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2020-12-06 一條

《清明上河圖》是一個傳奇。

這幅長5.29米、寬24.8釐米的絹畫,

由張擇端創作於公元1111~1120年間。

隨後,它七次進宮,又六次出宮,

一度被有記錄的15位私人收藏者收藏,

又在長達370年的時間裡不知去向。

歷經千年,無數坎坷,

它奇蹟般地被完美保存下來。

《清明上河圖》局部

畫中藏著684個人物、

95匹畜牲、122座房屋、

29艘船隻、15輛車、

20多家店鋪、8頂轎子……

真實還原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空前盛況,

有人說它:「不是照片,勝似照片。」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

《清明上河圖》真跡重見天日後,

興起了一股研究之風,

諸多爭議也隨之而來:

這到底是不是一幅政治畫?

是何人、何時而畫?

專攻中國城市發展史的薛鳳旋教授,

研究《清明上河圖》長達20年,

另闢蹊徑從200多個細節入手,

不但解決了以上兩個爭議,

還解讀出汴京的城市布局、

政府管理、商業形態、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寫成新書《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

北宋就有菜籃子區、倉庫碼頭區和城市副中心?

汴京的基礎設施如何?

百姓都有怎樣的夜生活?

創業被鼓勵嗎?

政府都怎麼管理營業執照?

當時的科技有多發達?

自述 | 薛鳳旋 編輯 | 倪楚嬌

我叫薛鳳旋,在香港大學教過30年書,現在退休了,主要研究的是中國城市的發展史。從5000年前最早的初城(即文明前的大型非農業聚落)開始,怎麼經過夏商周,一直到我們現在。

研究到宋代的時候,當然就免不了要注意《清明上河圖》。它最偉大的地方在於「真實」二字。

畫家張擇端對其中684個人物、95匹畜牲、122座房屋、29艘船隻、15輛車、20多家店鋪及8頂轎子,都描繪得真實且縝密。為我研究北宋時的汴京,提供了很大的依據。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這本新書,是我前後一共研究了20年之後的一個作品。主要的思路是用畫來講故事。

畫本身太複雜了,所以我只挑出了最重要的200多個細節來闡釋。這些細節,表現了當時的政府管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市容的面貌、它的建築和城市經濟的方方面面。

《清明上河圖》裡的「菜籃子區」

汴京布局:

菜籃子區、碼頭區、副中心、市中區

北宋之前的城市,主要是行政和軍事的功能。工商業和娛樂的活動,被圈限在有限的範圍內。真正出現我們所理解的「城市」,是從宋朝開始的,它開始兼具商貿、工業的功能。

雖然《清明上河圖》只畫了汴京一隅,但從中可以窺見非常成熟的城市規劃。

畫卷的開始是一片郊區的景象,你會看到大片的田野和幾個農家。這個區域,我把它稱為菜籃子區,就是農村,它負責城市的菜、肉供應。

《清明上河圖》裡的「碼頭區」

繼續往裡走,可以看到大量的船停靠在岸邊,搬運工人在將一袋袋的貨,從船裡運到岸上。

《清明上河圖》裡的「碼頭區」

周邊出現了很多配套的小店,裝飾都比較簡陋,像是一些「快餐」店、小茶鋪。這裡便是倉庫碼頭工作人員用餐的地方。

店裡面幾乎沒什麼人,應該是剛過午飯的時間。這片區域,我們就叫倉庫和「海港碼頭區」。

《清明上河圖》裡的「城市副中心」

《清明上河圖》裡的官宦之家

過了虹橋了,就已經非常接近內城了,車水馬龍,非常繁忙。大酒家開始出現了,賣香料的、賣藥的、各種高級的旅館,包括兩戶官宦之家的大宅。算是城市副中心。

《清明上河圖》裡的「稅收衙門」

再往裡走,就能看到一個城樓,那就到了真正的主城了。最先碰到的就是司門郎中(管稅收的官員)的辦事處,他的背後有「稅例告示」,旁邊有大型的公秤,還有吏人幫他清點貨物。從城外往內城運貨物,都需要交納「過稅」,過稅是2%。接著出現的是畫中最大規模的孫羊正店。真正的鬧市區到了。

《清明上河圖》局部

爆棚的幸福指數:

