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清官故居:幹部紛紛前來突變熱鬧 多時一天百人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一如「天下第一廉吏」的稱號,清代官員于成龍的故居也頗為樸素。如果不是刻意尋找,外人很容易錯過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園」。

  12月26日,小雪中,這位清官的故居,更像是一片建築工地。石獅子、石磨立在枯草上,從各處搶救出來的碑刻、石牌底座一片片堆在地上,上面蒙著藍色塑料布,邊角被銅錢形石塊壓住。倚牆放著的「廉政文化園項目簡介」展板斑駁不堪,展示于成龍畫像的那幅更是已經剝落了一半。

  不過,這似乎並沒有阻擋一些單位的幹部職工集體前來「接受廉政教育」的熱情。

  在最近的來訪記錄裡,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12月25日,市委組織部」,「12月23日,市發改委」,「11月18日,臨縣四大班子領導,張建國,40人」。

  這在當地媒體的報導中也得到印證。接受教育的過程大致相似——觀看于成龍專題片,聽工作人員詳細講解于成龍的生平、廉政事跡和廉政文化,在展覽圖片、陳列實物面前駐足,做筆記、拍照、交流,然後帶隊的領導會講話,說被于成龍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深震撼感染,最後,大家會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和運用廉政的思想,把握好內心的法律和道德底線。

  景區經理葛海濱對類似的場景已習以為常。「多的時候一天能來100多人,多是政府機構組織大巴帶人過來接受廉政教育。」有的甚至扛著紅旗,三四十號人在院子裡的22孔窯洞前排成隊宣誓。

  而在12月26日這天,山西省的另一個地級市晉城,晉城市委和下屬的陽城縣委分別在上午和下午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和學習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的講話,「深刻領會省委從嚴治吏、刷新吏治的決心」。

  大約一周前,王儒林剛剛考察了陽城縣康熙帝師、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陳廷敬的德才勤廉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說,「不僅陳廷敬為官清廉,陳氏家族在明清兩朝先後有38人做官,遍及全國14個省,歷時260多年,沒有一個貪官。」

  然後,他問道,「山西歷史上廉政名人層出不窮,出了『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著名清官陳廷敬。為什麼現在卻發生了系統性、塌方式的腐敗問題?」

  于成龍故居從黯淡無光到柳暗花明

  于成龍這個名字正是與王儒林聯繫在一起後,才為更多的人所知,方山縣民營企業家高林清投資修建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園的命運才迎來轉機。

  2014年8月,當呂梁市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園因交不起2700元電費被停電時,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案件查處」頻道裡,呂梁市正吸引著全國的目光,6天內公布3名山西省委常委接受組織調查,加上6月19日這裡已公布接受組織調查的山西省委常委杜善學,4個常委裡有3個在呂梁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而十八大以後,山西7名被立案審查的省級官員多數與呂梁有關。

  「呂梁歷史上的傳統文化是重德重廉,歷史上出了那麼多清官廉吏,而且出了『天下廉吏第一』,現在為什麼卻出了這麼多貪官汙吏?成了全國發生腐敗問題最出名的地方呢?」9月17日,王儒林專程到于成龍廉政文化園調研時這樣問道,並指示要儘快修復于成龍墓,「否則將愧對『天下廉吏第一』故裡的榮稱,愧對吏者之師於公的在天之靈!」

  呂梁也是他履新山西省委書記後考察的第一站。

  正是因為省委書記往于成龍廉政文化園裡一站,陷入窘迫的高林清才看到了光明。書記到來的9天前,文化園還被停著電。葛海濱記得很清楚,因為那天是中秋節。

  2009年,高林清投資建設了這一文化園。在這位商人的規劃中,佔地580餘畝的園區將包括廉政文化教育展覽館、廉吏文化廣場、于成龍故居區、于氏家族墓地等。

  然而由於資金周轉困難,以至於2014年年初文化園難以為繼,高林清一度不得不貼出聲明,試圖把項目無償轉讓。

  也恰在那前後,山西省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案件查處」頻道保持了1年零41天的無貪腐記錄被改寫。2014年2月24日19時20分後的17分鐘內,山西省朔州市水利局原局長胡彪、山西省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任雲峰、山西省地質勘查局原局長安俊生3人接連被公布接受調查。此前唯一跟山西有關的消息是2013年1月14日發布的「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局長李亞力被建議撤職」。

