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5日上午,石家莊小白樓招待所中,人來人往的走動和喧譁,打破了以往的清靜。近午時分,幾輛小汽車魚貫駛入,沒想到從第一輛車裡走下來的竟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他鬍子沒刮,一副風塵僕僕的樣子,和藹可親地同前來迎接的幹部和服務人員一一握手問候。
這天,周恩來結束了在邯鄲的視察後,馬不停蹄來到石家莊。
「要安全第一 質量第一」
1959年6月6日一早,周恩來一行就乘車從駐地白樓招待所出發,前去石家莊西部的井陘煤礦視察。
井陘煤礦,位於石家莊西部50公裡的山區,它西靠娘子關,與山西接壤,儲煤量5億3千萬噸,是河北省的大型煤礦之一。火車翻山越嶺,上午10點多鐘到達井陘礦務局停車場。
周恩來走下專車,只見他身穿灰布中山服,腳上是黑布便鞋,滿面笑容地揮起手臂向迎接的礦務局領導致意。隨周恩來一起來的還有煤炭部、冶金部、水電部、農業部、河北省和石家莊地、市的領導。石家莊地委第一書記康修民把姚君實、石儒等礦務局領導介紹給周恩來,他們緊握著周總理的手激動地說:「周總理您好!」周恩來微笑著說:「你們辛苦了!」隨後,周恩來一行換上汽車向礦務局駛去。
周恩來視察井陘礦務局受到職工群眾的熱烈歡迎
路上,周恩來問礦務局黨委書記姚君實:「你來煤礦多長時間了?」「七年了。」姚君實回答說。周恩來聽後說:「噢,老煤礦了。」汽車駛入礦區鎮,周恩來不停地打量道路兩側的一排排平房,問:「這是職工宿舍嗎?」隨後又問:「這一片有多少住戶?」「職工生活怎麼樣?」姚君實在一旁一一回答著。
早早迎候的職工群眾看到周總理的汽車到了,都熱情鼓掌歡迎。周恩來看到群眾,便不等車開到大樓前,就走下車來,自己邊和群眾握手交談,邊步行向前走去。他走到一位老工人面前,停下腳步,握著這位工人的手,親切地問他多大年紀了?多少年的工齡?做什麼工作?接著又同旁邊的青年女工握手,同時問道:「你工作幾年啦?」聽這位女工說工作三年時,周恩來親切地說:「噢,你還是個年輕礦工哩!」
周恩來與井陘礦務局工程技術人員親切交談
走進臨時會議室後,姚君實提出請周恩來總理稍稍休息一下,周恩來微笑著說:「現在就談吧!」他扭頭向隨來的領導問道:「你們看怎麼樣?」大家都說:「談吧!」周恩來首先逐個詢問了礦務局各位領導的姓名、年齡、職務,問話間不時與他們開個玩笑。當他發現沒有工會主席和工程師在場,便說:「工會主席是群眾代表,要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局領導隨即把工會主席李子玉和工程師仲錫九叫來,周恩來熱情地和他們握手,請他們坐下。周恩來首先問仲錫九:「你今年多大歲數了?」仲錫九回答:「36歲。」周恩來又問:「來礦幾年了?」仲錫九答:「10年了。」周恩來鼓勵他:「你年輕有為,要好好幹啊!」聽說一位副書記叫王佔一,周恩來同他開玩笑說:那麼說你是王佔元(大軍閥)的當家子了!一句話逗得人們都笑了。
稍事寒暄後,周恩來對礦務局領導說:「今天就是來聽聽你們的意見,有什麼困難只管提出來。」局領導首先介紹了井陘礦的歷史。井陘煤礦以盛產優質焦煤著稱中外,自明代起就有人開採。到了清代,小煤窯已達數百個,大規模的機器開採始於1902年。解放前先後被北洋軍閥和德國資本家所把持,以後又被國民黨反動派所統治。聽罷介紹,周恩來說:「現在成了人民的礦山了,你們可要管好啊!」
匯報生產情況時,礦領導談到坑木和金屬網等原材料緊張,使生產受到影響,任務完成不夠理想。周恩來當即決定讓在座的煤炭部的徐達本副部長和省煤管局蘇佐山局長留下來共同研究解決。他還風趣地說:「不給你們解決問題,就不要放他們走。」周恩來指出:「生產中準備落後於回採,這是生產上的一個矛盾,要積極努力去解決它,不僅今年要把生產搞好,而且明年要搞得更好,這就必須加強生產準備工作。」
