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蝙蝠的流浪狗,可能才是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源頭?

2021-01-16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學術頭條

自從新冠病毒(SARS-CoV-2)導致的疫情爆發以來,已在全球範圍內感染了近 200 萬人。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以了解其究竟如何從動物宿主轉移到人類身上。

之前,科學家們一直圍繞著蝙蝠(一種攜帶多種冠狀病毒的動物)來尋找一種首次將該病毒引入人類的中間動物宿主。從蛇、到穿山甲,都一度被高度懷疑為最可能的中間宿主,但實際上這些動物身上分離出來的冠狀病毒,與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冠病毒差異實在太大,最多證明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並不能證明是其將病毒感染給人類。

就在今天,渥太華大學生物學教授夏旭華(Xuhua Xia)團隊提出,流浪狗可能是當前人類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源頭。這一研究結果剛剛在線發表在《分子生物學與進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雜誌。

「我們的研究結果為 SARS-CoV-2 的起源和傳播提供了新的假設,」 夏旭華說,「SARS-CoV-2 的祖先,及其近親——蝙蝠身上攜帶的冠狀病毒,先是感染了犬科動物的腸道,並在犬科動物身上發生了快速變異進化,然後首次感染了人類。這一結果也意味著,在與 SARS-CoV-2 的鬥爭中,對流浪狗體內的新冠病毒進行檢測,也是極其重要的。」

病毒戰鬥的痕跡,成為溯源的線索

當病毒入侵宿主時,它們的基因組往往帶有戰鬥的傷疤,這是因為它們需要通過基因組的變化和適應,來擊退和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統。

而人類和哺乳動物有一種關鍵的抗病毒前哨蛋白,稱為 ZAP,它可以通過阻止病毒在宿主體內的增殖,以及降解其基因組來阻止病毒的傳播。其目標之一就是病毒 RNA 基因組中的一對化學字母,叫做 CpG 二核苷酸。

可以說,CpG 二核苷酸就是人體免疫系統尋找和消滅病毒的路標。在骨髓和淋巴結中大量生成的 ZAP,負責巡視人體肺部,當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首先在這些地方發起攻擊。

但事實證明,病毒同樣是可以反擊的。

單鏈冠狀病毒,如 SARS-CoV,可以通過減少 CpG 路標來避免 ZAP 的識別和攻擊,從而使 ZAP 機制失效。對 HIV 病毒 (另一種 RNA 病毒) 的研究表明,它就充分利用了這種進化產生的技巧,減少 CpG 以應對人類抗病毒防禦機制。

反過來想,如果病毒基因組上還剩餘有 CpG 二核苷酸,那麼則意味著其可能對該病毒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這也就可作為在疫苗開發中減弱毒性的修飾靶點。

夏旭華教授長期研究不同宿主病毒的分子特徵,他表示,「我們可以把病毒中 CpG 含量的減少視為對公眾健康的威脅,而 CpG 含量的增加則會降低這種病毒性病原體的威脅。因為有著高 CpG 含量的病毒會被宿主免疫系統更好地靶向,導致毒性降低,這類似於天然疫苗。」

有了這一層發現,夏旭華教授進一步檢驗了迄今為止存儲在 GenBank 中的全部 1252 個完整的 β 冠狀病毒基因組,發現 SARS-CoV-2 與一種蝙蝠冠狀病毒 (BatCoV RaTG13) 在所有近親冠狀病毒中 CpG 含量最低。

「最引人注目的是 BatCoV RaTG13 系譜中的病毒基因組 CpG 含量,發生了一個孤立但明顯的下降。據報導,該樣品基因組是 2013 年從雲南省的一個蝙蝠中取樣,但直到 2019 年末 SARS-CoV-2 感染爆發後,武漢病毒所才對其進行了測序。」 夏旭華教授說,「這種蝙蝠的冠狀病毒基因組是 SARS-CoV-2 最接近的親緣,序列相似度達 96%。」

研究人員表示,很不幸的是,BatCoV RaTG13 沒有在 2013 年進行測序,否則 CpG 含量的下降可能是一個警告。因為這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含義。首先,這種病毒可能是在具有高 ZAP 表達的組織中進化而來的,因此 ZAP 高表達有利於 CpG 低的病毒基因組出現;第二,更重要的是,該病毒的存在表明它已經成功地避開了 ZPA 介導的抗病毒防禦。換句話說,這種病毒已經變得很隱秘和狡猾,對人類來說也已經很危險了。

最合理的解釋:流浪狗吃了蝙蝠?

