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著兩種力量的鬥爭,對獨處的渴望和走出去的衝動。-納博科夫
如果你的婚姻失敗,被前夫貶的一無是處;如果你的夢想突然破碎,沮喪無力,你是否會有逃離的衝動?走出去,去到一個沒有人認識你的地方,與往事說再見,用重新開始來療愈傷口。
聽起來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找個陌生的地兒,一個人自由自在的過。但真的過上獨居生活,你會看到,一個人過,如果很自律,內心足夠強大,有些人可以過的很好,反之,自理能力差的一些人,則過得並不是那麼愜意,甚至會有點狼狽。
那現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28歲的上海女作家嘉倩給我們帶來獨居真實生活的體驗,《獨居冰島的一年》是她在愛情和事業雙打擊的情況下,申請去冰島工作,在那邊生活一年後,所凝集的日常生活點滴的匯集。
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她思想上的一些轉變,也看到獨居的快樂,獨居的苦悶,總的來說,一個人的生活,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壞,它可能會成就一個人,也可能會毀掉一個人。下面我將從以上二方面來闡述獨居生活的正反面,並結合現實情況給出一點建議。
1.獨居生活如何成就一個人
美國作家梭羅1845年7月去到瓦爾登湖,獨自在湖邊生活了2年2個月,他不僅要挑戰內心的孤獨寂寞,還要挑戰大自然的惡劣條件。與此同時,他也通過獨居的生活,感受季節的變幻,小動物的靈動,最達達到與自然和諧共處,並寫了18篇散文,後結集成《瓦爾登湖》出版,
①內心世界因獨居而變得更強大
在本書中,沒去冰島之前,嘉倩長期失眠,婚姻的破裂,寫作變現的不理想,令她有著極深的挫敗感。她是為了逃離而來到冰島的。一個人生活在異國它鄉,語言不通,當地物價很高,她只能租一個35平米半地下室居住,家裡馬桶壞了,也只能自己修,生病了,一人躺在床上,就算要喝口水,都要自己爬起來.....
除了這些,更大的挑戰是巨大的孤獨寂寞吞噬感,一個人只對自己負責,看似很輕鬆,但也意味著,你需要獨自面對所有的問題。
嘉倩是個生存力較強的人,她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她能有更多的時間同自己內心對話。於是她的失眠不治而愈了,她也成了修理小能手,各種家居問題都能自己動手解決。在孤獨的時候,她搭乘旅遊大巴,看遍冰島的每一處風景。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內在的自我,當你戰勝自我的恐懼,絕望,害怕,當你能平和地與自我相處,不輕看自己,也不高估自我,你便能在平淡的日子中找到生活的真諦。
② 對時間有絕對的掌控權,社交清零後,學習效率更高
嘉倩在冰島的生活,是標準的朝九晚五,冰島人不愛社交,下班後,都是各回各家。要融進當地人生活,想結交幾個朋友,去竄竄門,比登天還難。
嘉倩每天下班路上,會和父母視頻,分享下各自的生活近況,用她的話說,自從來到冰島後,和父母之間關係反而比從前好了許多,父母也更多理解她了。
回到家後,吃完飯,她有大量的時間用於學習,沒有人來幹擾她,社交網絡也清零了。在這裡,下班後的時間都是她自己的,她可以完全支配時間,她看書,寫讀書筆記,寫文章,學冰島語,效率都極高。
當她能有更多的時間與自己對話時,她發現了自己變得更自立,冷冷清清的生活,讓她意識到人和人之間都是抱著各自的目的進行平等交易,而這種關係才是最公平最自由的狀態。
正如挪威探險家南森說過: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發現自己,所以人們需要時不時的孤獨和沉思。孤獨在獨居中可以成為一種力量,藉由孤獨來實現內心的豐盈。
反觀我們,業餘時間全被智慧型手機,或其它電子產品霸佔,每天走路看,回家看,上床看,通過手機,可以工作,可以聊天,可以娛樂,可以學習。所以我們基本被手機控制了,其實看手機越多,會越焦慮,感覺網上牛人太多,要學的太多,自己太LOW,什麼都想學,卻靜不下心來學任何東西。
當你能拋除一切,回家只關注享受家居生活,和看書閱讀,你會感覺生活豐盈許多,學習效率也加速提高。
③ 幸福時刻時常來自美味食物,來自不將就的生活品質
一個人生活,也不能將就。嘉倩下班回到家,會認真地為自己烹飪美食,香氣撲鼻的食物,給人帶來的幸福感最是直接。
這讓我想起從前,用烤箱烤紅薯,每每在快熟時,紅薯中的糖分被烤出的焦香味,飄到房間的每個角落。那種香甜的味道,帶給人幸福的感覺是如此簡單而美好。
自己一個人,想豐富就豐富,想簡單就簡單,一切由自己說了算。哪怕半夜肚子餓了,想爬起來燒頓吃的,也不必擔心誰評頭論足。
對自己好,除了照顧好自己的胃,也要講究生活品質。為了提升睡眠質量,嘉倩買了羽絨被,羽絨,還有床單,被套都是買的上好質量。躺在床上,軟軟的,好似躺在雲朵上。
獨居的生活說了這麼多好處,那它適合每一個人麼?所謂凡事有利必有弊,獨居也一樣,也會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弊端。
2.不適當的獨居也能毀掉一個人 孤獨寂寞讓人發狂
對一個自理能力差,不會燒飯,做家務,更沒有自律的人來說,獨居可能就是一個魔窟,因為孤獨寂寞,因為懶得動手,於是便會漸漸變得懶散,獨居的生活會讓你養成一堆的壞習慣。
