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地名的來歷及歷史上的西京大同府

2021-01-17 時空大觀

大同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為中國北方歷史名城和軍事重鎮。

一、大同地名為僑治而來

今大同秦時稱平城縣,北齊為恆州治,唐為雲州及雲中縣治。為什麼叫大同呢?大同一名來源於今內蒙烏拉特前旗,隋開皇年間(581-600)為防禦突厥進攻,在大同川即今內蒙烏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乾符五年(878)沙陀人(我國古代部族名。西突厥別部)內徙,大同遂僑置於今大同地面,意為「天下大同」,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二、近二百年的西京大同府

公元936年11月,後唐大將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區)地區割讓給契丹,契丹支持石敬瑭稱帝建立後晉(歷史上第一個兒皇帝)。從此,雲州(大同)被劃歸遼地。遼興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將雲州升為西京大同府。大同府統二州七縣:弘州(河北陽原縣)、德州(內蒙豐鎮西北岱海邊),大同縣、雲中具、天成縣(今天鎮)、長青縣(今陽高縣東南)、奉義縣(今大同市東北)、懷仁縣(今懷仁東,大同南30公裡)、懷安縣(今河北懷安鎮東南)。

至此,大同就成為遼代五京(上京臨潢府、東京遼陽府、南京幽都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之一。

早在遼太宗接受後晉所奉的「幽雲十六州」時,便於「會同元年( 938 年)十一月,升幽州為南京」,在最重要的漢人聚集地設立陪都,以加強對南境南境的控制。而與幽州並立的軍事重鎮雲州,由於當時西部的相對平靜,以及經濟和人口發展水平較為遜色等原因,並未引起遼統治者的足夠重視。但到了興宗時期,隨著遼夏關係的惡化,以及經濟發展、人口增加等原因,方使統治者感到了加強西境統治的重要性,便在大同設立了西京。

大同作為西京,有其他地方所不可比擬的條件,一是大同為易守難攻之地。大同周圍有白登、採涼等山環繞,北部地形總體較為平坦。南部恆山、寧武諸山高大,是守衛西京的天險。二是大同緊接北方草原,而北部地勢較為平衍,無大山阻隔,很利於遊牧民族的進出。而南部的大山阻隔,可以起到防禦中原王朝進攻的作用。遼選擇這裡建立陪都,可以兼顧塞外草原和中原統治區。三是大同人口眾多,交通便利,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較高,可以為都城提供所需的大量人力和物資,保證都城的正常運轉。

隨著陪都地位的確立,西京大同府不僅成為代北的區域政治中心,更上升為遼國最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有力的推動了這一地區的社會進步,加快了契丹族的封建化進程。

遼末天祚帝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同為金兵攻陷。金沿遼制,大同仍為西京大同府。金朝大同作為西京是103年,即從金太宗完顏晟天會元年(1123)至金哀宗完顏守緒正大三年(1226)。