夏旭華教授用他的 CpG 檢測工具重新檢測了起源於駱駝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發現感染駱駝消化系統的病毒基因組中 CpG 含量低於感染駱駝呼吸系統的病毒。

當他在對狗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只有犬冠狀病毒 (CCoVs) 的基因組具有與 SARS-CoV-2 和 BatCoV RaTG13 相似的基因組 CpG 值;其次,犬和駱駝一樣,在它們的消化系統中也發現了冠狀病毒感染,而且其 CpG 含量低於它們呼吸系統中的基因組 CpG 含量 (犬呼吸道冠狀病毒與 SARS-CoV-2 同屬於 BetaCoV 譜系)。

此外,已知 SARS-CoV-2 進入細胞的受體是 ACE2,ACE2 產生於人體消化系統,在小腸和十二指腸具有最高水平,在肺部的表達相對較低。這表明,哺乳動物的消化系統可能是冠狀病毒感染的一個關鍵目標。

研究人員表示,「最近的研究報導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解釋,即大部分的新冠肺炎患者也有消化不適的症狀。事實上,48.5% 的人以消化系統症狀為主要症狀。」

眾所周知,犬科動物經常舔它們的肛門和生殖器區域,不僅在交配期間,在平常情況下也是如此。這種行為將促進病毒從消化系統傳播到呼吸系統,並促進胃腸道病原體與呼吸道和肺病原體之間的交換。

「在這種情況下,很重要的一點是,其基因組序列記錄在 GenBank (MN996532) 中的蝙蝠冠狀病毒 (BatCoV RaTG13),是從糞便拭子中分離出來的。這些觀察結果與 SARS-CoV-2 在哺乳動物腸道或與腸道相關的組織中進化的假設是一致的。」

研究人員的另一項發現,涉及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病毒。科學家們最近從穿山甲中分離並測序了 9 個類似 SARS-CoV-2 病毒的基因組,夏旭華教授發現,具有最高序列覆蓋率的 ICpG 值為 0.3929,其值接近在 SARS-CoV-2 基因組中觀察到的 CpG 值的極低端。因此,造成此次大流行的 SARS-CoV-2、蝙蝠中的冠狀病毒 BatCoV RaTG13 和穿山甲攜帶的冠狀病毒,可能有一個共同的低 CpG 祖先,或者趨同進化出了低 CpG 值。」

根據研究結果,夏旭華教授提出了一種假設,即:

冠狀病毒首先從蝙蝠傳播到吃蝙蝠肉的流浪狗;接下來,病毒在犬類腸道不斷變異進化,導致病毒基因組 CpG 減少;最後,較低的病毒基因組 CpG,使病毒能夠逃避人類 ZAP 介導的免疫反應,最終感染人類,並迅速成為一種嚴重的全球大流行病病原體。

「SARS-CoV-2 的具體起源在當前這場世界衛生危機中至關重要,這項研究通過考慮宿主防禦系統與病毒基因組的相互作用,包括宿主組織對病毒基因組進化的選擇壓力,揭示出病毒進化相關的重要證據。」 夏旭華說。

夏旭華教授簡介

夏旭華,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終身教授、生物信息學與數學計算機專家,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理學院生物系生物信息學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世界生物信息學領域中的重量級學者。

其《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中的數據分析》、《生物信息學與細胞: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轉錄組學中的現代計算方法》、《生物信息學與細胞》等一系列學術專著堪稱世界生物信息學領域的扛鼎之作,其中《生物信息學與細胞》更成為世界各國進入系統生物學這一新興領域的學生學者之必備專著。

1990 年,夏旭華獲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博士學位,主要致力於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及其在物種進化分析中的應用的研究。

1996 年開始,全球對分子進化與生物信息學的研究開始迅速升溫。這一年,香港大學理學院分子生物學系與法國巴斯特研究所合作,共同籌備生物信息研究室,夏旭華受聘擔任該研究室主任。

2002 年,夏旭華又應邀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開辦生物信息學科,成為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系的終身教授,專攻生物信息學及分子進化方面的研究。夏旭華同時還受聘兼職於加拿大一個信息技術工程學院。另外,夏旭華也是加拿大環境基因學高級研究中心(CAREG)和渥太華系統生物研究院(OISB)的成員。

夏旭華的研究成果主要發表在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Bioinformatics、PLoS ONE、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Genomics、Curr Microbiol 、Gene 等雜誌。現任加拿大渥太華大渥太華大學生物系環境基因組高級研究中心終生教授,渥太華大學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成員,是 Bioinformatics、Nucleic Acids Research、Genome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等眾多知名期刊的審稿人。

