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真會立即停手嗎?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2020-12-22 文史天天見

在古裝電視劇中,難免會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當重要人物因為冤案被押送到刑場,當劊子手的大刀已經舉起,眼看著人頭落下的時候,遠方卻總是會有一人奮力趕來,一邊大叫:「刀下留人」!一邊展示著赦免的詔書,成功救下囚犯的性命。

這多少讓人感到好奇,影視劇的場景,當然是為了情節需要,然而在古代,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的話語,真會立即收手嗎?其實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這13個字說明了一切,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縱觀古代司法,也經歷了量刑審議從簡到繁,行刑方式從繁到簡的過程,從春秋戰國開始,各國的司法制度已經逐漸完善,而到了漢朝,司法對於死刑犯的態度,也是越來越謹慎,漢高祖劉邦初入鹹陽的時候,只約法三章:「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不過漢朝統一全國後,漢律卻規定,如果有年俸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在死刑前必須交給皇上審核。

這應當算是我國最早的死刑覆核制度了,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期間,這種複議方式則逐漸普及並且確立,根據《魏書》記載:「當死者,部案奏聞。以死不可復生,俱監官不能平,獄成皆呈,帝親臨問,無異辭怨言乃絕之。諸州國之大闢,皆先漱報,乃施行。」

而到了隋朝的時候,朝廷則更加謹慎,必須要皇帝親自過問,採取「三復奏」的模式,也就是說行刑前要經過皇帝三次的同意。正如同《隋書·刑法志》的記載:「開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後決。」在此之後,唐朝同樣沿用了隋朝的律法。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自然就是避免了冤假錯案的發生,以及有力防範了地方長官濫用私刑,或者是刻意報復的情形,而在太平歲月,死刑的人數因此也大幅度減少,貞觀盛世期間,公元630年,經過唐太宗李世民批准執行死刑的人數,才區區29人,足以說明一切,而到了632年,還發生了著名的李世民縱囚事件,唐太宗免除在監牢中390名囚犯的死刑,並且允許他們回家過年。

在後續的朝廷對待死刑的處理方式當中,又分為「斬立決」和「斬監候」兩種情況,除去罪大惡極的犯人,由朝廷直接下令,絕大部分死刑犯,在州縣初審中被判為斬監候,都需要層層審核,經過府、省、中央的依次覆核後,再請求皇帝裁決,才能夠於來年的秋天進行處理,犯人結果包括「情實、緩決、可矜、留養承祀」幾種,除去第一種「情實」外,基本上都能夠保住一條小命,有些類似於如今的死緩。

那麼這和「刀下留人」是否有關係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到了宋朝,為了進一步確保萬無一失,避免冤假錯案,犯人在上刑場的時候,依然有一道保險。

這就是《宋刑律》記載的13字:「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因此臨時提出抗議,劊子手自然都不可能冒著錯殺的危險去下刀。

當然這樣伸冤的機會,也自然只有一次,而且如果有人無故叫冤,搞不好還得被衙門抓起來,治一個擾亂法場之罪,挨一頓板子,更不用提皇帝已經知曉了死囚的身份,電視劇上的那種表現,顯然也是不科學的。