基礎設施完善、夜生活豐富、市場自由

整幅畫裡一共有684個人物,有80%的老百姓都很快樂,很清閒。在小茶館、高級餐廳裡的,或者站在街頭巷尾的人,都展露著笑顏。清閒的人非常多,有幾十個人圍著聽說書先生講故事,幸福指數很高。

我們看文藝復興以後的地中海,尤其是義大利、法國,它的城市中間都有一個小廣場,很多人都在那裡喝酒、談天。在中國好像從來都沒有這樣一個概念,但是《清明上河圖》裡,通衢大街裡面都站滿了人,在那邊聊天、打招呼、談話,甚至不理周邊的車輛。這樣一個社會裡巷裡,人與人之間緊密的交往的景象,對我有很大的觸動。

《清明上河圖》局部

這得益於當時開明的士大夫階層。

首先他們承擔起了基本的責任,基礎設施弄得很完備,給老百姓安全、方便、舒適的生活。

整個城市裡面,一共有300多口官井。細看它的設計,非常用心的。它可以同時供4個人打水。旁邊有圍起來的矮牆,保護取水的空間不會被臨近的房屋侵佔。井的四周,用磚鋪砌,而且是中間高,四周矮,防止汙水流入井口。

再看挑水的人,他們有統一的服飾,說明了他們是專業挑水的,有挑水公司的存在。

《清明上河圖》局部

還有專門修建的水溝,用來排雨水、洪水。兩邊種了一排樹,用於鞏固岸邊的泥土。

《清明上河圖》局部

虹橋旁邊有風向標,方便船隻做過橋的準備。汴京曾出現過很多船過橋的意外,後來就有一個聰明人發明了虹橋。這個橋比較高,船隻要放下桅杆,就能過去。但是過橋的時候,還是怕船會碰撞到兩邊的岸。所以橋下,專門設計了可以走人的空間,讓人可以監督這個船,安全地過去。虹橋都是由官府建造和管理的。

而且,士大夫們還有一個長遠的眼光,創造了城市的競爭能力。汴京它有一個核心競爭力,就是對外的通達度,汴河連通著運河。汴河帶進來的不光是城市收稅,也讓汴京成為一個北中國的商貿中心。好東西通過運河都集中在汴京,你全國都要來這購買,是不是?

《清明上河圖》裡的小商販們

其次,他們在政策上很放鬆,給了市場很多機會。當時政府有一個規定,個體戶、小商販、擺地攤的小販不收稅,鼓勵創業。所以在街上,你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小販,賣藥的、賣鐵器的,修鞋子的、賣饅頭的,還有賣清明節柳條的,整個市場非常繁榮。

唐長安城復原圖

《清明上河圖》局部

可以說北宋的汴京,是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在宋朝以前,你會聽到「東市」、「西市」,如果你要買東西,只能在官定的「市」裡面去買,它是一塊被圈起來的區域,而且是有宵禁的,這叫裡坊制和市肆制。但在北宋,就已經沒有坊牆了,所以沿街、沿河、沿橋,都有商鋪了。

以前開市和休市的時候,都會敲鼓、敲鐘,這是政府在控制商業活動。到北宋就已經是政府明令,取消宵禁,可以24小時隨意按照你的行業的需求來營運。

《清明上河圖》裡的「霓虹燈」

有了在夜間營業的許可,「霓虹燈」就應運而生了。你看這些店鋪的外面都有一個燈箱,太陽下山以後,用很薄的紙糊成的一個箱,裡面放一根大蜡燭,白紙上面寫上店名、商品,就等於我們今天的霓虹燈了。這個場景被《清明上河圖》如實記了下來,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

《清明上河圖》局部

宋朝酒文化達到頂峰,

背後是一套縝密的系統

非常值得單獨拿出來說的,是到北宋達到頂峰的酒文化。

據清人統計,宋朝是編寫酒經最多的朝代,酒的品類林林總總,光名酒就有280多種。釀酒業雖然空前繁榮,但卻由政府牢牢掌控。這是我這本書中,一個非常重大的解讀。

所有賣酒的地方都必須註冊登記,並按照規定展示官定的標誌:酒旗和酒斾。從圖裡,可以看到一共有大、中、小三種類型的酒家,分別是正店、腳店和拍戶。

《清明上河圖》裡的「孫羊店」

正店是最大型的酒家,整個汴京有72家正店,政府給它一個專門的可以釀酒的牌,它能夠自己釀酒,也可以批發酒。孫羊正店就是其中一家,它是以羊肉為主要的食鋪,但是它的酒也是非常好的。

