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做成大產業的故事(親歷者說)

2020-12-18 人民網

冬日的夜晚,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上香味撲鼻、熱氣騰騰,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絡繹不絕。

燒賣、扁肉、滾粉豆腐丸、鍋貼、芋餃、泥鰍粉幹、喜粿……各類美味小吃,讓人挑花了眼。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舌尖上的沙縣,有滋有味。

如今,在全國各地,沙縣小吃成為人們喜愛的「國民美食」之一。「目前常見的品種上百個,拓展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門店超過8.8萬家,年營業額超過500億元。」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如數家珍。

77歲的楊振西家住廈門,樓下就有一家沙縣小吃,扁肉、拌麵和小籠包是他的最愛,「有感情,那是家鄉的味道。」

1989年至1997年,老楊曾擔任沙縣縣長、縣委書記。「沙縣能將小吃做成大產業,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時對沙縣小吃的關心和推動至關重要。」回憶往事,老楊感慨萬千。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沙縣一些老百姓開始到全國各地闖蕩,開設小吃門店。習近平同志很惦念這個富民產業的發展。

「1999年3月4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指出,沙縣小吃業的成功之處在於定位準確,填補了低消費的空白,薄利多銷,闖出一條路子,現在應當認真進行總結,加強研究和培訓,深入挖掘小吃業的拓展空間。」說起習近平同志對沙縣小吃的支持推動,沙縣縣委書記楊興忠一口氣道來,「2000年8月8日,已擔任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夏茂鎮召開座談會,強調要加強以沙縣小吃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0年8月8日,習近平同志到村裡考察時,我就在現場。他說,要把小吃產業做好做強,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大家聽了很受鼓舞,我很快鼓起勇氣跑出去開店了!」沙縣夏茂鎮長阜村村民林英松說。

2001年初,林英松到浙江嘉興經營小吃,夫妻倆在市區租下一間店面,起早貪黑地幹,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一直腳不沾地忙到深夜。「雖然很辛苦,但只要生意好,日子就有奔頭!」老林說。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錢一塊一塊地攢下來。多年打拼,老林在沙縣蓋了一棟300多平方米的小樓,還買了一套房。如今,68歲的老林和老伴回家帶孫子,3個兒女接了班,在浙江、湖北、江西開小吃店。

長阜村村容整潔,小樓林立。全村有1300多人外出經營小吃,約佔總人數的一半。小吃產業,鼓起了「實說實幹、敢拼敢上」的沙縣人的腰包,也讓新農村建設得更美。

20多年來,沙縣經歷了5任縣委書記,歷任縣委領導班子牢記習近平同志的囑託,一任接著一任幹、一棒接著一棒跑,堅持把小吃業當作富民強縣的重要工作來抓。

幫扶支持、加強培訓,推進標準化、連鎖化、產業化的轉型升級,成立沙縣小吃集團……從汗水活到技術活,從單打獨鬥到握指成拳,小吃業發展成為沙縣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沙縣小吃不僅風行全國,還走向海外,在日本、法國等多個國家成立了沙縣小吃集團合資子公司。

在沙縣人眼裡,「扁肉是『磚頭』,拌麵為『鋼筋』,小吃築成了沙縣的高樓大廈。」2000年以前,沙縣10層以上的高樓只有3棟,現在已有195棟。目前,全縣有6萬多人外出經營小吃,輻射帶動30萬人創業致富。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7日 01 版)

