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蔣介石為救徐州,居然想決堤黃河,並嫁禍給解放軍

2020-12-18 老怪品讀歷史

1938年,蔣介石為了遲滯日軍進攻,出了個昏招,即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並嫁禍給日本人。

決堤後,由於形成黃泛區這一巨大地障,迫使日軍於平漢路以東停止前進,使武漢會戰推遲了3個月。但是,對日軍並未造成任何傷亡。

然而,花園口決堤給河南、安徽和江蘇等地的中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淹沒耕地1200餘萬畝,造成黃泛區。共計有1200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到了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居然想故伎重施,再次決堤黃河,並嫁禍給華東野戰軍。

據原國民黨將領回憶錄記載,1948年底,淮海戰役期間,為使徐州不受東西夾擊並能徹底集中使用兵力起見,蔣介石特用極機密的親啟電,令邱清泉派1個軍,偽裝解放軍,輕裝出發,晝夜兼程前進,將鄄城以西之董口黃河堤掘開,造成魯西泛濫,阻止解放軍由魯西方面進擊徐州。

邱清泉、李漢萍、高吉人3人秘密決定,由高吉人親自率領七十軍,化妝成三野某縱,不帶炮兵,輕裝出發,3天內趕到董口,用炸藥炸開幾個缺口。並由邱清泉密電蔣介石,派空軍用重磅炸彈轟炸,配合行動。決口後,設法倒灌微山湖,使魯西造成大面積的泛濫區,阻止解放軍由魯西方面包圍徐州。這個計劃原定於11月上旬實施,但因5日徐州軍事會議後,情況發生變化,就臨時停止下來。

蔣介石喪心病狂,想用黃河水來挽回敗局,殊不知,蔣家王朝早已被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所淹沒,據統計,淮海戰役期間,為解放軍提供支援的老百姓多達500餘萬。蔣介石為什麼會失敗,已經不言自明了。