《清明上河圖》局部

在孫羊正店的店鋪,你可以看到幾樣高檔次的東西。比如這個梔子燈,就是表示,這裡面有陪酒的女郎,它有很多貴賓房,裡面有女孩子陪酒,陪你唱歌,有些甚至是妓女。

另外,它有紅杈子,就是一圈圍在酒樓外面的柵欄,這紅杈子是有名堂的。它表明,以前曾經有皇帝到過這家店,他覺得味道非常好,以後還想吃。所以紅杈子是一個身份地位的象徵,是皇家特許的東西,不是每個店都可以有的。

《清明上河圖》局部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另外,你還能看到「彩樓歡門」,孫羊正店的歡門上綴滿了花球、花枝,以及當時最時尚的吉祥天鵝裝飾。這種圖樣,你可以在《韓熙載夜宴圖》的侍女衣裙上找到。彩樓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店面的大小、運營的規模。

《清明上河圖》局部

還有一個小細節,在正店後面,你能看到堆得像山一樣高的空酒罈,這表明,它是做釀酒和批發生意的。然後前面還有一個小店,有8個大的木桶,都是裝酒用的木桶,它是批發用的。

《清明上河圖》局部

第二級是腳店,也是一個樓閣式的,兩層高,非常漂亮,它也有酒旗和酒斾,它也有紅杈子,它也有燈箱,但是它沒有陪酒女郎這個功能。二級店不能釀酒,也不能批發酒。

《清明上河圖》局部

那麼除了這2種以外,還有6個小店,它們就只有酒旗和酒斾了。普遍開在比如近郊的小路旁、碼頭旁,服務的是比較下層的市民。

從這一套管理系統來看,北宋政府是非常重視酒業的。因為神宗(1077年)的時候,酒稅佔全國總稅收的18%左右。政府對私自釀酒、私自售賣的行為有嚴懲,而且釀酒的原材料「酒麴」僅掌握在官府手裡。私釀酒75斤,或者釀酒麴15斤,就判死刑。

這些發現,對我們研究經濟社會史非常重要。因為在1000年前,全世界都流行飲酒,比如埃及、歐洲、阿拉伯帝國、東羅馬……但沒有一個歷史文獻清楚地告訴我們,酒業對政府的稅收的貢獻是怎麼樣?酒的流行渠道是哪些?《清明上河圖》卻給我們直接畫出來了,再對照歷史資料,我們就有了一個很清楚的認識。

《清明上河圖》局部

領先世界的科技

除了城市管理、工商業活動發達外,當時的汴京在科技上也是領先世界的。

北宋最後這幾十年了,大部分汴京人都是以煤作為他們的燃料。這個圖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煤的專賣店,店鋪裡堆著一袋袋煤,老闆在一旁稱煤,旁邊還有一支運煤的驢隊。

《清明上河圖》局部

這是碼頭的貨船,可以看到有瓦灶和放煤的簍。

《清明上河圖》局部

在文人的書房裡,你也能看到煮茶用的煤灶。我們能夠在家庭裡使用煤,比西方最少早了500年。

《清明上河圖》局部

我書裡面還提到了鐵器的使用。北宋時,鐵器已經被用來做船的鉚釘。

《清明上河圖》局部

在一個小攤位上,可以看到賣的是一般家庭用的,小的鐵質工具。說明鐵器在當時的中國已經相當普及,這又是領先世界的。

《清明上河圖》裡的漕船

我們再來看,畫卷裡所畫的船隻。張擇端一共畫了29條船,一共有6種類型。每一種的設計都不一樣。

第一種是漕船,船身扁平、寬闊,載貨量很大,所以才能開得更穩。每30船編為一個船隊,屬於國家擁有,每年都要去長江和淮河流域運糧食回來,屬於超大型「國有船運企業」。

《清明上河圖》裡的客貨混合船

這是客貨混合船。上層是住客的,下層是載貨的,以載貨為主。基本上屬於私人擁有、經營的,屬於當時的「大中型企業」。

《清明上河圖》裡的客船

接著是客船。它的特點是船身窄長,甲板前突出,上部的建築整齊寬敞,速度比較快。它比較豪華,窗戶很多,也有很多客房。屬於「私人大型企業」。

《清明上河圖》裡的畫舫

還有遊覽觀光的畫舫。船頭、船頂都有觀景區,兩邊都開滿了窗戶,方便你看兩岸的風景。

《清明上河圖》裡的餐船

還有專門用於餐飲的船,它可以移動,但是基本停靠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人們可以進去喝酒,更豪華,很寬敞,也提供很多的飲食。

