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眾人都想佔有的清明上河圖,又有幾人了解其中含義呢?

2020-12-21 老曹讀歷史

《清明上河圖》的仿製品,而真品《清明上河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在中國美術史上,《清明上河圖》可謂是一幅最具傳奇色彩的作品,也是歷朝歷代被臨摹的最多的一幅作品。從古至今關於《清明上河圖》版本的考證、真偽的爭辯有著許許多多的傳說和不解之謎。千百年來,歷朝歷代的皇官貴族、文人墨客對於《清明上河圖》的求取和收藏從未停息過。《清明上河圖》真跡是如何現世的?它的作者張擇端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1912年2月12日,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滿清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走下了皇帝寶座。溥儀從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一直有出國留洋的夢想。為了離開皇宮後能有充足的經費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想到了皇宮中收藏的大量珍寶、字畫。由此,歷經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清明上河圖》,再次開始了它神秘而漫長的旅程。

離開了皇帝寶座的溥儀利用自己的一些特權在1922年11月16日—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時間裡,以「賞賜」其弟愛新覺羅溥傑的名義,將書畫手卷1285件、冊頁68件移出皇宮。

愛新覺羅·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

這些中國曆朝歷代珍貴的書畫精品,每一件都價值連城。其中,《清明上河圖》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明代畫家仇英仿畫的《清明上河圖》以及明代其他畫家以蘇州為背景仿畫的「蘇州片」《清明上河圖》等。其中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堪稱中國美術史上的稀世神品,也是歷朝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的珍品。

1932年3月8日,溥儀在侵華日軍的操縱下,帶著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寶、字畫,從天津遷往長春,就任偽滿洲國皇帝。這樣,《清明上河圖》又陪伴著溥儀在長春度過了長達13年零4個月的歲月。

1945年,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儀遷都通化,所謂的遷都實際上就是逃亡。溥儀請山田乙三寬限三天時間打理行裝。他從大量的珍寶、字畫當中精選了一些珍品帶往通化,剩下的珍寶字畫被一些侍衛哄搶。其中,四個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有哪一卷被溥儀帶在身邊?又是哪一卷流失於民間?人們不得而知……

溥儀帶著一部分珍寶、字畫和家眷,匆匆逃往長白山腳下的小山村——大慄子溝,3天後又匆忙趕往瀋陽。被遺棄在大慄子溝的大部分珍寶、字畫,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燒毀,一部分最後被解放軍收繳。

1945年8月19 日,溥儀在瀋陽機場乘飛機準備逃往日本,飛機起飛後被蘇聯紅軍迫降,溥儀和他的隨從人員以及隨身攜帶的珍寶字畫被蘇聯紅軍截獲。溥儀被蘇聯紅軍遣往蘇聯赤塔,後轉至伯力,五年之後被遣送回國,四個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東北局文化部開始著手整理解放戰爭後留下的文化遺產。書畫鑑定專家楊仁愷先生打開一卷殘破的畫卷時,頓時驚呆了,這幅畫卷的最後記載有「翰林張擇端,宇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茸寶之。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

被凝為張擇端早期所畫的作品—《金明池爭標圖》

這幅精品畫卷,即為被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自此,失蹤多年的稀世國寶終於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時張擇端在翰林圖畫院任職。善畫風俗畫,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等。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

對於張擇端的身世,史書上未見任何記載,千百年來一直是一個難解之謎。些專家認為張擇端是南宋人,還有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金代人,但多數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北宋人。

認為張擇端為南宋人的專家,主要是根據明晚期書畫家董其昌在《容臺集》中對《清明上河圖》的推測:「南宋時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清代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中記載:「《清明上河圖》乃南宋人追憶故京繁盛也。」

認為張擇端是金代人的專家,是根據《清明上河圖》最早的題跋出自金代人之手,並且兩宋畫院均不見張擇端著錄而推斷的。

然而,更多專家學者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研究考證,認為張擇端是北宋人。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後面最早的金代張著題跋中註明了張擇端的身份為「翰林」,並且進一步指出,張擇端遊學於京師,善於畫「界畫」,尤其喜歡畫車水馬龍的場面。張著的題跋是關於張擇端身世的最早記載,也是唯一的記載。他所提到的向氏究竟是何人,已經無法考證,且向氏所著的《評論圖畫記》一書也不曾見於著錄,這給專家學者的研究和考證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但是根據最早的金代張著題跋,張擇端是北宋人的觀點最具說服力

至今,在開封民間還流傳著張擇端與《清明上河圖》的故事。

「清明」與「上河」是何意義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如此巨製一定有其寓意,那麼「清明」與「上河」是什麼含義呢?