感謝大家收看,我是老怪,帶您品讀跟多歷史瞬間。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中蔣介石的「天才」計劃,再次炸開黃河,阻撓全國解放
    淮海戰役結束後,解放軍華野將大批俘虜的國軍高級軍官,送至山東益都進行集中短訓,邊學習改造,邊收集了解國軍方面的情況。這些國軍降將透露情況時,一個叫李漢萍的國軍少將的一席話,引起解放軍的注意。據他稱,蔣介石在發動徐蚌會戰前,曾喪心病狂地下過炸開黃河大堤的命令,目的是阻止山東的解放軍向徐州一線集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淹死89萬,餓死300萬,蔣介石下令花園口決堤有多荒唐?
    日本大本營立即下所有在中國的日本部隊,要不惜一切代價,在徐州捕捉國軍主力,並予以圍殲。5月中,蔣介石猛然發現國軍即將陷入日軍的包圍圈,便匆匆下令放棄徐州,各部隊火速實施突圍。此時,土肥原賢二率領的日軍第14師團為了配合徐州會戰,阻斷第一戰區增援徐州的部隊,孤軍渡過黃河,挺進豫東。
  • 抗日戰爭黃河決堤真相,蔣介石急令撤退,前線國軍為何大惑不解?
    1938年6月9日,民國政府下令「以水代兵」,派遣部隊破壞黃河南岸渡口花園口,造成黃河決堤,史稱「花園口事件」。花園口決堤後,豫、皖、蘇三省出現了高達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黃泛區,大江南北一片譁然,然而花園口決堤對於民國和日本來說均是一場預料之外的變故。
  • 老蔣黃河花園口決堤,上千萬百姓無家可歸,那日軍損失又是多少?
    抗日戰爭一直持續了十四年之久,這其中大大小小的戰役數不勝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在這抗日戰爭中的三大慘案——文夕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以及花園口決堤事件。這三大慘案讓我方損失了巨大的兵力,也讓很多無辜百姓丟了性命,同時也給我們的抗日戰爭拉長了時間界限。而我們今天主要說到的就是花園口決堤事件。
  • 他是蔣介石五虎將之一的福將,淮海戰役後他的結局如何了
    蔣介石能成為國民政府實際上的首腦,除了他過人的手段之外,還在於他手下有一批得力的幹將,我們知道蔣介石起家靠的是黃埔系,但是他的黃埔學生在這幾個人面前還是要靠後,這幾個人就是蔣介石軍事集團中的五虎將,或者說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他們分別是:「幹將」陳誠、「忠將」顧祝同、「福將」劉峙、「飛將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這首童謠唱的是黃河在花園口決堤之後給人民造成的慘重災難,這個災難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應該為此負責的人正是當時的領袖蔣介石。這件事情造成的慘狀可以用「人間地獄」來形容,因而在國際上的影響很大。在臺灣,直到上世紀80年代之前,人們都不能公開談論花園口事件,很多檔案到80年代後期才得以解密。
  • 「小淮海」如何打成了「大淮海」?毛主席為何說粟裕立了第一功?
    我們現在說淮海,一般指的是以江蘇徐州為中心的一片經濟特區,也就是淮海經濟區,軍事歷史上的淮海,一般指的是鼎鼎大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淮海戰役。
  • 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尖錐」戰術,助我解放軍拿下淮海戰役
    隨著粟裕將軍率軍南下,淮海戰役正是拉開帷幕,國民黨的黃百韜兵團剛開始戰鬥就被打的四處亂竄,危機之下,蔣介石連忙方杜聿明就近派遣部隊前去支援黃百韜兵團。這支東進兵團,人數達17萬,坦克100餘輛,重炮100多門,怎麼看都是一支勁旅,如果真讓這支部隊拉開了展現和解放軍打一仗,戰鬥肯定異常激烈,但是為何這支部隊開拔後就慢慢的沒有了動靜呢?
  • 花園口決堤,蔣介石反誣日軍炸河,34年後國軍將領日記披露真相
    1938年5月間,日寇攻下徐州後,以三個師團近六萬人的兵力,分路從豫皖蘇魯一帶向西推進,開封告急、鄭州告急、河南危急!彼時南京失陷,國府遷至武漢,全國已難承受再丟重要城市的代價,國民黨高層雖然在豫東一帶投入重兵抵抗,但仍阻擋不了日軍攻勢,於是在1938年6月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泛濫之黃河洪水,阻止日寇鐵蹄西犯。
  • 淮海戰役的失敗,成為壓死國民黨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家都知道解放戰爭中我們解放軍和國民黨部隊發生了三次重要的戰役,其中的淮海戰役成為了壓死國民黨的最後一根稻草。淮海戰役當時蔣介石為了能夠保住自己北方的基業,直接派出80萬的兵力和解放軍進行一場大決戰,而我們的華野和中野也都將指揮部設置在前線,因為這一場戰鬥不能輸。
  • 花園口決堤,以89萬人死亡的代價,僅僅阻擊日軍4個月的抗戰慘案