  「于成龍」雖然在老家遭遇困境,但在其他地方開始受寵。山西省大同市精心打造的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龍》在2014年年初上演。在一邊公布貪官被查消息的同時,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還在2014年5月底開始展播19集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頗有意味的是,該網站當月公布的最後一名被查官員,正來自呂梁——退休已一年的呂梁市原副市長張中生,在任時分管煤炭工作。

  「一關係到煤炭,那問題就多了。」于吉仁說。他是于成龍的第14代後人。因老祖宗于成龍的蔭庇,王儒林到方山縣考察時,專程到他家看望了他。

  得知記者來訪,葛海濱打了一個電話。不一會兒,一個著深藍色勞動服、土黃色褲子和迷彩鞋的瘦老頭兒,推開木門進了偌大的院子。他的左側是並排著的22孔窯洞(代表于成龍為官22年),22個大紅燈籠和23根上面掛著黑底金字大招牌的柱子,把那一片分成22個區域。

  「老於啊,你叫啥?」葛海濱問。

  「于吉仁。」老頭兒滿臉笑容地回答,露出大塊紫色的牙床和縫隙明顯的黃色門牙。他平時就在景區當工人,搞裝修、幹雜活。

  剛好有自稱方山縣煤炭相關機構的人員過來踩點,儘管就在方山縣工作和生活,但他們從來沒來過。「上面要求組織活動,先來看看有沒有什麼可看的」,然後他們再決定是否要集體組織過來參觀學習。

  得知于吉仁是于成龍後人,幾個人把他圍在中間拍照,笑容燦爛的于吉仁顯得有些拘束。

  葛海濱為他們一個一個地打開窯洞門鎖。窯洞門窗的新鮮油漆看上去幹的時間不久,「身到苦海作廉吏定能建蓋世功勳」的標語後,兩孔窯之間的牆上掛著簇新的招牌:「呂梁市廉政教育基地」,落款是「中共呂梁市紀委,呂梁市監察局,二零一四年九月」。

  直到最近,這22孔窯洞才全部裝修好對外開放,這也是有了領導的指示,他們的前景才從黯淡無光變得柳暗花明。

  據《呂梁日報》報導,省委書記離開後,9月18日,呂梁市發改委即隨同有關部門趕赴廉政文化園察看,並決定投資4000萬元用於項目建設;9月22日,呂梁市委對廉政文化園區建設和墓地修復等具體事項提出了要求。而方山縣為了貫徹落實好省委書記的指示精神,立即部署,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園項目建設領導組和于成龍廉政文化研究會,領導組下設三個工作小組,組長均由縣委常委擔任;給予政策、資金方面的大力傾斜支持,縣政府今後對該項目每年投入500~1000萬元資金,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對于成龍墓地進行保護修繕,搜集整理和保護相關文物等有效措施,加快項目建設的運作管理。

  呂梁的官場也暫時進入近兩個月的平靜期。這期間,呂梁市內掀起了一陣「于成龍熱」。10月20日,新編歷史劇《廉吏于成龍》在呂梁市臨縣影劇院上下午連演兩場,場場座無虛席,該縣縣、鄉、村1000餘名幹部觀看了演出。同期,呂梁下轄的孝義市則分兩場組織全市四大班子、鄉鎮(街道)、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級黨員領導幹部,集中觀看了呂梁市晉劇院演出的晉劇《廉吏于成龍》。10月22日,高林清還在《山西日報》發表了文章《千秋凜然於公墓》。

  高林清在構思這篇文章時,挖掘機已在9月23日開往已成荒地的于成龍墓作業,將墓旁的山坡挖成墳丘。

  「屍骨給挖出來了,有碗、有松香、有白灰(于成龍墓葬建築材料為瓷碗、白灰、松香,寓意一世清白)。」葛海濱煞有介事地講道,「當天晚上就打雷了,聲音特別特別大。」

  比這聲雷更驚動人的,是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案件查處」頻道發布的新一撥呂梁官員被調查的消息。

  2014年11月12日18時30分,「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縣委書記王寧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12月2日 22時40分,「山西省呂梁市政協副主席劉廣龍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12月25 日8時,「山西省呂梁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良森被調查」。

  而記者在廉政文化園採訪的當天,「呂梁市原市委常委、離石區委書記閻剛平被『雙開』」。

  農民于吉仁不上網,也看不到這些消息。他只是在電視裡看到,「王書記前幾開在哪裡參觀,還提到這個『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了嘞」。

