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昭獄什麼樣,看看明朝目擊者的描述,讓你瑟瑟發抖

2020-12-21 騰訊網

明朝一朝有很多失敗的安排,這些安排也間接跟明朝的滅亡有很大關係,比如任用太監、比如錦衣衛,這些人可以說伴隨明朝的始終,但是還有一個它跟錦衣衛一樣悠久,而且在明朝大臣聽見這名字都會瑟瑟發抖,這就是昭獄。提起昭獄只要對明朝有些了解都知道這個地方,現在史料中有很多關於昭獄的記載,有些甚至能讓你頭皮發麻,而昭獄裡面主要是做什麼呢?就是懲戒那些有過錯的大臣。但是具體昭獄什麼環境,有什麼招數,我們不清楚,但是我們可以藉助明朝當時目擊者的描述來看看它什麼樣。

先跟大家說說昭獄的由來,提到它就不得不提下另外的兩個熟悉的名字,錦衣衛與北鎮撫司。錦衣衛不用說了那是太祖朱元璋創立的,它的作用很多史料上都有記載。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北鎮撫司是錦衣衛中的特殊機構。北鎮撫司所管理的就是昭獄,所以他們之間是所屬關係。朱元璋時期就已經設立錦衣衛但那時候的錦衣衛權力比較小沒有最終的定罪名權利,還要必須交給刑部,後來在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的建議下,只存在了十年的錦衣衛便被朱元璋撤銷。朱棣靖難後又恢復了錦衣衛,並且在其中專設北鎮撫司來管理昭獄史料又稱鎮撫司獄,相當於自此錦衣衛開始獨立於明朝三法司之外,可是你不要看北鎮撫司的廟小,他的地位可是非同尋常。在錦衣衛中不是看誰的職位大,而是要看昭獄掌握在誰的手裡,因為昭獄的管理者是直接受命於君上,不受錦衣衛長官的節制。

如果說用慘不忍睹這個詞來形容昭獄,那就太過於抽象了,我們就以更直觀的目擊者的角度去看一下傳說中的昭獄什麼樣。沈德符萬曆6年,出生於北京,就讀於翰林院,在明朝也曾有任職,因為其父親在明朝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己也喜歡朝堂故事,而且他有很多勳貴的朋友,跟董其昌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在萬曆三十四年時候他編寫成書《萬曆野獲編》,這本書多記載了作者的目睹見聞,而且有些事情要比明史記載更為詳細,說白這只是一部私人日記,但是他的史料價值非常高。

這部書中就描述了昭獄的情形,「鎮撫司獄,其室卑入地,其牆厚數仞,即隔壁嚎呼,悄不聞聲「……後面太多就直接給說一下這個大概意思,這段話描述了昭獄的樣貌,它的一半是建設在地下,終年不見天日,這個主要是為了營造讓你不寒而慄的氛圍,而它的牆體厚數丈,這主要是為了隔音,不至於哀嚎之聲穿得太遠。而對於人的進入檢查更是嚴格,要過數道安檢,家屬從來不被允許探視,如果讓家屬見要在拷問過程中,這也是比較殘忍的一面。看過大明風華的應該都知道裡面昭獄什麼樣,跟那個差不多。

而北鎮撫司的昭獄,別說親身體驗了,只要在一旁看過一眼就足以讓你一生難忘。它有著自己一整套工具共十八種,書裡面特別介紹了一樣工具拶[zǎn],具體操作就是用把人的十個手指夾於拶,然後拉緊,但是這個與我們通常想的不同,還有它奇特之處,如果是緊拶則肉去但是不傷到骨頭,如果用稍寬的拶則十指俱折,這還是整個18套中裡面最輕的,一個人一般也就承受一兩套就差不多了,十八套嘗試一遍的應該沒幾個人。這也讓我想到了史可法在進入昭獄看他的老師左光鬥時候的場面,席地面牆而坐,通過面部幾乎已經看不出來是左光鬥,面額焦爛不可辨,而筋於骨盡脫矣「可是這時候的左光鬥還活著,他死後大家才看清楚簡直是體無完膚,通過這例子可以看出昭獄無疑與閻羅殿一般,也難怪有人說如果從昭獄到刑部大牢,簡直是上了天堂。

看過沈德符的記載有沒有讓你不寒而慄,漆黑的地下空間,只有個把零星的火把還有人的哀嚎聲。現在只是想想就覺得後背發涼。明朝後期這種場所的存在簡直成為不服管教朝臣的噩夢。昭獄不得不說是明朝的一大失敗之舉,以至於朱元璋都覺得不太合適就把它和錦衣衛一同撤掉,可是到了朱棣靖難成功,面對下邊朝臣多為建文時期的人,他們雖說表面投降,可是私下裡依然對朱棣有看法,而朱棣又沒有辦法,所以他只能啟用錦衣衛,專設北鎮撫司,用來刺探這些大臣的隱事,對其進行制裁。