在「大躍進」中,「鋼鐵元帥」升帳,煤炭作為「先行官」,也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被列為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之一。由於生產任務不斷加碼,高產「衛星」不斷飛出,生產中質量和安全卻受到忽視。在聽匯報時,周恩來更多地關注到生產安全和質量問題,不時提出各種問題。
他多次關切地問到井下安全。局領導談到,由於生產任務緊張,新工人大量增加,技術水平較低,再加上管理不當,出了一些問題。周恩來十分嚴肅地說:「在煤礦,安全生產是主要的,生產與安全發生矛盾時,生產要服從安全。如果因為保安全而生產任務完成差一點,不責怪你們,安全搞不好不行!」
聽到井下的不少規程被破壞了,他濃眉一挑,盯著工程師仲錫九:「為什麼破了?」仲錫九回答:「對嚴格執行的規程有明確規定,主要是沒有管。」
周恩來再三強調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他對產量與質量的關係、規程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做了中肯的分析。他說:「不僅產量要高而且安全要好,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安全不好,質量不好,數量也得不到保證。要在保證安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完成任務。」
對礦上發生事故多的原因,周恩來分析道:「你們發生事故較多的原因,突出的是生產上破壞了規程制度,新工人技術不熟練,機械檢修又不好。規程制度破了要恢復,並要在恢復中改進,要當機立斷。」他很關切地說:「生產不安全,工人心裡不踏實,這樣搞生產不行。要把安全搞好,工人心情才舒暢,生產情緒才好。要在做好生產準備,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訂出你們的計劃,鼓足幹勁去完成。搞好安全,得有一定的係數,但也不要太大。」
眾所周知,井下礦工勞動條件是非常艱苦的,座談中,周恩來還特別關切地過問煤礦工人生活。他問:職工糧食夠不夠吃?副食品供應怎麼樣?井下工人能不能吃上熱乾糧?能否喝上開水?他特地問到:礦工每月1斤酒、3斤豆能保證嗎?局領導說基本上能保證,但有時也供應不及時。周恩來強調指出:「無論如何也要保證。」他轉身對石家莊地、市領導說:「井下工人上井後需要喝點酒,你們地方要好好解決。」地委第一書記康修民馬上說:「我們千方百計保證好。」周恩來邊聽匯報,邊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做著記錄。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午飯按周恩來的一貫要求只做了簡單的準備。周恩來吃了一小碗米飯和半塊花卷。他邊吃邊說:「吃飯要講實惠,不要搞花架子,要節約,不要弄雞蛋,留下雞蛋換外匯,支援社會主義建設。」他高興地指著飯菜說:「很好,這就很好嘛!」飯後,周恩來特地走到廚房,與做飯的大師傅們親切握手。
中午,周恩來沒有休息,僅喝了幾口水,就驅車到井陘一礦視察。
汽車剛駛進一礦西大門,周恩來便走下汽車,拿出布帽戴上,說:「見群眾戴草帽不禮貌。」
周恩來視察井陘一礦時與工人親切交談
進入一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矗立的提升井架。周恩來走到大井提升口,站在井架旁,不時抬頭看看飛轉的天車,詢問道:「大井的提升能力有多大?」「提上的煤都運到哪裡去了?」聽罷介紹後,周恩來又走進為大井提升蒸汽的鍋爐房。鍋爐房中,老工人張根虎正在爐前忙碌地添煤燒火。周恩來走了過來,還未等張根虎擦去手中黑灰,周恩來已先緊緊握住了他的手,親切地問他多大歲數?來礦多少年?家庭生活怎麼樣?帶了幾個徒弟?張根虎說沒有帶徒弟,周恩來叮囑道:「你工作有經驗,最少應培養三個徒弟嘛!誰都會有個頭痛腦熱的,有人替班,也不耽誤生產嘛!」
張根虎聽了,只是激動得頻頻點頭。看著爐中的騰騰火焰,周恩來稱讚說:「燒得不錯嘛!」這位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工人受到國家領導人的稱讚,激動得熱淚盈眶。
