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楊林玉|驢車後的膠片——評《一秒鐘》

2020-12-13 騰訊網

聞說張藝謀新片《一秒鐘》,我第一反應是《高地戰》裡的「兩秒鐘」(天使面孔的女狙擊手)——一秒鐘人中彈,二秒鐘聽見槍響。

一瞬間,陰陽兩隔,一秒鐘,時不再來——大抵這種把時間放大的修辭,總會讓人產生此類敘事期待。

然而我錯了。《一秒鐘》呈現了彌足珍貴的「一秒鐘」,卻不是至關重要的一秒鐘——那導致陰陽兩隔的一秒鐘被漫不經心地抹去了。銀幕上的光鮮遮蔽了銀幕後的悽慘。

又是一次電影的自反,放映機赤膊上陣,看與被看的現代性裝置一再被強化。可能電影開始老了。從西到東,從《好萊塢往事》《愛爾蘭人》,到這《一秒鐘》,電影越來越愛懷舊。卻不是《天堂電影院》那樣深情質樸的懷舊,這一波的電影自反(或曰「自戀」)夾雜了太多不足為人道的私情。

據說《一秒鐘》的靈感來自法國逃犯越獄看歌劇的故事。這個故事移置到實用理性多於浪漫的中國,無疑是沒有市場的。於是張藝謀大膽改編,將一個國人諳熟的傷痕故事嫁接在這個看電影的傳奇中。

因為事先沒有做功課,輕信海報宣傳,我是懷著看一封「情書」的心態來看這部電影的。一開始有點慒,那生猛凌厲的畫風,哪裡與「情書」相干?一直到影片過去近1/4,範電影登場,那眾星捧月、難以自持的姿態,以及朝聖一般來朝電影的人眾,似乎才有那麼點「情書」的味道了。可又怪怪的,太自戀、太突兀了。之後,我當然明白了這封「情書」夾帶的私貨——控訴。這也沒什麼,講文革,兜兜轉轉可不就那麼幾個主題麼?

簡單提煉一下——

三個傷痕文學的非典型人物,三個人性閃耀的瞬間:逃犯張九聲仗義出手,野孩子劉閨女送回到手的燈罩(膠片),精緻的利己者範電影留給張九聲兩幀膠片、一點念想。對於時代的控訴中又含著對人情的讚美。

可是,看完《一秒鐘》,我真的對自己的審美判斷產生了懷疑。

老實說,直到「兩年後」字幕出來之前,我對這部電影還是抱著期待的。在此之後,我簡直無語了。

報紙包是空的,這之前已特寫鏡頭交待過(被埋入風沙的膠片),難道還要來個反轉不成?原來,影片就是強要扭出一個溫情的結尾——

張九聲失去了女兒的影像,卻重拾與劉閨女之間替補性的父女關係。兩年的光陰,洗去了所有汙垢——勞改犯張九聲恢復了男人的尊嚴,野孩子劉閨女出落得楚楚動人——大叔與小蘿莉,將再續前緣。而我,則出離憤怒了。

我呆坐在影院,聽劉浩存矯揉造作地唱完《一秒鐘》,直到徹底幕黑之後,才明白,這電影真是這麼個結尾!

走出影院,寒風中我打了個冷顫,方才意識到,影片從頭至尾就沒有出現張九聲的女兒……

果然,我反應遲鈍。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結尾是補拍的,柏林影展版沒有這個結尾。電影的被刪改、曲折上映過程構成了一個有關「控訴」的事件,不期然呼應了影片「控訴」的主題。由此,那個有著「自毀」傾向的結尾也可被視作一個電影為自身申張的無聲控訴。所以,影評人不必要去嘲諷那一秒鐘變「白蓮花」的劉閨女——當然劉閨女姐弟選角失敗是無疑的。導演對於選角的武斷和率性,某種程度上使得這部電影的「共情」能力大打折扣。同樣,導演和宣發對於影片「一封情書」之類的闡釋——這固然是一種謀求上映的策略——也極大地影響了觀眾的觀影體驗。綜上種種,《一秒鐘》實則是一部無法在它自身之內觀看的影片。

如果說範電影是導演本人的自喻,那麼,影片中經過驢車蹂躪的膠捲,就是《一秒鐘》的自喻。

那濃墨重彩搶救膠片的一場戲,就是《一秒鐘》面向觀眾敞開它的肚腸。亂腸似的膠片,經過眾人精細地洗刷、清理,爾後起死回生,重新在大銀幕上顯現出它活的影像。前現代人們對於機械/技術與故事的虔誠,與當下觀眾輕鬆消遣的觀看形成了互文。修復膠片、剪輯影像的過程,則隱喻了這部電影的誕生過程。在這個層面上說,《一秒鐘》是一部十足「現代」的電影,它自說自道,將它生前此後的秘事幽情編織在它所講述的故事中,期待有心的觀眾來解讀。