相關焦點

  • 沙縣小吃做成大產業的故事
    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如數家珍。  77歲的楊振西家住廈門,樓下就有一家沙縣小吃,扁肉、拌麵和小籠包是他的最愛,「有感情,那是家鄉的味道。」  1989年至1997年,老楊曾擔任沙縣縣長、縣委書記。「沙縣能將小吃做成大產業,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時對沙縣小吃的關心和推動至關重要。」回憶往事,老楊感慨萬千。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12月14日凌晨6點記者打通電話的時候,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一家沙縣小吃店裡,俞其寶和妻子已經忙開了。5元一碗的「扁肉」,也就是餛飩,是這家店最受客人歡迎的小吃。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調和各地口味、適應了人口流動背景下的大眾餐飲需求,沙縣小吃總能讓天南海北的食客為之駐足,找到適合自己的味道。  敢拼實幹拓展空間  走入沙縣小吃產業園,迎面的大樓樓頂上寫著幾個紅色大字——「實說實幹、敢拼敢上」,這可以說是沙縣人的創業信條。從最初的小吃店到如今的大產業,沙縣小吃的發展歷程就是沙縣人幹事創業的歷程。
  • 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 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組圖]
    央視網消息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對沙縣小吃發展提出殷切希望。20年來,沙縣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沙縣小吃當作大產業來抓,推動沙縣小吃做大做強,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之路。如今,沙縣小吃不僅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還遍布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 早上九時,法國巴黎第八區的這家沙縣小吃開始營業。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調和各地口味、適應了人口流動背景下的大眾餐飲需求,沙縣小吃總能讓天南海北的食客為之駐足,找到適合自己的味道。敢拼實幹拓展空間走入沙縣小吃產業園,迎面的大樓樓頂上寫著幾個紅色大字——「實說實幹、敢拼敢上」,這可以說是沙縣人的創業信條。從最初的小吃店到如今的大產業,沙縣小吃的發展歷程就是沙縣人幹事創業的歷程。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丨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對沙縣小吃發展提出殷切希望。20年來,沙縣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沙縣小吃當作大產業來抓,推動沙縣小吃做大做強,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之路。如今,沙縣小吃不僅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還遍布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 早上9點,法國巴黎第八區的這家沙縣小吃開始營業。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對沙縣小吃發展提出殷切希望。20年來,沙縣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沙縣小吃當作大產業來抓,推動沙縣小吃做大做強,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之路。如今,沙縣小吃不僅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還遍布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
  • 長沙沙縣小吃有1063家,沙縣的「沙縣小吃」只有82家
    官建成的印象中,他的長輩們,好像隨便哪種食材,都能做成一種美味的小吃。他自己很喜歡吃的,是一種叫芋餃的小吃。他介紹,芋餃其實就是餃子,只是這種餃子的皮不是用麵粉做的,而是用芋泥和木薯粉做的。這種做法的起源,無從可考,但他認為,這是物資缺乏且物流不發達時代,他們的先人想吃餃子了,又弄不到麵粉,只好就地取材,把芋子煮熟搗爛,再和木薯粉攪和在一起,再擀成餃子皮。
  • 沙縣小吃:小吃裡的大國奮鬥史
    夏茂鎮長阜村村支部書記林英民對記者說,「萬萬沒想到這小吃能有這麼大的能量,讓村子、村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坐在長阜村村西頭的巨大樟樹下,聽著村民講述各自在外經營小吃的經歷,波瀾起伏。沙縣人的創業故事,是他們的自我奮進,也代表著無數中國人的奮鬥史。
  • 沙縣小吃為啥這麼火?
    62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各地街頭巷尾傳奇沙縣小吃用熱騰騰的煙火氣撫慰著「吃貨」們的胃沙縣小吃是福建三明的大產業目前,沙縣27.2萬人中有6萬多人在外經營小吃2019年,沙縣農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在小吃產業的帶動下全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如今,沙縣小吃已經完成了標準化建設、大數據整合的產業轉型升級福建省沙縣小吃產業園