周恩來在井陘煤礦參觀進口設備
在絞車房,周恩來走到一臺千匹馬力的大型起動機旁仔細地看著,聽介紹說這是臺比利時的機器,周恩來說:「還要用這些舊設備更好地為我們服務。」看到改革後的皮帶提升機,周恩來高興地指出:「這種皮帶機好,皮帶襯子有個好處,磨不著鐵,是個好辦法。」接著問:這種辦法推廣了沒有?其它礦用不用?礦領導回答:可能開灤也使用了。周恩來滿意地點頭說:「那好!」
洗煤廠是個髒地方,洗煤樓內煤粉飛揚,黑水四濺,可周恩來毫不顧忌這些,大步走了進去,在沉澱池前,觀看了運轉中的刮煤機,向洗煤工了解生產工藝和生產情況。當看見旁邊有通往樓上的鐵梯,周恩來就要蹬梯上樓,身邊的礦領導望著那又高又陡又滑的鐵梯,勸周總理不要上了,可周恩來問:「上面有人嗎?」聽說上面有工人,周恩來二話沒說,隨即抬腳蹬梯向樓上爬去。在一撞球磨機前,周恩來停下腳步,詢問這臺機器的名稱、性能和功率。他問一旁操作的工人:「一小時能出多少煤?」一位老工人見到周總理非常激動,憋了半天才說出一句:「周總理您好!」周恩來親切地同他交談起來,得知這位老工人在礦上幹了40年,周恩來鼓勵他:「很好,你以後應多培養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多培養接班人。」
一礦的路旁有一塊黑板報,周恩來經過時停下腳步看起來,當看到黑板報上寫的儘是增產節約,沒有提到質量和安全,便把局宣傳部長叫到面前,指著黑板報說:「黑板報上為什麼沒提到保證安全和質量?今後要在增產節約的同時,加強安全和保證質量呀!」他又說:「黑板報要表揚安全生產的好人好事,講生產不講安全不行,要多重視安全,表揚生產也要表揚安全。」在返回礦務局的路上,周恩來一再指示:「大躍進的時候,更要注意安全生產,關心群眾生活。」
離礦前,周恩來還關切地問礦務局領導: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說嗎?局領導反映:職工吃菜有些緊張。周恩來當即要陪同的石家莊市長馬賦廣想辦法落實解決。
上車前,周恩來同送行的礦領導緊緊握手,說:「你們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列車徐徐開動了,周恩來在車上頻頻揮手,送行的人們也一直目送周恩來的專列漸漸離去……
「這兩人犧牲都很年輕啊」
從井陘礦區返回駐地後,周恩來稍微休息了一下,便步行穿過招待所西側的小門,來到了一牆之隔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是我國規模較大、建設較好的一座陵園。1949年,在原勝利公園的基礎上開工修建的。在這裡陸續安葬了歷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中犧牲的300餘名革命烈士。著名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也安葬在這裡。陵園裡松柏林立綠蔭濃密,高大的英雄群體雕像矗立在靈堂前方,一派肅穆莊重。周恩來首先晉謁了烈士靈堂,他深情的目光在每一位烈士遺照前停留端詳。之後,又來到英靈安息的烈士墓地緩緩走著,逐一瞻仰烈士的墓碑。他來到寧都起義的領導人,原紅五軍團參謀長趙博生和軍團長董振堂紀念亭前駐足停下。這兩人都是河北籍人,犧牲較早,是紅軍的高級將領。
董振堂是河北新河縣人,原任二十六路軍七十三旅旅長;趙博生是河北黃驊人,原任二十六路軍參謀長。1931年12月,兩人發起寧都起義,率二十六路軍1.8萬人參加紅軍,組成紅五軍團。趙博生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兼十四軍軍長;董振堂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十三軍軍長。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圍剿」中,趙博生英勇犧牲,年僅36歲。