《清明上河圖》裡的工作船

最後一種就是工作船,比較小型的,從大船上運客人到岸上,或者是搭載少數幾個客人到一些小地方去的。

這裡,我真的要感嘆張擇端的偉大,他筆下的細節,堪稱工程設計圖。

最近,從南海的一些沉船裡面證明,宋朝時期的船,的確如畫中所畫。很多日本學者專門就研究《清明上河圖》的船,中國船舶協會也專門出了一本專著。大家異口同聲:沒有《清明上河圖》,我就不理解,宋朝在航海上的發展具體到什麼程度。

我們建橋的專家同樣是花了幾十年,都不能夠解讀歷史記載的虹橋是怎麼造出來的。因為用石頭做不了,那個年代鐵的產量沒有這麼高,那怎麼用木頭做呢?想不通。後來《清明上河圖》的真本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後,他們才弄明白。

《清明上河圖》裡的內城角門

這是一幅政治畫嗎?

有關這幅圖,學術界裡有很多的爭議。

首先,這是不是一幅政治畫?是不是張擇端想通過畫卷,來給徽宗表達一些意見,告訴他,當時社會存在很大的危機,你要小心?

有人論證說,畫中的城牆沒有防禦措施,裡面既沒有駐士兵的地方,也沒有武器。在仇英和清院本裡,城牆裡面既有士兵,也有武器,甚至還有標語「警惕外患」。但是真本裡,沒有畫這個。因此,就有人認為,這是張擇端有意為之,是要告訴徽宗,現在我們疏於城防,很危險的,隨時會被人家攻擊。

但是實際上,《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內城角門。整個汴京的防守,主要的兵營都放在外層。外城的12個城門都是非常堅固的,有兩層、三層甕城。並且宋史講得很清楚,在甕城裡面,有幾道門,駐有多少士兵。

那圖中所畫的是內城門,自從外城牆建成後,就主要是一個徵稅的地方,因為有很多從物流倉庫區進內城的商品。

我認為這些爭議,其實圖中有諸多細節已經進行解答了,只是有些人裝作看不到。或者明明圖上沒有畫的,他就開始思考,為什麼不畫?是不是故意不畫?

《清明上河圖》局部

另外一個說法就是防火系統。宋朝本來有很嚴格的防火系統,有些人看完卻說,圖裡看不到防火樓。

最後他們終於在郊區,找到了一個位置比較高的小建築物。他看到裡面沒有人,也沒有報警的鼓,他就說「疏於防守」。

有一個學者進一步想像,他說原來這裡是一座望火的高臺,後來被人推倒了一半,在餘下一半之上建了一個亭子。它本來是消防員住的地方,後來被霸佔了。其實這就是一個小茶樓,後面高臺上的亭子是小茶寮。它處的位置三面都是菜田,根本沒有樓房,防火也不用在那邊防。

《清明上河圖》局部

其實畫中的城樓就是防火樓,畫家畫得很清楚,城樓上面大殿裡有一個大鼓,還有一個人站在殿外,往城內瞭望。

《清明上河圖》局部

另外一個很受歡迎的例子是,有學者假想張擇端在畫的結尾提出了「三問」。在畫的最尾端,有一個人在問路,他的附近有國醫趙太丞的家,是個賣藥的場所。往下,有一堆人在聽故事,他們隔壁離開大路只有一小段距離的房子前,掛了一個「解」字的市招。

結果這位學者就說,這是這張畫的主旨——三問。問路,我們的國家路在何方,往何處去?問醫,這個國家這麼多病,該怎麼醫治?問命,就是算命,卜問國運如何。

《清明上河圖》局部

我覺得這是過分解讀,過分主觀。這個「解」字的招牌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裡是間當鋪。漢唐叫「典當」,到宋朝了就叫「解庫」。當鋪要位置適中,在人流多的繁華地帶,但亦要旺中帶靜,進出口要求隱蔽。

所以我覺得,要尊重畫家,他畫裡畫的是什麼,我們也要通過歷史文獻,去幫助我們解讀。

《清明上河圖》裡的說書人

每個人都很快樂

這幅畫是什麼時候畫的?