研究《清明上河圖》的專家學者通過對「清明」的考證得出三種觀點:一是「清明節」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

宏篇巨製而又不失精微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局部)

持「清明節」觀點的專家學者,有已故文物鑑定專家鄭振鐸和書畫鑑定專家徐邦達等。鄭振鐸甚至明確指出就是清明節這一天。

持「清明坊」觀點的專家學者,是已故河南開封中學老師孔憲易。1981年,孔憲易在《美術雜誌》上發表了《清明上河圖——質疑》的文章,文章中通過對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飾等考證研究,認為畫的是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據是,當時東京城劃分136坊,外城東郊區共劃分3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持「清明盛世」觀點的專家學者,是著名鑑定專家史樹青先生,他指出:「清明非指清明節這一天,而是作為稱頌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許多專家學者對於《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有著諸多的解釋與爭論。那麼《清明上河圖》中的「上河」又是什麼含義呢?長期以來一些專家學者對「上河」二字的含義也有諸多解釋,其中主要有幾種觀點: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是指「河的上遊」,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即「上墳」之意,還有專家學者認為「上河」即「趕集上街」之意。

開封市清明上河園,仿照《清明上河圖》

根據《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去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根據這段文字可明曉,由西北向東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專家認為「上河」即「在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

然而,也有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根據《清明上河圖》明代李東陽的題跋記載:「上河者雲,蓋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這就是一些專家學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墳」 一說的重要依據。但還有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觀點,認為「上河」不能作為動詞解釋,而應該作為專用名詞解釋。如果按名詞解釋,「上河」應該是指御河。

