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尋西京|群山之巔屹立的大同禪房寺塔

2020-12-26 大同身邊亊

七峰山的禪房寺塔

一座頗具盛名的遼代建築

聳立於群山之巔

最令人稱讚的

是其基座上的雕刻

佛像、蓮花、牡丹

栩栩如生

代表著遼國西京

較高的雕刻水準

然而

觀瞻的路程十分艱難

既沒有直達車輛

還要穿越多座煤窯

一路瘡痍景象

原有的小路

早已被掘斷

只能抓著荒草

小心翼翼爬山坡

這樣也會體驗出

修建古塔的不易

就請跟隨小編腳步

對這座藝術瑰寶

做一次巡禮吧

01地位

禪房寺磚塔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南30公裡的南郊區境內海拔1650米丈人峰之上,塔高約20米。2006年6月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2歷史

禪房寺始建於唐天寶年間,遼代又進行了重修,並修建了磚塔。禪房山是當地的風景名勝之一,騷人墨客曾留下詩文贊曰:「塔建丈人峰,千尋聳筆鐸。上方時響鐸,下界不穩鍾。古剎留唐碣,蒼苔護漢松。新晴憑仰止,窈窕翠微濃。」

不過近些年來,一些企業開露天礦,在丈人峰與七峰山主峰之間,挖下幾十米的深溝,斬斷了上塔山的臺階路,想要上山困難重重,更增加探訪古蹟的樂趣。

03 藝術

禪房寺磚塔為平面八角七級密簷式實心塔,通高約20米,由塔座、塔身、搭剎組成。塔座分上下兩層,下層為邊角鑲石的三層平臺,上層是雙層須彌座,是塔的精華部分,高4.175米,雕有精美的蓮花座臺。

須彌座上部雕刻有笙、簫、琴、瑟等古代樂器,有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

但由於長年的風化,現在已經模糊不清,很難辨認。塔座用規整的長方料石砌築,座的每一面均雕飾兩幅花卉。

再上面為束腰,上有雕飾的佛像、花卉合蓮瓣,表面雕飾華麗。八個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神態各異,似在承託整座塔身的重量,又表現出護法的虔誠。

各面中間用石雕竹節隔開,上面是一層仰蓮,在仰蓮上雕有坐佛,計有66尊之多,神情安怡,容態飽滿,莊嚴法相,栩栩如生。整個雕刻粗獷簡練而富有變化,無疑是遼代手法。塔座如此高大繁複,實為其他地方所少見。

塔座以上是12.4米的仿木結構的磚砌塔身,塔身仿木鬥拱、角拱、門窗均為磨磚鑲砌,精美絕倫,塔剎由鐵鑄而成。塔簷由磚構密簷與傳統木結構的出簷構成,工藝精湛。

2005年大同文物部門對該塔實施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該塔由於年久失修、加之自然人為破壞,殘損異常,恢復了原有的48個套獸、風鈴、塔剎。從山腰到峰頂塔前,修築了石砌臺階便道。修繕後的古塔完全恢復了遼代原狀,展現了昔日的風採。