第二大爭議,是關於這幅畫的成畫時間,是北宋?南宋?還是金朝?

我認為,這幅畫不可能是南宋、或者金朝的人,因為懷念當年的汴京,通過記憶畫出來的。這樣嚴謹的構圖,清楚的細節,一定是當時實物就在他的眼前,而且他對實物觀摩了不下幾十次,打了多少草稿,才將不同的船、不同的車,這麼詳細、具體地畫出來。

但是,這幅畫是不是政和至宣和年間,特別是徽宗最後這5年畫的?我開始懷疑了。

因為徽宗執政的後半段,黃河大水,還有宋江、方臘之亂。江蘇、浙江、江西、安徽,4個省都亂了,而汴京的米糧主要就是靠它們。這個時候,畫家有沒有心情這麼詳細地,這麼小心地畫畫?而且畫中的百姓都非常快樂,如果是戰亂期間,應該不會這個樣子吧。

我猜測,它可能是神宗年代,熙寧改革之後畫的,當時是太平盛世。

《清明上河圖》上張著的題跋

我們目前對於張擇端是誰,畫作於何時,是否被宋徽宗收納和題字,都是基於金朝的張著、元朝的楊準和明朝李東陽的題跋。但現存的真本,並沒有宋徽宗的字和印,這是為什麼?

我認為,張擇端不是王室畫院中人,而是個翰林學士。作為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花了至少數年的心血,來完成此作。要知道。當時這種畫並不流行,流行的是寄意的文人畫或花鳥山水。就因為不從眾,所以他的畫自然不會被納入宣和畫譜。

我猜測,這幅畫一直到明朝,可能都只在民間流轉。但為了提高它的身價,金人張著作出了向氏評語的假說,把《清明上河圖》說成是「神品」。

之後是元朝的楊準,我們從他的跋知道他自稱素士,是個平頭百姓,沒有官位,但他卻能花重金買此畫,應是個富商,並可能是從投資角度購買此畫,他是首位具體說畫前有徽宗的題名的人。這時已經是張著題跋後166年了,賣畫給他的那個不知身份的人可能加添了仿製的徽宗標題和印章,並且給了楊準一個「畫從元內府流出及其後流傳」的故事,以提高畫的賣點。至明代李東陽時更清楚說明,題的是五個字並有徽宗雙龍小印。

另外一個佐證是,後周至北宋初的郭忠恕,畫了以兩艘客船為主體的《雪霽江行圖》,宋徽宗看後十分興奮,他親自在畫上題字。張擇端畫的船,種類更多,社會內容更是非常豐富。徽宗如果看到定必大讚。因此估計他沒有看到,此畫也從未入內府。

我覺得畫作是北宋中後期作品不假,它是驚世之作亦不假,它沒有錄入宣和畫譜亦不假。但我比較懷疑徽宗曾親自標題,它曾入宋,金,元內府,以及楊準和馮保所說的流轉的事。

《清明上河圖》局部

當然,我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去證明我的猜測。這幅畫裡面的文章,真的越看越大。我寫這本書,就是向畫家張擇端致敬的,他一定是傾盡心力,才能把1000年前的中國城市文明,濃縮在了5米的畫卷裡。

