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治療師:一直不說話的患兒第一次學會說「我」,我頓時...

2020-12-12 瀟湘晨報

還記得朋友圈曾經被「一元買畫」刷屏,這些畫的署名作者患有智力障礙、自閉症等,有小孩、也有大人。可能是基於這些前提,這些畫顯得太完整、太好看了,處處充滿著生命力;

在一些影視劇中,自閉症患者也常常被刻畫成「天才」,有超強的記憶力。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自閉症患者都具有「特殊能力」。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走進河南省省立醫院兒童康復科,分別從患兒、治療師、家長的三個切面,探尋他們環環相扣的日常。

【1】患兒就像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上午十一點,在參觀了各個治療室之後,我決定深入體驗一下,走進了「行為幹預」課堂。

剛一打開門,教室裡的7個孩子齊刷刷地看向我,有的跟我打招呼,有的只是默默盯著。其中,小宇笑得最燦爛,他咧著嘴、揮著手,腳步有些蹣跚,但看得出步步堅定。

我對著他們又驚訝又開心地說了句「你們好呀」,卻沒有得到回應,包括最熱情的小宇。

兩分鐘之後,他再一次對著我打招呼,就像最開始見面時那樣,我也再一次做出回應,之後的二十分鐘時間裡,只要對視,他就會做出同樣的動作。

他短時間裡就對我產生了極大的依賴,讓我坐他旁邊、讓我給他鼓掌、讓我站在他身後。看,圖片裡的他還以為我在身後,想扭頭跟我分享喜悅。

據了解,他是得了腦癱後遺症,有一些智力和運動功能障礙。治療師解釋道,小宇是在通過刻板行為引起我的注意,如果每次都回應,那這節課他就會一直這樣反覆。

課堂途中,還進來了一位自閉症兒童,不抬頭,不聽指令,嘴裡不停地在說話,而且時不時地皺眉頭表現出煩躁的樣子,大叫、抓狂。

玩遊戲過程中,他忽然掙脫了老師的手,嘟囔著向我走來。他拉起我的手,摸了摸我拿在手裡的手機,又看了看我褲子上的抽繩,但依舊逃避我的眼神,過了幾秒鐘便走開了。

其實,在省立醫院的兒童康復科,有許多這樣的「特殊兒童」,他們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動作,反常的行為。其中,自閉症患兒最多。

就像人們熟知的那樣,自閉症兒童被詩意地稱為「星星的孩子」。

星星美麗璀璨,雖然夜空中的光芒相距不遠,但在茫茫宇宙中,它們的距離卻以光年計算,所以「星星的孩子」是孤獨的,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獨自閃爍。

偌大的樓層,大大小小的孩子穿梭在各個治療室裡,日復一日地上課。遠遠地望著他們,感覺跟正常兒童無差,但近距離接觸之後,就會發現各不相同。

那這些自閉症兒童有「超能力」嗎?是真的很聰明嗎?

治療師說:「有些孩子確實會在記憶力方面很出彩。」

比如,5歲的小明就是一位高功能自閉患兒,只要是翻閱過、走過的地方,都能立馬在腦海中呈現,還記得第一次來醫院,就用積木給醫生堆出了醫院的立體地圖;而歡歡每天都要把家裡的鍋擺在床上,並且間隔的距離都是一模一樣,每次都分毫不差。

但自閉症天才兒童永遠是少數,更多的孩子需要的是正視,而不是仰視或是俯視。

【2】保持高度亢奮的治療師:「這是一場持久戰」

教育一個健康孩子尚且不易,更不用說與「特殊兒童」溝通,難度堪比等一顆石頭開花。

但在治療師眼裡,這場持久戰,他們打得很起勁!

「誰想先玩遊戲?把手舉高高」

「哇,你真棒!」

「小朋友們都坐好啦!」

臉上掛著笑容,聲音嘹亮,精神飽滿,治療師就是一個保持著高度亢奮的「角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帶動他們的情緒。

這樣累嗎?累;值得嗎?值得。

其中一位來進修的治療師說,她永遠忘不了自己的第一堂課。

僅有的五個孩子對她的出現毫無反應,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或發呆或自言自語,她講話的聲音像被「隔離」一般,某種「冰冷」感覺油然而生,但她不忍放棄堅持了下來,並不斷給自己安慰,「這是一場持久戰,沒關係。」

直到有一天,一直不開口說話的患兒第一次學會說「我」,讓她有了職業成就感。

治療師的存在,就像一道白月光,給予患兒家庭希望,也是患兒可以信賴、敞開心扉的第一對象。

【3】「我們離開後,希望孩子能有尊嚴地活著」

如果說患兒、治療師是互相成就的關係,那家長意味著什麼?莫過於最堅強的後盾。

在探訪中,印象最深的場景是,患兒在治療室上課,家長在門外等待,時不時透過門上的玻璃觀看自己的孩子,看似面無表情,其實五味雜陳。

李英蘭在兒子兩歲時感受到了異樣,叫他沒反應,眼神很空洞,不跟其他人玩,總是自言自語,一開始以為是內向,後來慢慢地連嘈雜都忍受不了,緊張、捂耳朵躲開......

