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公映之後,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好評如潮」和「票房不佳」的尷尬。「好評」之褒讚溢美程度可以說是「無以復加」了,什麼「年度王炸」,「2020年最好看的影片,沒有之一」,「純粹的藝術」等等等等。總之一句話,是張藝謀的一部巔峰之作。
事實上,在《一秒鐘》公映之前也是做足了「饑渴營銷」的。比如「因技術原因」(什麼「技術原因」,你懂的)退出國際電影節而痛失「鐵定獲獎」的機會,忍痛割愛刪除了若干鏡頭云云。這都足以引起觀眾的極大好奇心。當票房沒有達到預期時,大咖們又說,對於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來說,「票房是最不重要」的。於是,各種追捧的影評蜂擁而至,學術研討會也應時召開。毫不誇張地說,《一秒鐘》掀起了一個不大不小關於「電影」的話題熱。
而老朽之前卻預言這部影片不會出現像《金剛川》這樣的票房熱。果不其然,又僥倖被我言中。面對洶湧而來的「好評」,老朽不以為然,花了3個小時寫了一篇同名小說《一秒鐘》,基本表達了我對這部影片的看法。
可是有人懟我說,「你沒必要猶抱琵琶半遮面,不如一針見血地點出影片的要害,看人們是否贊同。你不是張口閉口『美學批判』嗎?」 此人還用了《論語先進》中的一句話激我,「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那好吧,我就從「美學」的角度來談談這部影片吧。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語言,是電影藝術中十分重要的渲染情感、烘託主題的視覺元素,也是營造情緒意境的特殊手段,更能夠有效地對各種寓意進行直觀展示。張藝謀是運用「色彩」的高手,比如《紅高粱》的標誌色彩「紅」。張藝謀在這部電影採用了強烈的紅色,像熊熊燃燒的火焰,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理感受。即便在走出影院之後,觀眾依然會沉浸在這種的紅色中,還可以繼續想像,腦補其他的畫面和情節。影片中的紅色也代表著生命的張揚,表達了一種敢愛敢恨、無所畏懼的人生,盡情揮灑的人生。
那麼,《一秒鐘》的標誌色彩是什麼呢?那就是「暗」。陰暗、黑暗,總之是暗。這個「暗」所具有強烈的暗示是不言而喻的,「你懂的」。電影的第一個場景就是長鏡頭,張譯飾演的逃犯穿行在沙漠上,風吹起的沙子和逃犯的身體裹挾在一起,渲染了一種「暗無天日」的惡劣環境以及在這種「暗無天日」環境下人物的被裹挾、碾壓。氣氛壓抑而沉重。
有影評說影片只是在單純地講述著一個「看電影」的故事。這就太過貶低導演及演員的用心了。其實這個故事並不單純,而是具有強烈暗示、深刻寓意的。從美學的角度講也沒有那麼「自然、無痕」反而是顯得十分刻意。就是我所說的「過」,過猶不及。我似乎沒必要一一點破,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只是想說,主創人的「刻意」無非是想達到更廣泛的受眾面,就電影而言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票房」。顯然有些事與願違。這可能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其它的不說,像我這樣的觀眾群,就十分反感,不接受。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這些「過來人」實在是明白一個道理:咱新中國,咱真正的底層老百姓,能走到今天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民國是個什麼樣子?並不是像現在很多影片中表現的那樣,十裡洋場、燈紅酒綠、舞場妓院、靡靡之音。那只是極少數一部分人的生活寫照。對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是惶惶不可終日下的掙扎。我也可以說個真實的一秒鐘的故事,一個自耕農家庭裡的青年,自小定了一個娃娃親。上天庇佑,媳婦長得十分出眾。到了婚嫁的年齡,正趕上個好年成,這家人起早貪黑織了些土布,讓弟兄倆用車推著到城裡去賣了準備辦喜事。誰知在回客棧的途中被盜賊給惦記了,搶走了全部的買布錢,準新郎弟弟還被打折了腿。當哥哥推著斷腿的弟弟回到家時,新娘子已經被本地的一個土豪給霸佔了。一家人的憧憬就這樣一秒鐘被毀了。這樣的事情在當時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何況對於更多的「娃子」、農奴、僱農、包身工連這樣的「憧憬」也是不敢有的。
有人總喜歡詬病「30年」是「物質和精神極度匱乏的年代」。假如我們稍微客觀地面對現實就會發現,其實我們那個時代創造的文化作品數量及質量都是完全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那是一個真正出經典的年代!我們那個時代打下的堅實的物質基礎也堪稱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實事求是地講,我們國家的底子真的是太薄了。在舉國文盲的起點上用30年時間打掃衛生,蕩滌自己身上的汙泥濁水,打下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並創造出嶄新文化來,實在是不算長的。為了掃除文盲就必須大力興辦學校,於是就有了遍地開花的識字班和大學的「母雞生蛋」一校變多校,大學內遷;為了改變全國範圍真正的「文化極度匱乏」現象,就必定要鼓勵文化下鄉,文化人下鄉為廣大的勞動人民服務,於是就有了烏蘭牧騎、各種宣傳隊;為了擺脫飢餓就必定要興修水利,改良農田,於是就勒緊褲腰帶修了數以萬計的水庫和水網化的灌渠;為了實現工業化就必須首先建立起配套的、規模化的工業基地、開發能源、發展科技事業,於是就有了各個大型工業基地、大慶油田、兩彈一星……所有這些都需要一種英雄主義的奮鬥及獻身精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吃水不忘挖井人啊。最難最難的還是如何避免既有功臣不走向反面,不出現「歷史周期率」的問題!
所以我說,是不能用一個「暗」來概括我們那個時代的。我希望今天的青年能夠沉下心來做真學問,掌握真技實能,有真才實學、真知灼見而不要輕易地被「暗灰的情緒」所籠罩、所束縛。研究歷史一定要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理清歷史邏輯(特定背景下的歷史必然性)。科學是理性的而不是情緒化的。對今天的青年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作者:頌明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