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飲料「再來一瓶」消失了?你中獎的時候,已有人從中撈金千萬
推薦語:據知名調研機構發布的《2020年中國飲料行業細分領域發展及典型案例分析報告》顯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及消費結構的升級,中國飲料行業呈現出整體良好的增長態勢,預計2024年中國軟飲料市場規模達到13230億元。
不過說到飲料行業,不知道大家近年來有沒有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市場上的飲料品牌越來越多,但是它們卻統一不再利用以前風靡全國的「再來一瓶」促銷手段。
也就是說,以前飲料消費者最為喜歡的「再來一瓶」徹底消失了。
依稀記得,學生時代的夏日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和小夥伴一起喝瓶冰鎮飲料,大家之所以熱衷於購買,本身並不是因為飲料有多好喝,最重要的是因為買飲料還有「再來一瓶」的誘惑,這種中獎的心理可是十分吸引人的!
在那個年代,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各大商家紛紛開啟「開蓋就有獎」、「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折算下來的話購買飲料就十分優惠了。
而另一方面,在消費者大量購買消費的同時,飲料生產廠家也會獲得不錯的業績,這種促銷手段其實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那既然是這樣的話,為什麼現在飲料廠家卻把這種皆大歡喜的促銷方式取消了呢?
經過我們的調查了解後,終於搞清楚了其中的「貓膩」!
原來並不是飲料廠家不願意這麼搞促銷,而是他們被一些不誠實的經銷商「坑怕了」。
眾所周知,「再來一瓶」的中獎字樣都是直接列印在塑料瓶蓋兒上面的,製造工藝並不算複雜,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廠家回收瓶蓋換購的規則,大量回收不中獎的瓶蓋,將其「改造」成中獎瓶蓋,然後低價出售給零售商,零售商再讓廠家回收。
那麼如此一來會造成什麼樣的情況?
最終的情況則是,經銷商變相的可以從廠家手中拿到大量的「低價中獎飲料」,而飲料廠家則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據悉,在紅牛飲料賣得最火的生活,有人通過紡織生產一批中獎的瓶蓋,就獲利高達近千萬元,而這些瓶蓋的來源因為在經銷商上統一收購,並沒有標識來源,查起來也十分困難。
並且這裡邊也涉及到廠家的信譽問題,如果全部不予以兌換,那麼飲料生產廠家的信譽肯定會爛大街,到時候經銷商和消費者都不買帳,那麼損失則更為嚴重。
所以,現在飲料廠家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坑自己」的情況,已經取消了「再來一瓶」這樣的促銷活動,取而代之的最新的營銷手段則是「一元換購」、「買一送一」等最直接的方式。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