塔下丈人峰與七峰山的筆峰、太史峰、劍峰、鰲峰、白雲峰、摩天峰、玉女峰七座高峰緊密挽連。崇山峻岭群峰突兀,景色別致。

△ 遠山層疊優美,只是塔下青磚刻滿文

禪房寺塔

遼國留給大同的珍貴禮物

它既是重要的古代遺物

也是大同發展文旅的重要資源

無論怎樣

我們大同人

應該懷有敬畏之心

保護好這座小塔

讓它以飽滿姿態 迎接下一個千年

相關焦點

  • 山西大同地名的來歷及歷史上的西京大同府
    大同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為中國北方歷史名城和軍事重鎮。
  • 中華名塔之八:大唐方塔我獨尊,大理崇聖寺千尋
    彩雲之南,群山之巔。蒼山洱海間,雲南大理是我的居所。 我之心事,欲付瑤琴,怨知音少。如果你愛我,更要深入地了解我。眾塔皆為塵世中之獨行者,而我是有左膀右臂的塔中王者。南北小塔,伴我左右,陪我度過千年春秋。
  • 奔跑在群山之巔
    來接我們的是旅裡的翟主任和一位上校軍醫,翟主任搶過我們的行李,然後一再告誡我們走慢一點。我們儘量平復心情,像登月太空人一樣,小心地踩著腳下的土地。從機場到部隊,還有兩個多小時的山路。翟主任從車上下來,讓我們看看群山之間散落的著名風景:大腳印。就在公路邊,在陡峭的巖壁上,留著兩個清晰的巨大腳印,就像一個奔跑的巨人在群山形成之初,在滾燙的巖漿中,留下的一雙深深足印。我們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像後人依照神話傳說的需要,在巖石上後刻的一樣。
  • 追跡攻略|山西大同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定為別都,該寺受皇室重視,數百年間為雲中巨剎。明初寺被沒為官產,明宣德、景泰年間重修,成化、萬曆年間(1465-1613年)分為上下兩寺,各開山門,自成格局。清代幾經修繕,始成今日之規模。
  • 中華名塔之九序:燕雲地區遼塔九座
    遼塔、宋塔是以區域做歸類、非以型制為分別。遼宋檀淵訂盟,以白溝河為界,將河北攔腰截斷,北屬契丹南屬漢。故,今北京、大同、張家口、保定北皆屬遼塔;同理,四地以南全為宋塔。所謂燕雲地區是指以北京、大同為中心的區域。
  • 大同之戀之善化寺大雄寶殿
    「寺廟裡建有鐘鼓樓,這是到了唐代才出現的,後來逐漸形成了『有寺必有鐘的傳統』。寺廟裡的鐘鼓樓借鑑了宮殿鐘鼓樓的模式,但最初與東鍾西鼓模式不同,寺廟中往往是『東鍾西藏』,即鐘樓與塔、藏經閣對峙,據說唐代是左鐘樓右藏經,所以說唐代是沒有這座樓的,這應該是金代建的。」那個和尚說,原來他們又走到了一起。
  • 淺析涿州北塔-雲居寺塔
    況且「涿州雙塔」之稱由來已久,「雙塔」稱謂早已植入人心,是否變更「雙塔」之名亦應謹慎。涿州雲居寺塔為八角六層樓閣式仿木構磚塔,高55.69米。其層數為偶數,我國偶數層數的古塔實例甚少,雲居寺塔建成偶數層的原委尚不得而知。在雲居寺塔腳下尋找合適的角度拍塔,總是拍不到第一層塔身以下,難盡人意(參見下面二圖)。
  • 都市篇-山西省大同系列
    趙武靈王墓, 位於大同靈丘縣新華西街西段 ,靈丘縣名由此而來,明崇禎年間在墓南立石碑1通,並建有碑樓,高4米。 民國7年修葺,樹碑1通,築神道長246.67米。1984年四周築圍牆加以保護。墓園遍植樹木,墳丘綠草覆蓋。
  • 山西晉東南有個小小「懸空寺」,小巧玲瓏石窟美,堪比大同懸空寺
    在金燈嶺山巔下的一個天然石凹壁內,一座七進院落的寺廟背崖臨淵兀立在峭壁之上,形成了人工奇景。這裡海拔高,植被良好,常年水汽繚繞,雲苫霧罩,頗似仙境。偶爾露出的紅牆黃瓦,似一抹耀眼的亮色,在綠色蒼茫的群山中卓立不凡。險峻、精巧,其實不足以說明金燈寺在古建中的大名,真正使得它名揚古建江湖的其實是它的石窟造像藝術。
  • 《群山之巔》:童話故事往往生長於血腥殘酷的地方,天然帶著血汙
    01《群山之巔》是關於龍盞鎮裡,一個詩、童話和神話破滅的故事。但《群山之巔》終究是一個童話破碎了的故事,人類從此告別遠方,告別神性,在世俗欲望的膨脹中走向自我毀滅。03《群山之巔》的世界是晦暗的,甚至是讓人絕望的,這種晦暗與絕望既來自於人之惡,也來自於在人之惡驅動下的整個現實的惡
  • 三峽之巔 尋奇探幽坐看雲起時