相關焦點

  • 旅遊界常說:「五千年歷史在山西」山西歷史在哪裡?大同古城區
    第六彈:大同古城區關注響指文化旅遊,了解更多山西歷史。大同古城曾是秦漢名郡,北魏京華,遼金元三代陪都,明、清兩代皆設大同府,因而有「一代都城,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千年的歷史為古城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古城導遊圖鼓樓。
  • 「大同」是如何從一個軍名轉變成一個地名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這是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關於大同城的記載。大同城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的達來呼布鎮東南戈壁上,屬於居延大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址由內外兩道城牆組成,俗名「馬圈城」。隋開皇三年(583),隋文帝下令廢郡,以州統縣,由涼州管轄同城鎮(今大同城遺址),當時突厥已分裂為東、西突厥,居延地區北邊與東突厥勢力接壤,因此大同城地處交界前沿,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 新疆阿克蘇與山西大同的2020年一季度GDP來看,兩者成績如何?
    而山西大同在風景和瓜果方面不及新疆阿克蘇,不過在歷史方面,大同還是具備優勢的,這裡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首都,當年也是光輝無限,在遼金時期這裡還是五京之一的西京大同府,上圖為阿克蘇,下圖為大同據2020年一季度GDP數據顯示大同有著285.80億元的GDP總量,排名山西省內前八強,而新疆阿克蘇的2020年一季度GDP為250.22億元,排名新疆自治區內前四強,下圖為阿克蘇
  • 山西大同這個煤城,歷史上為何是兵家必爭之地?
    說到山西省大同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煤城,大同的煤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還記得,大同除了煤多,還是一座歷史名城和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 山西省南北長,東西窄,而大同就位於山西省的最北部,隔著明長城就是內蒙古。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府文廟:文脈綿延的精神聖殿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府文廟:文脈綿延的精神聖殿 2020-12-01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絕無僅有,大同代王府內,為何會有座大成殿
    代王府圖原來大同為北魏帝都平城,遼金的五京之一的西京,元代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的駐地即省會,故而北魏的中書學、遼代的國子監、金代女真太學、元代的儒學、以及明洪武八年(1375)在此創建府縣儒學代王府正是佔據剛維修十多年的大同府、縣儒學和孔廟地址而興建的。代王府所在地,正是北魏在平城建都後,承接兩漢崇儒尊孔的傳統,於平城建立太學,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別立太學於城東」。太和十三年(489)七月廿六日,孝文帝「詔立孔子廟於京師(即此大成殿)。這是中國歷史上在京城建立的第一座孔廟。
  • 老照片裡的山西大同,那個古都平城,你還記得嗎?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大同曾是北魏京華,北中國最大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國際性的大都市。此後以北魏京華平城為中心,大同不僅是晉北蒙南冀西金三角地區的首府和通都大邑,而且成為遼金元諸王朝的西部重鎮,稱西京二百四十餘年。明設代藩於大同,為九邊重鎮之首。追溯大同的過去,怕是只有在這些老照片裡才能看得清晰透亮。
  • 大同各區縣名稱的由來是什麼?這些名稱都蘊藏了哪些歷史符號?
    如果你了解山西的城市,你一定對「城區、礦區、郊區」這樣的城市轄區名稱不會陌生。山西是一個資源大省,多數城市都因煤而生或因煤而興,卻讓世人忽視了山西是一個歷史悠久、曾經文化昌盛的地方。山西省「城區、礦區、郊區」這樣簡單直白而又粗暴的市區命名方式,就像河北省「橋東區、橋西區」一樣具有時代特徵,山西省是煤礦,河北省是鐵路,都是當時國家對發展資源重視程度的一種體現。
  • 煤都之城大同市的2020年前三季度GDP出爐,追上六盤水還需多久?
    大同市是山西省的著名城市,這裡歷史悠久,古代的大同是北魏時期的首都,可謂是光輝無限,遼金時期我們大同更是北方五大首都之一的西京大同府,如今大同以煤炭工業聞名天下,素有媒都之城的美譽,那麼GDP流行的今天,我們大同的情況怎樣呢?
  • 北嶽恆山在哪裡,山西大同與河北保定各自陳詞,真相卻是一聲嘆息
    如此看來,北嶽恆山屬於山西大同的渾源縣,而且也沒有什麼爭議。此時並非西魏遺少無事生非,而是歷史上「北嶽恆山」之名,曾指現在位於保定曲陽、唐縣和阜平三縣交界處的大茂山。大茂山古名恆山,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舜曾經到恆山祭祀。漢武帝時,在河北曲陽設立北嶽祠祭祀。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
    歷經八年的卓絕努力與堅忍付出,飽經歲月滄桑的大同古城牆再現歷史榮光,又掀開全新的歷史篇章,成為大同創造光輝未來的全新起點。兩漢名郡,北魏京華,遼金西京,明清重鎮,無論朝代如何更迭,大同的城址亙古未變,這在中國都城史上極為罕見。在陳列館內保留著一處城牆夯土遺址,清晰地標註著北魏、遼金、明代的不同文化層疊加,給人極大的視覺震撼。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自盛樂遷都平城,大規模城池營建在漢平城基礎上拉開序幕。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長城攝影展12月19日在大同市圖書館啟幕
