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婚戀現狀:我是怎麼被剩下的?

2020-12-06 Reese和Moris

X小姐今年32歲,在上海工作7年,目前單身,疫情期間原定要回家相親的安排被擱置了。

她說,自己已經做好了孤獨終老的打算。但從她對相親的積極態度,讓人很難相信「單身"是她心甘情願的選擇。

結婚率十年來最低,以發達地區、女性為主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結婚率僅僅為7.3‰,創下10年來歷史新低。目前中國有2億單身成年人,超過7700萬獨居成年人。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結論: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為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 。

據調查,大齡未婚在農村以男性為主,在城市裡以女性為主。X小姐在上海讀書期間,同宿舍一共六個姑娘,現在除了兩個結婚,其餘四人都是單身狀態。聯想到身邊的情況,X對這個結論深信不疑。

我是怎麼被」剩下「的?

教育程度提高當之無愧放在第一位,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大齡畢業生。

大學畢業23歲,讀個研究生26歲,繼續深造,博士畢業30歲。畢業前兩年屬於職場新人,初入社會跌跌撞撞,根本沒精力、沒能力談對象。等稍微喘口氣,在公司略微站住腳,回頭看自己已經28歲了。

交際圈小也是很多大齡單身的原因。

工作後,每天兩點一線公司、家,每天打交道的就是公司那些人,接觸的異性有限,而且大多數公司不鼓勵辦公室戀愛,更是徹底斷了這條路。

「勤奮」的少男少女們周末拖著辛苦了一周的疲憊身體,希望參加一些同城活動拓展圈子,去了發現自己沒辦法很快的和初次見面的異性熟絡起來,互相都帶著防備心理,去了兩次也沒加到一個微信,慢慢就沒興致了。

生活成本高,自己工資勉強餬口,無法面對未來的經濟壓力。

即使自己的收入能抗得住戀愛期間的額外花銷,想到之後安家的成本,頓時沒了興致。結婚、買房、生子、買車、教育,每一項支出都讓20、30歲的年輕人壓力山大。與其讓自己這麼累,莫不如鴕鳥心態挨過一天是一天,「單著」也挺好。

此外,新職場女性的崛起,生活上不再依賴男性,也是大齡單身的一個原因。很多人認為,戀愛結婚是一件投入產出比不高的工作,而且風險極大且不可控,在沒有遇到「100%正確的那個人」的時候,最好保持觀望態度不出手,一個人的生活也挺精彩。

大齡單身到底好不好?

相對於很多人妖魔化「大齡單身青年」,我持中立態度。

正面看,大齡單身是晚婚,並不是不婚。從歷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看,中國人口仍保持普婚特徵,若按國際慣例以50歲作為結婚上限年齡(即認為超過50歲仍未結婚者可能會保持終身不婚),中國終身不婚的女性比例不足1%,男性比例不足4%。

從眾數年齡組來看,2012年之前結婚登記人口中20—24歲組人數比例最高,自2013年起變為25—29歲組,40歲及以上比例上升較快,2005年時僅佔3.9%,2018年時已達到19.1%。也就是說,每5對結婚的人中,就有1對超過40歲。

晚婚的家庭雙方心性更趨成熟,對家庭生活需要擔負的責任更了解。有一定經濟基礎,兩個經過磨練的成年人,看過燈紅酒綠,懂得人情冷暖,從此攜手一生徹底安定下來,更值得期待。

35歲的婚姻,激情會不會比25歲更少我不清楚,但錯誤肯定比25歲更少。

從反面看,大齡單身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尤其對於女性來說,30歲以後生育,身體各項指標都更不好,生產和恢復都更難。

大的年齡差容易溺愛也是不爭的事實,再想像一下,當50歲的時候,孩子還在讀小學,這對自己和小孩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

另外,大齡單身對中國傳統的婚戀觀念提出了挑戰。你要抵擋層層議論和非議,才能讓自己從「乾脆隨便找個人就結婚」的錯誤想法裡逃離出來。而且,單身越久眼光越高越挑剔,這種案例也比比皆是。