相關焦點

  • 錦衣衛:曾讓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昭獄臭名昭著,明朝一大弊政
    提及明朝,大家在想到天子守國門的同時,往往還有讓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錦衣衛。其黑暗程度甚至有人超過清朝,比起清朝來如何如何暫且不論。明朝有好的可以值得稱讚的一面。不過也有非常糟糕的一面,錦衣衛便是讓後代歷史愛好者無數詬病的一個吐槽點。獨立於三法司,直接歸皇帝掌控。
  • 明朝歷史中總是挨揍的陳虎,你知道嗎?《明朝那些事兒》告訴你
    《明朝那些事兒》一本有趣的歷史書《明朝那些事兒》是石悅創作的一部歷史小說。這本書是在史料記載的基礎上,以時間和人物為主線將明朝歷史進行串聯創作出來的一本小說。他的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顛覆了傳統史書莊重嚴肅的寫作風格,自出版以來,銷量已經突破千萬冊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
  • 清朝也有錦衣衛,地位比明朝還高,老大是正一品,皇帝的絕對心腹
    這個可怕的機構,除了僅僅的幾年時間被廢,整個明朝,他們都讓群臣瑟瑟發抖。 後來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清朝。順治帝進了北京城後,接管了明朝留下的官僚機構,也包括其中的錦衣衛。原本以為,錦衣衛又要重振往日威風,但沒想到,順治帝直接取消了錦衣衛偵緝、監獄的職能,讓人聞風喪膽肯定是沒戲了。
  • 明朝皇帝一覽,看看影視作品中的明朝皇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大一統封建政權,國祚276年。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1398年在位,年號洪武。明慧宗朱允炆,太祖朱元璋長子朱標之子,於1398-1402年在位,年號建文。
  • 淺析明朝補服圖、紋與明朝禮法的關係及內涵
    古人相信自然的規律是由上天規定的,所以明朝用自然界的等級高低來對應官職、地位的高低,這意味著等級制度是上天的制度在人間的對應,是合乎理法和不容改變的。明朝文武百官的官服上的補子深刻體現了這一思想。明代官服上的補子是對唐代繡服的繼承與發揚。
  • 恣意的明朝,自製的清朝
    原創 尹敏志 理想國imaginist你好啊,今天的微信,又是和你聊聊歷史。估計喜歡歷史的讀者朋友,不少已收藏《講談社·中國的歷史》這套書。其中第九卷上田信《海與帝國:明清時代》,生動展示海洋歷史和明清時代五百年的歷史,其視角新論迭出,不乏爭議。
  • 清朝滿人貴族看到明朝古物,譏笑:明朝滅亡是理所當然!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除元朝以外第二個統一了草原、中原以及西域版塊的大一統帝國,清朝之所以能靠東北一隅而入關取代明朝,靠的就是八旗勁旅彪悍的戰鬥力。而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成為了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 明朝的衛所制度,為何前期是明朝強大的根基,後期卻成為累贅?
    明朝的衛所制度,是早在明朝建立前就實行的軍事制度,他大大的提高了朱元璋派系的軍事實力,在元末特殊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下,衛所制度可以幾乎零成本的維護龐大的軍隊。筆者以前就對動輒百萬,總數數百萬的明朝軍隊數量印象頗深,清朝 的人口超過明朝,卻也養不起那麼多軍隊,朱元璋徵討天下的時候,明軍多且精銳,四面出擊還能頻頻獲勝,衛所制度就是明軍在初期數量和質量上優勢的基本原因。這種制度甚至影響了明朝的財政政策,「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 通常說明朝國土是「兩京十三省」,可為何明朝地圖卻有十六塊?
    嚴格意義來說明朝和清朝都沒有省!明太祖為了中央集權在明朝初年就廢除了行省制,將行省改成了布政使司,同時還設置了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利用這三司來分權;清朝的正式行政區劃其實也是布政使司,也沒有省。那後來什麼「新疆建省」,「臺灣建省」是怎麼回事?其實清朝設置了巡撫就標誌建了省。
  • 明朝服飾
    明朝服飾是指明朝時的衣飾,專指這段時期的漢服,即明制漢服。明朝服飾繼承了宋代漢服的式樣,又吸收了蒙古服飾部份元素,中後期更出現了前代未見的形制款式如立領,以及於一件衣服的顯眼處大量使用鈕扣。       公元1368年,明朝建國。為重新振興中國社會,明朝政府採取了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治國方針,對整頓和恢復禮儀極其重視,並根據漢族傳統重新規定了服飾制度。
