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設計大師: 非遺傳承不能丟掉工匠創意

2021-01-08 網易新聞

「曉芳、巧雲……」這幾天,在江寧宜貢坊雲錦織造廠織房內,女織工徐曉芳、黃巧雲每天都被在此參加「國際設計大師駐地計劃」的荷蘭託尼克(Thonik)設計工作室創始人,國際設計大師託馬斯·威德肖溫(Thomas Widdershoven)「洋腔洋調」地親切稱呼著。當託馬斯聽說巧雲的女兒快要出嫁時,興奮地表示要一起為她的女兒設計製作一件雲錦嫁衣。

據悉,該「駐地計劃」是我市「傳統手工藝大師駐地計劃」之一,活動將分別邀請國內外設計、藝術大師,駐地雲錦、絨花、金箔、榫卯工藝製作基地,以新的設計視野為傳統工藝傳承創新思路。

「雲錦設計要體現普通人的需求和時代元素」

「最終,她說服我嫁衣的顏色要大紅的,但我也說服她嫁衣的圖案設計用我的創意。」託馬斯這幾天都在為這件事興奮,他和設計團隊要在織房裡完成兩周的駐地計劃,了解雲錦歷史、文化、現狀,再用自己的創意設計出將傳統和時尚融於一體的雲錦創新圖案,巧雲女兒的嫁衣就是他的第一個實踐品。

「雲錦等南京一批非遺工藝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就在於其傳統工藝本身的文化,我們能參與其設計創新,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託馬斯說,雲錦最初是皇族專用,圖案設計圍繞皇家需求。現在雲錦面對的是普通消費者,時代也不同了,應在圖案、用途等設計上體現普通人的需求和時代文化元素,這是他和團隊參與駐地計劃想實現的目標。

「每天織錦的織工,可能有最具創意的點子」

駐地實踐時間雖短,但託馬斯帶著兩位女織工走出織房,走進明孝陵雲錦博物館、江寧織造府、南京雲錦研究所,觀賞上海世博會展出雲錦織品及其他雲錦織品精品,系統了解雲錦歷史、文化、織造工藝。 

「每到織品展區,他都會問我喜歡哪件、不喜歡哪件,如果讓我織、讓我設計,我會怎麼做。這是以前我從來不會想的問題。」徐曉芳說,從入行開始她每天都重複幹一件事,那就是坐在織機花樓前織雲錦,從沒想過送到她手上的圖案設計圖,哪天會融入她的創意或意見。 

「這就是我在短短幾天駐地接觸後,想提出的第一個創新。」託馬斯說,與兩位女織工朝夕相處後他發現,雲錦製造工藝流程分工太過明確,設計的只管設計,織造的只管織造。沒有人意識到,每天直接與雲錦織造接觸的織工,他們可能對設計有最具創意的「金點子」。而雲錦要想走得遠,更有生命力,有更多人喜愛、接受與使用,最關鍵的是能在圖案、用途設計上,創出更符合現代人消費需求的新意,而這種新意同時要能在織造上實現,織工們的創意和建議不可忽視。 

「非遺工藝要走得更遠,工匠創意不能丟」 

「如果雲錦織品要賣到荷蘭,我會建議在圖案中加上風車的設計。」託馬斯說,但不是一個完整的風車,那就破壞了雲錦傳統的圖案特點,而是一片有象徵意義的風車風葉的藝術設計圖案,融合在雲錦傳統圖案中,既不顯突兀,又能看出創新與異域文化元素。

「這的確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宜貢坊董事長黃林說,託馬斯來之前,他們沒有嘗試過,讓織房的織工也參與雲錦設計;而雲錦從最初誕生開始,設計、織造不都是由最基層的民間藝人們完成的嗎?而最具創造力的設計不都來自最一線的工匠嗎? 