  反腐倡廉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應該一直抓下去

  老於說的「哪裡」,其實就是王儒林最近考察的陳廷敬故居皇城相府。在考察時,王儒林要求「山西的各級幹部都要認真讀一讀」《大清相國》一書。

  在皇城相府出口的書攤上,就有這本書。與高林清的生意日漸紅火不同,書攤2014年的生意不如以往,12月27日,老夫妻攤主介紹,「書的總銷量大概下降了一半」。

  「以前當官模樣的在前邊看,後邊人就過來付錢,也不問價格,書攤上十幾種書每種一本, 十套二十套那麼拿。」他們說。

  不同於老夫妻的失落,在景區裡賣紀念品和書的攤主高亮卻很開心,因為他一直深惡痛絕的「重大接待」終於沒有了。過去「只要比這邊村主任、村支書大的官」來了,就都是「重大接待」,「一天鬧好幾次」,「夏天給打著雨傘,冬天給發著棉大衣」,攤主們要提前打掃衛生、著裝整齊、注意文明用語。

  「現在反腐倡廉,把貪官抓起來,所以老百姓心情好了,我心情也好了。」 他說,「反腐倡廉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應該一直抓下去。從中央抓,還要抓到基層!」

  「我們這裡沒有像去于成龍故居那樣,縣委書記或者副縣長帶著政府班子到那兒去學習、參觀。」皇城相府景區工作人員王晉斌稱,「不管是單位,還是政府部門這一塊,有可能有以活動形式過來接受廉政教育的,但是景區沒有相關資料和記錄。」

  王晉斌根據以往的經驗目測,2014年來陳廷敬故居邊參觀邊考察的官員,「最起碼要有上千個,平均每天3個」,但「都是個人來的,像以往那種接待基本上沒有」。

  高林清的接待這一年則越來越多。「領導現在比較支持,嘿嘿嘿,一個溫暖的眼神我都很滿意。」他笑著說。

  11月11日,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在方山縣就加快推進于成龍墓和于成龍故居修復工程進行專題調研。指出「修復于成龍墓和于成龍故居對於弘揚歷史優秀廉政文化,教育廣大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提高幹部拒腐防變能力有著積極意義」。

  正如領導所預期的,工程雖然還在進行,已有大量人群湧向這座清官的故居了。

  葛海濱回憶,集體組織來的人,有些只是在故居轉轉,半個小時左右就走了。也有「節目」比較豐富的,扛著紅旗,在22孔窯洞前列隊,右手握拳,舉到耳邊,齊聲重溫入黨誓言。「還有從海南專程過來的呢。」他說。

  10月18日起,開工初期爭分奪秒的工程突然停工。據于成龍墓地所處的玉米地的主人介紹,挖出的于成龍骸骨後來被重新埋好,然後在墳頭上插了根木桿,上面安了攝像頭,對著埋骸骨的位置,扯根線到旁邊的村民家裡,讓幫忙盯著監控。

  「他就是個死人,頂多能當個榜樣。反腐要起到威懾作用,還是得靠法律!」這位農民說。

  2014年12月29日21時32分,落在于成龍故居的小雪已經融化,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案件查處」頻道發布消息,「山西省忻州市委書記董洪運接受組織調查」。這位官員在呂梁人眼裡並不陌生,簡歷顯示,董洪運從2006年2月起任呂梁市長,2009年,他調往忻州,升任市委書記。

  那一年,高林清在呂梁市方山縣開建于成龍廉政文化園。(本報記者 陳墨 王波)