參考資料:

https://doi.org/10.1093/molbev/msaa094

https://www.eurekalert.org/emb_releases/2020-04/mbae-sp040720.php

最後,學術君想了想,還是有幾句自己的話要說——

1,疫情對全世界人民都造成了巨大傷害,有關中間宿主的猜測幾經波折,總之,我們要相信科學家的假設和求證,而不是我們自己的猜測和謠傳;

2,無論是蛇、穿山甲,還是流浪狗,或者其它,我們都不應因此而對這些無辜動物造成進一步傷害,更不應因為一個懷疑,就將整個疫情的鍋甩過去;

3,如果真是流浪狗,那麼或許沒有當初的遺棄,就沒有你我今天這幾個月的隔離。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的源頭找到了?研究人員:早在1969年就已經逐漸出現
    新冠病毒的源頭找到了?通過重建新冠病毒的進化歷史,一個由中國,歐洲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新冠病毒的譜系,幾十年來,這些譜系一直在蝙蝠當中流傳,並且也可能衍生出了其他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比人類更自律卻因病毒面臨被「滅族」
    2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發表於英國《科學報告》的實驗驗證了蝙蝠細胞可和病毒長期共存的假說。蝙蝠是上千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有研究認為每種蝙蝠平均攜帶近20種可能使人生病的病毒。蝙蝠會威脅到人類的病毒數量最多,是排在第二位的哺乳動物的兩倍。蝙蝠可直接將病毒傳染給人類,也可能會先傳染給靈長目動物,再傳給人類。另外,蝙蝠群居的習性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完美的環境,超高密度的群居讓病毒能夠快速地傳播。
  • 新冠病毒不是人工合成,俄衛生部說的「病毒重組」是什麼?
    這一次的新冠病毒,就被認為是蝙蝠冠狀病毒與未知來源的冠狀病毒的重組,也可能由此獲得感染人的能力。該家族屬於巢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亞科,往下可分為四個屬。其中α冠狀病毒和β冠狀病毒只感染哺乳動物,γ冠狀病毒和δ冠狀病毒以禽類為主要感染對象,有少數病毒也可感染哺乳動物。SARS病毒和MERS病毒均屬於β冠狀病毒,新冠病毒也是β病毒。SARS病毒是目前已知的七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之一,也是第一個致命性冠狀病毒。
  • 【日本菊頭蝙蝠身上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 相似度達80%】近日,日本...
    2020-11-27 06:32:52來源:FX168 【日本菊頭蝙蝠身上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0%】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在日本固有的菊頭蝙蝠身上也檢測出了類似新冠的病毒。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近年來,世界上爆發了幾次比較嚴重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包括SARS病毒、MERS病毒、Ebola(伊波拉)病毒、Marburg(馬爾堡)病毒以及新出現的2019-nCoV
  • 專家:新冠病毒的直接來源未確定,突變在人群中傳播期間相對穩定
    新冠病毒的源頭仍未確定文中提到,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都在最近幾十年爆發,並且由不同的冠狀病毒毒株引起。許多病毒被認為起源於蝙蝠,並通過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SARS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市場的果子狸,而MERS病毒則源於單峰駱駝,但是截至目前,新冠病毒的直接來源還沒有確定。
  • 又是蝙蝠!清華等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有效抑制劑
    清華等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有效抑制劑  黃琨 • 2020-03-31 20:11:44 來源:前瞻網 E7675在蝙蝠身上探尋廣譜抗病毒藥物的過程中,中外科學家聯合團隊發現,蝙蝠體內MTHFD1蛋白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 美國動物園貓科動物群體感染新冠病毒,動物園飼養員是傳播源!
    動物園貓科動物群體感染根據動物園的新聞來看,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四歲雌虎可能被患新冠肺炎的飼養員傳染,而更令人擔心的是,除了這隻被檢測的四歲雌虎外,她的妹妹和另外兩隻東北虎,3隻非洲獅也出現了乾咳、食慾下降的症狀,這些貓科動物的症狀和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相同,因此動物園也懷疑動物園的貓科動物間發生了群體感染,由於目前美國新冠疫情還很嚴重
  • 關於蝙蝠の東西方冷知識!古老的吸血鬼!為什麼人類會吃病毒之源的蝙蝠?!
    而你指望徹底想要蝙蝠來還人間清靜?一個山洞裡面可能就有幾百萬隻,大點的千萬隻屬於正常,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吃不知名來源的「野味」。                                            進入人類の菜譜已發現的蝙蝠種類佔去了哺乳動物總數將近1/5。