傳統非遺工藝的傳承,最應該發揚光大的是工匠創意和堅守,這是這次駐地計劃中託馬斯和織造廠員工們找到的一個共識點。 

本報記者 韋銘 

本報通訊員 王文溪

(原標題:荷蘭設計大師: 非遺傳承不能丟掉工匠創意)

本文來源:南京龍虎網-南京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非遺花絲工藝引領國潮!萃華工匠大師受邀央視
    萃華珠寶工匠大師李玉昆先生受邀央視CCTV1、CCTV3,攜手新生代竹笛傳承人祝芝浩為現場觀眾展示萃華珍藏的中國傳承千年的非遺花絲臻品,為國人講解非遺花絲技藝的歷史、傳承與創新,講述幾代萃華花絲繼承人的故事,也將大國工匠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 2020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蠟染創意產品設計》研培...
    紅網時刻湘西12月3日訊(通訊員 覃朗宇)近日,「2020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蠟染創意產品設計》」研培班在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落幕。結業典禮當天,學員們用T臺走秀及產品靜態展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一個月來精心製作的作品。
  • 她是國家級非遺大師,傳承7000年宮廷絕學,卻被這項匠心設計驚豔
    「用手試一下,不搭漆又有粘度,還不能幹透,那個火候貼的金是最好的。不能早,也不能晚。「晚了你貼不上了,早了太嫩了金不亮。」自古以來,傳承千年的精妙技藝,亦或震驚寰宇的製造奇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工匠精神,
  • 傳承非遺文化 賦能特色育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申報案例
    宜興以「紫砂」為代表的產業和文化資源,對學校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支撐作用。2、平臺優勢。依託獨特的區域優勢和人文歷史資源,學校創建了高水平、高規格的非遺傳承平臺,學校現為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紫砂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創新基地院校、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點。3、師資優勢。
  • 這所學校的非遺直播...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常書香「同學們好,今天這節烹飪實操課,我將帶領大家學習五彩熘魚絲和杜康元寶蝦的烹飪技法,首先開始熱油……」4月14日上午,在洛陽職業技術學院伊濱校區文化傳承實訓大樓「牛恆林烹飪大師工作室」內,河南省烹飪技能大師、洛陽市「河洛大工匠」、 中華金廚獎和
  • 珠寶行業快速發展,是傳承非遺事業的重要有生力量
    「『天工精製』珠寶作品創優活動舉辦五年來,以弘揚工匠精神、引領時尚潮流為宗旨,吸引了眾多企業和設計師參與,打造了珠寶行業高水準的競技平臺。」在論壇現場,有演講嘉賓對環球網記者如此表示。中寶協副會長兼秘書長畢立君在致辭中提到,行無止境,任重道遠。本屆論壇正是探討如何將珠寶行業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非遺的保護發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使非遺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更好的拉動珠寶行業的發展。
  • 匠心承韻 造物生活——廣西非遺傳承人群研培紀
    該研培項目由廣西藝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和三個二級學院承辦,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廣西藝術學院開展了五期普及班和研修班,舉辦了5場非遺研培結業展,非遺傳承人群通過研修、研習、培訓,他們的文化藝術素養、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得以提高,設計、製作及衍生品開發水平也快速提升。該研培項目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推動了民族傳統技藝傳承與發展,帶動了非遺傳承人群的就業、創業。
  • 創意非遺哺育大眾美育
    在非遺工匠、設計師、文創人的共同努力下,需要多年練就的非遺絕技變成了全年齡段的大眾體驗課程。儘管持續三天的博覽會已落下帷幕,但博覽會上一家老小圍著小桌,一番敲打撥弄,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玩得不亦樂乎的熱鬧場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非遺作為美育「神器」走進市民日常生活的側證。
  • 傳承經典,賦活非遺!司南論壇圓滿結束!
    潮汕木雕大師陳澤銘老師,在他的演講當中提到了三個「破」,不僅僅是指對這次木雕藏品在工藝上的突破,同時也是在非遺技藝在年輕人傳承的思路上有所突破。 陳大師希望能夠通過遊戲這種年輕人喜歡的形態,用傳統的手藝,讓他們投入其中的內容活起來,為潮州木雕的傳承探尋出另一條路,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到這門藝術。
  • 東方時尚,中華霓裳——記旗袍非遺傳承「匠人」劉嬋英老師
