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展現了一方小世界,清明上河圖放大了一百倍是什麼效果呢?

2021-01-07 大約時過遷境

一幅畫展現了一方小世界,清明上河圖放大了一百倍是什麼效果呢?

古代的人民沒有現在發達的科技水平,但是他們照樣是創造了許多的我們無法模仿出來的東西,很多的歷史文物為我們解開了眾多謎團,古代到現在也是留下了很多非常著名的東西,其中文學作品中最著名的還屬《清明上河圖》了,這幅圖畫全長五米多,其中描繪了許多的事物,包括花鳥蟲魚畜生和人,可以說這一幅畫的地位無人能及,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作者以鳥瞰式的畫法將整個將汴京這一地區的景色和事物全都描繪了出來,清明上河圖相較其他的作品顯得更加的清新淡雅,整幅畫採用了傳統的手卷形式,組織畫面採用的是散點透視法。

在畫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裡面的任何事物,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花花草草,沿街攤位裡面的人物描繪也是非常的清楚。那麼如果我們把這一副五米長的圖畫放大到一百倍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呢?第一個片段是兩個男子在一起動作非常的親密,其中有一個年齡稍大,看著裝應該是集市上的小攤販,這位年長者拿著一個東西在年輕人的臉上刮來刮去,許多的網友表示這是不是在掛黑頭或者粉刺啊,還是在刮鬍子?至少我們現在放大以後可以這樣理解,但是如果有別的意思的話可能只有作者知道了。

第二幅圖是一個男子手裡好像是拿著一個扇子在遮擋自己的臉部,從圖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三點原因,第一可能是天氣太熱別曬黑了,第二就是風大,第三就是旁邊路過騎馬的,或許這位做了什麼壞事,不敢以面示人,所以拿自己的扇子遮擋住了自己的臉,從這張圖片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到這幅畫在當時的做工是多麼的厲害了。

第三幅圖片可以分成兩部分看,在一個橋上,站著五個男人,都在張望水中,不知道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東西,並且還有一個男子在指指點點,但是還與一個顯然興趣不假顯得非常的庸散,第二部分就是幾個長相年輕的人,看著裝像是幾個書生一樣,在他們身後有一個乞丐在乞討,很顯然打擾了幾位才子的雅興,隨後其中一位應該是拿出了一些碎銀打發了乞丐,看乞丐的樣子還是比較恭敬的,相比給的一定不少吧。

清明上河圖是世界十大傳世名作,體現了我國古代宋朝時期百姓的生活情況,從我們之前放大一百倍的情況下可以看出,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是一位畫作水平非常的高的人物,整副清明上河圖每一個角落刻畫的都非常的細緻,他的出現不僅體現了我國古代的傑出人才輩出,更是體現出了在那時候中國古代宋朝時期的發達,文化水平的高端,不知道已經領先其他國家多少年了。

