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花點時間聊聊天,換一杯免費的咖啡嗎?」不久前,在靜安公園內8號樓一樓的一家特殊的咖啡店開業了,這家以「愛」為諧音的「A-coffee」只在工作日的11:00-15:00營業,每天來光顧的顧客大約在30多人左右,然而為顧客製作咖啡的卻是一群並不普通的自閉症患兒。
家長心聲
18歲凱凱終於「上班了」
「你好,請問你需要什麼?」
「我要一杯拿鐵。」
「好的。」
18歲的凱凱身穿咖啡師的襯衫、圍裙,顯得格外專業。等顧客下好單,他就轉身按下咖啡機按鈕,開始磨豆、做咖啡,隨後他又熟練地打奶泡,最後還拉出了一顆心形的拉花,整個製作流程在2分鐘內就完成了。
凱凱的家住在松江,18歲的他第一次「上班」。這一天一早9點,他和媽媽從家裡打車到莘莊地鐵站,然後一號線轉七號線,10點20分就到了咖啡店,開始上班前的準備工作。凱凱的媽媽激動地說:「真的沒想到,我兒子也會有上班的一天。」自從凱凱學會了做咖啡,家裡也買了一套打奶泡的機器,給他日常練習,甚至連平常根本不喝咖啡的爸爸,也會對兒子說:「給爸爸也泡一杯。」端起香濃的咖啡的時候,爸爸說自己體會到了一種久違的簡單幸福。
別看凱凱現在不僅可以跟人簡單交流,還可以製作美味的咖啡。其實,他曾是一名重度自閉症患兒。5年前的他,還是整天耷拉著頭、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5年來通過音樂嘗試治療,凱凱不僅抬起了頭,還能看著別人的眼睛,跟人交流。看著凱凱一點一滴的變化,他的媽媽說:「音樂是一帖神奇的藥方,讓我的孩子開口說了話。我希望咖啡館能夠成為第二個產生奇蹟的地方,讓我的孩子能做正常簡單的社交。」
據悉,「A-coffee」咖啡店每天大概「賣」出30多杯咖啡。其實,這一杯杯香氣宜人的咖啡背後,是「小員工們」反覆學習和練習的結果。他們每周都要到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學習和鞏固咖啡製作的課程。除此之外,老師還會教他們日常人際交往的禮儀,比如工作的時候需要點頭保持微笑、遞咖啡的時候需要雙手送上……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這些自閉症患兒學習泡咖啡挺快的,有的比我們正常的學生還快。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老師都感到很吃驚,比如在抖勻咖啡粉的時候,老師示範抖三次均勻,這些孩子就像計算機般準確記憶在腦海裡,最快的一個孩子學了三次就會製作拿鐵咖啡了。」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李小華校長說。
目前,「A-coffee」咖啡店裡共有8名「員工」,他們的恢復程度都比較好,分成兩班隔天上班。記者現場看到,這群員工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如果不刻意去了解,表面看不出他們患有自閉症。
對於自閉症患兒的家庭來說,天空始終是灰暗的,很多自閉症患兒的家庭原本都對孩子失去了信心,如今陽光照進生活,孩子能夠恢復到正常簡單社交的程度,父母臉上出現了笑容。
顧客要求
要有耐心,也要會「挑剔」
在上海外事服務中心工作的金小姐,得知「A-coffee」咖啡店開業的消息,便利用午休時間慕名而來。
16歲的天舒做完一杯卡布奇諾,用託盤小心地遞到了金小姐面前,她說完「謝謝」之後,又隨即問:「你叫什麼名字呀?」在日常訓練中,天舒似乎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於是,他開始反問:「你叫什麼名字呀?你叫什麼名字呀?」
第一次接觸自閉症患兒的金小姐有些吃驚,她以為可能天舒沒有聽清楚,於是又一字一頓地問:「你-叫-什-麼-名-字-呀?」天舒接著又開始重複……在一旁的志願者李雯婧對天舒說:「這位姐姐想知道你的名字,你告訴她一下。」天舒好像明白了什麼:「我叫天舒,你叫什麼?」於是,一段新朋友互相認識的場景開始了……
金小姐說,「我覺得這個特殊的咖啡館的方式很好,作為普通人與自閉症患者接觸的機會很少。現在我們不僅可以近距離地接觸,通過咖啡館我們可以為他們做點事情。」金小姐表示,以後要帶同事朋友來體驗一下。
現場的白領志願者李雯婧說:「其實他們的世界很簡單,思維方式也很單向。一旦遇到不懂、或者沒有遇到過的問題,他們就會在自己的世界裡,無限重複。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引導他、告訴他,應該怎麼辦。」李雯婧舉了一個例子,「有些客人會要求續杯,但續杯這個名詞對這些孩子而言,是個新鮮詞。因此,顧客就要儘可能地用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幫助他們理解。比如,續杯就是再來一杯的意思,能不能幫我再做一杯咖啡呢?」
