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wifi和空調的古人怎麼過

2021-02-19 玩轉西藏

如果要用三個詞來形容目前的心情

大概就是熱化了熱si了好熱啊

都說在夏天,我們的命是空調給的

沒有空調=沒有活下去的希望

炎炎夏日,現在的我們有冰箱,空調,wifi,冰激凌,雪糕,短袖T恤來應對苦夏。那麼在很久以前我們的古人又是怎麼熬過夏天的呢?

中國漢族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漢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

扇文化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係,扇子是夏季的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

在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娘娘們的團扇也是別出心裁,各具風味,這種團扇名叫蘇扇,蘇州絹宮扇、蘇州摺扇、檀香扇的總稱,歷史悠久,製作精良。蘇扇自宋朝開始自製,於明清時期達到頂峰。蘇扇的制扇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中國傳統的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來擋住太陽產生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

唐代的含涼殿傍水而建設,利用水車將水送到屋頂,然後水就會沿著屋簷留下來形成水簾。

涼水沿著屋子上下流動,從而帶走熱氣,以達到降溫的效果,這樣屋裡就自然降溫而變得涼快。

《唐語林》卷四記載:「玄宗起殿……時毒方甚。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四隅積水簾飛灑,座內含凍。」由此可見,這種製冷設備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

張仲素《宮中樂》有詩云:「甘泉將避暑,臺殿水光凝。」也是對涼殿消暑的讚譽。

古代人其實也有冰箱!人類用冰的歷史十分久遠。《 周禮》裡就有有關「冰鑑(hàn)」的記載,所謂「冰鑑(hàn)」就是暑天用來盛冰,並置食物於其中的容器。

在影視劇中用於冰鎮水果,清涼解暑。當時的周王室為了在夏天有冰製冷以及保鮮食物,成立了「冰政」這個機構,負責管理冰塊。

漢代時期朝廷每年盛夏都要舉行隆重的賜冰儀式,把凌室中的藏冰賜給文武大臣消暑。

唐代發展出了「冰商」,冬日採冰,夏日叫賣;文人士大夫還自己動手製作冰食,杜甫有詩云: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北宋有了冷飲店,售賣冰糖冰雪冰元子,還用冷藏的瓜果來消暑;街市上也熱鬧得很,冷飲店的客人絡繹不絕,甚至需要排隊至夜裡。

《清明上河圖》局部,疑似「冷飲店」

元代在冰中加蜜糖、珍珠粉以及牛奶,做出「冰酪」,是今天「冰淇淋」的雛形。

清代冷飲花樣繁多,以"冰鎮酸梅湯"最負盛名,晚清時更用碳酸氣及酒石酸或枸櫞酸加糖與其他果汁做出汽水。

《唐六典.尚書戶部》、《宋史.輿服志》中講道在那個時期有規定當時什麼場合和什麼季節穿什麼樣式的衣服。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素紗襌(單)衣,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0釐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交領、右衽(rèn)、直裾。面料為素紗,緣為幾何紋絨圈錦。

素紗絲縷極細,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另有一被毀48克出土),還不到一兩。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

紗,是我國古代絲綢中出現得最早的一種,它是由單經單緯絲交織而成的一種方孔平紋織物,其經密度一般每釐米為58根至64根,緯密度每釐米為40根至50根紗。

密度稀疏,孔眼充滿織物的表面,因而質地輕薄,古人形容其「輕紗薄如空」、「舉之若無」!

《詩經·葛覃》有言「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白居易《夏日作》寫道「葛衣疏且單,紗帽輕復寬,一衣與一帽,可以過炎天。止於便吾體,何必被羅紈」,認為一件葛衣便可度夏。

唐代白居易有《消暑》詩云:「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如何消除暑熱,只要你在院子裡靜靜的坐著,不想別的事,靜下心來,你就會感覺窗子有清風吹來。環境清靜,心無雜念,心靜自然涼!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夏季雖然炎熱,但是當我們有一定的避暑方法之後,夏季時節也有它的不同之處。

山光忽西落 ,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至即將到來,各位小可愛想好怎麼度過這個夏天了嗎?