    「三峽之巔」將山水自然美景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點綴,演繹長江大河文明新生態。遊客們在三峽之巔休息平臺上駐足觀賞「清泉石上流,禪音縹緲至」。「三峽之巔」位於奉節縣長江北岸的赤甲山頂,號稱長江三峽海拔最高處,昔日屬於「人不至、鳥難過」的地方,一年四季風為朋友云為衣裳。
  • 大同的精華究竟在哪裡?
    1933年9月5日,梁思成一行人從北京西直門車站出發,抵達大同。他們找到下榻之處後,立即開始對城內建築展開詳細考察。 華嚴寺 寺中華嚴寶塔通高43.5米,是當時大同最高建築
  • 大同古城區
    大同古城曾是秦漢名郡,北魏京華,遼金元三代陪都,明、清兩代皆設大同府,因而有「一代都城,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千年的歷史為古城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古城導遊圖鼓樓。
  • 雲中遊群鵠,大同大不同,一城一窟名天下,一山一寺成詩畫
    大同的「雲中」之名,前有趙武靈王的雲中城,後有唐玄宗的雲中郡。大同在戰國以前一直為遊牧民族所佔據,一直到被七雄之一的趙國納入期國土,「平邑」也成為大同建城之始。秦以後大同再次落入遊牧民族之手,漢高祖的「白登之圍」和王昭君的「出塞和親」都跟大同有莫大關係。
  • 九大古都之一大同古城必去景點指引
    文峰塔:坐上遊覽車,在城牆上猛跑,寬敞的城牆上,可並排跑兩輛汽車。城牆上只有我們倆個遊客,看來遊客都不買帳。據稱,大同花了五十億元,動遷了兩萬多戶民房,經過七八年的建設,成如此規模,社會上褒眨不一。復建的大同文峰塔,亦稱雁塔,是最顯眼的建築了。到這裡我們就下城牆,去城裡的幾処景點轉轉。
  • 考古探索:大同善化寺,並非始建於唐朝
    筆者傾向於大同已故文史學者趙一德老先生的觀點。趙一德老先生認為,一行和尚並不是唐代的那個一行和尚,而是另有其人,只不過是同名而已。善化古寺,原名開元寺,據寺內現存的碑記來看,是始建於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據《唐書》記,開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唐明皇李隆基下詔書,天下州郡各建一座大寺,統一按其年號「開元」命名,於是開元寺由此而生。
  • 來華山尋一場山巔之旅,是多麼的幸福!
    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峰的西北面,直立如刀削,空絕萬丈,人稱捨身崖。峰上崖壁題刻遍布,工草隸篆,琳琅滿目。峰北絕頂叫西石樓峰,峰上楊公塔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題辭。塔下巖石上有「枕破鴻蒙」題刻,是書法家王鐸手跡。東峰日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東得名。
  • 運河古剎浮雲寺,物老成精,寺古生怪
    浮雲寺處於時莊村北、佔官屯村西,寺有兩進大殿,一個後園子。香火旺盛時,僧眾達十餘人,名聞漕河兩岸百八十裡。寺後園子供僧人種菜自食;園內兩眼磚井,相距丈餘,同大同深,僧人生活取水之用。物老成精,寺古生怪。
  • 五一小長假,走吧!去大同
    大同古城歷史上大同地處塞外,介於內外長城之間,「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居邊隅之要害,為京師之藩屏」(《讀史方紀要》)。所以北方的烏桓、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對大同早期的開發和建設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大同也留下了他們不少的文化遺蹟,諸如雲岡石窟、華嚴寺等等。要想了解北方,要想了解北方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大同當為必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