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男女,都有更年期。更年期之痛,似乎令人備受煎熬,卻又避無可避,怎麼破?如何解?
與女性一樣,男性更年期的始作俑者也是性激素。
但與女性絕經年齡集中(50歲左右)、性激素驟降明顯、症狀突出相比,男性由於睪丸的退化、萎縮呈緩慢漸進式,雄激素的減少過程也相對延後且和緩,因此,醫學上將「男性更年期症候群」稱為「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症(LOH)」。
總體來說,男性更年期出現的時間要比女性遲,多數出現在退休階段,即60歲左右;患病率為30%~40%,較女性為低。
但由於社會認知的普遍缺失,男性更年期長久以來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人以為「人老了都這樣」。尤其男性自身,更加少往這方面想,以至境況長期得不到改善,甚至每況愈下,備受困擾。
更年期並非女人的「專利」,男人也有更年期,就好比男性要經歷青春期一樣。男性更年期與女性更年期不同之處在於,女性一般發生在55歲以前,是每個女性都要經歷的階段,而男性則往往從40歲左右開始發生,60歲以後呈現高發態勢,但並非每位男性都會經歷。據統計,接近40%的40~70歲男性會出現更年期症狀,但部分男性終身沒有明顯的更年期症狀。
雄性激素部分缺乏是男性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的重要原因。男性的生殖功能不像女性那樣有一個明確的終止界限,因此,男性更年期的臨床表現不如女性更年期所經歷的那樣明確,往往是一種緩慢漸進性過程。
男性更年期不像女性一樣,有月經這個明顯的標識,加上各種症狀缺乏特異性,往往容易被忽略,那麼男人更年期有什麼表現呢?
更年期男性的皮膚變鬆弛,肌肉也不如年輕時強健有力,與中年男性吃得多、動得少以及新陳代謝紊亂有關。可多攝入富含碘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海產品,如海帶、紫菜等,促進新陳代謝,保護皮膚,以防患上該年齡多發的皮膚瘙癢症。
男性更年期雄激素減少,導致內分泌失調,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易疲勞、頭暈心慌、渾身不適。可多休息,給自己減壓,規律飲食,堅持體育鍛鍊。若仍未緩解,並有兩側甲狀腺腫大、眼球突出、眼睛凝視等症狀,要懷疑甲亢的可能。
不少更年期男性有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夜尿增多等問題,與雄激素水平失調引起的前列腺增生有關。需治療前列腺增生,並注意飲食清淡,戒菸限酒,少食辛辣。急性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也可出現類似症狀,需請醫生鑑別。
雄激素水平下降會導致性慾減退、性活動減少、勃起硬度下降等情況。可多吃一些能改善和增強性腺功能的食物,如羊肉、蝦、核桃、芝麻等,並注意性生活不宜過度,以不感覺疲憊為準。
更年期男人常會敏感、急躁、易怒;情緒低落,有不安或恐懼、孤獨感;做事缺乏信心。美國心理學會建議,更年期男性不要自責,找家人或信任的朋友傾訴,並參加一些能讓自己有成就感的活動。若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沒興趣了,應考慮抑鬱症的可能,最好到精神科就診。
更年期男性血管彈性變差、動脈硬化等問題相繼出現,易表現出面部潮紅、出汗、心悸、頭痛等症狀;還易出現呼吸困難、手足麻木等症狀。可適度攝入改善心血管功能的食物,如桑葚、龍眼、大棗、山藥、核桃等。若經常出現呼吸短促、胸悶氣短,最好警惕動脈硬化、高血壓等更年期高發疾病。
表現出食慾減退、腹脹、口苦泛酸、便秘、腹瀉等症狀。應注意均衡飲食,少吃多糖、多鹽、多油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若出現上腹疼痛不適、噁心嘔吐,或排便次數增加、便中帶血或黏液等症狀,應考慮胃腸道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及時到消化科就診。
更年期男性會出現駝背、關節疼痛、腰酸腿軟等。可補充富含蛋白質和鈣質的奶類和豆類食品。若飲酒過量、勞累過後關節疼痛加劇,伴有發熱、乏力、心率加快等,要警惕痛風的可能。
一般在40歲—55歲之間的男性就步入更年期。進入這一時期,由於睪丸萎縮,體內具有生物活性的睪酮分泌減少,血中游離睪酮水平明顯下降,導致植物神經失調和性功能減退而產生了上述症狀。還可有骨質疏鬆、骨折增多等。這實際上是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更普通的說法是男性更年期。
首先要有「我還行」的信心,要相信自己性機能是正常的,有不敗的心理。
堅持食用阿拉善肉蓯蓉
蓯蓉能夠泡水煮茶、泡酒、煮粥、煲湯、燉肉等等,每天食用,能溫補腎陽、滋養五臟、潤腸通便、改善心情、提高認知能力、增加其骨密度、增強體力、減少體內脂肪、降低血脂、防治骨質疏鬆、心血管病以及提高男性活力和生活質量。
養生重在食補,慢調細養,切不可擅自用藥。也不要濫用補腎壯陽藥物。必須戒菸酒,因為菸酒也會導致睪酮水平下降。
規律生活
早睡早起,這是因為人腦在午夜前後能分泌有用的激素,需充足的睡眠。
鍛鍊身體
經常活動,特別是慢跑或步行,增強體質和氣血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