經過刪改後的《一秒鐘》還是「一秒鐘」,卻是意味迥然的「一秒鐘。此前,它是一封滿紙控訴的「血書」,此後,它是一封曖昧不明的「情書」。由「血書」到「情書」的重心移置,註定了它的尷尬與失調。不得不說,張譯奉獻了影帝級的表演。可那些過激的反應,絕望的掙扎,因著影片重心的移置、似乎一併沒了支撐,空餘姿態。難為了張九聲,他不能說,他的閨女已不在人世。那銀幕上殘存的一秒鐘,是她留在世間僅有的影像。所以,當父親的為了那一秒鐘,可以搭進一輩子,再怎麼瘋狂也不為過。

銀幕上爭當先進的女兒留下一秒鐘的影像,銀幕下女兒為當先進已死去的事實被忽略。真身捨棄自我、成全了它的影像。在彼時的主流語境中,這是司空見慣的文法。

銀幕上,《英雄兒女》結尾父女團圓;銀幕下,被綁在一起看電影的張九聲和劉閨女,永遠也無法父女團圓。被迫觀看、被迫感動,被迫在電影中尋求代償,這大約是電影想表達的「無望的觀看」。

由被動觀看到狂熱觀看,電影是離不開的「藥」。

由此,影像成了凌駕於一切之上的存在。它是一個自在自為的體系,維繫著精神貧瘠的年代裡所有人的念想。它為那些活得低微卑賤的人提供一種關於「有尊嚴的生活」的想像,代償他們永遠無法圓滿的缺憾。從這個層面看,這部聲稱「寫給電影的情書」實則又暴露了影像的霸權——既要求它的主人公無保留地獻上自身,又要求它的受眾投注絕對的忠誠。

而那些不心悅誠服於影像狂歡儀式的人,譬如張九聲與劉閨女——一個只是要看女兒長大後的樣子,一個心心念念的是稀缺的膠片燈罩——就成了時代中的零餘人,無聲地承受著時代落下的塵埃。

至於範電影,他迷戀的是他自身的手藝,以及電影放映員職位給他帶來的尊榮。而這一份尊榮的背後,是兒子永遠不能恢復正常的慘痛。電影給了他尊榮,電影也剝奪了他世俗中最重要的念想。

這其實是三個並不愛電影的人在電影狂歡的年代,因電影而結緣的一段往事。如此,電影狂熱又是一個特殊時代的印記,並沒有那麼多的「情」可訴。

難能可貴的是,《一秒鐘》在拆解影像的神話、暴露影像的霸權之外,還指向了知識分子的自我批判。影片中範電影為了自保告發了張九聲,又偷偷剪下那兩幀膠片送給他作念想。作為與體制結盟的技術知識分子,範電影謹小慎微地維護著體制給予他的這份尊榮,他引以為傲的技術功底平時只有依託於體制的宣傳需要才有用武之地。而在他不無自矜地為張九聲施展他的絕活——「大循環」的時候,他自我滿足感是無法言表的,他的絕活終於可以用於——慰藉一顆破碎的心。這種滿足感是與他平日在庸眾面前領受「尊榮」無法相比的。這是一個人之自我價值的最高實現。

正是在影像與肉身的關係上,影片不期然展現出它對於影像霸權的批判;正是在範電影之於張九聲既救助、又出賣的矛盾上,影片流露出知識分子的自省與自我批判意識——僅從這一點看,張藝謀已不是在簡單重複一個「傷痕」的故事。

