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導演張藝謀是不陌生的,有一種糾結的感情,可謂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喜歡他的電影作品《紅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山楂樹之戀》等文藝片,這些電影是樸實的藝術之作,能敲打每一個觀眾的心靈;恨是因為不喜歡他的商業大片《英雄》、《十面埋伏》、《三槍》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這些電影是誇張的、是為了商業而拍的商業電影,這些電影讓我漸漸的對張藝謀陌生起來!我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張藝謀粉絲,上大學的時候經常去電影院,工作之後就幾乎不去電影院了,但只要是張藝謀的電影我都會破例走進電影院,而且是一個人走進電影院,因為我喜歡安靜的去感受他的電影作品,別人看電影是看故事,我看電影更多的是看張藝謀電影的變化,雖然如此喜歡張藝謀和他的電影,但我從來沒有給老謀子寫過影評。今天我開始破例了,因為我已經打開電腦敲起了鍵盤,我想給張藝謀一個感謝,感謝他讓中國電影回歸「電影」,回歸真實、真誠,回歸那個為膠片而瘋狂的時代!我不是一個影評家,所以我不知道真正的影評是什麼格式,我今天我只想隨筆聊聊剛剛看完的電影《一秒鐘》。
電影《一秒鐘》講述了張九聲為看女兒一秒鐘影像,穿越千裡黃沙與劉閨女、範電影因一卷膠片電影結緣的故事。電影由導演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等實力演員主演,影片定格上世紀70年代為時間背景,講述了屬於膠片時代一代人的回憶和情懷。西北腹地,沒趕上放映場次的張九聲(張譯飾)認為那盤膠片中殘留著去世女兒的「一秒鐘」影像,由此展開了一場瘋狂的尋找膠片之旅,在路上與流浪兒小吉林(劉浩存飾)也因為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故事簡單是張藝謀的劣勢也是他的優勢
了解張藝謀導演的人,都知道他電影有一個缺點就是故事簡單!尤其是近年來的作品更為突出,比如《三槍》、《影》等作品,電影一秒鐘也不例外,故事仍然是很簡單,沒有任何燒腦的浮誇,朋友或影評人經常說張藝謀不會講故事,不算是一個優秀的導演,更像一個攝影大師,因為他本來就是攝影師出身。其實說的不無道理,張藝謀確實是從攝影走向電影導演之路的,張藝謀的電影名字一直在變,但有一點不會變,就是色彩的變化,張藝謀的電影故事簡單,但拍攝手法從來沒有簡單過,《紅高粱》裡的萬畝高粱地、《三槍》裡的張掖丹霞地貌、《影》裡面的水墨色調等等,都是他對色彩的精準把控。我認為看張藝謀的電影不要僅僅看故事,是從看電影展現的藝術裡來尋找故事,感受故事,從而走進故事。喜歡張藝謀導演的影迷絕對不會責怪張藝謀的故事簡單,因為在電影院裡只能無條件的去欣賞他的電影畫面,電影就是畫面,畫面也是電影,而不是去挑剔,挑剔的人都是出了電影院才發表一些「事後諸葛」的評論,故事簡單和拍攝手法在電影裡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導演的情感是什麼?我相信電影一秒鐘能給大家真情的答案,告訴大家有時候缺點往往會成為優點。
一張白紙的新任「謀女郎」劉浩存