看到這裡,你是否對古人的生活更加感興趣了呢?然而在千年的發展中,它或許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落後而枯燥,從司法審訊到衣食住行,古代人的方方面面,也形成了如今我們豐富多彩生活的雛形,如果你想了解過去的點點滴滴,這本《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讀物哦!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代劊子手為何一聽到「刀下留人」,就必須停手?
    可是如果按照電視劇裡面的畫面來看的話,古代人是可以看到劊子手給死刑犯砍頭的場景的。在電視劇裡面經常會遇到砍頭的場景,如果要聽到有人說「刀下留人」的話,就會立即停止舉起來的砍刀,那到底是為什麼呢?首先,「刀下留人」這句話一旦響起,劊子手就立即停下了,「刀下留人」這句話是特指宋朝時期。
  • 古代行刑解決死犯時,電視劇裡喊的「刀下留人」真可令其停手嗎?
    文丨谷城淺說歷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刀下留人」這句略偏正式的一句短語出自元朝的李文蔚作《燕青捕魚》,這句話是為了營救在臺上馬上被斬首的人而向主持或者是劊子手所喊出的緊急呼救。並且這種情況真的在古代有發生過。
  • 在古代劊子手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為啥他們要穿紅衣戴紅頭巾?
    古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犯人在劊子手行刑之前,一般都會用重金賄賂劊子手,至於為什麼賄賂劊子手,自然不可能是為了活下去。 不求生,難道是為了求死?對,就是為了求死,為了求死個痛快。
  • 中醫的連續劇:刀下留人(第一講)
    我個人也一直希望能夠繼續寫,繼續積累,屆時可以集結出版,以廣布天下,讓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從這裡明白哪些手術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是可以從中醫的角度來解決的,功莫大焉!本期講課內容,還是新鮮出爐的,我講課一般不喜歡陳詞爛調炒冷飯,新鮮的大家會感覺味道好一些。以下有荔枝課堂的邀請卡,可以先保存收藏,長按可以走入課堂。歡迎各位明晚八點準時收聽!
  • 別被「雪花銀」誤導了,古代流通的銀子,根本就不是那樣的!
    別被「雪花銀」誤導了,古代流通的銀子,根本就不是那樣的!白銀作為古代的一種硬通貨,在歷史舞臺上十分活躍,在最初的幾個朝代,銅錢是主要的貿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各國之間的刀、幣等舊錢幣,使用了半兩枚方孔錢幣。
  • 這才是古代將領的真實模樣,並沒有八塊腹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如果大家對那些古代的畫作感興趣,一定會發現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古代的各個將軍,不少膀大腰圓,大腹便便,看上去並不擅長作戰,難免讓人感到好奇,實際上,這才是古代將領的真實模樣,並沒有八塊腹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要知道,如今那些專業的演員運動員,才是一身的腱子肉,不妨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就明白了
  • 古代長槍槍桿真是用鐵做的嗎?那怎麼拿得動?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其是一種長柄尖頭的冷兵器,也是古代最為普及的兵器之一。不管是士兵行軍打仗,還是鏢師押鏢護鏢,甚至在火槍已經完全普及的晚清時期,義和團裡還有不少團員將長槍作為稱手兵器。說到長槍的起源,其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時期,其是矛的改良產物。因為矛這種武器製作過程相當繁瑣複雜,槍便成了它的快速應急替代品。
  •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極高,高收入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是極高的,以宣統年間劊子手為例,一個「手藝」不錯的劊子手砍一顆頭可以拿到一塊大洋,別覺得不多,一個普通農戶家庭一年的總花銷也不到兩個大洋。更何況劊子手工作一次往往不只一個人頭,故在劊子手當中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
  • 民間故事:行刑前的劊子手竟念念叨叨,犯人聽了忍不住回頭
    劊子手便是這麼一個職業。大刀李三,便做了這麼一個職業,而且這還是家傳的,據說傳了十代人了。這李三,人高馬大,平時喝酒吃肉,倒是像極了那些悍匪,不過幾乎所有的劊子手都是如此。因為這個職業,可是需要力氣的,長得瘦弱的可是絕對做不了。
  • 歷史上因一句「刀下留人」活下來的名人,將軍偏多,還有一個皇帝
