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邯鄲調研!人民群眾知真情!發生了什麼?

2020-12-21 騰訊網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這次會議推動了「大躍進」運動的全面展開。這次會議以後,全國範圍內迅速掀起了「大躍進」運動高潮,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開來,農村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暴露得越來越多。從1958年底到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廬山會議前,毛澤東和黨中央曾經努力領導全黨糾正已察覺到的錯誤。在鄭州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著重研究人民公社問題。會議根據毛澤東的講話精神,形成了整頓和建設人民公社的基本方針:「統一領導,隊為基礎;分級管理,權力下放;三級核算,各計盈虧;分配計劃,由社決定;適當積累,合理調劑;物資勞動,等價交換;按勞分配,承認差別。」這幾句話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於糾正極「左」政策,調整人民公社內部體制,進一步剎住「共產風」,不能不說是一套積極的高明的政策。

農業降溫了,工業怎麼樣?對於這個問題也令周恩來十分擔心。他對1959年的計劃,特別是對鋼鐵生產的指標能不能落實,心裡一直感到沒有把握,放心不下。在1959年4月30日召開的書記處會議上,他吐露了這種心情。他說:從去年北戴河會議以後,大躍進形勢很好,但產量指標搞高了,打被動仗。總想知道一點,摸不到底,心情有些苦悶不安。去年鋼的指標是不可能完成的。上海會議和人大會議,又把指標提出,還是問題。要注意黨在國內外的威信,向黨提出的東西,自己沒有把握。我們不能洩氣,要想辦法。情況讓大家了解後,大家想辦法,共同努力。在這樣的會議上,作為一個大國的總理周恩來表露「心情有些苦悶不安」,這是很不平常的。中共中央決定在6月召開一次省市委書記會議,進一步落實計劃。為了開好這次會議,必須對目前各地鋼鐵,主要是地方生鐵的生產情況和問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周恩來向中央書記處建議,國務院總理和八個副總理在5月20日前後分別到九個產鐵重點地區進行調研和視察。他提出:視察的內容,主要是生鐵的質量和數量問題。到產鐵產煤基地,對礦石、煤炭、洗煤、煉焦、耐火材料、煉鐵、煉鋼、設備、運輸、勞動力分配和成本核算等一系列問題做具體了解,以求實現中央經濟小組的要求,先保質量,後爭數量。除此以外,對市場供應、農業生產等問題也要進行一些了解。周恩來分工視察的地區是河北省。早在這之前,周恩來為了進一步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經常派秘書到河北進行調研,要求他們回來後如實地向他匯報情況。這次,周恩來決定親自下去走一走,看一看,人民公社中究竟還存在哪些問題。他選定河北邯鄲作為調研的地方,雖然時間不長,但他那實事求是、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給邯鄲人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

1959年5月23日、24日連續兩天,周恩來在當時的河北省省會——天津市,召集河北省委、天津市委負責人開會,聽取關於農村整社等工作情況的匯報,並就農業、整社、鋼鐵生產、煤炭生產和分配、水利工程、市場和勞動、運輸等許多問題進行共同討論。在談到農業有可能爭取更大躍進時,他指出;不要用這個口號了(指「爭取更大更全面的躍進」——編者注),時間不同,認識也發展了,這個口號就不恰當了,可以提在1958年的基礎上爭取1959年的大躍進。在談到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時,他提出,應該給農民一些小自由,讓他發揮個人的積極性,不會妨礙大集體的。這是大公小私,兩條腿走路嘛。有個人嘛,沒有個人哪有集體呢?三人才為眾嘛!「共產風」來了,就把這些忘了。大集體小自由早講了,就是沒有好好執行。在談到今年的生產計劃時,他提出,首先要給群眾留足口糧,留夠種子,做到收好、留好、用好、徵購好、種好。在談到幹部作風問題時,他指出,要進行分析,要將強迫命令、浮誇和違法亂紀加以區別。同時要說服生產小隊、生產隊和公社的幹部說實話,不要說謊。省委要繼續研究供給制、食堂和分配問題。在天津期間,周恩來還廣泛聽取了河北省的工農業等情況的工作匯報。他指出,去年下半年搞大躍進,由於缺乏經驗,帶來一些困難,我們要想辦法克服,辦法是增產節約,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長期方針。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沒有經驗,我們要熟悉這個時代,認識它,才能掌握它,處理它。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時間,這不是一下子就能處理恰當的。所以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大躍進後就出現了一些不夠的現象。