① 作息飲食不規律,生活壞習慣的養成,是走向頹廢的開始
有些人剛開始獨居生活時,新鮮感十足。每天精心做菜,擺盤,發朋友圈,可是一段時間後,新鮮感消退,便開始懶散,晚上叫外賣,或是泡個方便麵對付。至於周末,更是宅在家,睡衣睡褲管一天。
晚上熬夜捨不得睡,早上昏沉起不來床,是很多人的常態。殊不知,這樣的作息會給身體埋下地雷。熬夜會導致人體的記憶力下降、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視力下降,抵抗力下降等等,這些後果,一時半會看不出來,但在將來的某一天,就會突然爆發。
除了上述這些熬夜,吃外賣,還有懶散,不收拾,從不愛收拾家裡,到不愛收拾自己,慢慢人會變得沒有朝氣,如果再缺乏運動,身體的機能也會相應下降。
長此以往,會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喪,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來,甚至會出現抑鬱徵兆。獨居的生活,因為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任,也缺少家人的監督,便會養成這樣的壞習慣。
② 孤獨寂寞讓人容易尋找刺激而劍走偏鋒
我一個遠房表哥,自從婚姻失敗後,怕親友笑話,獨自去異地生活。除了上班,便將自己關在家裡。因為感情受到創傷,不敢再開啟心門,而文化程度不高,不愛看書,除了沉迷於遊戲外,無其它健康的興趣愛好。
長期的獨居和孤獨寂寞,讓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他離家的幾年間,從來不給家人打電話,過年也很少回家。沒一個親朋好友知道他的聯繫方式,老母親總是以淚洗面。雖然知道他活著,可是卻不知道活的好不好,想聽到兒子叫一聲媽,都是奢望。
而這位表哥最終因為難以排解情感上的寂寞,長期的鬱郁不得志,和缺乏親情的交流,吞下大量安眠藥,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造成一出百發人送黑髮人的悲劇。
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獨居的生活,尤其是內心不夠強大的人。很多人患有抑鬱症而最終輕生,雖然孤獨寂寞並不是抑鬱症的根源,但不能排除,它在某種程度上加深了抑鬱症。
所以說,凡事必有正反二面,有利有弊,關於我們如何去面對獨居生活,有以下幾點建議:
3.如何正確而理性的對待獨居生活
① 無論獨居生活是否適合你,每個人一生中可以去體驗一段短期獨居
人是群居性的動物,一群人在一起,精神上互相交流,生活上彼此照料,會讓人有更好的精神狀態。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有著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也時常會有各種矛盾產生。
對於婚姻來說,夫妻倆從甜蜜恩愛到激情退卻,甚至中年後的相看兩生厭,致使冷戰,爭吵時有發生。選擇暫時分開,讓距離產生美,也許對重建夫妻關係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對於親子關係來說,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時不時會和父母產生意見分歧,強烈的叛逆心令父母頭疼不已,所以進入高中的孩子選擇獨自去住校,或是大學畢業的孩子,不再和父母居住,也是不錯的體驗。學習自立,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對於和老人相處,不同時代的人,總會有代溝。子女不能理解老人的摳門,老人不能理解子女的大手大腳。老人好囉嗦,子女厭煩聽。選擇分開居住,但又距離不要太遠,也能起到互相照顧的作用。
② 獨居不代表棄世,不代表放縱
獨居生活,從樂觀的角度來說,是為了更好的審視自己,增加自立性,學會與自己相處。《大悲咒》中開篇是「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便是指在自己進入深層次的禪境的時候,看見一切都是空的,意識,形象都是虛妄。所以我們也需靜觀我們身體需要什麼,當你學會了和自己相處,你也不必再懼怕孤獨。
獨居不是放縱自己的懶散,儘管人的天性裡,有貪圖享受的一面,但享受的是自己付出勞動後的成果,而不是憑空而來。不放縱,勤自律,你定能看到變得更好的自己。
③ 遠離是為了更好的回歸
世界那麼大,誰不想去看看呢?記得我當年的夢想,是獨自駕車去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那麼多的風俗人情,特色美食,絕美風景,都在遠方呼喚著你。
一個人的出行,可以更自由,不受拘束,當你走過萬裡路,才會更覺小家的溫馨與美好,更感親情的可貴與珍重。
遠離是為了更好的回歸,看過了世界的人,才會能心定氣閒的回歸生活,才能柔和平靜地對待一切。
總結:一個人的獨居生活,安排得好,是一種成就,安排得不好,是一場災難。但無論無何,去體驗一下這種生活,必定會給自己不一樣的感覺。趁著沒那麼多的束縛時,去過下自己想過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