這一系列的現象讓她覺得兒子可能出了問題,便到醫院進行了檢查。

當聽到「自閉症」的時候,李英蘭沒有那麼崩潰,因為前期通過搜索有了一些心理準備,「還能怎麼辦,治吧,醫生說早點幹預還是很有效果的」,她說兒子已經接受治療一年多了,目前來看還是有所改變的,「你看我們都能上團體課了」。

團體課意味著什麼?原來醫院也會給孩子分級,就像「升級打怪」一樣,從一對一的單課到團體課,就證明患兒從最開始的封閉狀態到能與人接觸、溝通了。

聊天過程中,能感受到李英蘭對兒子還是很有自信的,但推著「大兒童」的樂彤父親就比較憂慮,樂彤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就算坐在輪椅上也能感受到她的個子很高,純真的眼神、精神的雙馬尾,可她卻沒有好的自理能力,「等我們老了沒法照顧她的時候怎麼辦呢」......

自閉症的「康復」無法和治癒感冒對等,「完全和正常人一樣」這種意義的康復幾乎是不存在的,但這裡的家長們沒有放棄。

電影《海洋天堂》中,父親王心誠在生命剩下不多的時間裡,教會兒子大福在「海洋館」上班;這裡的家長也在不遺餘力地讓孩子變好,哪怕只有一點點。

來上課的孩子中有一位看起來「不太體面」,身上很髒,指甲縫裡都是灰,褲子後面也有著大小不一的洞,但又怎麼樣呢?門外還有等著他變好的爺爺,他的世界沒那麼美好,也沒那麼糟糕。正如其中一位家長所期望的那樣:「我們離開後,希望孩子能有尊嚴地活著。」

【4】要陪「蝸牛」慢慢爬

家長將希望寄託於治療師身上;治療師致力於讓患兒變好;患兒的進步便是家長最期盼的禮物,他們環環相扣。

「特殊兒童」融入社會是一個難關,他們既需要突破內心世界,也要學會社會生存法則,讓他們學會一個簡單的生存技能,成為大多數患兒家庭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他們就像「蝸牛」,需要我們陪著慢慢爬。

生存,一視同仁。希望走出醫院的他們,依然能得到愛與鼓勵。(文中患者名字均為化名)