你始終是你,年齡不應是催促你結婚或者改變你擇偶標準的因素,只有真正的感情可以。

你對大齡單身有什麼想法?在留言區留下你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當代年輕人共鳴現狀很多,哪個是你最常做的?
    要說當代年輕人的共鳴現狀有哪些,估計一時半會都說不完,但是最有共鳴的兩個肯定就是失眠和運動。有數據統計我國10個成年人中就有4個人睡不好,全國一億七千多萬的90後中,33.3%都有睡眠問題。當失眠成為年輕人人生賽場上最大的困擾時,每一個睡不著的人都應該找到一種方式和深夜和解。再說說運動,現在這個社會,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加班是一件常事,工作頻繁卻缺少運動,這一點更加的「有助」了失眠。首先沒有運動也就是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狀態,適量的運動是一個具備良好睡眠的前提,少量的運動可以促使大腦生成一種令人鎮靜和舒適的物質,同時可以放鬆肌肉等等。
  • 佛系的婚戀新時代 友緣在線《2020「後浪」婚戀觀報告》為年輕人代言
    友緣在線《2020「後浪」婚戀觀報告》聚焦當代年輕人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和思維準則,從以上幾個方面出發深入調研當代年輕人的婚戀觀。根據調查顯示,當代年輕人在婚姻觀、交友偏好、交友方式等多方面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見解。例如面對當前單身群體逐漸擴大,未婚群體數量攀升的情況,新一代年輕人並非如大眾認為的那般不在乎,而是他們在乎的點不同。根據友緣在線調查表明,大部分年輕人單身的狀態多為「被動單身」,他們同樣對婚姻存在渴望,但同時面對不同的價值觀、高昂的物質壓力及社交圈層的局限,他們被動成為「被剩下」的人。
  • 這屆年輕人的婚戀現狀:設想過獨身,註定要晚婚!
    特別是90後這一代年輕人,普遍晚婚,甚至主張不婚。很多人會問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大部分年輕人尤其是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發展的年輕人,都表示不結婚是因為「窮」。一個「窮」字帶著一種戲謔,但其背後卻蘊含著更為複雜的社會因素,結婚甚至連戀愛都成為了一件費錢費事也不見得好的事情,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甚至不願意談戀愛。這屆年輕人是思想比較開放的,對於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感情觀都持有比較開明的態度,以至於讓他們顯得比較特別,在傳統的眼光中成為了「另類」的存在。
  • 揭秘:當代年輕人買房圖鑑,房價讓當代青年有多絕望?
    ——西班牙《世界報》白巖松也曾說過,在高房貸的壓力之下,年輕人整天尋思著怎麼能更省錢,不敢丟工作,不敢出去旅遊、不敢創業,房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牽制。我們的生活索然無趣,只有賺錢和還房貸。那麼,當代90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房產觀?
  • 當代年輕人的壓力現狀……
    社會給予的年輕人的使命感,越來越重,年輕人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今天我想來說說自己,作為一個21歲的成年人老說,我的現狀。我出生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而且家裡面有弟弟和妹妹。我很愛他們,所以從來不會認為他們搶走了我的好生活。同時呢?
  • 有緣網《大眾婚姻現狀報告2019》揭示年輕人「晚婚」原因
    近日,國內領先的大眾婚戀交友平臺有緣網發布《大眾婚姻現狀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揭示了當代人在婚姻中的現狀,為廣大單身青年提供了婚姻樣本和擇偶建議。《報告》顯示,35歲以下的年輕大眾的平均初婚年齡為26.3歲,其中男性集中於26歲,女性集中於25歲。
  • 當代年輕人脫髮實錄
    當代年輕人不僅對三十歲、四十歲這樣的年齡節點感到迷茫、焦慮;對自己的婚戀狀態不甚滿意;甚至連保持自己的發量都無能為力。 面對日漸稀疏的發縫線,逐步後移的髮際線,朋友們紛紛表示「地板上桌子上椅子上都是我的頭髮,唯獨我的頭上沒有」。
  • 當代年輕人婚姻觀,為何從恐婚現象演變為恐婚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當代結婚率不斷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現在適婚青年年齡多為90後,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人口減少,結婚登記數上不去;二是現在經濟高速發展,年輕人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可用於發展婚戀關係的時間在壓縮,且物價飛漲也影響了他們的婚戀想法;三是受就業壓力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結婚一事被隨之後移;四是當代年輕人工作之餘,更喜愛簡單明了、不拖泥帶水的生活,不願意捲入複雜的婚姻關係。