  • 全球病毒獵手「拆解」新冠病毒,反駁陰謀論:RNA不會撒謊
    該所石正麗研究員率領的團隊是蝙蝠病毒研究領域的權威,是中國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的源頭攻克團隊,在此次新冠病毒科研攻關中也已率先揭示新冠病毒與來源於中國菊頭蝠樣本的一株冠狀病毒(RaTG13 )序列一致性達96%。
  • Nature全面闡述:導致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複雜生物學
    Rambaut說,但是,當兩個遙遠的冠狀病毒親屬最終出現在同一個細胞中時,重組可能導致更可怕的病毒版本,感染新的細胞類型,並跳到其他物種。重組經常發生在蝙蝠身上,它們攜帶61種已知會感染人類的病毒。有些種類的蝙蝠甚至攜帶121種。
  • 哪種動物最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駱駝和老鼠命運大不同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新媒體專電 哪些動物最容易感染冠狀病毒?香港《南華早報》5月11日報導稱,在新冠病毒問題上,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正如這種病毒對人類的破壞性是很明顯的」,據來自印度國家動物生物技術研究所、印度農業研究理事會-印度獸醫研究所和印度農業委員會的研究人員稱。在蝙蝠當中,菊頭蝠似乎非常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但矛吻蝠則不容易感染。預計所有的偶蹄動物被感染的可能性為99%左右。豬除外,豬不容易感染。據這項研究稱,駱駝容易感染,而老鼠被感染的可能性則比倉鼠小很多。
  • 新冠病毒或在人群中潛伏進化了7年
    以前的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其已知的最接近的進化親屬是一種從蝙蝠中分離出來的病毒(RaTG13),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新冠病毒也是從人畜共患病的祖先病毒進化而來,並通過基因突變[可能是在Spike蛋白受體結合域(RBD)中]後具備感染人類的能力。 那麼新型病毒究竟具體是在何時獲得識別、結合併首次進入人體細胞的能力的?
  • 新冠病毒零下80℃仍不會被凍死
    45個無症狀感染者,都來自新發地採集的517件樣品,說明這個地方的新冠病毒感染率達到了9%。新發地批發市場多人感染,說明加工流通環節出了問題,沒有消毒措施的批發市場加工環節,最容易發生聚集性傳播。很顯然,「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不會是新冠的源頭,因為在此之前,新冠已經在全球感染了7百多萬人。
  • 馬斯切拉諾:曾兩次去過武漢,新冠病毒源頭還是未知
    虎撲3月30日訊 在接受西班牙《每日體育報》採訪時,前華夏幸福外援馬斯切拉諾表示,自己曾經兩次去過新冠病毒的爆發地武漢,據他了解這次病毒的源頭還沒有找到。
  • 愛德華感染新冠病毒,看他正在拍攝的作品,這是要大戰新冠病毒?
    一、愛德華感染新冠就在9月4日的凌晨,就有媒體爆料道,羅伯特·帕丁森感染上了新冠病毒,這讓不少的粉絲,都感到十分的心疼。要知道他當年可是,不少女生心目中的夢中情人。他在《暮光之城》中扮演吸血鬼愛德華,使得不少的觀眾,都被他那高貴的氣質,給深深地吸引住。
  •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或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
    研究團隊展開的新冠病毒結構分析。該結構為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刺突的演化過程提供了信息,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借鑑意義。研究人員認為,蝙蝠冠狀病毒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演化前體,此前研究發現,蝙蝠病毒RaTG13與新冠病毒的親緣關係是已知關係中最近的。但新冠病毒與RaTG13的基因組序列存在3.8%的差異性,這差異意味兩者有近1100個核苷酸不同。
  • 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個國家?外交部發聲
    有記者提問,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無端推測新冠病毒源頭的做法是「有害和瘋狂的」,中方對此持何立場?耿爽表示,過去一段時間,我在例行記者會上多次闡明中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新冠病毒源頭問題是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和專業意見,世衛組織以及國際社會有明確共識,那就是不能將病毒同特定國家地區或者種族相聯繫,反對藉此搞汙名化。
  • 這些影片早就告誡人類病毒殺手會捲土重來!
    新冠仍在肆虐,各國病毒四起。在這個極具意義的世界環境日,保護自然環境,拯救人類自己已經刻不容緩!雖然新冠病毒令我們的生活陷入困境,但是人類與病毒的關係,從來不是簡單的你死我亡。我們生活的地球原本就是一顆名副其實的「病毒星球」。
  • 美專家預測: 新冠病毒絕非最糟! 下個傳染病, 或改變地球生命軌跡!
    ↑↑視頻: 張文宏談疫情,今冬的挑戰非常嚴峻張文宏: 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來源網易號:一隻大喵作者:大魚從2019年年末,到2021年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就連淨土南極大陸都已被病毒汙染。那麼,新冠病毒就是人類面臨最糟糕的病毒了嗎?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