【來源:河南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讓馬術治療照亮自閉症兒童的「星空」:每100位兒童至少有一位!
    自閉症(也叫孤獨症)被WHO列為兒童精神疾病第一位,成為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相關數據顯示,全球約有自閉症患者7600萬人,僅我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300萬,其中0-14歲患兒超200萬,這意味著每100位兒童中就至少有一位自閉症患者。與此同時,自閉症的診斷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 兒童自閉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治自閉症
    兒童患上自閉症對父母來說無疑是天大的打擊,兒童自閉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父母都沒有自閉症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有?如何早早發現孩子是否有自閉症呢,兒童自閉症的表現是什麼?兒童自閉症的治療方法又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 音樂教育對自閉症兒童康復的意義
    自閉症通常在患者3歲以前就表現出來,從嬰兒期一直延續到終身,又稱為嬰兒孤獨症或兒童孤獨症。最先提出「自閉症」(Autism)概念的是JohnHopkins大學醫院醫生L.Kanner,他於1943年發表了11例兒童自閉症案例的追蹤研究報告,揭開了對兒童自閉症進行研究的序幕。"
  • 「寶寶說話晚」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是正常現象還是自閉症?
    很多寶媽寶爸到寶寶學說話階段都會有這樣的困惑:1歲了怎麼還沒學會叫爸爸媽媽;寶寶不喜歡理人,怎麼喊都依舊一聲不吭。在面對小區裡其他寶寶早已經學會說話,自己的寶寶卻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急的不行而跑去求醫的例子比比皆是。
  • 星星的孩子會做咖啡了,你有故事嗎-a-coffee 自閉症 患兒 顧客...
    凱凱的家住在松江,18歲的他第一次「上班」。這一天一早9點,他和媽媽從家裡打車到莘莊地鐵站,然後一號線轉七號線,10點20分就到了咖啡店,開始上班前的準備工作。凱凱的媽媽激動地說:「真的沒想到,我兒子也會有上班的一天。」自從凱凱學會了做咖啡,家裡也買了一套打奶泡的機器,給他日常練習,甚至連平常根本不喝咖啡的爸爸,也會對兒子說:「給爸爸也泡一杯。」
  • 輕微自閉症的症狀有哪些,這些症狀不可忽視
    輕微自閉症的症狀 1、言語障礙突出 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會說會用的詞彙有限,並且即使有的患兒會說,也常常不願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有的會說話,但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複一些單調的話。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自閉症語言訓練方法
    核心提示:相信大家對自閉症有一定的了解,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在這簡單概述一下,兒童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 世界自閉症日: 生酮飲食治療自閉症有依據嗎?這篇文章講透了!
    關於生酮飲食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適當蛋白質的飲食療法,由美國梅奧診所首次於1921年提出,並應用於臨床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生酮飲食治療兒童癲癇的回顧性研究發現,有自閉症表現的癲癇兒童,生酮飲食能減少其典型的自閉症症狀。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輕度自閉症的表現症狀都有哪些
    核心提示:相信大家對自閉症有一定的了解,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在這簡單概述一下,兒童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解析:治療兒童孤獨症的醫院
    核心提示:相信大家對自閉症有一定的了解,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在這簡單概述一下,兒童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 世界自閉症日:生酮飲食治療自閉症有科學依據嗎?這篇文章講透了!
    關於生酮飲食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適當蛋白質的飲食療法,由美國梅奧診所首次於1921年提出,並應用於臨床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生酮飲食治療兒童癲癇的回顧性研究發現,有自閉症表現的癲癇兒童,生酮飲食能減少其典型的自閉症症狀。
  • 《小豬佩奇》的弟弟喬治是自閉症?你對自閉症的偏見究竟有多深?
    喬治似乎只會說:恐龍、你好、奶奶、爺爺、巧克力蛋糕、討厭、再見,這幾個詞。作為到了三歲的孩子,喬治除了詞彙量太少,說話也都是往外蹦單個詞兒,最多只說「爸爸」「媽媽」「我要」等兩個詞。同時,喬治雖然在和小夥伴做遊戲以及在家庭中能夠聽從爸爸媽媽和姐姐的話,也會遵守相對應的社會規範、理解別人的意思並且能夠配合完成。
  • 自閉症日特別節目 對話「魔法媽媽」周玲玲
    我們的身邊中有一些這樣的兒童:他們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有人說,他們是天才,因為愛因斯坦、凡高、牛頓等很多出類拔萃的天才生前都有怪異的行為,用現代的醫學方法去判斷,他們很可能患有自閉症。
  • 2020廣東省自閉症「醫家康」專項行動全面啟動
    調查顯示,自閉症家庭經濟狀況普遍堪憂:46.5%的家庭用於自閉症兒童康復的費用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近三成家庭無力支付康復費用,靠負債給孩子做訓練。自閉症雖然不容易治癒,但通過科學、持續、系統化的醫學治療及康復,許多自閉症兒童能夠具備生活及社會交往能力,很好的回歸家庭與社會。
  • 音樂聯合感統對自閉症兒童語言康復的訓練方法
    自閉症是發生於兒童時期嚴重神經精神發育障礙的常見亞型,社會交互功能缺陷、言語與交流障礙以及重複性活動是自閉症診斷的3個基本標準,本文針對言語障礙進行闡述。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自閉症兒童,且常規康復效果有限,所以往往融合治療,音樂治療聯合感覺統合訓練為近年提出的自閉症兒童治療新方法。主要源於音樂治療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效果日益凸顯,且音樂結合感統能夠營造輕鬆、愉悅的氛圍。首先音樂治療可以參考如下,一、每次上課前,由老師通過演唱《你好歌》與患兒進行相互問候。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症狀多樣且複雜
    致病原因不明確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在醫學上又被稱為兒童孤獨症,該疾病的概念於1943年由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專家萊奧·坎納首次提出,以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和局限性、刻板性、重複性行為為主要特徵,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精神健康的發育障礙。
  • 大齡自閉症兒童路在何方?技能培訓工作坊開始探路
    大齡自閉症兒童融入社會難自閉症患者陽陽(化名)今年16歲,陽陽兩歲時,媽媽發現他還不會說話,叫他的名字也沒有反應。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孩子大小便還是不知道跟大人說,陽陽的媽媽就開始帶孩子去醫院就診,醫生表示,孩子有自閉症傾向。
  • 廣州文明微創醫院 蔣貴明:兒童自閉症的三大表現?如何緩解孩子自閉...
    兒童自閉症是現如今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問題,往往這個時期的孩子都不敢與人交流。這樣的狀況讓很多父母非常的擔心,也不知道如何可以治療這樣的症狀。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兒童自閉症治療的一些方法,同時還會告訴大家兒童自閉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 全國自閉症康復機構排名
    核心提示:一提到自閉症,人們頭腦中會不自主地浮現出呆呆傻傻、不會說話、流著口水的「弱智」兒形象。自閉症患者難道都有智力問題嗎?曾有調查數據顯示,在自閉症患兒中大約有60%~75%的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問題,但也有25%至35%的自閉症患者的智商等於或高於普通人。大部分自閉症患兒的智力的確呈現異於常人的情況,但原因不明。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王波主任:自閉症嬰兒的表現
    核心提示:王波主任醫師小兒神經內科擅長病種:兒童多動症、抽動症、遺尿症、性早熟、矮小、小兒腦性癱瘓、兒童語言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滯、情緒障礙、逃學厭學、網絡成癮、考試症候群、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叛逆、青少年各種心理行為問題和診斷治療。專家簡介:主任醫師,現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小兒神經內科主任,近30年診療經驗,熟練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對兒科疑難雜症有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