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場中,那些高精尖的稀缺品,從來就不缺買家的關注和追捧,尤其是清代皇帝御筆大多深藏清宮內苑,只少量賜與朝臣的書作流傳在外。如清聖祖康熙帝的書法,歷經滄桑世變,現在存世極為稀少,因此很受市場青睞,屢屢在拍賣市場創出佳績。
一、四件高價康熙帝書法
2014 年北京秋季拍賣季上,北京翰海推出康熙帝行書立軸《朱子詩》,吸引了眾多買家的眼球。該拍品為原裝初裱,黃綾天地頭、素絹手繪雲龍隔水、象牙軸頭、花梨木盒外帶浮雕海天雲龍、內嵌描金龍紋宮紙,精工細作,是一件極為少見的宮裝宮裱藝術珍品。
比照來看,本幅與故宮博物院藏康熙帝 49 歲所作行書立軸《四十一年除夕書懷詩》的書風相似,「雨」字、「寒」字和捺畫等用筆,如出一轍。其中各字結體偏豎長,既有董其昌書風韻致,又具自家面目,柔美中涵有博雅的氣度。
在此之前,這件康熙帝《朱子詩》曾在內地拍場拍賣過 4 次,前三次都在北京中貿聖佳的拍賣會上拍出,最早是 2002 年春拍中拍出143 萬元,2004 年春拍再次以 660 萬元拍出,2006 年春拍則以 418 萬元成交。2007 年在江蘇無錫文苑春拍名家翰墨專場中,估價為 380 ~ 480 萬元,最終以 869萬元成交,時隔一年,即增值一倍。7 年後的 2014 年北京翰海秋拍,此件以1800~2800萬元的高估價參拍,似乎更彰顯了康熙帝書法的稀缺價值。最終,作為一件在拍場中轉手 4 次的「熟貨」,《朱子詩》不負眾望,以 2300 萬元高價成交,完美展示出康熙帝書法的市場價值。
近 10 年來,同樣有出色表現的是康熙帝楷書匾額《清慎勤》,該拍品曾出現在 1919 年上海別發公司出版的黑澤禮吉編《支那歷代皇帝皇后親王書畫目錄》中,因此打消了買家們認為「新做」的顧慮。研究者指出,康熙帝頒賜御書用作褒獎官員和融洽君臣關係的有效形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康熙帝勤勉學習與寬仁為政的作風,具有鮮明的統治功用與特色。這件拍品在北京保利 2011 年秋拍中拍出 1495 萬元,對比前一次北京保利 2009 年春拍拍出的紀錄,估價僅為 80 ~ 120 萬元,成交價則是超出高估價 5 倍多的655.2 萬元,僅兩年寶藏時間再釋出,增值逾一倍。這也反映出康熙帝書法收藏巨大的增值空間。
另一件康熙帝楷書手卷《賦政於外》在拍場表現亦十分突出。其後紙有楊仁愷 1998 年題跋:「清康熙玄燁大字楷書四字,引首如意館繪製龍紋圖案,中間赤金填『御筆』兩字。圖紋對稱工細,是乃宮中舊藏,早已流入民間。予雖鑑閱故宮書畫至夥,如此佳品,殊未得經眼。是卷今日獲觀,誠乃機緣耳。」該康熙御筆首次出現在中國嘉德 2011 年春拍中,即拍出 805 萬元,3 年後再次在北京匡時秋拍場上拍出 1242 萬元高價,溢價率為 54.28%,年均增長率達 18.09%。
但是,未必每一件拍品購藏的保值增值功能都能如願以償,康熙帝行書橫幅《「篤志經學」並四十名臣詩》即是其中之一。該作品可見出康熙帝通過書法反映其崇儒重道,以接續中華文化的道統,實施政治教化。拍品由北京保利 2010 年春拍估價 500 ~ 800萬元,拍出 3360 萬元。這個價格在當時穩居康熙帝書法拍賣成交價的榜首,至今也僅次於北京保利 2018年秋拍 3680 萬元成交的康熙帝《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冊頁。但就是這樣的一件高價拍品在兩年後的中國嘉德秋拍場中以 2000 ~ 3000 萬元估價上拍,卻只拍出 2300 萬元,直降 1060 萬元,折價率為31.54%。