血書也好,情書也罷,《一秒鐘》是個值得回味的故事。還是推薦觀看吧。

相關焦點

  • 《一秒鐘》一部懷舊的電影 趙彥彬影評
    12月2日消息,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已於上個月上映。 影片講述了沒趕上電影場次的張九聲;與想要廢舊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範電影,因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的故事。
  • 電影《一秒鐘》影評——賭上一輩子只為一秒鐘
    今天我開始破例了,因為我已經打開電腦敲起了鍵盤,我想給張藝謀一個感謝,感謝他讓中國電影回歸「電影」,回歸真實、真誠,回歸那個為膠片而瘋狂的時代!我不是一個影評家,所以我不知道真正的影評是什麼格式,我今天我只想隨筆聊聊剛剛看完的電影《一秒鐘》。電影《一秒鐘》講述了張九聲為看女兒一秒鐘影像,穿越千裡黃沙與劉閨女、範電影因一卷膠片電影結緣的故事。
  • 影評:一秒鐘,就是一輩子!
    有幸在最近觀看了張藝謀2020年執導的新片——《一秒鐘》,一樣的畫面質感,一樣的美學情懷;一樣的溫情常在,一樣的馬不停蹄的憂傷……從《紅高粱》,到《我的父親母親》,到《英雄》,再到現在的《一秒鐘》,攝影出身的老謀子用他的美學原則為我們營造出一幅幅唯美的東方女性之美。
  • 《一秒鐘》影評
    《一秒鐘》是一部關於父愛的電影,一盤膠片也只是一種情感寄託的媒介,一位父親向看一樣自己的女兒,而女兒留存在這個世上的唯一映像就是在一盤膠片中,即使只有短短的一秒鐘。為了看女兒一面,追尋著《新聞簡報》這盤膠片。劉閨女則是為了幫弟弟償還燈罩,選擇去偷膠片,不了被張九聲發現並被奪回了膠片。範電影作為放映員,他的工作是保證電影正常放送。又因為膠片被智力低下的兒子損壞,又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選擇向保衛科舉報張九聲。這類背景下的影片不多,或者說基本沒有,特別是在2000年後。
  • 幾個不愛電影的人,為何因「一秒鐘」電影而癲狂?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秒鐘》終於在歷時一年多的波折與坎坷中於11.27於觀眾見面了。作為第一時間觀影者,看完後久久不能平靜,思慮再三,遲遲不能動筆,始終沒有想好《一秒鐘》的影評該怎麼寫。畢竟,宣傳海報上已經簡潔明了用「短不過一秒,長不過一輩子」的標籤為這部電影做了意味深長的定性。
  • 《一秒鐘》影評:淹沒張藝謀的「時代的風沙」有多拼命
    張藝謀的新電影一秒鐘上映已經有半個多月了,前一周因事耽誤了沒有及時觀影,本周我們常去的電影院水街東坡電影院原本已經將這部電影下架了,我雖不報希望仍積極懇求電影院工作人員林哥,希望周六下午再安排一次,萬萬沒有想到,林哥和領導協商後居然答應了!於是周六下午我和家姐帶著老母親高高興興地來到電影院看電影《一秒鐘》。
  • 電影《一秒鐘》:一代人的膠片記憶
    影片用一位父親為了看去世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的故事,串起了那個年代人們對電影的熱愛,同樣也表現出張藝謀對膠片時代的情懷,可謂是他回歸初心的又一力作。目前,豆瓣評分高達7.8分,貓眼評分8.6分。據貓眼專業版統計,該片單日最高票房2500萬元,首周票房6900萬元,上映八天破億,截止至12月11日,累計票房1.25億。
  • 《一秒鐘》觀後感
    我從大學時代就很喜歡張藝謀導演的作品,他的每部影片我都認真看,並且還寫影評!大學時期的一篇《菊豆》的影評還被刊登在當地的日報上。這些都是我學生時代最美好的記憶! 《一秒鐘》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看電影是人們重要的精神享受,在物質與精神都十分匱乏的時代,人們懷著各自對電影的執念。
  • 張藝謀拍《一秒鐘》:膠片轉動令人心動
    No.607《一秒鐘》 78分觀影地點 : 百老匯影城國瑞城店觀影人數 : 15人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西北某地,一位父親為了看電影中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他與偷膠片的劉閨女以及電影放映員因為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 張藝謀拍《一秒鐘》的執念:膠片的轉動是最好聽的音樂
    《一秒鐘》海報。11月27日,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在全國公映。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西北某地,沒趕上放映場次的張九聲(張譯 飾)悄悄從勞改農場溜出,就是為了看一場電影,膠片中有他已經去世的女兒的「一秒鐘」影像。
  • 生命在記憶中永恆,評張藝謀電影《一秒鐘》