  • 《西遊記》為何被明朝列為禁書?原來書中的這幾個國家,是對明朝...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約1500-1583),是明朝的小說家,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的吳承恩,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西遊記》中雖然提到過很多國家,但詳細描述的只有九個國家三個地區,一共十二國。
  • 印度洋曾是明朝的內湖?
    當時阿拉伯商人壟斷印度洋貿易的時代已經過去,而葡萄牙人要到1498年才能來到,中國有一個世紀的時間控制印度洋貿易,進而使印度洋成為明朝的內湖。而讓印度洋成為明朝內湖的功臣是鄭和,這裡說的內湖只是勢力範圍,並不是實際佔領的領土。
  • 明朝內閣首輔是宰相?「內閣非相論」的觀點,看看明朝人怎麼說?
    在很多明朝人眼裡,內閣首輔雖然也是皇帝第一輔臣,職權和以前的相國、丞相好像差不多,但是真正的明眼人裡,內閣首輔在制度設定、機構運行、職責定位,尤其是權力性質方面與丞相制度完全不同,不能將內閣首輔等同於丞相,內閣首輔更不可自命為相國。
  • 穿越明朝高質量小說
    說到明朝啊,那它的歷史可謂是波瀾壯闊。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說的就是明朝,它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今天給大家介紹幾本質量不錯的明朝小說。《崇禎八年》,豬豬的小說,完結了。主角穿越明朝成為崇禎皇帝,經過重重困難,各種改革,挽救明朝於水深火熱的歷史文。其中我個人覺得裡面把錦衣衛寫的非常不錯,各位可以放心閱讀。《史上最強崇禎》,完結。也是穿越崇禎的小說,節奏比較快,但是劇情都沒有拉胯,質量上乘。《我真不是木匠皇帝》,連載中。石頭的新書,他也是老作者了,質量可以保證。
  • 明朝商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宦官為何是明朝現代文明發展的先驅者
    在這種變化中,明朝宦官首當其衝,他們做事的一些邏輯方式,其實蘊涵著現代文明的曙光,但這種苗頭剛剛起來,就被士大夫階層給無情地壓了下去。本文就來談一談明朝資本主義萌芽,還有宦官的做事方式是如何暗含現代文明的曙光的。
  • 明朝的權力遊戲,比影視劇精彩多了
    歷史學者張宏傑解讀大明王朝的權力遊戲說起明朝,你會想到什麼?從小說《萬曆十五年》與《明朝那些事兒》,到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繡春刀》等,構成了中國人對明朝的影像記憶。從這個角度看,明朝與北元更像南北朝時期的格局。當時明朝與北元談判時,蒙古人稱呼明朝為南朝,明朝官員稱呼蒙古為北朝。《倚天屠龍記》的故事發生於元明易代之際,金庸虛構了張無忌與朱元璋的交往故事。/《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明朝統治時間近三百年,絕不是一句「閉關鎖國」可以概括的,當然也不是只有錦衣衛、東廠、西廠營造的可怖與暗黑。
  • 歷史小說——排行第三名:回到明朝當王爺
    《回到明朝當王爺》自從上架以來,已經多次取得月票榜第一。數據霸氣得無以復加,連最流行的玄幻、都市類小說,都不敢說與之爭鋒,其影響力是時至今日仍然留有餘溫。如今已改編成了電視劇,不好說家喻戶曉,但也是名聲大噪,強烈推薦!
  • 清朝和明朝的差距有多大?看完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你就明白了
    其實明朝和清朝時期,我國都有過世界地圖。但是明朝和清朝卻有很大的差距,看完這個差距之後很多網友可能都會十分生氣。很多人對於閉關鎖國有個很大的誤解,閉關鎖國其實並不是來源於明朝,只是說閉關鎖國的概念是來源於明朝。真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還是清朝統治者,公元1723年,也就是雍正皇帝執政年間。因為清朝和羅馬教廷之間有過禮儀方面的爭執。
  • 穿越到明朝,你會做什麼?看看這些小說,絕對不能錯過
    印象中,黃易大師的《尋秦記》可謂是穿越中的經典,文字細膩,情節合理,通讀下來給人一種歡暢舒爽之感,此後,穿越文如雨後差春筍,在各大平臺紛紛出現,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穿越架空的網文大舞臺上,眾星閃耀。《明賊》,級別:仙草"明賊"由 花紙船 所著,故事發生在 崇禎 十一年,滿清叩關、賊寇復燃,百姓流離失所,明朝覆滅在即。
  • 明朝那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享國276年,經歷了十六位皇帝。這個時候中央集權已經發展到了頂峰,當然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也有很多有趣的梗。明朝的皇帝們也是極具個性的,明朝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有趣的事,今天我就說點鮮為人知的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