  • 當下女性婚戀現狀:「不是剩女變多了,是她們的觀念變了」
    我是你的情感解憂人,但你要懂得放過你自己! 、離婚轉換的平常不奇……如是這些,想來都是諸多單身女人被迫成為「剩下」的主要原因吧? 縱觀當下女人婚戀現狀,真的不是剩女變多了,而是她們的婚戀觀念變了而已。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婚戀選擇的「先進思維」不斷地「更迭」,婚戀開始的風花雪月到有始無終的見怪不怪,早已為女性帶來了很大的負面衝擊。 男人娶妻成難題的同時,女人對婚戀不敢全身託付已成了鮮明的呼應。
  • 告別車、馬、信件,科技加持的當代年輕人是怎麼談戀愛的?
  • 我單身,不意味著我是被剩下
    隨著00後人口急劇減少,90後最先出現「無人可借」的現象,大量適婚單身男性被「剩下」。誰被剩下?在我國的婚姻結合中,女性往往喜歡比自己各方面都稍微好一點的男生,這種現象被稱為「上遷婚」。 如果把男女各分為A、B、C、D四個等級。
  • 90後婚戀大數據曝光,越來越多男人被「剩下」:人生如此艱難,何必再給自己找個祖宗
    隨著00後人口急劇減少,90後最先出現「無人可借」的現象,大量適婚單身男性被「剩下」。誰被剩下?有錢的家庭,教著孩子怎麼繼承已有資源,沒錢的孩子去到機會多的地方從零開始,賺取和創造資源,這是社會的給年輕人上的第一課。如果說大城市剩女只要想結婚,退一步終究還是有得選的。那「沒錢」、「沒資源」、「沒積累」的大城市D男,在留不下的北上廣和回不去的老家之間,就真的只能被「剩下」。
  • 網易雲熱評:當代年輕人的現狀:洗澡放歌 睡覺戴耳機 起床找手機...
    「當代年輕人的現狀:洗澡放歌 睡覺戴耳機 起床找手機 喜歡側身睡 乘坐汽車靠窗 喜歡一個人在家 白天朋友面前嘻嘻哈哈 晚上卻喜歡自己一個人胡思亂想。」 ——《網易雲熱評》 2.其實,這世界本沒有什麼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姐弟戀、師生戀、神馬戀等等.——只是兩個人相愛了,就這麼簡單。
  • 2020年8月社交婚戀廣告投放分析
    單身獨居是不少都市青年的真實寫照,在繁華的都市打拼不免會想找另一個人相互依靠,但由於社交圈太小、工作太忙等原因導致大部分年輕人處於單身狀態,這時社交軟體便是一個較好的情感排解出口。在單身率日益增高、情感需求爆發的現狀下,社交婚戀行業出現了什麼變動?廣告策略、素材套路是否有新的變化?
  • 當代年輕人的生存現狀,看完有點扎心了
    來看看這些年輕人的生存現狀,哈哈哈哈哈說的是我沒錯啦①二十多歲的年紀有著五十多歲的體力,六十多歲的腰,七十多歲的頸椎以及十歲的情緒管理。④煩惱我的生活有99個煩惱,它們基本上都可以通過加薪來解決。你減肥,我減肥,大家都減肥。⑦下班了,離退休又近了一天,開森!
  • 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趨勢及新潮消費觀
    針對這一國民消費趨勢乃至文化現象,基於新浪《當代年輕人潮流消費調查問卷》、微博數據、得物App數據,新浪時尚聯合得物App共同發布《2020當代年輕人消費數據報告——潮流消費篇》,數據化梳理探索潮流市場現狀及趨勢、並解析當代年輕人潮流消費特點。
  • 陳丹青:當代年輕人欣賞世界名畫,真正讀懂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
    尤其是關於陳丹青的一些論調,太多年輕人喜歡了,而且他對於當代繪畫界那一種獨特看法與建議也是受人喜歡。陳丹青:世界上的名畫太多了,但真正懂得欣賞的卻沒有幾個人,太多人都教條了,寧願相信書本上的東西,其他的東西,也不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東西。
  • 別把孤獨當晚餐,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致當代年輕人
    當代年輕人現狀,早餐匆匆,午餐隨便,晚餐可有可無。 周末,早餐不吃,午餐外賣,晚餐吃中午剩下的,或者湊滿減買多的。 年輕一代的我們,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已背著買房買車的壓力,戀愛可以談,婚不敢輕易結。
  • 盲盒公仔與它背後的當代年輕人
    #禮品文具展網絡營銷#盲盒公仔,時下當代年輕人最流行的新玩具之一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當代的年輕人對盲盒公仔這個新玩具如此痴迷呢?一開始,你可能只是喜歡某個系列裡的某一隻公仔,但是當你得到你所喜歡的那一隻的時候,你會發現收集的滿足感會驅使你把系列剩下的公仔都收入囊中。因此,盲盒公仔的品牌往往會強調產品的收藏性,推出的公仔都是一個系列的,每個系列都有10—15隻不同裝扮的公仔。而在這些系列中,還會加入「盲中盲」的隱藏屬性,在系列公仔中還會有隱藏版的出現。
  • 從「月光族」到「月欠族」:縱慾式消費,正在壓垮當代的年輕人
    文/小雨社會論當代的年輕人,真的是太容易被壓垮了……還不完的房貸、車貸,以及生活中的各種開銷,這讓很多年輕人倍感壓力,特別是有了孩子的家庭,他們會處於一個崩潰的邊緣。男子說:「你們罰款吧、身份證也給你們,放我走行嗎、我再也不敢了」,隨後便跑到了橋上想要輕生,被攔下之後,男子一直蹲在地上哭泣:「太累了,實在不想幹這個工作,我就是想發洩一下。」男子這樣發洩了一下,但之後還是像往常那樣工作,即使不喜歡,但生活還是要繼續。這一代的年輕人,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