簷與傳統木結構的出簷構成,工藝精湛。
2005年大同文物部門對該塔實施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該塔由於年久失修、加之自然人為破壞,殘損異常,恢復了原有的48個套獸、風鈴、塔剎。從山腰到峰頂塔前,修築了石砌臺階便道。修繕後的古塔完全恢復了遼代原狀,展現了昔日的風採。
塔下丈人峰與七峰山的筆峰、太史峰、劍峰、鰲峰、白雲峰、摩天峰、玉女峰七座高峰緊密挽連。崇山峻岭群峰突兀,景色別致。
禪房寺塔
遼國留給大同的珍貴禮物
它既是重要的古代遺物
也是大同發展文旅的重要資源
無論怎樣
我們大同人
應該懷有敬畏之心
保護好這座小塔
讓它以飽滿姿態 迎接下一個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