A-coffee的創立人曹小夏表示,作為自閉症患兒的實踐基地,「A-coffee」不等同於普通營業性的咖啡館,這裡的咖啡都是沒有價格的,來喝咖啡「顧客」也是志願者,主要幫助15-20周歲的「星星的孩子」學習如何與普通人交流、如何進行點單服務,逐步融入社會。對於來店點咖啡的顧客而言,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的,但為了幫助自閉症患兒更好地融入社會,顧客需要坐下來與他們進行簡單的交流。對此,「A-coffee」咖啡店也對顧客提出了要求:必須有耐心、會傾聽、能溝通,更需要會「挑剔」,其實就是指出並糾正一些常識錯誤,這樣才能讓這些自閉症患兒在實踐中進步。
對於那些沒有時間坐下來聊一聊的上班族而言,也可以到「A-coffee」來捐獻一杯咖啡,金額不限。據悉,這些捐款將直接捐贈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創始人初衷
星星的孩子不能「玻璃心」
「這些孩子不能永遠生活在溫室裡,我們志願者都是充滿愛心,對這些孩子們關懷備至。為孩子們提供體驗機會的學校、企業也都是非常友善的,甚至還提供了特別的綠色通道。」曹小夏表示,這些孩子的父母總有一天要離開他們,當他們真正獨立於社會的時候,很多人並不都會那麼友善,需要面對那些「陌生」情況的時候,「星星的孩子」不能「玻璃心」。如今,在這個相對安全和寬容的氛圍裡,自閉症患兒能夠在志願者的幫助下,逐步適應一些突發情況。
其實,這也是曹小夏創辦「A-coffee」的目的所在,讓自閉症患兒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陌生人」,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會給他們帶來新的語言體系和新的考驗。
如今只要曹小夏一來,孩子們都會安靜下來,「公共場合不能喧譁,不能因為他們是自閉症,就打破了社會的規則。」其實,曹小夏很明白,這些孩子內心很敏感,有些重度患兒剛來的時候,連父母都碰不得。通過日常音樂練習,曹小夏會不自覺地拍拍他們的背,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慢慢接受了愛的鼓勵。
很多自閉症患兒的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未來如何生存。在曹小夏接觸的自閉症患兒家庭中,有些悲觀的父母甚至表示,自己離開世界的時候,也要把孩子一起帶走。如今,看到在「A-coffee」咖啡店裡認真工作的孩子們,很多父母都重拾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專家]更需要寬容和理解的大環境
據了解,我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人,其中0—14歲自閉症患者超過200萬人。一般自閉症兒童可以選擇特殊學校、或者在公辦學校裡就讀,但事實上很多教師寧願教十個「唐寶寶」(唐氏綜合症患兒),不願意教一個自閉症患兒。對此,華東師大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蘇雪雲表示,目前特殊學校對殘障兒童有一套完整獨立的教學體系,但對於自閉症患兒的教育僅僅停留在校本教材上,因此很多教師對怎麼教也有一定的困惑。
在另一方面,很多人的印象中自閉症患者比較容易出天才。對此,蘇雪雲解釋說,這是一種誤解,自閉症患者中出天才與普通人中出天才的概率差不多。大部分患者在溝通、社交上有嚴重障礙,因此在記憶、集中力等方面就有突出的孤島能力。
「即使在國外,能夠完全融入社會的自閉症患者也是少數,主要還是取決於每一個人康復程度。目前,在上海可能也只有個位數的自閉症患者能夠真正從事一份日常工作。」蘇雪雲說,「如果家庭裡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往往整個家庭都很悲觀,逐漸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其實,早期治療和幹預對自閉症患兒的康復有很大的幫助,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來自全社會的理解和寬容。」