題圖來源:《清明上河圖3.0》數字藝術展主辦方

把手機橫過來,滑動圖片

帶你看《清明上河圖》全畫卷

相關焦點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900年前,一幅《清明上河圖》,將北宋都城的盛世繁華、人文風貌盡收畫中。2.2米的畫卷中藏有豐富的信息,粗略瀏覽只能感受一時的視覺震撼,而畫中所蘊藏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值得後世仔細觀摩。三個挑夫正在水井取水,一個正拉動繩索取水,一個正把吊桶往井裡放,還有一個剛剛到,正在放下水桶。這是一家醫館,招牌上寫著「趙太丞家」,側面兩位婦女抱著孩子來看病,醫館的門口豎著幾塊大廣告牌,是為了招攬顧客。在這本書中,趕集、買賣、閒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的畫面都被一一立體還原;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被設計的井然有序。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我一樣,小時候曾讀過一個叫《一幅壯錦》的民間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老奶奶把在集市上買回來的田園畫,一針一線的織成了一幅壯錦。故事的最後,這幅壯錦裡的花草、房屋、山水全部變成了現實,從此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 用《清明上河圖》的書籍,帶孩子跨越時空,一覽大宋風華
    那些隱藏在畫中場景中的故事,關於畫卷背後的秘密也隨之解開。-《清明上河圖》是完整的嗎?有姊妹卷嗎??-《清明上河圖》畫的到底是「太平盛世」還是「觸目驚心」?-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與仇英本、清院本有什麼關聯與不同?
  • 名畫《清明上河圖》中隱藏的殺局:暗藏24具屍體,還有間諜藏身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主題並不是清明盛世,連清明節都不是。因為我們在畫面當中根本找不任何表現清明節各種習俗的痕跡,不管是掃墓、踏青還是野餐。這張畫裡也完全沒有謳歌盛世繁華,粉飾太平的意圖。他不知道有人把一件東西藏進了他的筐裡,那個小物件將撼動大宋的江山。虹橋上,靠北邊,一個中年男子也正趴在欄杆邊,向下張望那隻遇險的客船,他是北案房家客棧的店主,叫房敬,常日為了拉攏住店客商,常替客商作保。
  • 清明上河圖放大100倍 現驚天秘密
    清明上河圖這是一幅已經列入了國家文物保護級別的最高級別,畫中描繪的是北宋時期人們的市井生活。這幅傳世之作之所以成為世人追捧的國寶級文物,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年代久遠,保存完好。二是畫家張擇端在北宋時也是相當傑出的宮廷畫家,而《清明上河圖》是他僅存於世上的畫作了。
  • 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是怎麼流傳到故宮博物院的?
    張擇端完成《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後,並沒有命名,而是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本身就是一位在繪畫、書法、詩詞、收藏等領域取得極高成就的藝術家,見到這幅繪畫作品後讚不絕口,揮筆用瘦金體在畫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5個字,並且加蓋雙龍小印。由此,這幅畫就被稱為《清明上河圖》。宋徽宗是《清明上河圖》的第一個收藏者。宋徽宗對《清明上河圖》極為欣賞。
  • 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揭曉,824個人物逐一「復活」
    上個世紀50年代,在東北博物館的臨時庫房中,有幾幅畫卷被翻開,其中就包括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3年後,博物館舉辦了「偉大祖國的古代藝術特別展」,張擇端的這幅名畫首次公開面世,很快引起了國內外數十個領域學者的關注和興趣。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清明上河圖:中華民族盛世夢的傳奇圖騰與千年輪迴
    家藏私印屢易主,贏得風流後代誇。姓名不入宣和譜,翰墨流傳藉吾祖。獨從憂樂感興衰,空吊環州一抔土。豐亨豫大紛此徒,當時誰進流民圖?乾坤仰意不極,世事枯榮無代無。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今大理卿致仕鶴坡朱公所藏也,族祖希蘧先生之遺墨在焉。
  • 《清明上河圖》裡的那道城門,是「汴京保衛戰」中的哪道門?
    在《清明上河圖》中,只出現了一道城門,就是在接近軸底的地方,整幅畫的1/6處。城門左側,就是城區;城門右側,就是城外,也就是郊區。這樣看:《清明上河圖》大部分都是描寫的汴京城外的景色。在金兵打來以前,我們可以看到:汴京城的城門是比較鬆懈的,甚至連2個像樣的站崗士兵都沒有看到。也許在他們心中,永遠也不會想到汴京城有朝一日會成為戰火紛飛之地。