相關焦點

  • 臺灣閻錫山故居:仿照山西窯洞的風格修建,侍衛自願守墓59年至今
    閻錫山來到臺灣時的身份是國民黨「行政院長」,但是沒有多久他就很識趣地辭職了。離開官場後,閻錫山似乎明白平淡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他搬到了遠離鬧市的郊區居住。(這是一組反映閻錫山在臺北故居的照片)【閻錫山故居入口處】臺灣閻錫山故居位於臺北郊區陽明山邊的菁山,這裡在日本佔領臺灣時,是一處廢棄的茶園。
  • 臺灣閻錫山故居,按山西窯洞風格建造,墓碑朝向回不去的大陸老家
    圖為臺北閻錫山故居第一道大門,左牆上寫著「閻院長故居」。 圖為臺北閻錫山故居的第二道大門,沿著這裡的石臺階走下去就是閻故居的院子。 種能洞正中央的牆面上有一個大大的「中」字,這是閻錫山一輩子領悟並遵循的哲學思想:不偏不倚,適中求對,在風雲變幻的民國年間,他正是用這樣的思想在各種勢力中周旋,才得到了生存和發展,同時這也是他統治山西時大力宣揚的哲學之道
  • 哥本哈根風情,熱鬧的新港,安徒生故居,小美人魚雕像
    安徒生的故鄉,童話般的彩色建築,淳樸又浪漫的民風,多維度的和諧統一,構成了這座世界公認的童話城市——哥本哈根。熱鬧的商業街區,遊人攢動,傳統的馬車經過,很吸睛。公共草坪,乾淨,安全。孩子們在上面玩耍,就像有個軟軟的地墊。
  • 寧波這裡的四大名人故居恢復對外開放!記者前去探訪,看到是這樣的...
    天氣晴好,當天中午記者來到沙氏故居、沙耆故居停車時,就遇到兩個自駕遊的家庭。經詢問,這兩個家庭分別來自鄞州區和北侖區,他們都是聽說故居重新開放了,慕名而來。
  • 觀一座閻府院,讀半部民國史,山西閻錫山及其故居的是是非非
    觀一座閻府院 讀半部民國史閻錫山其人在回答閻錫山的故居在哪兒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閻錫山這個人吧。這個內容比看他的故居更精彩十分。閻錫山的一生頗富傳奇性。五臺少年閻錫山二十多歲時加入了中國同盟會。這中國同盟會就是國民黨的前身,是由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因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舞臺,跟著孫中山們秘密地進行革命活動,和其他同盟會會員一起把山西新軍的領導權基本上掌握在革命者的手中了。
  • 就是薛覺先東山故居
    昨天,在13人經歷了4天不懈尋找後,粵劇界、文化界苦苦追尋的「一代宗師」、粵劇萬能老倌薛覺先的東山故居,在其至親及弟子們的見證下,成功得以確認——越秀區江嶺東街9號。故居隱於龜崗集市幾無人知[現場]故居隱於龜崗集市幾無人知昨日14時,越秀區東山龜崗市場正門口,七位白髮老人相約到來,互相攙扶著步入大門。
  • 「遊在山西」徐向前、閻錫山故居遊記
    志不同道不合,此後的幾十年裡,一個是戎馬倥傯,翻雲覆雨,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後逃在臺灣;一個也是戎馬一生,南徵北戰,屢建功助,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帥。有人說,這一對老鄉有許多相似之處,只因後來分道揚鑣,一個成了玩弄權術、沉浮宦海、圖謀霸業的王者;一個是為國為民,矢志不移,終為新中國開國元勳。
  • 臧克家故居
    )臧克家,就不可避免地需要研究臧克家的故居問題。在後來的歲月中,他的長輩陸續去世,他的庶祖母生的叔叔綰城、祖培、姑母任堪以及他全家相繼外出革命、求學,空落落的大宅院只有樂源、樂安的奶媽傅作英家和大把頭蕭士嵐兩家護院看門,土改時又把其他閒房子分給十戶貧農居住。直到1958年前後,隨著農村規劃建房,這12戶人家陸陸續續或拆舊蓋新,或按照規劃建房,「前宅子」這個大宅院便不復存在了,現僅殘一段2米長的東院牆南端的石頭牆基。
  • 遊閻錫山故居,感受民國時期官方和民間、傳統和西式的建築之美
    遊閻錫山故居,感受民國時期官方和民間、傳統和西式的建築之美文/林海雪原位於定襄縣河邊村的閻錫山故居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建於民國時期的官員私邸不僅有規模宏大、中西合璧的院落建築,現在還成為了山西民俗博物館,有剪紙、雕刻、飲食、服務等眾多展覽活動。今天,讓我們來走進這座官邸,來了解曾經閻氏一族的輝煌故事吧。閻錫山故居建於辛亥革命後至抗日戰爭前,歷時十四年,花費白銀百萬兩才終於建成。整個建築圍繞閻氏老宅擴展而成,佔地六萬多平米,有大小院落30餘座,房屋近千間。
  • 廉吏于成龍: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去世時南京人民為之巷哭
    在中央一套播出的歷史劇《于成龍》獲得了廣泛好評,大有成為經典古裝劇的潛力,劇中主人公于成龍愛民如子、心繫百姓,又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儼然是新時代清官能吏的代表。其實,很多年前,《成龍一代清官》、《成龍清官》等作品就已經出版。
  • 「山西大槐樹遷徙」的故事是怎麼一回事?上百萬人說搬就搬!