長徵中,董振堂任軍團長的紅五軍團,擔當了全軍的後勤,被稱為「鐵流後衛」。一路上,血戰湘江,扼守婁山關,搶奪皎平渡,為全軍的勝利付出重大犧牲。三大主力會師後,紅五軍團組成紅五軍,董振堂任軍長。1937年1月,在西路軍西徵的高臺作戰中,董振堂拼到最後一顆子彈,壯烈犧牲。延安寶塔山下黨中央為董振堂和西路軍將士舉行了隆重追悼大會。毛澤東稱董振堂:路遙知馬力。稱讚董振堂、趙博生「是堅決革命的同志」。1940年,周恩來在重慶對董振堂的哥哥說:「董振堂同志已經犧牲了,他沒有錯誤,是領導的錯誤。」朱德總司令沉痛地為董振堂烈士題詩,葉劍英為趙博生題詩,銘刻在紀念碑上。
周恩來默默看著碑文,無聲的碑文把的他思緒帶回了幾十年前。停了一會兒,他深有感觸地說:「這兩人犧牲時都很年輕啊!太可惜了!」
陣風吹來,松柏樹木輕輕搖曳者,似乎也隨著周恩來向烈士們致以敬意。在石家莊的幾天,周恩來抽空又一次步行到陵園晉謁烈士英靈。
一天,見一群放學的孩子走了過來。「同學們好!」周恩來高興地上前打著招呼。他向其中一個同學說:「來,把你們的書本拿來給我看看,好嗎!」
周恩來翻動著課本,特別留意地看了看地理書,他對同學們說:回去告訴你們老師,我們許多領土都讓人家划去了。
生活在國內和平環境中的人們並不知道。在這年春,西藏達賴集團在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煽動下開始了叛亂活動。當時印度當局也向我國提出了領土要求,邊界衝突已經出現。一個大國領導人不僅要為發展國內經濟,為億萬人民衣食住行安居樂業操勞不已,而且又要為我國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和國際地位而勞神費心,負擔何等重啊!
「治理汙染 綜合利用」
1959年6月8日上午9點,周恩來在冶金部和石家莊市委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了石家莊鋼鐵廠。
在大上鋼鐵的年代,石家莊鋼鐵廠邊基建邊投產,到1959年6月建廠剛一年多一點,就建起了十幾座高爐牆,而其餘都是從簡。圍牆是鐵絲網拉成,辦公室也是由磚砌成、席棚搭頂的簡陋平房。周恩來一進屋就四下打量著,高興地說:「你們的辦公室可符合艱苦奮鬥的精神啊!先建爐子,後蓋辦公室,這也是先土後洋,由土到洋嘛!」市委領導向周恩來介紹了鋼廠負責同志。周恩來特別問到:「你們有總工程師沒有?」廠領導把總工程師王拓洲和副總工程師楊振興介紹給周恩來。周恩來握著他們的手,問他們倆多大歲數?哪個學校畢業?當得知倆人都是原北洋工業學校畢業生時,周恩來高興地說:「好啊!那可是個全國有名的學校嘛!舊中國,一個北洋(現天津大學),一個南洋(上海交通大學)。」周恩來還幽默地同王拓洲開玩笑說:你的「洲」比我的「周」多一個「洲」(即五洲四海的洲和一個月四周的周——作者注)。周恩來的親切話語和平易近人的風度使在場的人都笑了。
廠領導向周恩來匯報了鋼廠的基本情況和生產情況。當時,石家莊鋼廠有煉鐵、煉焦、耐火材料、機修四個分廠和13座高爐,是全市煉鐵大軍的主力。
從辦公室出來,周恩來健步向生產現場走去。鋼廠的3座55立方米和10座15和20立方米的高爐一溜溜排開,風機「嗡嗡」地轟鳴,煙囪吐著濃煙,一派繁忙景象。路上,周恩來不停地向廠和車間負責人了解生產情況。他問身邊的煉鐵車間主任張振歐:「你們車間有多少人?」張振歐回答:「有五千多人。」
周恩來在石家莊鋼鐵廠與青年工人親切交談
周恩來風趣地說:「好哇!比我們部隊一個團人還多!搞工業也是打仗嘛,你呢,就是團指揮員。」
6月,火熱的天氣如同一個大烘爐,陣陣熱風襲來,使素日乾燥高溫的石家莊更熱不可耐。周恩來不顧天熱,堅持一個車間一個車間親自看一遍,黨委書記李志遞給周恩來一頂草帽,勸周恩來戴上遮遮太陽,可周恩來卻說:「大家都不熱,就我怕熱?」見周恩來不肯戴,李志只好把草帽一直拿在手上。跟在周恩來身旁。
在55立方米的四號爐前,周恩來握著每個爐前工的手,問他們的名字、歲數,親切地招呼說:「同志們,辛苦了!」他向班長了解本班生產情況,又冒高溫登上爐臺,興致勃勃地看了高爐出鐵。他問廠領導怎樣才能產量高?在燒結車間,周恩來詳細了解燒結礦的質量,詢問怎樣解決品質雜、礦粉多的難題。