相關焦點

  • 那些沒有空調和Wifi的夏天,咱們曹縣人是怎麼度過的?
    ⊙聯繫我們⊙微信:caoxianbbs01⊙QQ:1005733380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懶人同款沙發,夕陽西下,我就往那一趴。」感覺夏天就應該這樣過……但在40年前同樣的炎炎夏日沒有空調和冰箱連風扇都用得很少
  • 那些沒有空調和WiFi的夏天,德江人是怎麼度過的?
    懶人同款沙發夕陽西下我就往那一趴感覺今年的夏天就該這樣過……空調、冰箱、WiFi似乎早已成了夏天的標配不管少了哪一樣都會讓你度秒如年、坐立不安回想小時候同樣的炎炎夏日沒有空調和冰箱連風扇都用得很少那時候冰棍兒種類不多喔喔、娃娃頭、奶油葡萄但卻怎麼也吃不膩
  • 沒有冰箱和空調,古人如何度夏?
    盛夏時節,熱浪滾滾,蟬鳴聲聲,「我和烤肉之間只差一撮孜然」的時節又到了。好在我們可以躲進空調房,吹涼風、吃冷飲……納涼之餘,難免琢磨,沒有冰箱和空調的古人是如何度過夏天的呢? 盛夏之時,將冰塊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塊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其製冷效果絲毫不遜色於今天的空調,而且綠色環保。到明清時期,這種用冰塊避暑的方式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到盛夏之時,官民都會大量用冰:「取一桶冰,鑿孔置於地,涼風滿屋。」
  • 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炎炎夏日,古人避暑技術經歷了哪些發展?
    對於小夥伴來說,一年當中最為難熬的就是夏天,不斷上漲的溫度讓人一出門就能感覺到 "烤人肉"的香氣,屋子裡如果沒有空調、電風扇、冷飲這些"解暑神器",那會很難熬過這炎炎夏日。古人沒有現代這些高科技產品,那他們是怎麼度過夏天的呢?
  •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古人夏天是怎麼穿衣服的?要比我們想像中大膽
    夏日炎炎,最舒服的事情莫過於在家吹著空調、電風扇,邊吃著冰鎮西瓜,邊看電視。但是在古代沒有空調、電風扇,他們又穿著裡三層外三層的長袍,不熱嗎?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古人一年四季都是寬袖長袍,但實際上並不是的,他們在一年四季都有想對應的服飾。到了夏天的時候,女子並非裹得嚴嚴實實的,她們就會換下沉重的衣物,而換上輕薄的紗衣,露胳膊露腿都是很正常的事,古人夏天的衣服其實種類有很多種,就來看一下古人夏天都穿什麼吧,比我們想像中大膽多了。
  • 廣東高職院校宿舍哪有空調WIFI和獨衛?答案全在這~
    聽師兄師姐一句勸,一定要有空調wifi和熱水,這將嚴重影響你大學3/4年的要在什麼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玩王者農藥!@一朵哈哈哈的笑花: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宿舍4-6人  有電梯有空調 一個廁所一個浴室 美滋滋
  • 20年前沒有空調和WIFI的夏天,鳳臺人是怎麼度過的?
    ☝點開音樂,讓我們一起回到小時候,那個沒有空調和WiFi的夏天,我們是如何度過這盛夏?還記得那年夏天嗎?那還是初夏的太陽,透射過枝葉的縫隙印了一地光影斑駁。小時候的夏天沒有空調沒有冰箱,搖搖蒲扇竟也這麼過來了。大蒲扇是乘風涼的標配,
  • 20年前沒有空調和WIFI的夏天,淮南人是怎麼度過的?
    ☝點開音樂,讓我們一起回到小時候,那個沒有空調和WiFi的夏天,我們是如何度過這盛夏?還記得那年夏天嗎?那還是初夏的太陽,透射過枝葉的縫隙印了一地光影斑駁。小時候的夏天沒有空調沒有冰箱,搖搖蒲扇竟也這麼過來了。大蒲扇是乘風涼的標配,
  • 古人避暑|世界上最早的「冰箱空調」
    自古便有「夏熱三伏」之說,和「伏日避暑」之舉。在古代,沒有冰箱、空調、wifi。炎炎夏日,時人是如何度過的?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發明了「青銅冰鑑」,世界上最早的冰箱,還具備空調製冷的功能。這件神器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比西方冰箱早2000多年之久。
  • 夏季沒有空調怎麼過!孕產婦和小寶寶正確吹空調方法指南
    再過幾天就入伏了,眼看著全國各地的氣溫越升越高!面對即將到來的酷暑,何以解憂?唯有空調!那麼,小寶寶可以用空調麼?
  • 沒有空調和電扇,古人如何度過酷暑,太有智慧,消夏衣服與用品篇
