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致公 ,作者司富春
中國致公
中國致公黨官方帳號,宣傳致公黨自身建設和黨員履行職能方面取得的成就。
編者按
為進一步加強致公黨機關隊伍建設,提升機關工作效能,全面促進致公黨各項工作,按照致公黨中央主席辦公會部署,決定在致公黨中央和各省級組織、中央直屬組織機關中開展「書香機關」讀書活動。本讀書活動第一期推薦書目為《健康中國人行動手冊》,該書是由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蔣作君任主編,致公黨中央醫藥衛生委員會和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組織部分專家參與編寫完成的。該書匯集了百餘條涉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和健康保健知識,希望這本書能作為普及疾病知識的科普讀物、尋醫看病的就診指南、健身防病的指導教練,使大家從中受益,成為健康中國人。
今天我們推出由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醫藥衛生委員會副主任、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司富春撰寫的科普文章《痤瘡的中醫療法》。關於痤瘡等皮膚病的問題,在《健康中國人行動手冊》第一章第一節中有詳細的介紹。司富春教授的這篇文章對痤瘡的定義、病因以及中醫治療方法做了進一步詳細的解讀和科普,如有疑問,可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會邀請專家進行專業解答。
痤瘡的中醫療法
司富春
主編:蔣作君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
一
痤瘡的定義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中醫稱之為「粉刺」,好發於青春期男女的顏面及胸背皮脂腺豐富的部位,臨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或結節、囊腫等症狀為特徵,容易反覆發作。依據皮疹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尋常型和囊腫性、結節性、聚合性痤瘡,依據年齡階段又分青春期痤瘡和青春期後痤瘡。
二
痤瘡的病因
中醫學認為痤瘡的發病多與飲食不節,過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復感外邪,使毛囊閉塞,內熱不得透達,致使血熱蘊蒸於面部,或肺經蘊熱,外感風邪,或脾胃溼熱,內蘊上蒸於面部而形成。不同的痤瘡有肺熱、血熱、肝熱、陰虛內熱之分。膿皰等皮損屬於風熱、毒熱所致;囊腫性痤瘡、聚合性痤瘡等炎性症狀不明顯,慢性過程,為痰濁、內熱等所致。
三
常用治療方法
01.溼熱毒蘊
主要症狀:面部油膩,病情纏綿難愈,口臭、口渴、苔膩、脈弦滑。
治法:健脾清熱利溼。
治療方藥:茵陳蒿湯加減,茯苓、蒼朮、茵陳、苦參、白鮮皮、白朮、薏苡仁、白芷、益母草、澤瀉。
02.肺胃熱盛
主要症狀:面部粉刺、膿皰、色紅、口乾、心煩易怒、大便乾結、小便短赤。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散結。
治療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山楂、大黃、黃柏、天花粉。
03.肺經風熱
主要症狀:丘疹、癢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宣肺。
治療方藥:防風通聖散,枇杷葉、桑白皮、梔子、黃芩、黃連、甘草。
4.陰虛火旺
主要症狀:失眠、面色潮紅、脈細、脈弱。
治法:滋陰清熱透邪。
治療方藥:知母、石膏、麥冬、香附、玄參、女貞子、白芍、桂枝、蟬蛻、薄荷。
5.瘀熱內鬱
主要症狀:痤瘡色暗、結節、囊腫、瘢痕、舌有瘀點或瘀斑、脈澀。
治法:清熱涼血散瘀。
治療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當歸、丹參、牡丹皮、赤芍、生地黃、連翹、桃仁、紅花、川芎、穿山甲。
6.肝鬱脾虛
主要症狀:胸脅脹痛、倦怠乏力、口苦、納呆、便溏、色淡、舌暗、苔白。
治法:理氣健脾、清熱散結。
治療方藥:逍遙散加減,陳皮、半夏、柴胡、夏枯草、浙貝母、牡蠣、防風、皂角刺。
上海致公微信訂閱號
原標題:《書香機關|司富春:痤瘡的中醫療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