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海軍公布了一份第六代戰鬥機研發資料,根據該資料,美國海軍在今年5月成立了新的專門項目辦公室,專注於研討海軍六代機問題。按照公開信息,儘管美國海軍的六代機目前仍處於需求認定階段,甚至沒有多少具體的指標要求,只是開始了一項模糊的框架性計劃。但是,這項看似八字還沒一撇的項目,卻預先對作戰半徑指標提出了極高要求——高達1000海裡(約1800公裡)。
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剛剛服役的F35C戰鬥機(約700海裡)。增加了近50%,說明美國海軍對於F35C的作戰半徑並不滿足,甚至有人提出第六代戰鬥機應該融合F18E/F的航程優勢。很顯然,美國海軍對於戰鬥機航程有著迫切需求。很顯然,隨著射程超過1000公裡的反艦彈道飛彈和臨近空間飛彈技術的擴散,美軍航母已經不可能像幾十年前那樣來開500公裡距離便放心輸出了,對艦載機的航程需求自然水漲船高。
自此冷戰結束後,美軍發現航母艦載機已經不需要承擔太多截擊任務(因為當時沒人能對遠離海岸線的美軍航母發起飽和攻擊),因此艦載機更多執行中低強度的戰鬥巡邏任務和對地打擊任務。當時岸基反艦飛彈的射程普遍不超過300公裡沒有超過500公裡的,即使有假想敵使用少量轟炸機攜帶反艦飛彈攻擊,仍不可能突破美軍航母編隊強大的防空體系,因此美軍放棄了經典的F14戰鬥機,而使用了更偏向多功能的F18E/F戰鬥機。
然而隨著新一代反艦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現,美軍航空母艦即使躲到距離假想敵海岸線2000公裡以外仍不能保障基本安全。為此,美國海軍在近年來的所有戰機研發、改進中均要求航程增加。如果僅保持F18E的1000公裡作戰半徑,那麼艦載機想要打擊2000公裡之外的目標就必須經歷至少兩次空中加油(往返過程中各一次),這顯然極大降低了攻擊效率,增加了飛行員操作和戰場調度負擔。而如果艦載機作戰半徑達到1800公裡以上,那麼只需要在返程時進行一次夥伴空中加油即可,可以極大提高作戰效率。
除了航程之外,美國海軍並沒有透露其六代機的其它要求。不過可以從美國海軍近年來面對的全新威脅判斷,其必然在追求一款能夠攔截高超音速武器的戰機,因此肯定會摒棄高空高速性能較差的F35思路,轉而追求類似於F22和殲20的高空高速特性飛機,或者更為極端化的空天飛機。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第六代戰鬥機極有可能和攻擊機、預警機一樣特化為專用需求機,用以對抗敵方的高超音速遠程武器而非戰鬥機,戰鬥機之前騎士般的對決或許將很快淡出歷史舞臺。
作者:端平入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