  • 「國民美食」沙縣小吃:從案板躍上「雲端」
    李賢錦說,原來手工捶打2斤扁肉得花1個小時,如今用機器只要幾分鐘,口味、品質基本不變。用木槌反覆捶打豬腿肉上千次,是製作泥狀扁肉餡的訣竅,也是沙縣小吃自稱「千錘百鍊的美食」的由來。在過去的20多年裡,李賢錦和其他小吃業主正是憑藉「千錘百鍊」的勁兒,將8.8萬家沙縣小吃門店開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創造了年營業額近500億元的「國民小吃」品牌。
  • 隨處可見沙縣小吃的店,你知道沙縣哪些小吃呢?
    沙縣,古名沙陽,簡稱虯。東晉義熙中設沙村縣,屬建安郡,隋廢,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改名為沙縣,隸屬建州。沙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國家南方重點林區縣、福建省竹子重點產區。全國各地可見沙縣小吃店,你知道沙縣知名小吃嗎?今天就來看看沙縣的小吃。
  • 助推沙縣小吃進入3.0時代 美菜成沙縣食材線上主要銷售平臺
    但作為龐大的小吃產業,沙縣小吃還是較為傳統,在運營管理、供應鏈、加工工藝標準上缺乏規範化。2015年開始,美菜經過前期調研,看到了沙縣小吃這一傳統產業線上化的潛力。以沙縣小吃的明星產品柳葉蒸餃為例,均為純手工製作,極為耗費人力。美菜找到一家工廠,為沙縣小吃定製符合需求的蒸餃,得到沙縣本地老闆的認可,推動柳葉蒸餃從純手工到「工業化+手工」的標準化升級,迎來了線上銷量的爆發。
  • 沙縣小吃:「中國最神秘組織」的逆襲記
    沙縣小吃如何在二十餘年間逆襲成為「中國最神秘組織」?「美食頂流」的江湖地位「我們沙縣小吃遍及世界各地,共有8.8萬家門店,營業額每年近500億元。」沙縣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指著牆上電子地圖告訴記者,地圖上每一個紅色標記就是一家沙縣小吃,東中部省份已幾乎全「飄紅」,新疆、西藏地區紅標也正在迅速增長。
  • 升級遲緩 沙縣小吃遭「搶道」
    近日,一張「沙縣輕食」的照片走紅網絡,引發眾多關注,不少網友猜測說要上市的沙縣小吃終於開始轉型升級了。不過,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沙縣輕食」和沙縣小吃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一家將沙縣餐品和店面裝修進行了升級的單店,可相似的產品、升級版的外觀讓這家沙縣輕食藉助沙縣小吃的名氣迅速躥紅。業內認為,沙縣小吃一直在嘗試轉型升級,卻因為自有的經營主體眾多,導致遲遲看不到整合提升效果,也給了沙縣輕食可乘之機。
  • 扁肉是磚、拌麵是鋼,沙縣小吃背後的「民本」邏輯
    根據當地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如今沙縣小吃已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8.8萬家,達到連鎖標準店3103家,年營業額超500億元,實現和帶動30萬人的就業。「小吃是大民生,小吃是大產業,小吃也是大文章。」
  • 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開幕
    圖為12月8日,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在福建沙縣小吃文化城舉行。 記者 張斌 攝中新網福建沙縣12月8日電 (肖首洲 許琰)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開幕式8日在福建沙縣小吃文化城舉行。圖為12月8日,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左)為福建沙縣小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頒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榮譽牌。 記者 張斌 攝小吃是沙縣人民增收致富、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 登上微博熱搜的沙縣小吃:背後推手竟然是……
    問明原因,敏感的當地政府從中得到靈感,同年即成立了縣長兼任組長的沙縣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小吃辦」,成立了沙縣小吃同業公會,把小吃當成產業來抓,還將每年的12月8日定為「沙縣小吃節」。03.從產業孵化,到供給側改革向產業化摸索的「沙縣小吃」,走對了至關重要的最初幾步:「填補低消費空白」的定位明確了「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半成品式加工和快餐式消費方式保證了翻臺率,不斷做大做強的實在成績則讓其贏得了「支柱型第三產業」「新經濟增長點」的評價,有利於得到更多政策扶持。
  • 從沙縣小吃的轉型升級說起
    從沙縣小吃的轉型升級說起 2017年07月04日 14:06:50來源:杭州日報阮妍妍   遍布街頭巷尾的沙縣小吃,對國人來說太親切、太接地氣了,有人甚至調侃其是檢驗一個樓盤周邊配套是否成熟的最低標準
  • 曾經「兩元吃飽」的小吃,成500億元大產業!咋做到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葦杭攝「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心系發展、心繫民生,對沙縣小吃發展尤為關注,對小吃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沙縣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興忠說,20年來,沙縣人始終牢記總書記囑託,將沙縣小吃開遍祖國大地,把沙縣小吃培育成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