也有學者提出疑義,雖然《清明上河圖》中展現了氣勢恢宏的繁盛景象,但是《清明上河圖》中也描繪了乞討的乞丐、流浪漢、街上跑著的豬、官衙門口坐著的懶散的士兵,這些與太平盛世相悖的另一番景象又該如何解釋?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佔有《清明上河圖》,但又有幾人能夠完全了解其含義呢!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傳世精品名畫-《清明上河圖》知識鑑賞
    一、《清明上河圖》畫家小傳《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又字文友,今山東諸城人。青年時期生活在汴梁,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善界畫,人物、城郭、市街、舟車等。
  • 他「篡改」了《清明上河圖》-虎嗅網
    2018年,他用波普藝術的畫風仿製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部分場景,讓古人穿上潮牌、潮鞋,然後「把我所有的經歷、我的童年、熱愛的事物、尊重的人,都放到《潮代》裡」,有趣地記錄下這個潮流時代裡的眾生相。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想必大家都知道,就算不了解其中的細節,也會知道中國有這麼一幅規模宏偉的畫作。這幅畫長528釐米,寬24.8釐米,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一幅受人歡迎的巨作。畫中所描述的是北宋年間的都市生活,裡面的每一個景象,每一個角色都畫得非常細緻、清晰。
  • 90後玩家在虛擬世界神還原清明上河圖和故宮,網友:這也是匠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我的世界》這款3D高自由度沙盒遊戲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儘管沒有華麗的畫面和特效,但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的三維空間中通過玩樂高積木那樣堆積拼湊方塊從而輕而易舉地搭建出小木屋或城堡,這款遊戲也因其開放性受到全球玩家的追捧。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在小茶館、高級餐廳裡的,或者站在街頭巷尾的人,都展露著笑顏。清閒的人非常多,有幾十個人圍著聽說書先生講故事,幸福指數很高。我們看文藝復興以後的地中海,尤其是義大利、法國,它的城市中間都有一個小廣場,很多人都在那裡喝酒、談天。在中國好像從來都沒有這樣一個概念,但是《清明上河圖》裡,通衢大街裡面都站滿了人,在那邊聊天、打招呼、談話,甚至不理周邊的車輛。
  • 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是怎麼流傳到故宮博物院的?
    宋徽宗所收藏的珍貴字畫、奇珍異寶,連同《清明上河圖》在內,都被金人捲走。隨後,《清明上河圖》一直在金國流傳。金國官員張著是宋徽宗之後的第一個主人。他在《清明上河圖》用85個行楷題跋,介紹了作者張擇端的生平:「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清明上河圖」之謎作為一幅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的長卷畫作,《清明上河圖》中約有824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這些栩栩如生的細節,讓北宋時期的汴京面貌躍然紙上。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用《清明上河圖》的書籍,帶孩子跨越時空,一覽大宋風華
    而清明上河圖有非常豐富的內容, 其中會有十分細緻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梁等建築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苟。所以,它真的可以作為我們與孩子一起看名畫的首選。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但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幾乎每隔十年才能公開展示一次,能親眼所見真跡並近距離觀賞的機會,實在難得。不過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你把《清明上河圖》帶回家慢慢欣賞!畫面中出現的衙署、掛攤還有寺院等,讓觀賞者自然地了解到當時人們的生活。這是一家肉鋪,裡面坐著的人應該是老闆。店門口圍著一堆人,在聽一個大鬍子講著什麼。本圖的背景是一個規模較大、裝飾華麗的酒樓,叫孫羊店,裡面賓客滿座,生意火爆,一副太平盛世中的繁華都市之景。三個挑夫正在水井取水,一個正拉動繩索取水,一個正把吊桶往井裡放,還有一個剛剛到,正在放下水桶。
  •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哪幅畫的藝術價值更高,為什麼?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都是國寶級存在,不可能出售,所以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這種作品,往往又寄託了各自的民族情感,所以在不同國家,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我們不妨把思路轉換一下,把這兩幅畫,分別和自己國內的作品相比,看看有什麼特點,即使有所偏頗,也不容易引起爭論。
  • 一幅畫展現了一方小世界,清明上河圖放大了一百倍是什麼效果呢?
    一幅畫展現了一方小世界,清明上河圖放大了一百倍是什麼效果呢?古代的人民沒有現在發達的科技水平,但是他們照樣是創造了許多的我們無法模仿出來的東西,很多的歷史文物為我們解開了眾多謎團,古代到現在也是留下了很多非常著名的東西,其中文學作品中最著名的還屬《清明上河圖》了,這幅圖畫全長五米多,其中描繪了許多的事物,包括花鳥蟲魚畜生和人,可以說這一幅畫的地位無人能及,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 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揭曉,824個人物逐一「復活」
    上個世紀50年代,在東北博物館的臨時庫房中,有幾幅畫卷被翻開,其中就包括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3年後,博物館舉辦了「偉大祖國的古代藝術特別展」,張擇端的這幅名畫首次公開面世,很快引起了國內外數十個領域學者的關注和興趣。
  • 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推出 解讀名畫背後故事
    冶文彪列舉的《清明上河圖》中的兩處線索。 冶文彪   名畫《清明上河圖》大家都聽說過,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嗎?日前,作家冶文彪出版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一書,展示了他對這幅畫的解讀。  考證歷史 小說作者列舉三個疑點   冶文彪認為,《清明上河圖》是作為翰林畫師的張擇端獻給天子宋徽宗的盛世圖卷,整幅圖都一片繁榮,唯獨畫中央安排這樣兩場危急事故,顯然是有意設計。但宋徽宗作為《清明上河圖》的第一個收藏人,並親自在卷首題五籤,顯然《清明上河圖》的寓意契合了他的心意,那「畫眼」處的這兩場極不和諧的事故是宋徽宗授意嗎?  此外,冶文彪還列舉了三個疑點。
  • 《清明上河圖》裡的那道城門,是「汴京保衛戰」中的哪道門?
    在《清明上河圖》中,只出現了一道城門,就是在接近軸底的地方,整幅畫的1/6處。城門左側,就是城區;城門右側,就是城外,也就是郊區。這樣看:《清明上河圖》大部分都是描寫的汴京城外的景色。在金兵打來以前,我們可以看到:汴京城的城門是比較鬆懈的,甚至連2個像樣的站崗士兵都沒有看到。也許在他們心中,永遠也不會想到汴京城有朝一日會成為戰火紛飛之地。
  • 《清明上河圖》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究竟在預言什麼!
    戳圖購曾幾何時,對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大部分的人都會聽說或認為,這幅畫是展示了北宋開封的清明繁華景象。從畫的整體上看,不得不感慨一句,好一幅描繪百姓安居樂業,事業繁榮的和平盛景畫。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並不是的。
  • 宋朝軼事: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其中有一位擅長風俗畫的畫師,名叫張擇端。張擇端遊學汴京時,被京城繁花似錦的景象所震撼,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於是決定繪製一幅長卷,將汴京畫進畫中。經過眾多專家進一步考證,最終確認,楊仁愷發現的這冊《清明上河圖》就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真跡。至此,名畫現世,意寓新中國必將繁榮昌盛。三、帝王的寵兒清明上河圖歷來都在帝王的必選收藏清單裡,曾5進5出歷代宮廷。
  • 從《清明上河圖》看,北宋東京城酒店建築是什麼樣的,有何特色?
    《清明上河圖》中的房屋建築,大體可以分為五種形式,即村宅地、城樓寺院、官僚宅第、城市居民和商業店鋪,其中佔比最大的是商業店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宋商業建築的特色有哪些。宋代的商業建築形式有哪些?宋以前的城市一般都是某一行政區域的政治中心,長期實行「坊市制」,將坊與市分隔開來。
  • 《清明上河圖》:商家鱗次櫛比,如何脫穎而出?全靠「廣而告之」
    清明上河圖宋代重文抑武的政策導致軍事實力的下降,皇帝不想和國家周邊的少數民族發生戰爭,想使用金錢向他們進貢獲得國家的和平,那麼錢從哪裡來?自然要從百姓,所以要做的事情就是讓百姓富起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經濟環境下,我們可以通過《清明上河圖》了解一下當時宋代的商業廣告。宋代歷史背景下的《清明上河圖》隨著宋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宋代的時候出現了「市」,並且市和坊(居民住宅區)實現了融合,交易區進行了擴大,在《東京夢華錄》中有這樣一段話:「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
  • 《清明上河圖》全卷長5米,最精華的是哪一段?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留傳至今的北宋風俗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在這麼長的一幅畫卷裡,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汴京的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