    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在哪裡?大槐樹上老鴰(guā)窩。」這首廣泛流傳於民間的民謠記錄的是從洪武初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前後,明政府在山西進行的一次歷時47年、人數達近100萬、遷出面積達到當時我國一半以上國土面積的大規模強制性移民,由於當時明政府把這些移民都集中在洪洞縣古大槐樹下,進行登記註冊後強制帶走的,所以絕大部分移民後裔都把前輩出發的最後之地洪洞作為外遷之前的祖籍,將山西洪洞的這棵大槐樹作為祖籍的標誌,因此人們也因此把這次遷徙俗稱為「山西大槐樹遷徙
  • 四川渠縣一代清官——李漱芳
    傳說,李漱芳四十五歲時,從任上退隱返鄉,擬安享晚年。其行李異常簡單,金銀珠寶全無。唯獨租了一條大船,裝滿書籍字畫。花重金運回老家陳列翻看,算是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吧。家鄉人見此都不敢相信,一位位高權重得朝廷重臣,為皇帝效命數十年。竟然分文不貪,一貧如洗。孑然一身,歸若去時。這件事,後來傳到乾隆那裡,感慨不已。
  • 基層幹部每天忙些啥?帶你了解「多面手」的忙碌一天
    基層幹部每天忙些啥?這句話常用於形容基層幹部的重要性。在復工復產復市齊頭並進的當下,楊浦的基層幹部每天忙些啥?近日,記者跟隨基層黨員楊健,體驗他忙碌而充實的一天。
  • 明朝清官裹草蓆寒酸下葬,墳墓被挖開後,竟發現價值10億金器!
    我國南宋時期著名詞人辛棄疾,曾填過一首詞作《滿江紅》,其中有言:「馬革裹屍當自誓」,意思是把馬革裹屍當做了自己的誓言,而所謂的「馬革裹屍」則是指軍人戰死沙場之時,由於條件限制只能用馬皮將屍體包裹起來。除此之外,古時候很多窮人死後由於家裡沒錢置辦棺材,也用草蓆包裹屍體下葬。
  • 山西的這座城,名人故居、皇帝曾兩次下榻這裡,你知道是哪嗎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也把了解當地的歷史,看作是自己旅遊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山西省的這麼一個城市——晉城。說到山西,也許不是晉城,但他默默地堅持下來,留下了許多文化財富,就像生活中的許多不起眼的人,卻很少看到人背後的辛苦,晉城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的美譽,晉城有很多中國神話的發祥地,如女媧補天、十烏石門鑿、湯溪雨等,充滿神秘色彩,讓人體驗幾年前的中國文化,每一座城都離不開城人,晉城也不例外,跨越歷史長河,為中華民族哺育了眾多歷史名人
  • 半部民國史——閻錫山故居/李日宏
    後閻錫山考入山西武備學堂學習軍事兩年後,又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院,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策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在太原舉行武裝起義成功,推翻了清政府設在太原的行政和武裝,從而當上了山西都督,一躍成了封建割據山西的大軍閥,執政山西38年,解放前夕去臺灣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 山西印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正負面清單》
    特別是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三年再次親臨山西視察,為山西發展進一步指明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我們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也要求我們「堅持不懈抓好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省委十次全會安排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乘勢而上書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 明國第一豪宅閻錫山故居,院內石刻上家訓最吸引人,都是成功秘訣
    名副其實的「山西王」閻錫山,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統管山西長達38年之久。他一生奉行中庸哲學,雖頗有些負面評價,但他對於山西的治理頗有成績,數十年後,依舊為人稱道。得一樓修建於1914年,是閻錫山故居最高點,此樓前可通都督府,後部以地道與東花園二院相連。都督府是閻錫山擔任山西都督後修建,它是中西合璧的一進兩院,在府門上方與前後過道以及後院東廳頂部均修建了羅馬教堂風格的尖頂前臉。
  • 做好生態環保「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
    原標題:做好生態環保「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指引綠色發展新方向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新華社記者 「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山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在各地幹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