    因為電影《一秒鐘》跑來了圖書館,上次看國師的電影,還是在高中看的《影》。我想將《一秒鐘》和《影》稱作姊妹篇,很有趣,兩部敘事手法,時代背景,甚至演員咖位都大相逕庭的電影,憑什麼被稱為姊妹篇?很簡單,我認為,這兩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在《長城》以及多場國家級大型晚會後,重拾自我認知,回到一個電影人來說話的標誌了。
  • 《一秒鐘》——2020年目前為止最值得看的國產片,沒有之一
    該片講述的是沒趕上電影場次的張九聲與想要廢舊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範電影因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的故事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一秒鐘》幾經波折才「順利」上映,而片中的情節和影片本身的遭遇,也在某種程度上「不謀而合」。《一秒鐘》幾乎可以確定是張藝謀職業生涯最好的劇本之一。
  • 一秒鐘:張譯催淚大戲,年度黑馬劇強勢來襲(影評)
    如果摘掉「張藝謀作品」五個大字,放下對他在某類題材上徘徊多年的創作期待,也不給他文藝片的「免死金牌」,有一說一,[一秒鐘]在所謂的電影情懷之外,也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張譯飾演的逃犯是影片最核心的角色,他歷經千辛萬苦,看到新聞紀錄片裡的女兒一秒鐘的畫面後,悲痛而小聲地自言自語:這麼小,為什麼要和別人爭扛面帶呢(大意,非原話)?
  • 張藝謀的《一秒鐘》被剪掉了一秒鐘,電影就變了
    張藝謀的《一秒鐘》,不管是你看過也好,還是沒看過也好,都不妨礙它成為柳林心中今年最好的一部電影。那它為什麼觀眾評價和票房表現,都不是太好呢。原因無它,只是因為在放映之前,這部電影被剪掉了一秒鐘。柳林看張藝謀的這部自傳體電影看哭了,本想一口氣寫下五千字的影評,後想想,還是寫個簡短版的吧。畢竟時代變了。先說一下柳林對這部自傳體電影的總體印象。
  • 「當年連殺人犯都不願破壞放電影」——《一秒鐘》與膠片電影記憶
    勞改犯張九聲八年未見女兒,為了能看到《英雄兒女》播放前女兒的一秒鐘影像,他從勞改農場逃出來,尋找電影膠片。張藝謀在記錄《一秒鐘》幕後故事的同名紀錄片裡說。 女兒的「一秒鐘」 膠片,是《一秒鐘》裡重要的道具,重要到什麼程度——像一個主角。「其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等波折牽著事兒和人走,人物改變了,故事展開了,放映員、觀眾都與膠片有關係。」鄒靜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 《一秒鐘》:看似平淡,處處深情
    PS:這篇影評有一個小福利,由2段票碼組成的貓眼app兌換券1張,在文章中。最先找到的讀者,可以兌換1張《一秒鐘》電影票。 筆者映後拍攝 有趣的是,這一次《一秒鐘》甚至拋卻了形式感 它平淡的講述了那個時代裡,短短1天24小時發生的故事
  • 電影《一秒鐘》重返膠片時代,張導說:「這是寫給電影的情書」
    張藝謀說《一秒鐘》獻給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媒體宣發都寫這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清洗膠片的段落拍得很美,膠片懸掛在鐵絲上,人們細緻地擦去浮塵。但我覺得情感最深刻到位的,反而是那個年代個體的人在夾縫中的生存狀態。只是這個狀態不是由導演著力刻畫的影院裡沉迷的觀眾群體傳達給我的,而是範電影這個並非居於絕對中心的角色。
  • 年度王炸電影《一秒鐘》
    看完張藝謀執導的新片《一秒鐘》後久久不能釋懷,和朋友聊起最後的結局,他說稍顯刻意,假如沒有就更適合這個悲傷至極的故事。影片由演員張譯和新一任謀女郎劉浩存領銜主演,當然範偉飾演的角色也是相當的出彩,整部電影無論是編劇、導演、拍攝或剪輯等,都是毋庸置疑的好。
  • 生命在記憶中永恆——評張藝謀電影《一秒鐘》
    記憶是張藝謀電影一貫的主題一秒鐘轉瞬即逝,在張九聲眼中那就是永恆。記憶與時間是張藝謀電影的重要主題,他的大部分優秀作品都與此相關,而集中探討的在此前有《山楂樹之戀》和《歸來》。這兩部影片都是講七十年代的故事,當然,《一秒鐘》也是。
  • 《一秒鐘》,不能說的秘密
    又過了五年,張藝謀以這個故事為藍本,創作出了電影《一秒鐘》。今天我寫的這篇影評,基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在放映員老範的號召下,當地村民集體動員,全村人出動搶救膠片。村民們將那些散亂的膠片放在兩床被單上,如同抬著一位重傷病人一樣,將他護送進了影院放映廳。隨後全村出動燒蒸餾水,用紗布小心翼翼地擦拭掛起來的膠片,力道不能輕也不能重,衝洗乾淨後,還要再用扇子扇出微風,把膠片吹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