周恩來的視察對河北省的工作有很大的推動。5月30日,《河北日報》全文發表了河北省委關於「收好、留好、徵購好、用好、種好」的指示,對其他方面的工作也作出相應的計劃和安排。

從此,周恩來在遇到什麼難題或比較棘手的問題時,都將邯鄲作為調查研究、解決問題的實驗地。邯鄲也凝聚著周恩來艱辛開拓的歷程和辛勤工作的汗水。

「你是縣裡來的,好吹」

1959年6月1日,周恩來從天津直接來到邯鄲。從1日到5日,在邯鄲先後多次分別召集邯鄲地委、市委等負責人開會,併到臨漳、成安、峰峰煤礦、邯鄲國棉一廠、邯鄲鋼鐵廠等地調研。

6月2日,燕趙大地碧空如洗,麥浪翻滾。邯鄲人民的心情更是異常的激動,正翹首期盼一個偉人的到來。上午8點多鐘,周恩來乘坐的綠色吉普車緩緩地停在臨漳北關的大道上,他身著月白色短袖衫,淺藍色褲子,圓口布鞋,頭戴一頂草帽,上面寫著「為人民服務」五個鮮紅的大字。下車後,他對前來歡迎的臨漳縣委幹部說:「現在正是大忙季節,你們參加勞動去吧。」

1959年6月2日,周恩來視察臨漳第一管理區小麥豐產田

陪同周恩來視察的有河北省、邯鄲地委領導人等。邯鄲地委書記龐均向周恩來分別介紹了臨漳縣紅光公社書記尹景新、北關大隊長王好人。周恩來與他們親切握手併合影留念。當他們一行走近臨漳的「躍進門」時,周恩來驚奇地問:「這是什麼?」尹景新很爽快地回答說:「這是搞的形式主義。」當他們行至紅專學校時,看到門兩邊堆起兩個大土堆,上面種著小麥。周恩來批評說:「這是幹什麼?把平原也變成山區。」尹景新又趕緊回答說:「勞民傷財。」尹景新實在的回答使緊張的氣氛一下子緩和了不少。周恩來笑著說:「你的名詞還不少呢。」

作為一個公社的書記,尹景新為什麼敢在周恩來面前直言不諱地作檢討呢?原來在周恩來到臨漳之前就有人對他講:周恩來總理非常務實,如果你對他講假話,非挨批評不可,周總理可不好糊弄,對問題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他不看匯報材料,而是當面問你。因此,尹景新這次下決心講實話,主動承認錯誤,免得挨周總理批評。

周恩來一行來到村外,路過一片谷地,綠油油的穀苗散發著泥土的芳香,女社員們正蹲在田間間苗,經過修整的穀苗一棵棵挺拔向上,呈現出無限的生機。周恩來健步走進谷地,親切地向女社員們打招呼:「你們辛苦了!」社員們齊聲回答:「首長辛苦了!」周恩來說著蹲下來,和社員們一起間起了穀苗。他邊間邊問:「你們一天能間多少?」社員們回答:「一天能間四五分地。」社員們看到自己的總理和他們一起勞動,一個個汗流浹背,越幹越歡,那種激動的心情真是難於言表。

臨漳的北關、西北角、北街三個村的近萬畝的小麥聯成一片,一眼望不到邊,風吹過來像個調皮的娃娃在麥梢上打著滾兒,大地像蓋了蓋,左一片黃,右一片金。周恩來走近萬畝豐產方看著起伏的麥浪,對王好人說:「你們的麥子穗大粒飽,超過了安國縣。」