在原料場,不少中學生和棉織廠女工都來支援鋼鐵大戰,在那裡幫助選礦和砸礦石。周恩來高興地說:「呵,娘子軍都上陣了。」看到女工們坐在磚頭或礦石上幹活,周恩來便走了過去,關切地囑咐道:「要注意安全啊!」
周總理對廠長範璋說:「應該給每人配一個棉墊,保護女工。」總理還叮囑要量好尺寸,做得大一點,能夠苫住板凳。第二天,所有女工都配備了棉墊。「這件事在工人中影響很大,人們都說,總理那麼忙,還想著咱工人的小事!」
鋼廠焦化分廠(即現在的石家莊焦化廠——編者注)在鋼廠北邊,周恩來來到焦爐旁,彎腰揀起一塊撒落在地上的焦炭,拿在手裡向身旁的廠領導了解質量情況。他抬起頭,望著煙囪冒出的滾滾濃煙,神情嚴肅地說:「這煙可是個寶貝,裡面東西可多啦!得搞一下綜合利用。現在都白白浪費了,又對人體有害!」
發展工業與治理汙染、綜合利用的問題,對許多領導來說是後來才認識到的,而周恩來早在「大躍進」之初就注意到了。他多次提出這一問題。1958年,他在基層視察時,聽到基層幹部反映有些化工廠附近的農作物因受到汙染而嚴重減產時,就提出:領導生產的幹部要學一點辯證法,要懂得自然界的矛盾。包括人與自然的矛盾。恩格斯說:「不要過分陶醉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這是恩格斯根據史料向人類提出的警告。我們在和自然界作鬥爭中,必須防止自然界的報復。他還說:由於工業的發展造成的環境汙染,也是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周恩來大力提倡對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水、廢氣的綜合利用,這不僅可以進行多種化工生產,而且可以防止環境汙染,防止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在焦化廠視察時,他又提出了這一問題。
周恩來視察石家莊動力機械廠焦化分廠
焦化廠備煤車間,許多工人在炎熱的陽光下赤膊揮鍬裝煤、拉車、運卸,揮汗如雨,騰起的煤灰落在身上黑乎乎的一片。看到這些,周恩來感觸頗深地對廠領導說:「這可是個笨重體力勞動啊!要想辦法逐步採用機械化,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沉思了一下,他又說:應當設法改善工人的生產環境。
正在幹活的工人見到周恩來總理來了,都放下手中的活向周恩來鼓掌招手。周恩來邊向工人招手,邊對廠領導說:「不要驚動大家,影響生產。」
周恩來在石家莊動力煉焦分廠視察「紅旗二號」車間生產情況
從鋼廠出來,已是中午11點鐘了,周恩來又馬不停蹄地趕到石家莊動力機械廠,視察那裡的鋼鐵生產。他沒有到廠安排的臨時休息室坐一下,喝口水,便健步向煉鐵、煉焦高爐走去。周恩來走在爐渣和碎石子鋪成的土路上,步子邁得很快,邊走邊用手比劃著詢問生產情況。動力廠煉焦分廠的「紅旗二號」焦爐是在鞍鋼焦化設計院技術人員幫助下建立的結構較先進的煉焦爐,具有餘熱烘乾、副產品回收等優點。來到「紅旗二號」焦爐旁,正趕上出焦,在場的領導都勸周恩來不要看出焦了,可周恩來不肯離去,堅持在現場看。盛夏正午,頭上太陽曬,身邊焦爐烤,周恩來站在一旁,臉上滲著汗,專注地看身穿工作服的爐前工冒著灼熱的火焰往外扒焦炭。他問身旁的冶金部副部長呂東:「你看怎麼樣?」「有問題,這樣太不安全。」呂東回答。周恩來又問:「全國有多少這樣的焦爐?」「改造這樣一個爐子要用多少鋼材?」「應該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看到焦爐不冒黑煙,周恩來說:「這個很好,焦化廠怎麼老冒黑煙,應該讓他們來看看!」
一上午的連續視察結束後,周恩來卻沒有休息,他回到駐地,利用午飯後的短暫時間,聽取了石家莊市委領導王力、齊全科、李德仁等人關於石家莊鋼鐵生產和其它工作的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