    在這期間,抗戰史上發生了三大慘案,分別是花園口黃河決堤、長沙文夕大火和重慶防空洞慘案。這三大慘案造成了成千上萬的普通民眾死亡,損失慘重。特別是花園口決堤事件,不僅在當時造成了難以計數的損失,還間接導致了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數千萬人淪為難民,死難無數,真是慘絕人寰。
  • 花園口決堤,三省44縣受災,蔣介石一直不敢承認自己下令決河
    1938年5月,侵華日軍第十四師團二萬餘人在豫東北強渡黃河,進至商丘民權一線,在內黃集炸毀隴海鐵路,使鄭州、徐州兩大戰略要點之間的聯繫被阻斷。國民黨軍集結了二十五萬人的兵力發起了蘭封戰役,此役中日軍力對比達到12:1,國軍力量上佔有絕對優勢。日軍雖少,但勝在機械化程度高,裝備精良,火力強大。
  • 黃河決堤有多慘?為了阻擋2萬日軍南下,淹死了89萬無辜百姓!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慘案,堪稱民國一絕,因為造成該慘案的人竟然是國民黨的最高統治者蔣介石,而此次慘案,一共造成了89萬百姓死亡,堪稱民國史上最大的慘案。就花園口黃河決堤一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始末,就能看出蔣介石這一命令有多荒唐了!1938年,日軍在佔領華東之後,日軍下一個目標便是華中的徐州。
  • 他潛伏在蔣介石身邊十九年,當上了國軍中將,為淮海戰役奠定了基礎
    早年的張克俠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既能帶兵打仗也能運籌帷幄,他是國軍陸軍中將,是馮玉祥的連襟,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曾授予他「中正劍」,人稱「佩劍將軍」。 張克俠的起義對於淮海戰役來說是有著重大意義的,而淮海戰役的失敗對於國軍來說影響非常大。
  • 濟南戰役吹響全國戰略決戰的衝鋒號
    在這種情況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戰略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解放戰爭由此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而戰略決戰的衝鋒號是濟南戰役吹響的。  1948年上半年,華東野戰軍發起周張、濰縣、兗州戰役,濟南已經處於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蔣介石考慮到濟南的重要戰略地位,拒絕了美國軍事顧問團「退出濟南,把軍隊撤至徐州」的建議,不但集中山東兵力,而且從徐州抽兵北援,力圖守住這座「金城湯池」。
  • 花園口決堤:原本準備在趙口挖開黃河,為何最後更換地點?
    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軍沿平漢、津浦兩路南下,直逼武漢。為了阻止日軍的攻勢,蔣介石下令掘開黃河大堤,「花園口」從此世界聞名。但是,在最初的地點選擇上,國軍是準備炸開趙口的黃河大堤,為什麼最後改在花園口了呢?
  • 陳果夫、蔣介石、程潛,到底是誰下的掘開花園口黃河大堤的命令
    在這一點上,中國統帥部的最後決定是:掘開黃河堤壩,阻擊日軍。這個令人吃驚的決定,不是暫時的,而是醞釀了很長時間。根據中國一戰區參謀長晏勳甫的說法,中國方面早在一九三五年制定未來對日作戰綱領時,就已經考慮過一旦日軍逼近鄭州可以採取的對策:一是消滅鄭州,二是挖掘黃河堤壩。
  • 非遼瀋、淮海和平津
    眾所眾知,在解放戰爭中,國共兩軍進行了三次大決戰,分別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其實,中共起初首選的三大決戰地點,並非這三地。那麼首選的地方是哪呢?因為濟南地處山東胸地,也是國民黨在山東的最後一個戰略要點,守軍由王耀武率領,共11萬人固守,而徐州的國民黨兵團隨時可以增援。在這裡決戰,還有廣大的解放區人民的支持。所以,在濟南進行決戰對我有利。那麼為什麼選擇鄭州、開封呢?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可見中原的戰略地位。鄭州、開封地處中原腹地。
  • 蔣介石愛將顧祝同,殫精竭慮!
    1948年10月7日,顧祝同從瀋陽乘飛機回南京,告訴蔣介石自己同衛立煌爭執的經過,並言:「東北負責將領不服從命令,不願意打仗,企圖避免作戰」等等。蔣介石聽後非常憤怒,即再度飛臨瀋陽,親自督戰指揮,「以期救護我範漢傑等忠勇將士。」然而,為時已晚。
  • 劉峙謊報軍情,蔣介石不罰反賞,實在是國民黨軍再聽不得戰敗消息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黃伯韜兵團被華野大軍壓縮在徐州東面的碾莊一帶,徐州「剿總」從徐州分出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的主力,向正東突擊試圖解救黃百韜,華野派出宋時輪指揮三個縱隊阻擊這次救援,這就是歷史著名的「徐東阻擊戰」,此戰結果就是邱清泉損失慘重,前進困難,我軍傷亡也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