  • 宋朝軼事: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大喜之極,當即用他的「瘦金體」在畫旁題上「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蓋上了雙龍小印。至此,名畫問世,宋徽宗成了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後來,到清朝末年的800多年裡,清明上河圖一直蹤跡不明,流傳的故事也精彩絕倫。
  • 古往今來,眾人都想佔有的清明上河圖,又有幾人了解其中含義呢?
    由此,歷經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清明上河圖》,再次開始了它神秘而漫長的旅程。離開了皇帝寶座的溥儀利用自己的一些特權在1922年11月16日—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時間裡,以「賞賜」其弟愛新覺羅溥傑的名義,將書畫手卷1285件、冊頁68件移出皇宮。
  • 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推出 解讀名畫背後故事
    冶文彪列舉的《清明上河圖》中的兩處線索。 冶文彪   名畫《清明上河圖》大家都聽說過,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嗎?日前,作家冶文彪出版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一書,展示了他對這幅畫的解讀。布下奇局 線索就隱藏在「畫眼」中     在作家冶文彪看來,《清明上河圖》隱藏著宋徽宗布下的曠世奇局,而這個奇局的線索就隱藏在《清明上河圖》的「畫眼」中,「《清明上河圖》中最熱鬧的當屬畫中央的虹橋,而此時一艘要穿過虹橋的船正急急忙忙放下桅杆,船上、橋上、汴河兩側的行人都神色緊張。虹橋是整幅畫的『畫眼』,要解開這個奇局,就要從這裡入手」。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想必大家都知道,就算不了解其中的細節,也會知道中國有這麼一幅規模宏偉的畫作。這幅畫長528釐米,寬24.8釐米,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一幅受人歡迎的巨作。畫中所描述的是北宋年間的都市生活,裡面的每一個景象,每一個角色都畫得非常細緻、清晰。
  • 90後玩家在虛擬世界神還原清明上河圖和故宮,網友:這也是匠心!
    你能想像到有人能在遊戲遊戲中還原清明上河圖和故宮嗎?32位成員,20個月,100萬個方塊構成故宮除《清明上河圖》外,該團隊還在遊戲中以微縮的形式還原了清代的北京城,網友看後直呼震撼,紛紛表示,疫情期間,我們宅家做涼皮,大神宅家造故宮。據「國家建築師Cthuwork」團隊介紹,還原故宮的作品,從整理故宮資料內容、制定美術風格,再到實地考察,做建築規劃圖和示範建築,只是前期準備工作就花了3個月時間。整個項目由32位成員完成,前後歷時20個月,採用了一百萬個方塊構築。
  • 他「篡改」了《清明上河圖》-虎嗅網
    2018年,他用波普藝術的畫風仿製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部分場景,讓古人穿上潮牌、潮鞋,然後「把我所有的經歷、我的童年、熱愛的事物、尊重的人,都放到《潮代》裡」,有趣地記錄下這個潮流時代裡的眾生相。
  • 《清明上河圖》全卷長5米,最精華的是哪一段?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留傳至今的北宋風俗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在這麼長的一幅畫卷裡,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汴京的社會狀況。
  • 身為藝術家的宋徽宗卻沒有看出《清明上河圖》背後的隱義
    由張擇端所繪製《清明上河圖》,雖然顯現出一副盛世景象,但在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秘密,暗含著北宋朝在烈火烹油和鮮花著錦的背後,存在巨大的危機和隱患。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清明上河圖》,深入挖掘其背後的秘密。《清明上河圖》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畫作,甚至沒有之一。
  • 《清明上河圖密碼6》一霎風光盡,冷月照荒丘
    終於將《清明上河圖密碼》最後一本書看完了,心情久久無法平靜。雖然前面幾部的內容忘得七七八八,卻跟隨著作者的描述,一一補回了前五部遺留的問題:地牢裡的紫衣客如何做到憑空消失?看那情形,行兇者並非一人,至少有三五個幫手。恐怕也是毛重威主使,當眾處決。眾人被鎖起來時,自然都曾被搜身,只有內奸身上能暗藏匕首。有兩間房床上有血跡,屋主應該是被匕首所殺。其中一間牆角有一堆痰跡,韓車子有這個癖好,愛朝牆角遠遠吐痰,那間房自然是韓車子所住。另一間房則極整潔,毛重威平素最好潔,穿衣用物從來都極端整,那一間房應該是他住。
  • 趣說《清明上河圖》:酒水裡隱藏的盛世危機
    今天咱們來說說《清明上河圖》中關於「酒」的趣事兒。簡單來說,張擇端畫這張《清明上河圖》,就像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樣,有太多的需要抒懷的事情。而對於張擇端來說,其實他是在進行曲諫,也就是委婉的向宋徽宗諫言,繁盛的汴京城有很多危機在裡頭,盛世危圖。您看看汴京城有很多社會問題啊,官家您應該警醒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