    繼「愛我中華 醉美長城 」2020中國·大同首屆長城詩書畫攝影創作展在和陽美術館成功舉辦後,「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長城攝影展12月19日在大同市圖書館再次盛大啟幕。大同長城歷經戰、漢、北魏、北齊、明朝,有上千年的歷史;橫貫東西,內外相連,遺存遍布各縣區,現存長城約500公裡,是一座天然的長城博物館,是名副其實的「長城之鄉」。大同境內的長城,基本上都是黃土夯築,蘊含著濃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大同長城承載著中國古代軍事、民族融合、邊貿民俗等深厚豐富的歷史文化記憶,彰顯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 被歷史遺忘的城市:大同篇,曾是山西驕傲如今卻成四線小城市
    如果說山西是一個大家庭的話,家長是太原,那麼大同絕對是可以作為長子的身份存在。很多外地人對山西的認知可能就知道太原和大同,誠然,大同作為中國煤都,作為曾經山西的驕傲,給予了太多的貢獻,給予了太多的歷史故事。
  • 山西大同,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幾千年來一直是北方軍事重鎮
    依照中國歷史,要看秦漢隋唐就去西安;要看宋齊梁陳就去南京;要看錢越趙宋就去杭州,要看燕元明清就去北京,那麼要看北魏遼金去哪裡呢?毫無疑問是大同。大同是山西的第二大城市,它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是北魏時期。
  • 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歷史上的名人也很多
    山西大同是我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明清屯兵重地。大同自古以來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是遊牧民族與漢民族軍事對抗前沿,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北方鎖鑰」。大同的歷史地位可簡單概括為「三代京華,兩朝重鎮」,歷史文化豐富的地區,自然多出名人,而大同軍事位置突出,自古重武輕文,民風彪悍,常出現勇猛過人的武將,而曾經的國都地位又聚集過很多人才,所以大同古代的帝王、武將、文臣、王公貴族、能工巧匠輩出,我們列舉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介紹。
  • 楊家坪謝家灣……重慶有姓氏的地名 知道來歷嗎
    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山與城》第73期,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楊家坪商圈 陳林 攝 熟讀《百家姓》後你能數出多少姓氏地名?四川外國語大學地名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在重慶地名文化中,姓氏地名是一大特色,很多地名都可追溯到明清時代乃至更早。以姓氏為地名並非重慶所特有,從全國範圍來看,僅城市也有石家莊、張家口等。「雖然這些地名的來歷各有千秋,但用姓氏作為地名,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人對家的重視。」
  • 山西大同,從鼓樓到懸空寺
    大同,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據記載,在舊石器時代(約十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晉冀蒙交界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是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來山西旅遊,大同是一個必去之處。
  • 舌尖上的山西大同的美食小吃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古稱平城,隸屬山西省,有「北方鎖鑰」「中國煤都」之稱。說到大同,不得不提的就是這裡的美食,山西大同的美食也是非常的多,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嘗嘗吧。大家可能都知道山西是一座麵食大省,在這裡的麵食種類非常的多,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刀削麵了,顧名思義,它就是用刀削下來的面,我們去吃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廚師將和好的面放在一個案板上,然後舉在一個肩膀上,然後快速的把面削下來,速度一定要快,而且面的薄厚一定要適中,這樣的面吃起來口感才好。
  • 不羈放縱愛自駕|那年五一小長假,全家自駕山西大同(上)
    三天的時間,我們決定在北京周邊半天車程的範圍內進行選擇,最終選擇了山西大同,自駕大約4個半小時可以到達。有了去年第一次自駕的經驗,這次準備工作從容了許多,提前看了很多攻略,確定了遊覽的重點,因為三天的時間還是有限的,大同是一個人文古蹟很多的地方,一定要有取捨,反正離的很近,有時間可以再來的。「洋導」在網上把賓館也訂好了,一切準備就緒,就等放假了!
  • 時政新聞眼丨歷史交匯之時,習近平為何赴山西大同考察
    全國兩會前夕,習近平再次出京考察,直奔山西。兩個月接連考察四個省,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總書記行程最密集的出京考察。今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這樣的時間節點,最顯大勢。在山西之行的第一站大同,總書記重點關注的就是如何承前啟後、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