安國縣的麥子當時在全國比較有名,後來周恩來聽說臨漳的麥子也很好,先派人到臨漳來過幾次,這次周恩來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到這漳河北岸當年西門豹曾治理過的古鄴大地,親眼目睹了這豐收的景象。

周恩來走近麥田,親自丈量了一段,然後從中拔了一把,拿著問王好人:「這是什麼品種?」王好人回答:「這是石家莊六二。」在豐產方裡周恩來分別取了3個品種的麥子,數著穗,算著粒,內心對產量有了初步估計,然後問王好人:「你們畝產多少斤?」這時王好人心裡很緊張,不知道說多少好,說多了怕周恩來不信。於是他保守地回答:「約500斤。」周恩來問:「明年能達到多少斤?」王好人回答:「700斤。」周恩來滿意地說:「你們計劃得好,今年你這產量能達到600斤,明年增產到700斤,幾乎實際。」周恩來又問:「明年種多少畝小麥?」王好人回答:「今年700畝,明年達到1000畝。」周恩來說:「明年還要看你們的計劃落實的怎麼樣,如果落實了我請你們上北京開會。」第二年,他們的計劃落實了,周恩來也沒有失言,真的讓北關村幹部去北京參加了群英大會。

周恩來查看小麥生長情況

在豐產方裡一位白鬍子老農正在認真選種,周恩來走過去和藹地問:「老伯,您選的是什麼品種?它有什麼優點?」周恩來聽著老農的介紹,拿起一把麥粒仔細辨認。這時,有人向周恩來介紹說:這老農是勞動模範王振華。周恩來高興地說:「你這麼大歲數還在田裡幹活,不愧是勞動模範。」並專業地問王振華:「是穗選還是粒選?」王振華回答:「是穗選。」

就在這塊田裡,發生了一件使陪同人員難以接受,而周恩來卻毫不計較的動人故事。一位剛從農大畢業的學生正在麥壟裡刨土挖坑,提著一把水壺用水衝洗麥根,聚精會神地研究小麥根系發育情況。周恩來上前問道:「你在搞什麼?」小夥子怎麼也沒想到是周恩來,頭也沒抬用不耐煩的口氣扔出一句話:「你甭管。」他的話使陪同人員很吃驚,正欲上前批評,卻見周恩來微笑著擺手示意,不要驚動他,隨即繼續向前走去。後來有人向小夥子說明剛才向他問話的是周總理時,小夥子追悔莫及,跑著趕上來向周恩來賠禮道歉。周恩來親切地握著他的手笑著說:「不怪你,搞科研就要專心致志。」邊說邊上下打量著小夥子,讚許地說:「像個科學家,像個科學家。」

周恩來在邯鄲臨漳縣農村視察

周恩來看到記者總把鏡頭對著他時,不滿地說:「不要照我,要照大面積豐收田嘛!」這時地裡有一群小學生正拾麥穗,看到周恩來來了,搖動手裡的麥穗表示歡迎。周恩來看到天真活潑、十分可愛的孩子們時,非常高興,本來就喜歡孩子的周恩來,抱抱這個,親親那個,並招呼記者:「來、來、來,給娃子們照相。」咔嚓,膠片上留下了老少兩代人的微笑。