    正是酷熱難耐,現在人可以用空調、電扇防暑降溫,對付炎熱的天氣。那麼,沒有空調、電扇的的古代,人們是如何度過酷熱的夏天夏避暑的?其實古人的避暑方法很多,避暑的效果似乎也毫不遜色於現代。消夏圖選擇穿輕薄透氣的布料來做衣服花蕊夫人在《宮詞》中寫過「薄羅衫子透肌膚」。《夏日吟》裡的「雪古曳輕明」,應該是說穿著輕薄清涼的料子。
  • 準大學藝術生注意:這些院校可是空調、wifi、西瓜一樣不少哦
    可放洗衣機,可是沒有空調!2017年才裝,夏天自備兩颱風扇,網絡周日到周四的晚上十二點斷網,周五六晚上不斷網,測過網速,最高11兆每秒,但是大一是沒有網絡的,除了藝術學院的。周五六十一點半門禁,其他的都是十一點門禁。
  • 古代女子沒有衛生巾和胸衣怎麼過?古人的智慧,讓人大開眼界
    不過,您仔細想下,古時候壓根就沒有粉底,沒有睫毛膏,沒有沐浴露,沒有女用剃鬚刀,沒有衛生巾……還有,她們「大姨媽」來的時候怎麼辦啊?天哪,古時候的女人是怎麼過的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們穿內褲嗎?
  • 古人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是如何度過炎熱呢?看雍正的蓆子就能明白
    人們不禁開始懷念夏天,儘管炎熱酷暑,但空調和冷飲卻能解暑。想起這裡小編不禁發問,古人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情況下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呢?儘管遠古時代沒有空調,但它們卻有自己的方法,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周王朝,貴族們會挖出巨大的洞穴,每個炎熱的夏天都會到洞穴裡來消暑。
  • 廣東高校宿舍哪有空調WIFI和獨衛?答案都在這了!
    不過,去到學校的那一刻,我就後悔了,千算萬算,選好了學校,選好專業,唯獨遺忘了一點:TMD宿舍居然沒有空調WIFI和熱水,6人上下床還沒有獨衛!!!聽師兄師姐一句勸,一定要有空調wifi和熱水,這將嚴重影響你大學4年的要在什麼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玩王者農藥!@磨嘰磨嘰陌霽:華南農業大學 獨立衛浴 空調新裝 WiFi覆蓋 上床下桌 特產酸奶 百年老校 又大又漂亮
  • 揭秘古代沒有安全套和避孕藥,那古人怎麼避孕?
    1.古人以前沒有衛生棉,那麼來姨媽了怎麼辦?此外,因為中國向來崇尚節儉,使用過的布條還是會經過清洗後重複使用。 現在的女人應該好好感謝衛生棉的發明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人」。 2.古人沒有保險套和保險套,如何避孕呢?皇帝如果不希望他的妃子懷孕,會命太監把那女子倒掛起來,用藏紅花來清洗下體。過去的青樓女子也會服用一種含有麝香的「涼藥」來避孕。
  • 聊一聊古人的「空調房」
    明代用「空調井」降溫的「土室」  上述古代製冷設備,對一般有錢人來說仍屬消費不起的奢侈品,至於普通老百姓就更別說了。老百姓夏天怎麼避暑?民間用不了「電風扇」、用不起「進口空調」,但有土辦法。在保存下來的明清古民居中,常能看到這種「土製空調」。如在安徽皖南古民居中,大戶人家的廳室裡就有這樣的「空調井」。而且,其妙處多多,除了可以給房間降溫,還可作為地下「冰箱」,將食品放進井內保鮮、冷藏。  還有一種方法,在廳室內埋置陶缸,形成陶井,夏天將冰塊放置其中,以降溫。這種陶井,更像不可移動的冷櫃。
  • 沒有空調的夏天
    剛出三伏天,又來「秋老虎」,正在享受空調帶來的絲絲清涼的你我,可曾想過,如果全世界的空調停止了運轉,這個夏天又該怎麼過?    在《紐約客》作者亞瑟·米勒的筆下,沒有空調的夏天,確實很難捱。
  • 空調wifi西瓜,雪糕冰飲當家,這些過夏方式的雷,你可要繞道走
    炎炎夏日,氣溫升高,上午才過十點,烈日當空,地表就如流火般。為了度過這酷熱難耐的季節,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法子,但是有些方法涼快是涼快了,時間長了,卻是對身體有一些傷害的。尤其是夏天當季水果西瓜,是我們度夏不可缺少的,空調wifi西瓜,可不是白講的。西瓜是藥食同源食物,有天然白虎湯之稱,解暑功效那是槓槓的。但西瓜是寒涼性水果,吃多了易傷脾胃,而且西瓜很甜,含糖分很高,血糖高的人不宜吃西瓜。
  • 沒有空調、WiFi的夏天該怎麼度過?一組刷爆朋友圈的老照片給你答案!
    「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葛優同款沙發,夕陽西下我就往那一趴」感覺夏天就應該這樣過但在40年前,同樣的炎炎夏日沒有空調,沒有冰箱連風扇都用得很少但人們依然可以過得很快樂那時候冰棍兒種類不多菠蘿棒冰、娃娃頭、小奶塊但卻怎麼也吃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