相關焦點

  • 專家將清明上河圖放大100倍後,有一個驚人的發現,這個人在幹嘛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大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畫非常的龐大,將當時北宋的都城汴京的生活風貌展現了出來,裡面人物眾多,形態各異,實在是上乘之作,很難想像他是怎樣畫出來的。因為描述的場景很多,雖然都有所展示,但是他們可能無法清楚地分辨出來。
  • 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放大100倍後,發現樹下一個男子在睡覺
    就拿書畫界來說,《清明上河圖》絕對算是一幅大作,由名人張擇端創作。該畫描繪了北宋的繁榮景象,對後世影響深遠,頗有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如果你將整幅畫放大100倍,不會為之驚嘆,你會知道什麼叫做巧奪天工。放大到這個倍數之後,你會發現一個難言場景:這個在樹下睡覺的人正在幹什麼?
  •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
    清明上河圖「騙局」,張擇端沒說的話,原來都在畫裡了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我一樣,小時候曾讀過一個叫《一幅壯錦》的民間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老奶奶把在集市上買回來的田園畫,一針一線的織成了一幅壯錦。故事的最後,這幅壯錦裡的花草、房屋、山水全部變成了現實,從此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想必大家都知道,就算不了解其中的細節,也會知道中國有這麼一幅規模宏偉的畫作。這幅畫長528釐米,寬24.8釐米,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一幅受人歡迎的巨作。畫中所描述的是北宋年間的都市生活,裡面的每一個景象,每一個角色都畫得非常細緻、清晰。
  • 清明上河圖放大十倍後:發現一個神秘人物,網友:那是外賣小哥?
    若是問道在中國人人皆知的一個古畫,基本上都是說《清明上河圖》。但很少有人知道,《清明上河圖》之中其實有三個版本。最近的是清朝的版本,遠一點的是明代仇英版本的,而原圖就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明朝和清朝的《清明上河圖》,按理來說其實都是北宋那一幅圖的摹本。
  • 清明上河圖一幅畫就五米多長,看放大後的人生百態,著實很有趣
    從古至今有才有學識的人總是特別的多,而那時候的著名的作品現在也是廣為流傳,尤其是那時候的文學人才,時常就會休閒的在一起對句子作詩,畫畫寫毛筆字什麼的,那時候的人很是優雅有情趣,那個年代的唐詩宋詞就在當代社會流傳,還有一些作品也都是著作了,比如一提到那時候的名畫大家都能想到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就是放到現在也是世界上僅有的
  • 清明上河圖放大100倍 現驚天秘密
    清明上河圖這是一幅已經列入了國家文物保護級別的最高級別,畫中描繪的是北宋時期人們的市井生活。這幅傳世之作之所以成為世人追捧的國寶級文物,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年代久遠,保存完好。二是畫家張擇端在北宋時也是相當傑出的宮廷畫家,而《清明上河圖》是他僅存於世上的畫作了。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清明上河圖》卻給我們直接畫出來了,再對照歷史資料,我們就有了一個很清楚的認識。《清明上河圖》局部領先世界的科技除了城市管理、工商業活動發達外,當時的汴京在科技上也是領先世界的。《清明上河圖》局部我書裡面還提到了鐵器的使用。北宋時,鐵器已經被用來做船的鉚釘。《清明上河圖》局部在一個小攤位上,可以看到賣的是一般家庭用的,小的鐵質工具。說明鐵器在當時的中國已經相當普及,這又是領先世界的。
  • 《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哪幅畫的藝術價值更高,為什麼?
    人們常說藝術無價,那是因為藝術價值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如果說一幅畫比另一幅畫藝術價值高,高多少?如何評判?很難說得清。《清明上河圖》和《蒙娜麗莎》都是國寶級存在,不可能出售,所以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我們不妨把思路轉換一下,把這兩幅畫,分別和自己國內的作品相比,看看有什麼特點,即使有所偏頗,也不容易引起爭論。一幅畫的藝術價值最主要的就是其美學價值,考慮到都是國寶級繪畫,東西方文化差異太大,美學價值反而更難評定,因此這裡不討論這些,只從客觀方面大致比較一下。
  • 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是怎麼流傳到故宮博物院的?
    1125年的一天,畫家張擇端終於完成了他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這幅耗費了張擇端14年時間創作而成的畫作,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的,集中展現了北宋都城開封店鋪林立、人煙稠密的繁華景象。
  • 中國十大傳世精品名畫-《清明上河圖》知識鑑賞
    提到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可謂世人皆知,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品鑑這幅傳世精品名畫的相關知識點,鑑賞它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不俗之處。一、《清明上河圖》畫家小傳《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時期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又字文友,今山東諸城人。青年時期生活在汴梁,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善界畫,人物、城郭、市街、舟車等。
  • 用《清明上河圖》的書籍,帶孩子跨越時空,一覽大宋風華
    再現虹橋、市井、城門樓三大主景,以及酒樓、肉鋪、醫館等六幅畫中細節。那些隱藏在畫中場景中的故事,關於畫卷背後的秘密也隨之解開。-《清明上河圖》是完整的嗎?有姊妹卷嗎??-《清明上河圖》畫的到底是「太平盛世」還是「觸目驚心」?-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與仇英本、清院本有什麼關聯與不同?
  • 古往今來,眾人都想佔有的清明上河圖,又有幾人了解其中含義呢?
    其中,《清明上河圖》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明代畫家仇英仿畫的《清明上河圖》以及明代其他畫家以蘇州為背景仿畫的「蘇州片」《清明上河圖》等。其中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堪稱中國美術史上的稀世神品,也是歷朝歷代皇宮貴族爭相收藏的珍品。
  •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將在新加坡展出
    新華網新加坡8月31日電(記者 陳濟朋)新加坡一家公司8月31日宣布,被譽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的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據展覽活動主辦方新加坡華鼎集團和新加坡國際展覽集團介紹,這將是這一作品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展出後,首次在中國以外展出。主辦方對能夠爭取到這幅作品在新加坡展出感到高興。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以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由水晶石數字科技公司耗時兩年完成,將原作放大30倍,投影在高6米、長約110米的巨幅屏幕上。
  • 撕紙「畫」出11米長《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
    他用時1年時間,手撕成一幅11米長作品《清明上河圖》。前不久這幅作品被世界技能博物館正式收藏,一雙巧手終於撕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叫劉傑,今年63歲,小時候是由奶奶帶大的。「那時,我奶奶經常手撕些小動物逗我玩。她把手放被窩裡偷偷撕畫,不一會兒手裡就變出個蝴蝶放到窗戶上。那時我覺得奶奶就像魔法師一樣。」這些溫馨回憶讓劉傑來對手撕畫情有獨鍾。
  • 《清明上河圖》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究竟在預言什麼!
    戳圖購曾幾何時,對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大部分的人都會聽說或認為,這幅畫是展示了北宋開封的清明繁華景象。從畫的整體上看,不得不感慨一句,好一幅描繪百姓安居樂業,事業繁榮的和平盛景畫。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並不是的。
  • 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千年之謎揭曉,824個人物逐一「復活」
    如今,60多年過去了,《清明上河圖》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名人畫作,據統計,《清明上河圖》中一共繪有810多人、90餘牲畜、28艘船、20輛車、8頂轎子、170多棵各類樹木、130餘棟屋宇。這幅價值100億的《清明上河圖》中還有不少千年之謎,經過了漫長的探索被揭曉,終於有人破解了。
  • 清明上河圖:中華民族盛世夢的傳奇圖騰與千年輪迴
    一進宮作者張擇端是宋徽宗時期的翰林畫史,在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將京師汴梁一帶的風景和人物入畫,畫成了一幅長達5米多的絹本畫並呈送給宋徽宗趙佶,宋徽宗用瘦金體在畫上寫下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又蓋上了雙龍金印。這是一進宮。
  • 《清明上河圖》全卷長5米,最精華的是哪一段?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留傳至今的北宋風俗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於當之無愧的國寶級文物。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在這麼長的一幅畫卷裡,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北宋都城汴京的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