    古代題材影視劇中,因為刀下留人而活下來的人有很多,這一幕看似戲謔卻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確實存在一些曾經從斬首刑場的刀下逃出生天的人。比如,劉邦的重要屬下韓信就是其中之一。於是,急中生智的韓信對著劉邦的座駕大喊:「漢王難道不想成就天下霸業嗎?為什麼要斬殺我這樣的志士?」當時,聽到這話的並非劉邦,而是夏侯嬰。如此狂妄的言論,自然引出夏侯嬰的好奇心,他停下來仔細觀察了一下韓信之後,就讓人把韓信放了。接下來與韓信的對話之中,韓信用自己的真才實學打動了夏侯嬰。
  • 死囚將要問斬,皇帝看到死囚脖子上有一字,立刻大喊:刀下留人
    中國古代重視正統,得位不正的皇帝往往會受到世人的非議。李世民即使如此,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逼著父親李淵退位,當上了皇帝,但也落得個心狠手辣的壞名聲。 不過,李世民雖然可能不是一個好兄弟,一個好兒子,但他確實是一位好皇帝。
  • 古代劊子手十分賺錢,靠合法收入甚至能成一方首富,為何娶妻難?
    我們將歷史畫卷往前翻,進入封建社會探秘劊子手職業,就會發現這個職業非常不簡單。如果我們拿現在的眼光去審視,很多人會覺得古代的劊子手真是一份「好工作」,因為「錢多、事少、離家近」。
  • 古代劊子手工資很高,但大多不願娶老婆,他們是在擔心什麼?
    古代的劊子手,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而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算是工資比較高的一個職業了,但是對於普通的百姓而言,卻覺得這個職業非常的殘忍,並不被百姓所喜歡,所以從事這一職業的人比較少。而且劊子手這一職業也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業,雖然看起來只要會砍頭就可以了,但是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這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的職業,其中也有很多的講究。
  • 經典 刀下留人
    你是一名劊子手,如同烙餅補鍋釘馬掌一樣,殺人是你祖傳的技藝,也是生計。十三歲,你出了第一趟紅差。受刑死囚是慣常刀口舔血、槍尖奪食的惡盜,仍不免在你刀下鬼哭狼嚎。你砍了三刀。三刀未斷其頸!那一刻,你的心很痛。你牢記父訓——劊子手的職責是解除生之苦痛。而你未能做到。於是,你閉門練刀。夜夜,你對空望月,只為心定。插花十載,方得手穩。以刀切水,只求刀快。
  • 古代「腰斬」刑罰有多疼?女囚行刑前,都要想方設法賄賂劊子手!
    看那些行走在街上的明星們,一個個挺直腰杆,體態優雅,婀娜多姿,真有氣質,成人兒童通用智能感應矯正身姿
  • 古代劊子手砍頭時,為何寧可用鈍刀砍人,也不願磨光?真相很殘酷
    也是封建王朝中斬刑的劊子手,專用的刀型。現在北京警察博物館,就藏有許多這種刑刀。刀型不一,有鋒刃的,有鈍刀,有彎刀,有直刀。但其刀柄處,無一不刻著鬼頭。而在古代,執行這種斬刑的劊子手,實際上是一種職業,屬於古時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種。並沒有如今之人渲染的那麼神秘。既然是一種職業,那麼就有職業的特點。劊子手一般有兩把鬼頭刀,一把鈍刀,一把快刀。
  • 古代劊子手為何要在刀上噴一口酒?21世紀了,我用科學給你依據
    劊子手,一般來講,都是長得濃眉大眼,兇橫無比的,這在影視劇中常能看到。然而,劊子手是古代才有的冷門卻高薪的職業。而劊子手不僅僅是因為這點才有高薪,更多的,是死刑犯的家人為了死者能「一步登西天」,故才給劊子手塞紅包,讓他發揮好,手起刀落,頭斷了,人也立馬死去。但古時的劊子手在行刑時,為何要在刀上噴一口酒?這是何意思?是為了壯膽還是為了闢邪?21世紀了,不再封建迷信,我用科學給你依據。
  • 更為殘酷,別再被電視劇給誤導了
    不過今天不說神劇,而是來說說歷史上真實的地道戰,更為殘酷,別再被電視劇給誤導了。 首先地道戰並不局限於現代,在中國古代很早便已經出現,宋明清的史料上都有所記載。但要說發揮到極致,那還是抗戰之中,令後來的日軍、越軍都進行了學習。事情要從1939年說起,當時日軍佔領了河北保定蠡縣,時常包圍村莊洗劫。一次次的血案,令人們不得不想辦法,好躲避敵人的忽然襲擊。
  • 因電視劇被貼上「金貴」標籤的4種食物,其實很便宜,別被誤導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因電視劇被貼上「金貴」標籤的4種食物,其實很便宜,別被誤導了!第一種:紅酒。小時候看電視劇裡面的有錢人,經常會喝一些紅酒,他們會把紅酒倒進高腳杯,拿起來輕輕搖晃,然後慢慢品。這樣的一個動作就會讓我們覺得這種酒非常高貴,連喝酒的方式都這麼獨特。因此我們都會覺得紅酒是一種很貴的酒水,但實際上一般紅酒的價格我們都能接受得了。
  • 古代男女都裙子,不會不方便嗎?其實我們被電視劇誤導了
    而歷史上真正的漢服,和我們想像中的其實並不一樣,它們也分很多品種,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款式,這一點你了解嗎?就拿我們從影視劇中看到的冕服為例子,皇帝登基或者是有重大場合時會穿的衣服,通常會把這衣服打造的十分華麗,衣服拖著長長的一截,我們不僅有疑惑,這衣服動起來難道不會不方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