把一個知名演員變得更紅不一定是好導演,把一個從未出鏡過的演員變成明星的導演一定是大師級的,所以張藝謀不愧為「國師」。說張藝謀的電影不得不說「謀女郎」,張藝謀有一個特異功能就是把「白紙」變成「千金」!我說的白紙是沒有任何名氣的演員,比如周冬雨被張藝謀選中的時候還是一個高中生,但卻因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一炮而紅,這兩年把各項電影大獎都拿了一個遍,可謂是拿獎拿到手軟。今天我重點說一下電影《一秒鐘》的女主角劉浩存,一個舞蹈學院的舞蹈演員,被張藝謀選中的時候剛剛十八歲,在百度裡搜不到她的任何消息,沒有任何的影視作品,在籤約的影視圈裡就是一張空白的、乾乾淨淨的白紙,但劉浩存今天給了影迷一個驚喜,一個觸動心弦的驚喜!《一秒鐘》中她演的角色叫劉閨女,閨女就是她的大名,一個為弟弟偷膠片做檯燈的姐姐,電影一開始,電影院門口的劉浩存像極了當年山楂樹之戀中的周冬雨,我說的像極了不是長相,而是演技,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男孩般的丫頭片子和張譯對戲沒有任何的慌張、刻意的演繹,就是那種簡簡單單的簡單,簡簡單單的隨意,簡簡單單的真實,與山楂樹之戀中周冬雨不同的是羞澀的周冬雨把角色演的很含蓄、很純潔。
劉浩存恰恰相反,羞澀的劉浩存把劉閨女這個角色演的「土裡土氣」,整個角色只能從眼睛裡可以挖掘出一點靈氣!還有年輕的稚嫩感,這與電影最後在沙漠裡尋找膠片的劉浩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觀影的過程中我相信很多人都在期待真實的劉浩存出現,不是女扮男裝的劉閨女,而是期待真實的演員劉浩存,沙漠裡的劉浩存穿著厚厚的棉褲,臃腫的花棉襖,根本欣賞不了她一鳴驚人的身材,但相信影迷絲毫沒有抱怨,因為劉浩存用最天真的、善良的、幸福的微笑給電影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電影結尾的最後一個驚喜是片尾曲「一秒鐘」,演唱者是演員劉浩存,劉浩存的專業是舞蹈,但我覺得唱一秒鐘的不是劉浩存,而是女主角劉閨女,只有電影裡的人才能唱出那種感動的旋律。此時此刻我想起來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選秀節目,一個歌手前前後後要通過大半年的時間才能過五關斬六將進入決賽,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明星,一句話太難了!但這恰恰印證了張藝謀的水平,把一個非專業歌手用故事的感動演唱歌曲的旋律,比真正的歌手唱的還要好聽,其實打動人的聲音不是歌唱的技巧,而是歌唱者真情表達的故事和感情。
感謝張藝謀的「膠片之戀」
張藝謀的《一秒鐘》即使電影也是一種情懷,一秒鐘的故事讓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姐弟之情、父女之情,更多的是讓我回到了童年的電影之情,我相信看過電影一秒鐘的農村人一般都會再一次回憶起往事。
放電影的馬車開進村子,原本安靜的二廠甦醒了。人們奔走相告,孩子們也快樂蹦蹦跳跳。放映機開始調試,白色的幕布被掛起,音響設備也連接妥當。全村的人早早地搬著小板凳坐在村頭的廣場上,盼著太陽早點下山。
天色暗沉,燈光打在幕布上,人們的歡呼聲不絕於耳。經過漫長等待,放映機終於轉動起來了,每一個人都聚精會神地盯著那塊閃動著影像的大銀幕……
電影《一秒鐘》把膠片刻畫成了另一個主角,賦予了膠片故事般的生命,影片裡膠片損壞、修復和歡呼放映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演繹的那麼小心,其實電影的故事就是父親越獄只為女兒電影裡的一秒鐘鏡頭,是父親對女兒的愛、思念和自己打架入獄的悔恨,影片裡沒有交代父親是思念女兒、擔心女兒,還是覺得對不起女兒,但從演員範偉、張譯在修復膠片的過程中給了電影的答案,一種無微不至的呵護!期待中的遺憾。電影一秒鐘讓我看了電影,也回到了小時候的電影裡,是一種難以忘記的夢,一種情結,一種回不去的歲月,一種對電影膠片的致敬!感謝張藝謀讓我們回到童年,讓中國電影回歸真實。
作者簡介:魏三軍,國家級期刊《中國經貿》雜誌執行副社長,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民族博覽》雜誌藝術主編,新浪新聞自媒體暢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