周恩來徒步在豐產方調查了解了三個多小時,已是中午時分,他們一行又來到紅光公社。

首先召開座談會。大家坐下以後,周恩來要求大家暢所欲言,不要拘束,要實事求是。他首先了解這裡的基本情況,向尹景新問道:「紅光公社有多少畝耕地?」尹景新回答:「五萬多畝。」又問:「棉花畝產多少斤?」尹景新如實地答道:「土質不一樣有多有少,平均150斤籽棉。」這時,一位縣裡的幹部在紅光公社包社,他嫌尹景新回答的產量少,就說:「我是縣財貿部長,你公社的產量至少200斤。」周恩來隨即嗯了一聲。會議室的氣氛有些緊張。隨後,周恩來不太滿意地說:「你是縣裡來的,好吹。」示意尹景新:「繼續談,繼續談。」又問:「這裡大煉鋼鐵怎麼樣?」尹景新說:「有成效,也有失敗。」周恩來問:「怎麼個成敗?」尹景新回答:「小鋼爐都出鐵了,就是東北角有兩個爐,把群眾的鐵器用具和礦石一起裝進去,也沒有出了鐵。」周恩來問:「把群眾的東西收了,你們賠償了沒有?」尹景新回答:「賠了,價格不等,以村為單位算帳,群眾的積極性倒是很高。」周恩來笑了笑說:「哈,有成,有敗。」又問:「你們收到主席的指示了沒有?」尹景新說:「收到了。」

這裡所說的是毛澤東1959年4月的六條意見。其中談到每畝地收成每年增產一成、二成是可靠的,成倍的增加則是吹牛。周恩來這次下來也是看看毛主席的指示落實得怎麼樣。

周恩來又問:「讀了主席的指示,群眾情緒怎麼樣?」一位公社副書記搶著說:「情緒很高。李家村有個裴瞎子還非去拉車不可。」周恩來聽後,騰地一下子從座位上站起來,生氣地說:「你們讓雙目失明的人拉車,出了人命怎麼辦?」這位公社副書記忙解釋說:「那是他自己的要求,後來讓他去管水車,聽著牲口的鈴響。」周恩來這才坐下,他那每時每刻牽掛著人民群眾疾苦的心才平靜下來。接著有位同志匯報說:聽了主席的指示,群眾勁頭很大,有幾個女青年表決心:糧食產量達不到1500斤就不結婚。當時正是放衛星的年代,產量能吹到幾千斤,甚至幾萬斤。周恩來覺得她們的目標近期很難達到,就笑著說:「一年兩年達不到不結婚行,時間長了呢?總不能一直不結婚吧。」在座的都笑了。

已是中午了,尹景新問地委的同志:「該吃飯了吧?」隨行人員問周總理:「在這兒吃飯,還是回地區吃?」周恩來說:「在這兒吃吧,帶著餅子沒有?」「帶著。」又問:「帶著鹹菜沒有?」「帶著。」周恩來吩咐:「讓紅光公社弄點綠豆米湯。」聽到這一席對話,公社幹部傻眼了,本來為周總理準備的有雞、魚等豐盛的飯菜,這一下也不敢往上端了,只好按周總理的意思去辦。在桌上放了幾盤饃,幾盤藕,配上玉米面餅和鹹菜。周恩來自己拿了一塊黃餅子吃,當看到藕吃得很快,吃完了又端上來時,便問尹景新:「這些藕是從哪裡弄來的?」尹景新說:「三縣合併磁縣產藕。」周恩來又問:「群眾能吃到嗎?」尹景新回答:「每人2斤,有的吃了,有的賣了換錢。」周恩來吃著黃餅子掉到桌上一些碎末,他用食指在上面按了一下把碎末粘上,然後放進嘴裡。看著周恩來總理那麼愛惜糧食,吃得那麼津津有味,在場的幹部群眾十分感動,眼睛不由得溼潤了。飯後大家讓周恩來總理休息一下,周恩來說:「不用休息了,走吧。」說著和紅光公社的幹部群眾一一握手告別,前往成安繼續進行調研。

「農業搞不好是不行的」

周恩來從臨漳直接到了成安道東堡的田間。他不顧途中的勞累,看到幾個社員正在推水車澆地,便也登上井臺和社員一起推起水車,有人勸他別推了,周恩來說:「我非推出水來不可。」並問:「一天能澆幾畝地?」社員回答:「能澆三畝。」當水譁譁流出來時,周恩來興奮地說:「現在我們推水車,將來要實現機械化、水利化,還要用上機井噴灌……」