    ,其設計作品多次獲得南昌女紅節傳承匠心獎等各類獎項,被評為優秀教師和育人標兵。旗袍那優雅的曲線、絢麗的色彩、精美的刺繡、矜持而高貴的立領、婉轉曲折的盤扣,都成為設計的靈魂元素,是中國的獨特美學。走進江西服裝學院「嬋韻匠坊」旗袍非遺技藝傳承工作室,只見各種綾羅綢緞琳琅滿目,一件件旗袍,靜靜地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東方韻致。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砥礪傳承匠心築夢——2018年首批「大國...
    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導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新華網成都3月26日電(聶晨靜)2018年首批「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26日在四川成都啟動。
  • 將非遺帶入時尚圈,《夢幻西遊》電腦版用國潮賦能文化傳承
    《夢幻西遊》電腦版×畢六福,中國傘王跨界設計「夢幻油紙傘」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400多年歷史的瀘州油紙傘,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瀘州油紙傘發展至今,其每一步製作工藝都是無數工匠的智慧凝結。
  • 名師高徒,海棠春掌柜虔誠拜師;非遺傳承,閻繼山大師開山收徒
    9月10日上午,泰州乾絲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閻繼山大師收徒儀式,在老街海棠春茶社舉行。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市文化館館長徐振斌,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方培力等人的見證下,泰州乾絲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閻繼山大師喜收海棠春茶社總經理袁海峻為徒。
  • 助力非遺傳承 近距離感受鐵板浮雕之美
    拜師省級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叮叮噹噹」中體驗久違的工匠美拜見師傅師母師傅現場演示鐵板浮雕製作聽師傅講鐵板浮雕的故事燕都融媒體記者康瑞珍11月11日,一場簡約而莊重的拜師儀式在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郭海博鐵板浮雕藝術館舉行,作為燕都融媒體文化創意部記者,我有幸拜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郭海博為師,助力非遺傳承,推廣傳統技藝。
  • 蘇州學子集體拜師蘇繡大師 為非遺傳承注入年輕力量
    14日下午,在蘇州市高新區鎮湖鎮的中國刺繡藝術館,66名來自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簡稱「蘇工美」)的青年學子高聲誦讀著《拜師帖》,正式拜蘇繡大師們為師,新老攜手,促成蘇繡這一古老非遺項目在現代轉型升級。  鎮湖是「四大名繡」之一蘇繡的發源地,全鎮2.3萬的常住人口中,9000多人從事刺繡及刺繡相關產業。
  • 工藝美術大師潘柏林:工匠精神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精神財富
    高超的陶塑技藝,以及他對作品的高要求、高標準,令他成為享譽世界的石灣陶藝大師。也正是這份堅持,讓他的藝術生涯成為工匠精神的精彩註腳。潘柏林十分重視對石灣傳統陶塑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在題材、材料和手法等方面都對石灣傳統陶瓷技術進行了改革,廣採博收,自成一格,取得了顯著成就。
  • 樹立大師品牌 打造工匠精神 晉江工藝美術行業鏗鏘行
    晉江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組織一批晉江工藝美術大師,在一個獨具特色的古建特裝展區裡,優秀的工藝美術作品亮相此次文博會。  近年來,在晉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重視下,晉江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深化開展「樹立大師品牌,打造工匠精神」系列活動,通過優化服務、補齊短板,推動工藝美術產業傳承與發展。
  • 亳州中藥科技學校傳承非遺技藝分享辦學經驗
    12月14日,首屆全國職業院校非遺技藝傳承與發展研討會暨全國非遺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在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舉行。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10餘所職業院校加入全國非遺職業教育集團。亳州中藥科技學校參加會議並當選為副理事長單位。
  • 全國首個非遺手工藝品設計大賽 讓浙江非遺走進日常生活
    【摘要】今天,全國首個非遺手工藝品設計大賽——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品及相關衍生品設計大賽在寧波落幕。 浙江100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特色項目和65項瀕危項目在全國數十家創意團隊的精心設計下重新「煥發青春」。
  • 「非凡匠心」專題報導組走進延安 關注非遺傳承與保護
    1月2日,由中共延安市委網信辦指導,騰訊新聞、騰訊大秦網發起的「非凡匠心」——關於延安「非遺」系列報導正式開啟。據了解,此次宣傳報導活動為期5天,採訪團將實地探訪甘泉、子長、安塞、黃陵四地,圍繞非遺傳承與保護、脫貧攻堅、產業振興等方面實地調研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