以上 4 件康熙帝書法在 2010 年、2011 年、2012年和 2014 年上拍,作為整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一個晴雨表,其價格高低、波動幅度直接體現出市場的整體行情。在 2011 年拍賣市場高峰期間,康熙帝書法價格順勢增長,此後隨著市場日趨理性、穩健,其價格也趨於平穩。
二、每平尺均價:50 萬元至 100 萬元間
歷數拍賣場上的康熙帝書法,還有兩件超千萬元成交的拍品不得不提。一件是行書臨《蘇軾 〈 滿庭芳詞 〉 》手卷,整卷長 6.42 米,用筆工整不苟,結構嚴謹,是一件難得的康熙帝臨蘇軾書法作品,在 2009 年西泠印社拍賣 5 周年慶典秋拍中以 500 ~ 800 萬元估價上拍,最終成交價為 1344 萬元,可謂是當季拍場的明星。
另一件是康熙帝 1692 年行書《臨趙孟 〈 長春道院記 〉 》手卷,原為清末遺老胡嗣瑗舊藏,於 2019 年在中國嘉德春拍大觀夜場中以 1380 萬元拍出。全卷保存完好,長 4.77 米,用筆從容不迫,心手雙暢,洋洋灑灑近千字,甚得趙孟書法三昧。從此兩件拍品的超高價可知,康熙帝書法在市場上極具價值號召力和收藏潛力,其投資增值空間極其可觀。
檢索近 10 年來拍賣情況,出現康熙帝書法最多的拍賣場,無疑當數中國嘉德拍場。據不完全統計,其成交價在 100 萬元以上的拍品就有 16 件,除以上提及的幾件外,還有一些拍品值得重視,而且有較強的市場參考價值。
一是中國嘉德 2011 年春拍推出的康熙帝行書自作詩《雨後見桃花詩》,筆法似董其昌,結體停勻,氣度從容。該拍品尺幅為縱 206、橫 58 釐米,估價 350 ~ 550 萬元,成交價為 667 萬元。此後,本拍品在 2015 年春拍中再次以相同估價區間上拍,成交價下降為 621 萬元,每平尺均價為 58 萬元。
二是康熙帝行書《宋之問 〈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 〉 》軸,該拍品縱 67.7、橫 32.5 釐米,以每平尺均價 125 萬元上拍,而以 483 萬元成交,每平尺均價高達 240 萬元,應為每平尺均價成交最高的拍品。
三是 2019 年春拍中以 322 萬元成交的《臨米芾書》,本幅詩堂黃色描龍紋紙上書「御書」二字,下方黃紙,右側書:「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月十八日,賜翰林院檢討,臣範光宗。」 款屬「臨米芾書」,但以董書筆墨出之,可謂是康熙帝賜書和臨摹米芾書作的一個範本。《臨米芾書》縱 98、橫 38 釐米,2010 年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 201.6 萬元拍出,每平尺均價約為 61 萬元。也就是說,近 10 年康熙帝書法每平尺均價大都在 50 ~ 120萬元成交。
另有兩件成交價在 460 萬元左右的康熙帝行書《杜甫詩》和行書《孟浩然詩》,分別於 2013 年春、秋拍拍出,每平尺均價在 50 ~ 100萬元間。然而,行書《孟浩然詩》轉年在 2014 年秋拍中以 80 ~ 120 萬元的超低估價推出時,反而沒有買家看到其中的價值空間,僅以上次成交價的一半即 230萬元成交,每平尺均價降為 27 萬元,不禁讓人感嘆市場暗流角力的殘酷。
綜上,在藝術品拍賣市場日益成熟、穩定的當下,以心裡最佳的每平尺均價購藏到一件康熙帝書法真品,仍然應該是收藏家們精思審慎的難點,而在藝術品收藏中增進學識,怡情雅興,傳遞價值,允為藏家樂事。
文章來源:《收藏家》
202011期《高山在望
——康熙皇帝書法拍賣市場解析》
作者:仲連
責任編輯: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