從井臺下來,周恩來向棉花方走去,邊走邊談,問長問短。當隨行人員把道東堡紅專學校的農業技術員林長潤介紹給周總理時,周恩來親切地和他握手,問道:「棉花的高嶺是多少?」林回答:「坡度八寸。」「株距多少?行距多少?」「株距六寸,行距1尺4寸。」周恩來說:「你們搞得好啊,希望你們要大搞科學試驗,我向你們學習!」

周恩來在成安縣作社會調查時與農民群眾親切交談

步入棉花豐產方,周恩來發現地頭插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方長龐均,管理人高瑞芹,便問龐均:「你當方長,一個月來幾次?下地幹活嗎?」接著又說:「不行,你當方長不合適。」這裡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棉花方,像走進了綠色的海洋,肥壯的棉花葉子隨風飄動,似乎是在拍手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龐均向周恩來介紹了棉花姑娘高瑞芹,周恩來和她握手問好。接著高瑞芹詳細地向周恩來匯報了棉花的種植情況。周恩來看著這花的海洋,心胸頓感開闊,說:「可以把這一經驗推廣一下,這棉花長得就是好,平的像海水一樣。」這時一夥女社員圍了上來,高瑞芹介紹說:「這都是棉花姑娘。」周恩來指著一位歲數大點的朱貴清風趣地說:「你不是棉花姑娘,是棉花大嫂吧!」大家開心地笑了。周恩來與大家談笑風生,社員們緊張的心情放鬆了。周恩來滿懷喜悅地視察完了棉花豐產方,並問:「這棉花一畝能收多少斤?」高瑞芹回答:「能收籽棉300斤。」周恩來關切地問她:「這個計劃能達到嗎?」高瑞芹認真地回答:「鼓鼓勁兒能達到。」周恩來嚴肅地對陪同人員說道:「吃穿用多是從農村來的,農業搞不好是不行的。」

從棉花方回到紅專學校,頭頂著太陽像個大火球蒸烤著,人們汗流浹背,口乾舌燥,多想喝口水,而周恩來卻把事先涼好的白開水親自遞到群眾的手裡,然後自己才端起一碗水喝起來。

視察就要結束了,臨走時,高瑞芹依依不捨地握著周恩來的手說:「希望周總理能再來,希望毛主席也能來。」周恩來說:「回去後向毛主席匯報,爭取讓毛主席來。」這年9月24日,毛澤東果然來到成安,視察了棉花方。

相關焦點

  • 周恩來親臨河北邢臺災區探望人民群眾!領袖的細心!
    周恩來親切關懷災區人民,給災區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和力量,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廣大幹部群眾很快振作起來,掩埋了死者,安置了傷者,擦乾了眼淚,積極投入到重建家園的奮鬥當中。誰知破屋又逢連陰雨,漏船偏遇頂頭風。1966年3月22日,災區再次發生6.7級和7.2級強烈地震,災情繼續擴大。
  • 周鐵根到泉山區人民來訪接待中心調研並接待群眾來訪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範海傑)12月17日,市委書記周鐵根在泉山區人民來訪接待中心調研,與來訪群眾面對面交流,認真傾聽來訪群眾呼聲訴求,現場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要求。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將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設身處地為百姓著想,及時解決合理合法訴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韓冬梅,市委常委、秘書長王強參加活動。
  • 周總理在石家莊調研鋼鐵廠的故事!交流過程發生什麼?
    近午時分,幾輛小汽車魚貫駛入,沒想到從第一輛車裡走下來的竟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他鬍子沒刮,一副風塵僕僕的樣子,和藹可親地同前來迎接的幹部和服務人員一一握手問候。 這天,周恩來結束了在邯鄲的視察後,馬不停蹄來到石家莊。
  • 向人民報告!邯鄲公安期待您的「滿意」評價!
    、牢記使命,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擔當作為、忠誠履職,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全力做好保穩定、護平安、防風險、惠民生各項工作,切實維護了全市社會大局持續平穩,全市社會治安環境更加優良,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安居樂業!
  • 邯鄲交警六大隊公正執法、努力提升群眾滿意度
    2014年7月4日17時許,邯鄲突降暴雨,致使城區主幹道部分路段出現積水,正在路面執勤的黨員先鋒隊民警苗志勇,迅速上前用警車連上牽引繩,把車輛拖拽到安全地帶。隨著雨量增加,一輛轎車前半部陷入了塌陷的坑中,執勤黨員民警侯正亮、白光義趕到事發地點,發動現場的群眾,合力將被困車輛從塌陷泥坑中抬了出來,贏得了車主的讚揚和現場群眾的一片叫好。
  • 周恩來是怎樣進行執政考試的呢?
    「下山不忘山,進城不忘鄉」 時刻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下山不忘山,進城不忘鄉」,這是周恩來在1951年10月9日接見老根據地代表時講的一句話。這裡的「山」和「鄉」,喻指中國革命戰爭賴以取得勝利的老革命根據地,而「下山」和「進城」則是指革命取得勝利後,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周恩來在這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明了時刻關心群眾疾苦、密切聯繫群眾的思想。解放以後,老根據地大部分地區因遭受戰爭創傷太重,而且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生產恢復很慢。其中若干地區又遭到自然災害的侵襲,人民的生活仍處於貧困之中。
  • 感受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她還給周恩來講起鄉裡農夫怎樣耕田種地,沒有牛就人拉犁,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多麼辛苦。在長期的相處中,勤快又善良的蔣媽媽給童年的周恩來普及了很多農情事務、鄉村野史,給他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勤勞、樸素的品質。這些經歷,不僅讓周恩來和蔣媽媽的心貼得更緊,更使他體驗到了底層人民生活的真實狀況,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勤勞質樸,並對他們產生了親密真摯的感情。
  • 「為什麼把我同人民群眾隔開來啊」的名言至今仍在新會傳唱
    值此時刻,我們挑選《南方》雜誌記者採寫的關於周恩來總理在新會的紀念文章《「為什麼把我同人民群眾隔開來啊」的名言至今仍在新會傳唱》,以表達我們深切的懷念。 通訊員丨陳振霖 羅歡鳴 周恩來總理在新會的時候,處處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身份來到群眾中,與群眾談笑風生,水乳交融,心心相印。
  • 周恩來三位母親:養母文化啟蒙、乳母連結群眾,生母萬氏影響一生
    祖父去世後,周家也逐漸凋敝,周恩來的父親和伯父長期在外求生計,因此周家子女的養育工作全部落到了家中女人身上。在周總理的一生中,有三位母親對他影響深刻。是她們含辛茹苦撫養總理長大、教他讀書識字、幫他明白事理,最終培養出了群眾心中人人敬愛的周總理!
  • 濟寧市第四人民醫院赴聯建村調研走訪慰問困難黨員和群眾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澤文 通訊員 董良 濟寧報導7月1日上午,濟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孫瑜一行7人,到梁山縣馬營鎮許莊村調研聯建村和派駐幹部工作
  • 鳳凰網副總編輯吳海鵬一行到邯鄲調研考察
    5月19日,鳳凰網副總編輯吳海鵬一行,就城市發展規劃、招商引資和文化旅遊產業宣傳等工作到邯鄲市進行調研考察。調研座談會上,鳳凰網副總裁吳海鵬、鳳凰網政府品牌傳播總經理崔娜、鳳凰網河北頻道總編輯王旭輝等先後發言介紹了鳳凰網及鳳凰網河北頻道基本情況,並同與會的邯鄲市招商投資、文化旅遊等部門領導及武安市、涉縣、臨漳縣等地方主要負責同志進行親切交流,切實就推動邯鄲城市發展建言獻策。
  • 周恩來的領導藝術:說服、協商、務實和交友
    國際歌裡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不僅是講領導者同群眾的關係,也包括了領導者同領導集體的關係。 其次,領導集體必須有一個核心。擁護核心,也就是擁護領導集體。毛澤東作為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周恩來可以說是最早的發現者、推舉者和促成者。他竭盡全力維護毛澤東的核心地位。對此,有人有所非議,說周恩來是受了中國封建「忠君」思想的影響。
  • 「「四史」記憶」周恩來與八一建軍節慶典
    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鬥史,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復興史。「四史」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增強底氣骨氣正氣,提升黨性修養的內生動力。紮實學習「四史」,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方能知來路、明方向,不忘初心,與時俱進,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 周恩來的政府管理智慧:同福同難中和守衡
    周恩來擔任政府總理26年,功勳卓著,被人民群眾稱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為什麼能贏得人民這樣的稱讚?他為什麼能出色地管理好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情最為複雜的大國的國務?他為什麼能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大國總理?這與周恩來的才能分不開,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銀瀉地,處理問題的敏捷有如電火行空。
  • 革命伴侶 模範夫妻——周恩來與鄧穎超
    周恩來和戰友們一起組織了二十萬工人參加的上海第三次總罷工,並和群眾一起參加了抗議大屠殺的示威遊行。鄧穎超在「四·一五」大屠殺時卻正因難產住在醫院,也知道外邊局勢的變化。  但是,她同周恩來會面不久,5月下旬,周恩來便根據黨的決定去了武漢。雖然6月間鄧穎超也奉命調武漢工作,他們又得以短暫聚首,但6月間周恩來又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去領導、指揮南昌起義。周恩來僅在要離開武漢之時,才簡單地告訴鄧穎超他將去九江,其他什麼都沒有講。  鄧穎超也什麼都沒有問。他們自覺嚴格遵守黨的保密紀律,即便在死別生離之際也是如此。
  • 【全盟十大「基層清風乾部標兵」事跡】心繫群眾獻真情 不負青春不...
    【全盟十大「基層清風乾部標兵」事跡】心繫群眾獻真情 不負青春不負村 2020-12-09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德偉人 人格楷模——周恩來人格論
    周恩來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特質,是人類社會道德人格的最高類型和最高境界,人們對此幾乎沒有爭議,是各種不同社會成員的共識。  在道德人格上,周恩來對自己要求高、責備嚴。他廉潔奉公,一塵不染,不允許自己發生一丁點兒道德汙點和失誤。
  • 鄧穎超追述與周恩來相識相愛經過
    我們那時沒有可以登記的地方,也不需要什麼證婚人、介紹人,更沒有講排場、講闊氣,我們就很簡單地,沒有舉行什麼儀式,住在一起。在革命之花開放的時候,我們的愛情之花並開了。你的侄輩讓你講你我的戀愛故事,你曾說,就是看到我能堅持革命。我也看到你這一點。所以,我們之間誰也沒有計較誰的相貌,計較性格有什麼差異。為共產主義的理想奮鬥,這是最可靠的長期的基石和保證。我與你萍水相逢,不是一見傾心,更不是戀愛至上。
  • 周恩來與書
    然而,趕到機場時,他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載著蔣介石和張學良的飛機已經起飛(到洛陽後兩人分機)。這時,周恩來望著還在爬升的飛機嘆息地說:「張漢卿(張學良字漢卿)就是看《連環套》那些舊戲中毒了,他不但擺隊送天霸,還要負荊請罪啊!」《連環套》正是《施公案》中一個故事改編的戲劇。
  • 1939年,周恩來為何秘行皖南?
    時年41歲的周恩來,赴渝履新僅1個月零10天時間,但在秘密和公開的黨的建設、上層和下層的統一戰線、合法和非法的宣傳文化和群眾工作等方面,都已經做得風生水起。他在國統區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國民黨內的民主派、地方實力派人士及著名的知識分子廣泛接觸,共商國是,增強了解和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